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1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2 位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蒙诗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年龄(75.87±7.46)岁;另16例采用PFNA内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 mm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骨折,男4例,女12例;年龄(76.15±9.47)岁。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尖顶距(tip-apical distance,TAD)、术后负重站立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7(12±5)个月。两组术后即刻颈干角为111°~132°(119.3±8.3)°。骨折复位效果:PFNA组,优11例,可2例,差1例;PFNA+锁定钢板组,优12例,可3例,差1例。PFNA组1例发生螺旋刀片经股骨头切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D及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可较好恢复外侧壁完整性,提高PFNA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不稳定型骨折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妇女尿碘含量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降低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丽伟 余艳萍 +1 位作者 覃秀 陈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尿碘含量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将产检的妊娠妇女34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周分为早期妊娠组、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采集孕妇空腹晨尿及静脉血样,检查晨尿样本中碘含量测定静脉血标本中促甲状腺素(T...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尿碘含量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将产检的妊娠妇女34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周分为早期妊娠组、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采集孕妇空腹晨尿及静脉血样,检查晨尿样本中碘含量测定静脉血标本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等指标,分析妊娠妇女尿碘含量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降低关系。结果:346例共检出甲状腺功能降低47例(13.58%),其中尿碘水平降低患者42例(12.14%),尿碘水平适量、超足量5例(1.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碘中位数(MUI)>250μg/L孕妇的FT3及HCG指标明显低于碘适量孕妇(P<0.025),FT4及TS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MUI<150μg/L,孕妇FT4水平显著高于碘适量孕妇(P<0.05),FT3、TSH、HC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各组孕妇FT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而TSH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早中晚期FT4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同时早中晚妊娠期血清FT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标本检测中发现,妊娠期各组孕妇FT3水平明显高于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妊娠期血清FT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尿碘水平可反映甲状腺功能,尿碘水平低于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几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4 位作者 蒙诗景 彭硕 蒋慧韬 韦广源 刘恒君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E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重度或极重度TE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辅助牵伸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E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重度或极重度TE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辅助牵伸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度、MEP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小鱼际肌及小指皮肤麻木、疼痛,有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钉道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能有效地改善重度或极重度TES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且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 Ilizarov环式外固定 开放松解手术 异位骨化 重度 极重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丽伟 覃秀 +1 位作者 吴秋美 陈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用于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控释地诺前列酮治疗,观察组给予COOK宫颈扩张球囊治疗。采用Bishop... 目的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用于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控释地诺前列酮治疗,观察组给予COOK宫颈扩张球囊治疗。采用Bishop评分法观察2组孕妇促宫颈成熟度,对2组Bishop评分、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分娩状况(诱发临产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胎儿其他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8.39±0.92)分比(7.12±0.35)分]、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8.0%比19.0%)、诱发临产时间短于对照组[(14.7±2.8)h比(16.4±3.4)h]、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60.2±49.3)mL比(180.8±56.1)mL],均P<0.05。2组总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胎儿宫内窘迫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孕妇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K宫颈扩张球囊 控释地诺前列酮 促宫颈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夏丽伟 王永莉 罗正琴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773-1774,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达英-35治疗,每晚睡前口服1片,于月经第5日开始服药,连续服用21日,停药后月...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达英-35治疗,每晚睡前口服1片,于月经第5日开始服药,连续服用21日,停药后月经来潮,再待月经第5日开始下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每次500毫克,每日3次,于撤退性出血或月经周期的第1日开始服药。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体积、BMI、T、LH、FPG、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卵巢体积、BMI、T、LH、FPG、FINS及I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在常规达英-35治疗基础上应用能够有效降低T、LH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夏丽伟 韦广源 +2 位作者 蒋慧韬 黄菲菲 黄坚汉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SEF)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7例(43足)脑外伤或脑卒中后SEF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有限软组织手术(胫前肌腱转位术、跟腱延长术、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等),随后均...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SEF)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7例(43足)脑外伤或脑卒中后SEF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有限软组织手术(胫前肌腱转位术、跟腱延长术、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等),随后均行Ilizarov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跖行足恢复和踝阵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和复发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行走时对辅助器材的使用情况、步态分析时空参数、小腿后群肌的肌张力。结果术后患者均恢复跖行足,踝阵挛较前减少(81.4%比7.0%,P<0.05)。2例(5.4%)患者术后出现钉道感染,1例(2.7%)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辅助器材使用率为29.7%,低于术前的100.0%(P<0.05)。术后患者的步长、步频、步速较术前提高,步行周期较术前缩短,肌张力较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脑外伤、脑卒中后SEF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脑外伤 脑卒中 ILIZAROV技术 有限软组织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丽伟 胜稳静 +1 位作者 吴柳华 陈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研讨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中,抽取100例纳入到研究中,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治疗,... 目的:分析研讨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中,抽取100例纳入到研究中,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尿潴留症状时给予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方式,效果突出,操作安全、简单,可重复进行,临床上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 留置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比较
