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毫米波雷达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方法
1
作者 尚士泽 周洋 +3 位作者 陈亚伟 程强 夏凌昊 杨予昊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由于毫米波雷达波长短,在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PRF)条件下更容易产生方位采样模糊,且成像质量受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联合惯导信息和回波包络对称匹配的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方法,能够为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由于毫米波雷达波长短,在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PRF)条件下更容易产生方位采样模糊,且成像质量受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联合惯导信息和回波包络对称匹配的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方法,能够为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精确估计多普勒中心频率进而实现稳定连续出图的目的。先利用惯导信息解算方位采样模糊数,再利用提出的回波包络对称匹配方法实现多普勒中心频率精确估计。该方法估计精确度高且算法复杂度低,适用于不同频段雷达和多种时频域成像算法,具有良好普适性。通过对SAR图像序列的连续估计以及算法性能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 包络对称匹配 惯导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下虚假目标鉴别方法
2
作者 王亚峰 王瑞 +4 位作者 马超 孟晋丽 程强 夏凌昊 杨予昊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2,共5页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时,利用目标回波去相关、干扰信号强相关的条件,通过自适应滤波能够有效抑制主瓣干扰。在随队式主瓣干扰场景下,目标机与掩护干扰机距离较近,雷达回波中存在两个平台的散射信号和一个干扰辐射信号。经自适应滤波后,...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时,利用目标回波去相关、干扰信号强相关的条件,通过自适应滤波能够有效抑制主瓣干扰。在随队式主瓣干扰场景下,目标机与掩护干扰机距离较近,雷达回波中存在两个平台的散射信号和一个干扰辐射信号。经自适应滤波后,主站雷达回波中的干扰辐射信号被抑制,但同时会出现一个虚假目标,从而造成雷达检测虚警率升高。文中首先分析了虚假目标信号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在双站雷达干扰时域对齐过程中,目标机的散射信号的到达时间不一致,然后提出了利用角度鉴别的方法对虚假目标进行区分,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机和干扰机在主站雷达中的角度能够分辨时,双站雷达可以利用和差测角信息辨别出真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雷达 主瓣干扰 协同对消 虚假目标 角度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返回舱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伟 郝艳军 +9 位作者 葛页 邱风 周伟奇 刘志栋 许辉 夏凌昊 杨予昊 饶江滨 汪润生 张景东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雷达在探测航天返回舱黑障区时,因受到等离子体鞘套干扰,长期存在跟踪不稳定甚至丢失等问题。本文从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电磁特性仿真方法和再入场景回波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实测数据研究获取... 雷达在探测航天返回舱黑障区时,因受到等离子体鞘套干扰,长期存在跟踪不稳定甚至丢失等问题。本文从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电磁特性仿真方法和再入场景回波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实测数据研究获取黑障区目标回波特征,提出了基于鞘套快时变特性的目标检测方法;设计了返回舱黑障区认知探测流程,将其应用于多频段雷达装备成功完成了多次返回舱探测任务,保障了黑障区稳定跟踪,基本解决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雷达探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返回舱 黑障区 雷达探测 电磁仿真 认知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灵敏度极限
4
作者 夏凌昊 肖俊祥 +2 位作者 董屾 金翔 赵盛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里德堡原子在微波场的存在下呈现出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因而可用于微弱电场的探测。近年来,基于里德堡原子微波探测技术的新型雷达接收机架构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外部和内部噪声源,探究了里德堡原子接... 里德堡原子在微波场的存在下呈现出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因而可用于微弱电场的探测。近年来,基于里德堡原子微波探测技术的新型雷达接收机架构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外部和内部噪声源,探究了里德堡原子接收机的灵敏度,指出在雷达侦收场景下,当前可制备的里德堡原子接收机灵敏度不及传统电子技术接收机,并针对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实用化提出了技术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高灵敏度探测 标准量子噪声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低轨重点卫星雷达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冠任 刘伟 +3 位作者 翟计全 赵盛至 张蒙 夏凌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提升定轨、成像、目标特性测量等多种模式下的观测效率,基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低轨重点卫星雷达观测任务规划方法。