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IGF-1基因缺失小鼠研究IGF-1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泓波 任玉萍 +3 位作者 张军 马士辉 高峰 吴毅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缺失(LID)小鼠...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缺失(LID)小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乳腺癌模型,探讨血清中IGF-1水平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使用肝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小鼠及对照鼠,用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原发性乳腺肿瘤,使用人参皂甙Rg3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各组肿瘤发生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未管饲Rg3的对照鼠、未管饲Rg3的LID鼠、管饲Rg3的对照鼠及管饲Rg3的LID鼠的乳腺癌发病率依次为66.67%、33.33%、36.00%及12.00%。肿瘤平均直径四组依次为(0.79±0.20)cm、(0.37±0.08)cm、(0.32±0.08)cm及(0.15±0.05)cm。VEGF表达检测:未管饲Rg3的对照鼠平均光密度为0.34±0.10,阳性百分率(positiverate,PR)为0.04±0.02,均为各组中最高(P<0.05);管饲Rg3的LID鼠平均光密度0.13±0.03,阳性百分率0.01±0.00,均为各组中最低(P<0.05)。以上四组MVD依次为31.9±5.3、26.8±4.9、20.1±4.9、14.4±4.9(P<0.05)。结论:IGF-1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降低血清IGF-1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对乳腺肿瘤有抑制作用,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人参皂甙Rg3可增强这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乳腺肿瘤 人参皂甙R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胀吸脂术在副乳腺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1 位作者 张晖 张建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肿胀吸脂术在副乳腺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采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局部隆起的副乳腺组织进行抽吸,至局部皮肤平坦,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全部患者均I期愈合,术后切口隐蔽,局部隆起外观消失,整个胸壁及腋下曲线流畅,术后无... 目的探讨肿胀吸脂术在副乳腺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采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局部隆起的副乳腺组织进行抽吸,至局部皮肤平坦,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全部患者均I期愈合,术后切口隐蔽,局部隆起外观消失,整个胸壁及腋下曲线流畅,术后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肿胀吸脂术不仅可以小切口切除副乳腺,而且很好地去除了局部增生的脂肪组织,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脂肪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全耳再造手术方式支架外露情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2 位作者 侯楷 周芳 黄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全耳再造手术方式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情况,为耳再造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69例全耳再造术分别采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肋软骨支架耳再造(软骨组)、颞浅筋膜瓣翻转Medpor材料耳再造(Medpor组)及颞浅筋...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全耳再造手术方式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情况,为耳再造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69例全耳再造术分别采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肋软骨支架耳再造(软骨组)、颞浅筋膜瓣翻转Medpor材料耳再造(Medpor组)及颞浅筋膜瓣翻转肋软骨耳轮联合Medpor耳基耳再造手术(复合组),比较不同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出现时间及与患者年龄、手术时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软骨组、Medpor组及复合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分别为7.1%、12.9%及6.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耳轮外上缘均为外露比例最高部位,出现时间均多在术后3月内发生。软骨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在18岁以上者最高,Medpor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则在18岁以上者最低(P<0.05)。近5年来手术者支架外露比例较前5年降低。结论:不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杜绝支架外露的发生,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患者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来综合考虑。但对于6~12岁少儿,采用肋软骨法再造为宜;而对于大于18岁的成人,则采用Medpor法再造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耳再造 并发症 支架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微注射技术在自体脂肪面部填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泓波 侯楷 +1 位作者 章勇超 邓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精微注射技术进行面部自体脂肪填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要求行面部填充的就医者,通过细致的面部填充区域设计,采用离心法提纯自体脂肪颗粒,使用智能精微注射枪连接18G钝针于面部进行脂肪颗粒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采用精微注射技术进行面部自体脂肪填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要求行面部填充的就医者,通过细致的面部填充区域设计,采用离心法提纯自体脂肪颗粒,使用智能精微注射枪连接18G钝针于面部进行脂肪颗粒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57例就医者面部轮廓线饱满、柔和,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就医者经2次填充后达到满意;3例就医者满意度欠佳,但因故未进行再次填充。所有美容者无面神经损伤、填充部位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精微注射技术行面部自体脂肪填充,脂肪存活率高,并发症少,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微注射 脂肪移植 自体脂肪 面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1 位作者 张晖 张建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74例小乳症患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手术。采用20 ml注射器抽吸自体脂肪,通过清洗纯化处理后移植于乳房腺体内、腺体后及乳房皮下脂肪层。结果本组74例患者...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74例小乳症患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手术。采用20 ml注射器抽吸自体脂肪,通过清洗纯化处理后移植于乳房腺体内、腺体后及乳房皮下脂肪层。结果本组7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时间6月~1年。术后患者乳房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多数患者需经过多次注射方能达到满意效果,1、2、3次注射后满意率分别为4.05%、23.88%、85.42%,总满意率为81.08%。