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及相平衡理论的汾河流域磺胺类抗生素生态风险阈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瑞民 赵静 +3 位作者 韩文辉 王林芳 马双绕 夏星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NEC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以黄河支流——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发现水体中SAs的磺胺甲恶唑(SMX)含量最高,均值为73.6 ng·L^(-1),而磺胺醋酰(SAAM)检出率最高,高达100%。沉积物中仅检出了2种SAs类抗生素,为磺胺醋酰(SAAM)和磺胺喹恶啉(SQX),但检出频率却高达100%。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得到水体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3.40~440μg·L^(-1)。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沉积物密度、体积比等参数,采用相平衡理论(EqP)进一步得到了沉积物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0.065~75.5 mg·kg^(-1)。基于确定的生态风险阈值,对汾河流域SAs现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水体中的甲氧苄啶(TMP)的风险商(RQ)均值为0.014,存在一定的低风险,但超标概率仅为8%,而其他类别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Q均低于0.01,均无显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SAs)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相平衡理论(EqP) 生态风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酸在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肖璐 张尚伟 +5 位作者 程浩 于丹凤 姜晓满 胡蝶旋 文武 夏星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9-498,共10页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生物富集,考察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u)、排出速率常数(ke)和稳态生物浓缩系数(BCFss)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典型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的竞争富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ku和BCFss值分别与全氟碳原子数、膜−水分配系数和蛋白质结合系数显著正相关,且长链PFAAs对短链PFAAs的生物富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导致短链PFAAs的BCFss值降低56%~80%.长链与短链PFAAs在蛋白质结合点位的竞争作用可能是短链PFAAs生物富集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 生物富集 竞争作用 大型溞 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水氮污染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夏星辉 周劲松 +1 位作者 杨志峰 陈静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通过对黄河水系干、支流 1980— 1990— 1997— 1999年河水氮污染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 :(1)自流域上游至下游 ,各主要支流河水氮污染有增加的趋势 ,造成干流河水氮污染沿程亦呈增加的趋势 ;(2 )点源污染对黄河干、支流河水氮污... 通过对黄河水系干、支流 1980— 1990— 1997— 1999年河水氮污染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 :(1)自流域上游至下游 ,各主要支流河水氮污染有增加的趋势 ,造成干流河水氮污染沿程亦呈增加的趋势 ;(2 )点源污染对黄河干、支流河水氮污染的贡献较大 ,但在 1990— 1997年间 ,流域河水氮污染的点源 面源之比有降低的趋势 ,干流潼关站河水中总氮的点源与面源之比由 1990年的 2 .7降至 1997年的 1.8;(3)黄河干、支流河水氨氮、总氮的含量在 1980— 1990— 1997— 1999年间存在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点源 面源 黄河流域 河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评价黄河的水资源 被引量:28
4
作者 夏星辉 张曦 +2 位作者 杨志峰 沈珍瑶 李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论文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水资源功能容量与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 论文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水资源功能容量与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1998和1999年,黄河具备水资源功能的总水量分别为210.99×108m3、288.04×108m3和292.43×108m3,分别占总天然径流量的66.3%、65.6%和67.4%,从3年平均来看,黄河具备水资源功能的总水量只占实际需求水资源量的53%,其中,大约47%的水资源短缺是由水体污染所导致,剩余的53%是由水量短缺所导致。黄河的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资源功能亏缺均较大,且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在大部分情况下,黄河实际的水质要优于达到水资源功能所要求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质 水资源功能容量 水资源功能亏缺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夏星辉 吴琼 牟新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水量,而有关水质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变化主要...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水量,而有关水质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降水,气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或减少、风速和风型的变化、光照时间长短以及辐射增强等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因子如何通过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方式、生化反应速率和生态效应等过程而直接或间接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质 水资源 气温 降水 富营养化 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夏星辉 许嘉琳 +1 位作者 戚慧心 雒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DBS的光催化降解能用准一级反应式进行拟合,且DBS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体系中存在磷酸二氢钠时,DBS的光催化降解速率降低;当体系中...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DBS的光催化降解能用准一级反应式进行拟合,且DBS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体系中存在磷酸二氢钠时,DBS的光催化降解速率降低;当体系中存在三聚磷酸钠时,在其低浓度时DBS的降解速率降低,在高浓度时降解速率则增加.磷酸盐与DBS在TiO2表面会产生竞争吸附,同时也会影响体系的pH值,从而影响到DBS的光催化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光催化 降解 表面活性剂 水污染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日光能催化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夏星辉 许嘉琳 陆维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以日光能为驱动力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总体上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反应器设计近年已由高倍聚光式转为非聚光式;TiO2纳米级材料与含TiO2复合体的研制提高了多相体系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有机物结构。
关键词 日光能 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钛 催化降解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和气候条件对长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夏星辉 张利田 陈静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在分析长江流域120 余水文站点近30 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岩性和气候条件( 降水量) 对长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的影响。
