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林县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夏朝宗 熊利亚 +1 位作者 杨为民 刘喜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9,共6页
森林资源信息在位置、多维结构和时序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时空动态性 ,使GIS在林业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该文以云南省石林县森林资源时空数据为研究源数据 ,借助GIS技术 ,结合遥感技术、数据驱动技术等 ,探讨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 森林资源信息在位置、多维结构和时序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时空动态性 ,使GIS在林业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该文以云南省石林县森林资源时空数据为研究源数据 ,借助GIS技术 ,结合遥感技术、数据驱动技术等 ,探讨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技术 ,并在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专题分析以及宏观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应用表明 ,基于地理特征数据的显示平台有利于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和档案管理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林分消长预测模型的有机结合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提供实时准确的更新数据 ,多样化、全方位的资源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可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类经营管理、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县 森林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数据驱动 森林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夏朝宗 熊利亚 杨为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101,共4页
该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而后从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出发,以云南省石林县森林资源信息为研究数据源,借助GIS技术,结合遥感技术、数据驱动技术等,探讨了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并... 该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而后从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出发,以云南省石林县森林资源信息为研究数据源,借助GIS技术,结合遥感技术、数据驱动技术等,探讨了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并在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专题分析以及宏观决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数据驱动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陆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朝宗 熊利亚 +1 位作者 庄大方 刘喜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8,i001,共10页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参数反演模型,重点研究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总量(APARSFC)、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RPAR)、辐射利用率(RUE)等的定量提取,并选择东北温带落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6月MODIS数据,探讨各自在NPP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6月东北温带落叶林地表PAR净通量月均值为8.1MJ m-2day-1;RPAR大于0.5,部分地区达到饱和;辐射利用率在0.45~1.09gC MJ-1之间,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均值分别为0.71和0.69gC MJ-1;净光合产物月累积均值达0.53MgC hm-2,其中,落叶针叶林为0.56MgC hm-2,落叶阔叶林达0.51MgC hm-2,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与过程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差异很小,体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落叶林 净第一性生产力 MODIS 辐射利用率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1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121
4
作者 严恩萍 林辉 +1 位作者 王广兴 夏朝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62-5973,共12页
作为我国西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三峡库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生态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覆盖三峡库区的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分别获得1990、1998、2006、2011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参照中国陆地... 作为我国西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三峡库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生态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覆盖三峡库区的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分别获得1990、1998、2006、2011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采用研究区单位面积产量与全国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比值作为地区修订系数,计算库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同时利用生物量对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进一步的修订。然后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敏感性指数,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系统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990—2011年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林地支撑(占76.75%),其次是水域、耕地(共23.19%),草地的贡献率最小(0.22%),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479.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80.83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中,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其他各项功能价值上升,以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上升幅度最大,达36.61亿元,其次是气体调节(33.10亿元);驱动力分析表明,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自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各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和社会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也不忽可视。研究表明,加强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系统服价值高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保护,是维持库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结构 驱动力 LANDSAT TM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1
5
作者 严恩萍 林辉 +1 位作者 党永峰 夏朝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007-5020,共14页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分析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有助于揭示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以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的MODIS02B产品为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获得2000—2012年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集,...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分析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有助于揭示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以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的MODIS02B产品为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获得2000—2012年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标准差、Hurst指数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近13年来,治理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R2=0.70),2012年NDVI值达最大值0.324,比2000年增加了135.62%。但增加速率和幅度各异:北部干旱区(Bbghq)增加速度最快,浑善达克区(Hsdkq)次之,农牧交错区(Nmjcq)植被变化相对稳定。(2)工程区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其中得到改善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10)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94.31%;Hurst指数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整体呈中强持续性特征,面积合计约占64.48%;综合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特别是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值得关注,二者合计占35.27%。(3)人类活动是京津风沙地区植被覆盖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自然因素中,降水是控制工程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类清查数据的福建省立地质量评价技术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国胜 马炜 +2 位作者 王雪军 夏朝宗 党永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Richards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方法可行;2)地貌、坡位、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是估算"华东华中低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杉木立地指数的主导因子,逐步回归的多元线性模型精度高,拟合结果好;3)福建省小班Ⅰ、Ⅱ和Ⅲ立地质量等级所占比例达82.58%,认为全省林地质量偏好,其中闽中北地区林地质量最好,而沿海宁德和泉州属中等偏差,其余市区属中等偏好。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清查 树高曲线 立地指数 立地因子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以向家坝库区为例 被引量:41