术后有2例出现脂肪液化,3例出现乳房小结节。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接受。在脂肪吸取、纯化及注射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颗粒 移植 自体 乳房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序列治疗修复半侧颜面萎缩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1 位作者 周芳 冯幼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序列治疗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的效果。方法:对9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采用I期行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于术后0.5~1年行Ⅱ期自体脂肪填充术。根据面部对称情况行1~3次自体脂肪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序列治疗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的效果。方法:对9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采用I期行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于术后0.5~1年行Ⅱ期自体脂肪填充术。根据面部对称情况行1~3次自体脂肪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9例肌瓣全部成活,术后0.5~1年观察肌瓣轻度下垂,可见局限性凹陷。经1-3次自体脂肪填充后面部外观明显改善,对称性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序列治疗是矫治中、重度半侧颜面萎缩的较好选择,结合不同手术特点的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中、重度半侧颜面萎缩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瓣 自体脂肪 半侧颜面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痣分次切除的手术适应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2 位作者 郗敏 周芳 黄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治疗较大色素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6例不同部位先天性色素痣(面部22例,躯干部13例,四肢11例)采用部分切除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近期、术后远期病变大小及局部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近期病变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治疗较大色素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6例不同部位先天性色素痣(面部22例,躯干部13例,四肢11例)采用部分切除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近期、术后远期病变大小及局部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近期病变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远期较近期病变面积有不同程度增大(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例面部色素痣患者存在轻度变形,2例四肢色素痣患者存在轻度活动受限。结论先天性色素痣应首选一次性切除病变,但不同部位色素痣具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面部及四肢跨关节的色素痣更适宜采用分次切除进行治疗,而躯干部及四肢非关节部位应力求一次性切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分次切除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por支架与肋软骨支架法耳廓再造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立 何林 +2 位作者 胡莹 唐泓波 陈安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探讨较理想的耳廓再造方法。方法:对60例小耳畸形或外伤后耳廓缺损患者,分别行扩张器扩张乳突区皮肤后肋软骨作支架耳再造术(34例)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作支架颞浅筋膜瓣加植皮一期耳再... 目的:观察两种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探讨较理想的耳廓再造方法。方法:对60例小耳畸形或外伤后耳廓缺损患者,分别行扩张器扩张乳突区皮肤后肋软骨作支架耳再造术(34例)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作支架颞浅筋膜瓣加植皮一期耳再造术(26例)。结果:经过6个月~5年观察,肋软骨组有2例支架外露,2例轮廓不明显,1例局部缺陷;Medpor组有1例支架外露,2例轮廓不明显,1例局部缺陷,总体满意率分别为85.3%和84.6%(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肋软骨作支架的分期耳再造术是较可靠的治疗方法,但Medpor作支架一期耳再造术只要了解Medpor材料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掌握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将手术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程短、术后效果稳定可靠等优点,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耳廓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再造 软骨支架 多孔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GF-1基因敲除鼠乳腺癌模型研究IGF-1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玉萍 叶子荣 +4 位作者 唐泓波 张军 张珊 陈国庆 吴毅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正常IGF-1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人参皂甙(GS)Rg3后,IGF-1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敲除鼠(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 目的探讨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正常IGF-1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人参皂甙(GS)Rg3后,IGF-1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敲除鼠(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乳腺癌模型,应用GSRg3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LID鼠乳腺癌的发生率低于对照鼠(P<0.05);LID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LID鼠乳腺癌组织中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和PDGF-B基因较对照组下调;应用GSRg3后,LID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a、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DGF-A和FGFR-2基因较对照组上调,而IGF-1和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结论IGF-1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血管生长抑制剂可能通过IGF-1及TGF-β1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敲除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癌 人参皂甙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庆 张珊 +2 位作者 唐泓波 任玉萍 吴毅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1 mg/kg),每天1次,从肿瘤种植后第14天开始至第22天实验结束;其余小鼠接受皮下生理盐水注射至实验结束。统计各组小鼠进食量、肿瘤大小和重量、除瘤后体重、腓肠肌重、腓肠肌总蛋白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rhGH注射的LID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GF-1水平较高的小鼠与血清IGF-1水平较低的小鼠比较,腓肠肌重和腓肠肌总蛋白量均高于后者(P<0.05),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低于后者(P<0.05),肿瘤大小和进食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恶病质早期开始进行外源性的GH注射可引起恶病质小鼠血清IGF-1水平的明显升高,并可以改善癌性恶病质机体骨骼肌蛋白代谢,缓解恶病质症状。