相较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规划方法,文中方法可对所有卫星按给定观测频次无丢失观测,满足雷达视场、时间窗口、任务切... 为提升定轨、成像、目标特性测量等多种模式下的观测效率,基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低轨重点卫星雷达观测任务规划方法。相较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规划方法,文中方法可对所有卫星按给定观测频次无丢失观测,满足雷达视场、时间窗口、任务切换等约束。使用雷达仰角、斜距、雷达截面积构建权值对基于观测时长的目标函数进行修改,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大总观测时长或最快完成时间。仿真场景为两部假想地面雷达协同对30颗低轨重点卫星做24 h~72 h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卫星无丢失观测,最大总观测时长和最快完成时间分别为18622 s和15 h 16 min(场景时间:24 h)。使用带有权值的目标函数可获得平均观测仰角、斜距的改善,而总观测时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规划 低轨卫星 空间目标监视 雷达协同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弱静电放电信号探测飞行目标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 李大圣 +2 位作者 吴福伟 夏凌昊 杨予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对隐身飞机的探测需求日益增加。依据飞行目标在飞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放电现象,设计一套利用微弱静电放电信号探测飞行目标的技术。实验证实飞行器上安装的静电放电器可将剧烈的电晕放电转变成柔和稳定的"雨淋...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对隐身飞机的探测需求日益增加。依据飞行目标在飞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放电现象,设计一套利用微弱静电放电信号探测飞行目标的技术。实验证实飞行器上安装的静电放电器可将剧烈的电晕放电转变成柔和稳定的"雨淋脉冲"放电,放电辐射的峰值功率下降约40dB。进一步采用匹配滤波二值法提高系统探测能力,根据实验和仿真计算,对-30^-10dBW的微弱放电辐射信号探测距离可达5.06~50.6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器 匹配滤波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et分割网络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7
作者 张强 王淳 +2 位作者 陈亚伟 夏凌昊 杨予昊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常规雷达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当前弱小目标检测需求,而检测前跟踪(TBD)方法在雷达弱小目标检测中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复杂场景性能严重退化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U-net分割网络的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过低门限的多圈检测点... 常规雷达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当前弱小目标检测需求,而检测前跟踪(TBD)方法在雷达弱小目标检测中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复杂场景性能严重退化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U-net分割网络的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过低门限的多圈检测点形成待分割的图片;然后,利用U-net网络对实体目标进行分割,实现对弱小目标的有效探测.雷达实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大幅提升雷达对远距离小目标的跟踪距离,有效抑制虚假短航迹,为解决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小目标 雷达探测 检测前跟踪 U-net分割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量子雷达的恒虚警检测条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凌昊 翟计全 赵盛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3,26,共5页
量子雷达是将量子效应引入经典雷达探测领域,解决经典雷达在探测、测量和成像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升雷达综合性能的技术。文中简述了量子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光子计数体制雷达在这一领域所处的地位,基于普朗克公式和奈奎斯特公式分析了光... 量子雷达是将量子效应引入经典雷达探测领域,解决经典雷达在探测、测量和成像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升雷达综合性能的技术。文中简述了量子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光子计数体制雷达在这一领域所处的地位,基于普朗克公式和奈奎斯特公式分析了光子计数体制雷达的量子物理基础,基于纽曼·皮尔逊准则推导了光子计数体制中最优的信号检测准则,提出了光子计数体制量子雷达的恒虚警检测条件,基于真实环境进行了光子计数雷达的信号检测仿真,并对比了文中提出的方法相对于经典雷达信号检测方法在光子计数体制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雷达 光子计数 量子物理 信号检测 恒虚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雷达检测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凌昊 赵盛至 +3 位作者 吴诚 徐迟 黄慧鑫 金翔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量子雷达是一种利用量子资源提升探测性能的新体制雷达,它是经典雷达的升级改进,在信号的调制、传输、接收和检测的原理上都与传统雷达有较大区别。文中从量子物理理论出发,提出了量子雷达的信号回波和背景噪声的一般公式,研究了量子雷... 量子雷达是一种利用量子资源提升探测性能的新体制雷达,它是经典雷达的升级改进,在信号的调制、传输、接收和检测的原理上都与传统雷达有较大区别。文中从量子物理理论出发,提出了量子雷达的信号回波和背景噪声的一般公式,研究了量子雷达信号检测的一般方法与极限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量子雷达的一般性方程,并结合在单光子检测雷达这一具体问题上的应用,对量子雷达方程进行了阐释,定量分析了量子雷达相比于经典雷达在探测威力上得到的提升。文章最后对量子雷达方程与探测机理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雷达 雷达方程 量子信号检测 量子最优检测 单光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帧间多维特征的深度学习雷达目标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治飞 于俊朋 +1 位作者 杨予昊 夏凌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54,共7页