7
作者 熊利亚 夏朝宗 +1 位作者 刘喜云 常斌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8,T003,共10页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本文还建立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潜力递减法 ,进行以村级为单位的耕地粮食综合村尺度的近期和远景 (2 0 12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提出与当地农业发展相一致的整个研究区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与其它耕作方式相比 ,复种耕种可获得更大的人口承载量 ;库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 ,而且未来库区土地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通过改良品种、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RS GIS 人口承载量 向家坝库区 耕地 土地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遥感的三峡库区森林景观破碎化演变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煜星 严恩萍 +1 位作者 夏朝宗 党永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共7页
实施三峡工程以来,三峡库区森林空间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三峡库区遥感解译的1990、2002、2011年3期森林分布数据为基础,建立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rs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 实施三峡工程以来,三峡库区森林空间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三峡库区遥感解译的1990、2002、2011年3期森林分布数据为基础,建立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rs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库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和破碎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三峡库区森林斑块面积和数量明显增加,斑块间异质性减弱;2011年森林面积比例超过70%的地理网格单元达40%,比1990年提高15%;森林景观聚集度、优势度升高,团聚性不断增强,破碎化程度明显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由此证明,在长期的人工造林等植被建设和保护工程作用下,能够促进森林景观格局的改善,减缓森林景观破碎化,增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森林景观格局 破碎化 演变规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亚热带地区乔木林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海宾 侯瑞萍 +3 位作者 郑冬梅 高秀会 夏朝宗 彭道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190,共7页
基于浙江省碳汇样地调查数据,以乔木林生物量(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为因变量,将筛选的与因变量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和协同克里格方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对比分析两种估测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地理... 基于浙江省碳汇样地调查数据,以乔木林生物量(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为因变量,将筛选的与因变量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和协同克里格方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对比分析两种估测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构建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模型(R2adj=0.820 4,RMSE=23.021 5 t/hm2)精度优于协同克里格方法(R2adj=0.726 3,RMSE=28.054 9 t/hm2),同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的乔木林生物量预测值的变异系数(Cv=0.618 9)高于协同克里格法(Cv=0.585 4),由此可知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因考虑了待估变量的局部变异,比协同克里格方法具有更好的拟合结果,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 生物量 地理加权回归 协同克里格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落叶松林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国胜 马炜 +2 位作者 王雪军 夏朝宗 党永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74,共8页
碳储量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王效科等,2000)。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将为一个国家准确地评估其固碳潜力、发掘维护全球气候平衡的作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Fang e... 碳储量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王效科等,2000)。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将为一个国家准确地评估其固碳潜力、发掘维护全球气候平衡的作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Fang et al.,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落叶松林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生物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市林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雪军 张煜星 +3 位作者 黄国胜 马炜 陈新云 夏朝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9-1166,共8页
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源的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生态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林地现实状况,综合确定不同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以此对比分析森林现实与... 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源的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生态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林地现实状况,综合确定不同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以此对比分析森林现实与潜在生产力。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结果表明:(1)赣州市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20.89%%和45.89%,合计高达66.78%;(2)赣州市98.45%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每公顷年平均生产力(2.15 m3·hm-2·a-1)仅约为潜在水平的四分之一;(3)赣州市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 201万m3,森林抚育经营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层次分析 林地质量 生长量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7影像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冬梅 夏朝宗 +2 位作者 王海宾 陈健 侯瑞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88,共7页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肇庆市马尾松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7影像数据,提取出单波段、波段比值、纹理特征、地形等因子并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变量因子进行分组,生成光谱特征...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肇庆市马尾松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7影像数据,提取出单波段、波段比值、纹理特征、地形等因子并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变量因子进行分组,生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3种自变量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3种自变量集构建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基于光谱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为15.30 t/hm2,误差平均值为-5.65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9.30%;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4,均方根误差为15.69 t/hm2,误差平均值为-4.73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7.78%;基于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为15.24 t/hm2,误差平均值为-5.27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8.67%。由此可知,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模型要好于其他两种方法,估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模型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SPOT-7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林业生态工程监测系统研建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琴 陈志泊 +2 位作者 谢士琴 陈明健 夏朝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742,共6页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研发林业生态工程地块识别、成林提取、森林类型分布提取等算法模型,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测业务需求的高分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并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将数据管理、造林核查检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林业专题产品生产集成于一体的监测应用示范系统。