IL-6和TNFα-水平与恶病质机体营养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生长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雪 唐泓波 胡大清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1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为医院管理者和医师压缩术前住院天数、控制住院总费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心脏病医院73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总费用,并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不同...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为医院管理者和医师压缩术前住院天数、控制住院总费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心脏病医院73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总费用,并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不同瓣膜、不同性别患者等的差异。结果本组739例平均住院(22.5±8.8)d,瓣膜成形术患者住院时间最短为(19.1±6.7)d,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住院时间最长为(35.1±17.1)d;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6.35±4.22)万元,进口瓣置换明显比国产瓣置换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总费用最高是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和大血管+瓣膜置换;不同性别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较高,以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置换+大血管更明显;年龄对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雪 唐泓波 吴毅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r ect us abdomi ni s myocut aneous f l ap,TRAM),假体或者联合使用开展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方式选择,手术并发症。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行背阔肌皮瓣,腹直肌皮瓣,假体,...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r ect us abdomi ni s myocut aneous f l ap,TRAM),假体或者联合使用开展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方式选择,手术并发症。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行背阔肌皮瓣,腹直肌皮瓣,假体,以及联合使用的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21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美学效果。结果: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术12例,平均时间289mi n;腹直肌皮瓣改良保乳术4例,平均时间393 mi n。利用腹直肌和背阔肌皮瓣修复乳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1例。Paget病利用腹直肌和背阔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1例。乳癌术后行游离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术1例。保留皮肤乳头乳晕全切术后背阔肌乳房再造术1例。乳房全切后乳房即刻再造术1例。再造乳房有2例失败,其余乳房存活良好,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利用自体组织或者假体行改良保乳术或者乳房再造术,操作时间不长,术后并发症少,美学效果好,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保乳术 乳房再造术 背阔肌皮瓣 腹直肌皮瓣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敲除鼠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13
作者 任玉萍 叶子荣 +3 位作者 唐泓波 张军 高峰 吴毅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人参皂甙(GS)Rg3后IGF家族及血管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敲除(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人参皂甙(GS)Rg3后IGF家族及血管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敲除(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模型,应用GSRg3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①LID鼠组小鼠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大小均低于对照组;②IGF家族及血管生长相关基因的变化:LID鼠组肿瘤组织中IGF-Ⅰ、IGFBP-4、IGFBP-7、FGF-1、FIGF、Ang-1、HGF、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IGF-Ⅱ、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FLT-1、Ang-2、FGFR-2、PDGFa、PDGFb、THBS-1、Col18a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应用GSRg3组IGF-ⅠR、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VEGFa、Ang-2、EGF、EGFR、PDGFa、FG-FR-2、THBS-1、Col18a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而IGF-Ⅰ、IGFBP-4、IGFBP-7、TEK、TGF-β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结论IGF-Ⅰ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GSRg3可能通过IGF-Ⅰ及其结合蛋白、TEK、TGF-β1、THBS-1及Col18a1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人参皂甙RG3 基因芯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肿瘤整形外科模式治疗巨大乳腺Paget病1例报道
14
作者 吴乐昊 叶子荣 +3 位作者 王海平 曹玮 唐泓波 吴毅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587-587,共1页
关键词 乳腺PAGET病 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 整形外科 伤口愈合不良 乳头湿疹 局部切除术 脓性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15
作者 陈国庆 张珊 +2 位作者 唐泓波 任玉萍 吴毅平 《华中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97-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恶病质小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小鼠营养状况的关系,寻找外源性生长激素(GH)干预时间。方法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皮下接种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20只和非IGF-1基因缺失鼠20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 目的探讨恶病质小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小鼠营养状况的关系,寻找外源性生长激素(GH)干预时间。