8
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1 位作者 彭硕 蒋慧韬 《微创医学》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对比单臂铰链外固定术与Ilizarov环式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E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TE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松解术,其中15例联合单臂铰链外固定术治疗(单臂组),18例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术治疗(... 目的对比单臂铰链外固定术与Ilizarov环式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E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TE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松解术,其中15例联合单臂铰链外固定术治疗(单臂组),18例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术治疗(Ilizarov环式组),8~10周拆除外固定器具。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肘关节旋转活动度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旋转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MEPS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外固定联合开放松解术均能显著改善TES患者的屈伸、旋转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单臂式外固定体积小,舒适性好,安装简单,更易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 开放松解术 Ilizarov外固定 单臂铰链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晚期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叶漾柳 冯俏丽 +3 位作者 符春凤 黄敏 田晓辉 夏丽伟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程度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检并诊断为GDM的初产妇(孕29~34周)90例作为GDM组,同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初产妇1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程度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检并诊断为GDM的初产妇(孕29~34周)90例作为GDM组,同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初产妇1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2组孕妇的SF、IR相关指标水平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GDM孕妇SF水平与IR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内在联系。结果GDM组孕妇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48±7)μg/L比(25±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9,P<0.001)。GDM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IR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4.3±2.0)mU/L比(9.4±1.1)mU/L、(2.58±0.43)比(1.64±0.29)、(6.7±0.8)比(8.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1、17.819、14.056,均P<0.001)。GDM组母体不良结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M孕妇孕晚期SF水平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M孕妇孕晚期SF水平异常增高,SF水平与机体IR程度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直接相关,可能在GDM发生及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铁蛋白 胰岛素抵抗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永明 夏丽伟 《微创医学》 2017年第6期733-736,共4页
传统脊柱外科手术的诸多弊端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何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预解决传统脊柱手术中的问题,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特别是微创脊柱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随着各类微创技术、手术器械及内植物材料学等的迅猛发... 传统脊柱外科手术的诸多弊端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何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预解决传统脊柱手术中的问题,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特别是微创脊柱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随着各类微创技术、手术器械及内植物材料学等的迅猛发展,脊柱微创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的诊治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退行性疾患 应用 surgery 论著 腰椎 外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β激动剂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观察
11
作者 夏丽伟 孙永明 +2 位作者 孙守峰 李景田 牛炎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1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β(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s-beta,PPAR-β)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脊髓组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β(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s-beta,PPAR-β)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脊髓组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和PPAR-β受体激动剂GWO742治疗组(GWO742组)。Sham组大鼠仅做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组织,GWO742组和SCI组大鼠分别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SCI模型,并于术后1h开始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同等剂量0.3mg/(kg&#183;d)的PPAR-β受体激动剂GWO742和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21d随机抽取大鼠行BBB评分;术后24h随机抽取大鼠10只,处死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3、7、14、21d,GWO742组大鼠较SCI组大鼠BBB评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CI组大鼠脊髓组织充血、水肿、损伤中心区出现液化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GWO742组大鼠脊髓出血、坏死范围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SCI组;TUNEL染色显示伤后24h,SCI组和GWO742组损伤脊髓组织均可发现TUNEL阳性细胞,而GWO742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SCI组(P〈0.05)。结论 PPAR-β受体激活后能够减轻SCI大鼠脊髓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 GWO7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坚汉 蒙诗景 +1 位作者 孟林 夏丽伟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8膝)及观察组30例(44膝)。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局部熏洗,对照组术...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8膝)及观察组30例(44膝)。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局部熏洗,对照组术后给予温水熏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对两组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ysholm评分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OA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清理术 中药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坚汉 蒙诗景 +1 位作者 孟林 夏丽伟 《微创医学》 2016年第3期371-374,共4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也称为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严重者会致残。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治疗,其中临床报道较多的治疗方法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各种中西医疗法。本文就关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也称为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严重者会致残。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治疗,其中临床报道较多的治疗方法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各种中西医疗法。