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D C_(f)/SiC复合材料微尺度磨削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远峰 温泉 +1 位作者 巩亚东 唐本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3-1149,共7页
为提高2.5D C_(f)/SiC复合材料在微磨削加工中的表面质量,使用500#金刚石磨粒、直径为0.9 mm的电镀微磨具对其进行3个因素5个水平的微磨削正交试验.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微磨削速度v_(s)、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 为提高2.5D C_(f)/SiC复合材料在微磨削加工中的表面质量,使用500#金刚石磨粒、直径为0.9 mm的电镀微磨具对其进行3个因素5个水平的微磨削正交试验.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微磨削速度v_(s)、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磨削力、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影响的主次顺序;通过不同水平下的试验结果分析磨削性能评价参数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磨削性能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影响最小;当增大磨削深度与进给速度时,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逐渐增大,表面缺陷较多;当增大微磨削速度时,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逐渐减小,表面形貌平整均匀,缺陷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复合材料 微磨削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砂带磨削单磨粒材料去除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巩亚东 赵显力 +1 位作者 张伟健 唐本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5-1291,共7页
为了研究机器人砂带磨削单磨粒材料去除的影响,基于机器人砂带磨削进行了单磨粒划擦实验.研究了高温合金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去除行为,分析了划擦长度、切除深度、堆积比随磨削速度、设定磨削深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速度的增... 为了研究机器人砂带磨削单磨粒材料去除的影响,基于机器人砂带磨削进行了单磨粒划擦实验.研究了高温合金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去除行为,分析了划擦长度、切除深度、堆积比随磨削速度、设定磨削深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速度的增加,划擦长度与切除深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当磨削速度达到10.99 m/s时会出现局部增大;堆积比在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0.99 m/s时出现局部减小.随设定磨削深度的增加,划擦长度与切除深度都在增加,但并非线性增加;堆积比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研究结果为机器人砂带磨削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砂带磨削 材料去除 单磨粒 划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微阵列孔的制备方法及其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瑶 唐本甲 +1 位作者 巩亚东 李思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9-1725,共7页
微小孔结构在航空航天、现代医疗、精密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孔径尺寸微小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常规的接触式机械加工方式存在切削力致使孔精度较难控制.而电火花加工非接触和无宏观切削力的特点使其在微小孔加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小孔结构在航空航天、现代医疗、精密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孔径尺寸微小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常规的接触式机械加工方式存在切削力致使孔精度较难控制.而电火花加工非接触和无宏观切削力的特点使其在微小孔加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微阵列孔制备的实验研究,首先通过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方法结合精修工艺实现了边长小于340μm菱形微细阵列电极的高精度制备.采用所制备的微细阵列电极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进行微阵列孔加工,探究微阵列孔尺寸的一致性精度、孔壁的表面质量和电极损耗特点,揭示抬刀速度和抬刀模式对微阵列孔的孔壁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实现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微阵列孔的高效率高精度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孔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表面粗糙度 电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