方法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皮下接种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20只和非IGF-1基因缺失鼠20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分别又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1mg/kg,其余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GH注射的两组与盐水注射两组比较,血清IGF-1明显升高(P<0.01),肿瘤大小和肿瘤重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对处于肿瘤生长期但尚未进入恶病质状态的小鼠进行GH注射可引起IGF-1明显升高,并明显促进肿瘤生长,但不能改善恶病质机体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生长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断药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早期新发房颤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雪 唐泓波 +1 位作者 胡大清 曾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断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AF)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CABG术后早期发生快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断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AF)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CABG术后早期发生快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注射液或美托洛尔注射液。观察心电监护、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化,比较两组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或美托洛尔转复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房颤 胺碘酮 Β受体阻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乳腺癌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泓波 叶子荣 +3 位作者 任玉萍 张珊 陈国庆 吴毅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缺失小鼠(LID小鼠)及正常小鼠体内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模型,比较不同血清IGF-1水平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D小鼠及正常小鼠各50只,用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诱导原发性乳... 目的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缺失小鼠(LID小鼠)及正常小鼠体内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模型,比较不同血清IGF-1水平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D小鼠及正常小鼠各50只,用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诱导原发性乳腺癌;分别随机选取25只小鼠使用人参皂甙Rg3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各组肿瘤发生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未管饲人参皂甙Rg3的正常小鼠乳腺癌发生率为66.7%,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管饲人参皂甙Rg3的LID小鼠乳腺癌发生率为12.0%,低于其他各组(P〈0.05)。未管饲人参皂甙Rg3的正常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比例为(2.7±0.7)%,而管饲人参皂甙Rg3的LID小鼠凋亡比例为(14.0±1.7)%。基因芯片显示正常小鼠与LID小鼠相比,LTA、LTB、TNF-α、TRAIL、TRANCE、BLK、BOK、CASP8、TRAF5、APAF1等基因表达下调,LTBR、TRAF4等基因表达上调。而应用人参皂甙Rg3治疗可改变以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论降低血清IGF-1水平可影响一系列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g3对这一效应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耳廓皮肤脱套技术在招风耳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2 位作者 马晓冬 侯楷 邓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耳轮、对耳轮部皮肤脱套技术矫治招风耳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共23例(38耳)招风耳畸形患者,应用耳轮、对耳轮部皮肤脱套技术进行畸形矫正,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目的 探讨应用耳轮、对耳轮部皮肤脱套技术矫治招风耳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共23例(38耳)招风耳畸形患者,应用耳轮、对耳轮部皮肤脱套技术进行畸形矫正,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38耳术后畸形均得到矫正,双侧基本对称,外观自然流畅,切口愈合良好.耳轮至颅骨的距离较术前明显降低,颅耳角及耳轮与耳舟的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值均<0.05).术后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及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合耳廓皮肤脱套技术的招风耳整形手术缝合位置确切,塑形效果良好,对软骨形态无明显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先天畸形 外科 整形
原文传递
降低血清IGF-1水平抑制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泓波 任玉萍 +2 位作者 张珊 陈国庆 吴毅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缺失小鼠及对照鼠体内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探讨血清中IGF-1水平与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使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在实验鼠体内诱导原发性乳腺癌,人参皂甙Rg3进行干预治疗。比... 目的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缺失小鼠及对照鼠体内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探讨血清中IGF-1水平与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使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在实验鼠体内诱导原发性乳腺癌,人参皂甙Rg3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各组肿瘤发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比例。结果未管饲Rg3的对照鼠乳腺癌发病率为66.6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管饲Rg3的肝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LID)鼠乳腺癌发病率为12.0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未管饲Rg3的对照鼠凋亡比例为(2.47±0.69)%,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管饲Rg3的LID鼠凋亡比例为(14.00±1.74)%,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降低血清IGF-1水平可促进细胞凋亡,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g3对这一效应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修复上睑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泓波 陈雪 +3 位作者 曹玮 张晖 张建军 黄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法修复上睑缺损的效果。方法7例上睑全层缺损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上睑部无明显臃肿,睁眼、闭眼... 目的探讨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法修复上睑缺损的效果。方法7例上睑全层缺损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上睑部无明显臃肿,睁眼、闭眼活动自如,无眼部不适感。皮瓣蒂部及额部植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在上睑缺损的修复中使用带滑车上动脉的前额部皮瓣对于功能和外形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车上动脉 皮瓣 缺损 上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