本文就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西医治疗KOA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清理术 联合治疗 中医药 西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空心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硕 黄坚汉 +4 位作者 蒙诗景 夏丽伟 黄菲菲 蒋慧涛 韦广源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空心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用单纯PFNA固定,35例)和B组(采用PFNA+空心螺钉固定,43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空心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用单纯PFNA固定,35例)和B组(采用PFNA+空心螺钉固定,43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髋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7(11±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颈干角、髋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及Harris评分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内收、后伸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空心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后内侧壁骨折块疗效确切,可较好改善局部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后内侧壁骨折 导针 空心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坚汉 夏丽伟 +1 位作者 蒙诗景 刘恒君 《微创医学》 201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48膝)、臭氧组40例(52膝)及中药熏洗组40例(50膝)。3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玻璃... 目的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48膝)、臭氧组40例(52膝)及中药熏洗组40例(50膝)。3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玻璃酸钠组、臭氧组、中药熏洗组术后分别行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药熏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评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熏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臭氧组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组及玻璃酸钠组Lysholm评分均随观察时间延长升高。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的Lysholm评分最高,随后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中药熏洗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及中药熏洗都能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AO微创且近远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清理术 中药熏洗 臭氧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林 张栋 +4 位作者 肖笠 黄坚汉 夏丽伟 黄菲菲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内收肌挛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骨伤医院住院的179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内收肌挛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骨伤医院住院的179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术后股内收肌挛缩发生情况分为挛缩组和未挛缩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64例(35.75%)发生股内收肌挛缩。两组肢体短缩程度、手术史、是否有效牵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术后是否系统功能煅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因、肢体短缩程度、手术史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内收肌挛缩的危险因素,术前进行有效牵引、前外侧手术入路、术后进行系统功能煅练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股内收肌挛缩,应在术前进行有效的术前牵引、选择前外侧手术刀路、术后系统功能煅练,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内收肌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坚汉 夏丽伟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横行髌骨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心螺钉组、克氏针组各30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横行髌骨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心螺钉组、克氏针组各30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6个月膝关节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12、18个月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分。结果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克氏针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空心螺钉组低于克氏针组,两组V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01)。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空心螺钉组大于克氏针组,两组膝关节屈曲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P均<0.001)。两组Bostman评分比较,空心螺钉组高于克氏针组,两组Bostman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01)。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克氏针 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坚汉 蒙诗景 +3 位作者 夏丽伟 黄菲菲 蒋慧韬 韦广源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35例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患者。将Ilizarov架安装至患足,以转动螺母的方式逐渐缩短足踝前方螺纹杆、延长后方螺纹杆,术后第1周每天共拧转螺母2~4...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35例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患者。将Ilizarov架安装至患足,以转动螺母的方式逐渐缩短足踝前方螺纹杆、延长后方螺纹杆,术后第1周每天共拧转螺母2~4圈(分4次进行),1周后每天共拧转螺母1~2圈(分4次进行),直至患足恢复至中立位并维持至少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继续以支具固定3个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架14~21周。31例达到患足中立位全负重; 1例于14周足背伸达到15°时因剧烈疼痛停止矫形; 3例因胫前后肌群广泛缺损挛缩,患足到达中立位后6周,继续行踝关节融合术,3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架。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 2例患者各出现1处针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骨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19
作者 潘丽然 黄子珊 +1 位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49-149,共1页
目的分析Ilizarov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行Ilizarov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 目的分析Ilizarov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行Ilizarov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采用Ilizarov矫形术后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对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矫形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志文 冯慧芳 +2 位作者 夏丽伟 吴又明 林晓岚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7-60,66,共5页
目的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产科诊断为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试验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 目的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产科诊断为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试验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对照组直接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取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测定促增殖分子[Ki-67、人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CRK)、细胞周期蛋白Bl(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Polo样激酶1 (Plk1)、生成素(Survivin)]、抑癌基因[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p16基因、真核起始因子4E3(eIF4E3)、N-myc下游调节基因4(NDRG4)、Ras相关结构域因子2A(RASSF-2A)、增强子结合蛋白1(Ebp1)]及侵袭基因[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9(ADAM1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宫颈癌病灶内促增殖分子Ki-67、CCRK、CyclinB1、CDK1、Plk1、Survivin和促侵袭基因β-catenin、MMP8、ADAM1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2.019、26. 009、15.096、21. 991、26. 727、14. 592、14. 309、21. 111、18. 154,P=0.000),抑癌基因LRIG1、p16、eIF4E3、NDRG4、RASSF2A、Ebp1和侵袭基因TIMP1、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19.018、18.706、16.997、20.411、25. 332、20.446、22.476、20. 289,P=0. 0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宫颈癌病灶内促增殖分子及促侵袭基因的表达,促进抑癌基因及侵袭抑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促增殖分子 抑癌基因 侵袭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