关键词 长江 岩性条件 水系 气候条件 河水 离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3
9
作者 夏星辉 陈静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2-76,共5页
根据90年代国际最新文献,从污染治理途径角度,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和述评.包括利用细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添加粘合剂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用电动力学方法、热解吸法、提取法和植物治理法去除土壤中重... 根据90年代国际最新文献,从污染治理途径角度,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和述评.包括利用细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添加粘合剂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用电动力学方法、热解吸法、提取法和植物治理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治理方法 重有色金属 细菌 电动力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星辉 周劲松 +1 位作者 余晖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水体颗粒物的存在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 ;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颗粒物的存在...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水体颗粒物的存在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 ;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颗粒物的存在影响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 ,且固液两相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规律不同 ,颗粒物影响石油类污染物在固液两相的分配 ,两相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不同 ,液相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而固相的降解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体污染 颗粒物 石油类污染物 生物降解 影响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3种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星辉 张曦 +1 位作者 杨志峰 张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加;3种多环芳烃的光降解速率与分子的吸收光谱相关.②黄土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和其中所含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影响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这2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浓度黄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黄土浓度为0.1g/L或5g/L时促进了和苯并(a)芘的光降解;黄土浓度为5g/L时促进了苯并(ghi)的降解.当水体含有黄土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③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黄土中存在的溶解性腐殖质,非溶解性腐殖质的作用不大.④由于黄河泥沙在河水中长期存在,泥沙中的溶解性腐殖质都已溶于水中,泥沙主要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影响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使光降解速率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光降解 腐殖质 水体颗粒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泥沙对其参数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夏星辉 王然 孟丽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9-974,共6页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在水样加酸处理过程中将进入水相,且富里酸能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生物氧化和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因此,由于泥沙的影响,CODMn夸大了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2)黄河干流河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从上游至下游存在增加的趋势;(3)1992年干流河水的BOD5显著大于1980年的BOD5,在1992~1999年间,河水BOD5的年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枯水期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而丰水期均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由此表明,耗氧性有机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在增加,而面源排放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降低的趋势;(4)黄河干流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排放,BOD5的点源与面源负荷的多年均值之比为2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5 耗氧 有机物污染 面源 有机污染物 河水 监测数据 黄河干流 泥沙 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再论黄河的水资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夏星辉 杨志峰 沈珍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5-600,共6页
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发展了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容量和功能亏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 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发展了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容量和功能亏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997、1998和1999年,黄河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2 5 5 3 9×10 8m3、3 43 41×10 8m3和3 5 5 44×10 8m3,分别占总天然径流量的80 2 % ,78 2 %和82 0 % .黄河水资源功能容量和亏缺在这3年间的平均值分别为42 3 5 0×10 8m3,78 97×10 8m3.对主要污染指标CODMn来说,黄河的水环境功能容量和功能亏缺在这3年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 95 71 5 4kg和199 70kg ;对主要污染指标NH+ 4 N来说,平均值分别为3 774 2 6kg和113 0 8kg .因此,与CODMn相比,NH+ 4 N对黄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影响更大.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环境功能容量均分别显著大于水资源功能亏缺和水环境功能亏缺,说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功能容量 水资源功能亏缺 水环境功能容量 水环境功能亏缺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夏星辉 杨居荣 许嘉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59,共4页
环境激素污染,使生物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属起步阶段。该文通过以下3方面:环境激素物质快速筛选的方法研究;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毒理影响研究;环境激素的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了国... 环境激素污染,使生物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属起步阶段。该文通过以下3方面:环境激素物质快速筛选的方法研究;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毒理影响研究;环境激素的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及进展。有机污染在我国相当严重,已发现许多有机物具雌激素作用,故开展环境激素污染的研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有机物污染 生物影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AGIC模型分析长江支流沱江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5