非均匀非平稳非高斯强杂波常导致基于能量的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目标检测率低或产生大量虚警,影响目标录取性能。一些工作探索了采用时频特征图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但对于驻留时间短的雷达搜索应用,难以获得高分辨率时频特征,导致... 非均匀非平稳非高斯强杂波常导致基于能量的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目标检测率低或产生大量虚警,影响目标录取性能。一些工作探索了采用时频特征图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但对于驻留时间短的雷达搜索应用,难以获得高分辨率时频特征,导致基于时频特征图的机器学习方法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目标帧间多维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RDF-ResNet。通过在解模糊过程中提取疑似目标帧间多维特征并输入到RDF-ResNet中,实现在特征空间上对虚警的抑制,结合低阈值检测,实现检测率的有效提升。实测实验数据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实现较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约41%的检测率提升和约48%的虚警率降低,能有效提升雷达目标检测能力,并为雷达回波特征空间的有效构建和机器学习雷达目标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特征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态和量子测量态的特性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添 张雪松 +8 位作者 张先超 夏凌昊 冯志军 徐兵杰 黄伟 周明 江文兵 王晓飞 葛鹏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量子信息技术是基础性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颠覆性前沿。面向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工作阐述了量子态的离散性、随机性、叠加性、纠缠性等四个关键特性,提出了量子测量态的离散性、概率性、多样性、关联性等四个对应特征,描述了这些特... 量子信息技术是基础性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颠覆性前沿。面向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工作阐述了量子态的离散性、随机性、叠加性、纠缠性等四个关键特性,提出了量子测量态的离散性、概率性、多样性、关联性等四个对应特征,描述了这些特性在当前以及未来量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目标,并按照这些特性的应用程度给出了量子信息系统代际划分。研究工作通过分析量子态和量子测量态的特性,在量子信息科学与量子信息工程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量子信息技术在信息感知、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应用等信息过程中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调控 标准量子极限 量子态 量子测量态 量子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阵列编码成像激光雷达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诚 邢文革 夏凌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编码成像激光雷达,该系统采用光纤阵列代替传统成像激光雷达中的多像元光电探测器阵列。该设计通过编码、合波形探测、解码使用少探测器实现高分辨率成像,避免了高像素光电探测器阵列的研制难题。同时,对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编码成像激光雷达,该系统采用光纤阵列代替传统成像激光雷达中的多像元光电探测器阵列。该设计通过编码、合波形探测、解码使用少探测器实现高分辨率成像,避免了高像素光电探测器阵列的研制难题。同时,对系统解码信号进行了进一步的去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小波去噪算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空间编码成像 光纤阵列 小波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载平台的小型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13
作者 何广龙 薛莉 +14 位作者 吴诚 李慧 印睿 董大兴 王昊 徐迟 黄慧鑫 涂学凑 康琳 贾小氢 赵清源 陈健 夏凌昊 张蜡宝 吴培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7-353,共7页
