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万胜 王晨 +7 位作者 沈健 任葆胜 印于 杨俊 唐浩桓 黄鹏 朱晓黎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6,共7页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植入术,随后同期行TACE治疗;7~10 d后继行肿瘤同侧分支癌栓内^(125)I粒子植入术。每6~8周行CT增强随访,并按需行再次TACE治疗。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治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客观反应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2%及87.5%;肝内病变的ORR及DCR分别为29.2%及37.5%。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5±1.4)(95%CI,6.7~12.3)个月。结论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Ⅲ型PVTT是安全可行的,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螺旋系统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 血管内近程放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巴塞罗那B/C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浩桓 朱晓黎 +3 位作者 王万胜 李婉慈 周林峰 杜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研究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巴塞罗那(BCLC) B/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的51例BCLC ... 目的研究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巴塞罗那(BCLC) B/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的51例BCLC B/C期HCC患者,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1个月的肝功能变化,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术后1、3个月临床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51例患者均完成超选择栓塞,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疾病缓解率为70. 6%,疾病控制率为96. 1%;3个月疾病缓解率为64. 0%,疾病控制率为88. 0%。术后3 d急性肝损伤发生率9. 8%(5/51),ALT、AS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5. 454、-3. 997、-5. 346、7. 212,P值均<0. 001),术后1周AL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3. 177、-3. 665、3. 194,P值均<0. 05)。术后1个月1级和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 6%(35/51),未出现肝衰竭、肝脓肿、胆汁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1 d因肿瘤进展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TACE治疗BCLC B/C期HCC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碘化油 微球体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绿色通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林峰 王万胜 +2 位作者 朱晓黎 李婉慈 唐浩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6-10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EGVE)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绿色通道建立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 目的探讨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EGVE)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绿色通道建立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受TIPS+EGVE治疗的75例患者资料,其中急诊TIPS+EGVE 49例,择期TIPS+EGVE 26例。观察术后止血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再出血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等。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再出血率。结果 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1周止血率100%,急诊与择期TIPS+EGVE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1±1. 0) d vs (8. 1±2. 1) d,t=-4. 685,P <0. 001]。急诊TIPS+EGVE组:2例(4. 1%)出现再出血,其中1例(2. 0%)术后2个月出现再出血并死亡,另1例术后13个月出现再出血,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 12例(24. 5%)随访期间出现至少1次Ⅱ级以上的肝性脑病;择期TIPS+EGVE组:4例(15. 4%)术后出现再出血,其中3例(11. 5%)死亡,5例(19. 2%)出现至少1次Ⅱ级以上肝性脑病,其中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3次肝性脑病。2组累积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肝性脑病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术后1个月患者的血氨水平平均值最大,而后逐渐降低。17例发生肝性脑病的患者中有64. 7%(11/17)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88. 2%(15/17)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结论对于急性EGVB的肝硬化患者,急诊行TIPS联合EGVE绿色通道的建立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栓塞 治疗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安全性及疗效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浩桓 周奇 +6 位作者 孙飞虎 丁伟 孙磊 王维涛 徐平 范晨 王卫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MWA治疗的3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3.4±10.4)岁。详细记录病灶特征、技术成功率、技术有效率、...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MWA治疗的3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3.4±10.4)岁。详细记录病灶特征、技术成功率、技术有效率、局部进展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39个靶病灶,平均直径(20.2±10.6)mm,共完成36次MWA。初始技术成功率84.6%(33/39),技术有效率92.3%(36/39)。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0(2.0,3.0)d。12.9%(4/31)的患者出现局部进展,局部控制率为87.1%。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12/36,33.3%)、咳嗽(6/36,16.7%)、消融后综合征(6/36,16.7%)和胸腔积液(3/36,8.3%)。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36,30.6%)、出血(8/36,22.2%)、空洞(2/36,5.6%)和肺部感染(1/36,2.8%)。中位随访时间13.0(8.0,18.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MWA治疗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可控。后续需要大样本、中长期随访研究探讨联合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肺癌 安全性 疗效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附件溶骨性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飞虎 王卫东 +6 位作者 范晨 丁伟 孙磊 唐浩桓 王维涛 徐平 王春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6-498,共3页
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易合并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脊柱转移瘤的治疗通常是姑息性局部治疗。^(125)I粒子是1种释放γ射线的持续低剂量微型放射源,与外放疗相比具有定位准确、可持续累... 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易合并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脊柱转移瘤的治疗通常是姑息性局部治疗。^(125)I粒子是1种释放γ射线的持续低剂量微型放射源,与外放疗相比具有定位准确、可持续累积剂量、疼痛缓解快等优点[2,3]。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已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的脊椎附件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探讨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脊柱转移瘤 病理性骨折 放射性粒子植入 脊髓压迫 外放疗 姑息性 累积剂量
原文传递
DynaCT 3D iGuide穿刺技术在肺癌微波消融中的应用
6
作者 范晨 唐浩桓 +6 位作者 周奇 孙飞虎 丁伟 孙磊 王维涛 徐平 王卫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3D iGuide穿刺技术引导下的DynaCT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DynaCT MWA治疗的19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3D iGuide穿刺技术引导下的DynaCT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DynaCT MWA治疗的19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64.9±11.7)岁。记录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局部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均完成消融,技术成功率100.0%,平均穿刺定位时间(15.7±3.7)min,平均消融时间(5.7±1.6)min。消融前接受同步穿刺活检的患者13例,病理结果阳性10例(76.9%)。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7例(36.8%)、咳嗽2例(10.5%)和消融后综合征4例(21.1%)。轻微并发症主要为气胸6例(31.6%)、出血5例(26.3%)、胸腔积液2例(10.5%)和空洞1例(5.3%)。3例患者发生中等量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消融后住院时间为2.0(2.0,3.0)d,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个月随访初始完全消融率89.5%(17例),不完全消融率10.5%(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进展。结论3D iGuide系统引导下的肺癌DynaCT MWA安全可行,短期局部控制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CT 肺肿瘤 微波消融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