15
作者 夏星辉 陈静生 蔡绪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应用改进的集水区地下水酸化模型(MAGIC)对四川境内长江支流沱江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在只考虑酸沉降和土壤化学过程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结果与沱江李家湾站1972—1990年测定的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 应用改进的集水区地下水酸化模型(MAGIC)对四川境内长江支流沱江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在只考虑酸沉降和土壤化学过程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结果与沱江李家湾站1972—1990年测定的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初步认为酸沉降是导致沱江主要离子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质变化趋势 MAGIC模型 酸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星辉 孟丽红 呼丽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007mm≤d<0.025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mm)>(0.007mm≤d<0.025mm)>(d<0.007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苯并(A)芘 吸附 分配作用 颗粒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阴离子对表面活性剂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星辉 云影 雒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存在于水环境中的若干重要阴离子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 .通过投加各种阴离子的钠盐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Cl- ,SO4 2 - ,NO- 3,HCO- 3有减低其光催化降解速率的作用 ;H2 PO- 4有加速作用 ;PO3- ... 研究了存在于水环境中的若干重要阴离子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 .通过投加各种阴离子的钠盐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Cl- ,SO4 2 - ,NO- 3,HCO- 3有减低其光催化降解速率的作用 ;H2 PO- 4有加速作用 ;PO3- 4在低浓度时使光催化降解速率增加 ,而在高浓度时使其减缓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光催化降解 水环境 水体污染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星辉 周劲松 +1 位作者 余晖 杨志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 ,向泥沙含量为 0g/L或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 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 ,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 ,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 ;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 ,向泥沙含量为 0g/L或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 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 ,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 ,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 ;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 11 6 4mg/L ,温度为 2 0℃时 ,泥沙含量为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大约 85 %的石油类污染物在 6 3d内能得到微生物降解 ;水体中泥沙的含量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均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 ,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不一 ;水体中泥沙的存在亦影响到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生物降解 水体颗粒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几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星辉 余晖 陈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6-1231,共6页
以典型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为例,采用微宇宙实验模拟研究水体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苯并(g,h,i)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对体系中各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用不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动力学降解模型对... 以典型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为例,采用微宇宙实验模拟研究水体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苯并(g,h,i)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对体系中各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用不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动力学降解模型对降解过程进行模拟,降解速率常数随颗粒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颗粒物含量分别为0、4和10g·L-1的水体,当的初始含量为3.8μg·L-1时,其降解速率常数K1分别为0.053、0.083和0.102d-1.水体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颗粒物的存在使水体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颗粒相;(2)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且微生物主要存在于颗粒相;(3)整个体系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水颗粒相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颗粒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星辉 沈珍瑶 杨志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8-463,共6页
在探讨水体水质恢复途径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黄河干流1998年的纳污情况及河水中三类主要污染物(BOD、氨氮和挥发酚) 的浓度对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发现对于单位河长,除潼关—三门峡河段水质... 在探讨水体水质恢复途径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黄河干流1998年的纳污情况及河水中三类主要污染物(BOD、氨氮和挥发酚) 的浓度对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发现对于单位河长,除潼关—三门峡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属中等以外,其余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均较弱。物理稀释作用对水相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贡献相对较小;各河段的水质恢复能力与泥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黄河干流这种较差的水质恢复能力表明黄河干流的环境功能较弱,且现有的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其水质恢复的能力,从而致使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恢复能力 评价 污染物浓度 物理稀释作用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