面对宽幅地形测绘和空基大气测量等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能够适应机载平台的低功耗的小型化单光子探测系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性能优异,已被应用到量子信息、深空通信和远程激光雷达等领域.然而,常规SNSPD所需低温系... 面对宽幅地形测绘和空基大气测量等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能够适应机载平台的低功耗的小型化单光子探测系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性能优异,已被应用到量子信息、深空通信和远程激光雷达等领域.然而,常规SNSPD所需低温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不易于应用到机载平台.截至目前,国际上还未出现应用于机载平台的SNSPD的相关报道.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工作温度为4.2 K的SNSPD.超导探测器芯片是光敏面积为60 μm×60 μm的四通道光子数可分辨器件,通过光束压缩系统耦合到直径200 μm的光纤,在温度为4.2 K时量子效率大于50%@1064 nm.最后,测试了单个通道的时间特性,在不同光子数响应的情况下得到了不同的时间抖动,其中四光子响应时的时间抖动最小,半高宽为110 ps.该工作不仅可支撑机载应用,而且对于推动发展通用的小型化SNSPD系统及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液氦温区 光子数分辨 机载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天空背景噪声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翔 赵盛至 +1 位作者 夏凌昊 刘明罡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37,共5页
雷达探测是信号与噪声的对抗过程,探测系统的性能集中体现在信噪比(SNR)的大小上。探测系统中噪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雷达系统的探测灵敏度,进而影响雷达的探测威力,其中,天空背景噪声是雷达噪声的一级输入,其大小对系统总噪声会产生极大... 雷达探测是信号与噪声的对抗过程,探测系统的性能集中体现在信噪比(SNR)的大小上。探测系统中噪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雷达系统的探测灵敏度,进而影响雷达的探测威力,其中,天空背景噪声是雷达噪声的一级输入,其大小对系统总噪声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文中从天空背景噪声产生的原理出发,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在不同大气条件下天空背景噪声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雷达的天线方向图,计算不同副瓣大小的雷达天线接收的天空背景噪声,为雷达天线的设计和雷达威力的估算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比衰减 大气衰减 噪声温度 天线方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单光子接收的全天时远程探测激光雷达
15
作者 夏凌昊 +5 位作者 吴诚 黄慧鑫 徐迟 刘伟 赵盛至 杨予昊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5期69-70,共2页
传统激光雷达的威力取决于功率孔径积,但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在成本和系统复杂度方面急剧上升,雷达的探测威力遭遇瓶颈.单光子探测技术通过降低接收端的最小可检测能量(逼近标准量子极限),提升激光雷达的灵敏度,从而在功率孔径积一定的... 传统激光雷达的威力取决于功率孔径积,但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在成本和系统复杂度方面急剧上升,雷达的探测威力遭遇瓶颈.单光子探测技术通过降低接收端的最小可检测能量(逼近标准量子极限),提升激光雷达的灵敏度,从而在功率孔径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威力,突破传统雷达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为激光雷达在空天目标参数测量、气象环境监测、地形测绘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光子探测 功率孔径积 标准量子极限 远程探测 地形测绘 环境监测 全天时
原文传递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l-independent probe of heavy neutral Higgs bosons at LHC Run 2
16
作者 邝宇平 任泓雨 夏凌昊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In one of our previous papers,we provided general,effective Higgs interactions for the lightest Higgs boson h(SM-like) and a heavier neutral Higgs boson H based on the effective Lagrangian formulation up to the dim-... In one of our previous papers,we provided general,effective Higgs interactions for the lightest Higgs boson h(SM-like) and a heavier neutral Higgs boson H based on the effective Lagrangian formulation up to the dim-6 interactions,and then proposed two sensitive processes for probing H.We showed in several examples that the resonance peak of H and its dim-6 effective coupling constants(ECC) can be detected at LHC Run 2 with reasonable integrated luminosity.In this paper,we further perform a more thorough study of the most sensitive process,pp →VH^*→VVV,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1σ,3σ,5σ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nges of the Higgs ECC for an integrated luminosity of 100 fb^-1.These results have two useful applications in LHC Run 2:(A) realizing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ECC in the dim-6 interactions if H is found and,(B) obtaining the theoretical exclusion bounds if H is not found.Some alternative processes sensitive for certain ranges of the ECC are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independent heavy neutral Higgs LHC Run 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