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建设,提升了中国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 应用示范系统 森林资源 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样地调查方案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志楚 夏朝宗 +2 位作者 王海滨 黄国胜 曹迎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本文在前人提出的一种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大样地调查方案基础上,选取各类林地面积为指标,在辽宁省进行大样地调查方案试验,验证了大样地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样地调查的有林地抽样精度... 本文在前人提出的一种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大样地调查方案基础上,选取各类林地面积为指标,在辽宁省进行大样地调查方案试验,验证了大样地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样地调查的有林地抽样精度能够达到抽样精度要求(95%以上),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抽样精度都在90%以上,表明大样地调查能够推算和代表辽宁省森林资源总体面积状况,调查方案是可行的,大样地调查既利用了一类清查的抽样方法,又采用了二类调查的区划方法,能充分利用遥感与现有调查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样地 森林资源调查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遥感的云阳县域森林景观破碎化演变与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史京京 夏朝宗 +1 位作者 严恩萍 党永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8,共10页
县域森林破碎化评价是对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森林植被发生变化的热点区域进行判读区划和测定分析。以云阳县为例,利用2002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结合2006,2011年两期SPOT 5影像开展判读区划,对比分析3期森林分布数据,运用Arc Gis 10.0和F... 县域森林破碎化评价是对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森林植被发生变化的热点区域进行判读区划和测定分析。以云阳县为例,利用2002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结合2006,2011年两期SPOT 5影像开展判读区划,对比分析3期森林分布数据,运用Arc Gis 10.0和Fragstars 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云阳森林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森林破碎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区域小片林及林带多,森林破碎化严重;工程造林与社会政策是驱动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减轻的关键因素,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贡献最大;农业活动与城镇建设是制约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逆转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减少森林流失,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遥感 森林景观破碎化 林业生态工程 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森林盖度的尺度转换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宾 黄国胜 +2 位作者 程志楚 夏朝宗 邓华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1,121,共5页
选取抚顺市为研究区,以森林盖度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航片数据,基于Bottom-up方法,建立两阶段森林盖度经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M NDVI均值与地面实测森林盖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阶段模型可以较为... 选取抚顺市为研究区,以森林盖度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航片数据,基于Bottom-up方法,建立两阶段森林盖度经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M NDVI均值与地面实测森林盖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阶段模型可以较为精确的将航片解译的地面森林盖度扩展到中尺度空间范围;MODIS森林盖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为0.175,误差为15.9%;应用MODIS NDVI数据和第二阶段模型对抚顺市森林盖度进行估测,并将估测值转换为森林面积,结果与森林一类二类调查数据相差在15%以内,整体估测精度达到85%,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影像 TM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尺度转换 森林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造林地Pleiades卫星影像融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熙 李存军 +4 位作者 夏朝宗 王二丽 杨新兵 周静平 胡海棠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4,共7页
通过CN波谱融合、PCA主成份变换、Brovey变换、HCS变换、HPF高通滤波变换、Pan Sharpen变换、GS光谱锐化、SFIM基于亮度调节的平滑滤波等8种不同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地的Pleiades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 通过CN波谱融合、PCA主成份变换、Brovey变换、HCS变换、HPF高通滤波变换、Pan Sharpen变换、GS光谱锐化、SFIM基于亮度调节的平滑滤波等8种不同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地的Pleiades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从光谱保真、人工造林地林木自动识别精度等方面评价遥感影像融合效果。结果表明:8种影像融合方法各有优势,其中HCS融合方法操作简便,产生的遥感图像光谱保真强,人工造林地林木自动识别精度高,是一种适于Pleiades卫星影像进行林地监测的较好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融合 Pleiades卫星 平原造林地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以伊犁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祥征 庄大方 +3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涛 胡云峰 夏朝宗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68-73,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基于因特网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 :首先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 ,用户使用更加便捷 ;其次 ,基于互联网 ,数据的分发与共享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 ,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 ,我们可以建立信息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基于因特网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 :首先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 ,用户使用更加便捷 ;其次 ,基于互联网 ,数据的分发与共享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 ,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 ,我们可以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因此 ,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对于实现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环境 ,因此 ,要实现综合的环境监测并非易事。鉴于此 ,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由于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优点 ,使得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存储变得更加容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网络信息系统 伊犁地区 环境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3年准噶尔盆地植被长势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刁鸣军 夏朝宗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6,共8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1982—2013年的GIMMS NDVI3g数据,以及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数据,结合当地防沙治沙工程等人类活动,分析近32年来该区域的植被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33.0%的区域呈现植被退化现象,约20.0%的区域呈现植被恢... 利用准噶尔盆地1982—2013年的GIMMS NDVI3g数据,以及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数据,结合当地防沙治沙工程等人类活动,分析近32年来该区域的植被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33.0%的区域呈现植被退化现象,约20.0%的区域呈现植被恢复现象。2)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域,植被覆盖稀疏,为半荒漠地带;植被显著恢复的区域主要位于植被较浓密区域。3)近32年来温度的上升使得干旱区的蒸发量增大,因降雨量变化不明显,因此干旱趋势加剧,植被的长势变弱;而准噶尔盆地南部区域,因区域供水平衡稳定,温度的上升促进了植被的生长。4)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植被长势变化影响不明显。土地沙漠化治理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应该不断加强该区域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及治理成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NDVI 气候变化 植被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衔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新方案 被引量:34
20
作者 曾伟生 程志楚 夏朝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我国现行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不协调的问题,借鉴国外森林资源清查中的相片样地或景观样地设计,提出了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大样地设计新方案,分析了新方案的主要特点,并对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 针对我国现行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不协调的问题,借鉴国外森林资源清查中的相片样地或景观样地设计,提出了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大样地设计新方案,分析了新方案的主要特点,并对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一类清查 二类调查 大样地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