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宫颈锥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唐朝亮 李娟 +2 位作者 王家武 刘兴慧 康芳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123-2124,共2页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手术开始前 (T1)、牵拉宫颈时...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手术开始前 (T1)、牵拉宫颈时(T2)、宫颈锥形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0 min(T5)的MAP、HR、SpO2及BIS值;记录术后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和追加镇痛药的例数;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D组比较,P组T1时MAP和SpO2降低(P〈0.05),T1~5时HR明显增快(P〈0.05),T1~4时BIS值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间增长,术后VAS评分增高,追加镇痛药的例数增多(P〈0.05),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宫颈锥切术,可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右美托咪定 静脉麻醉 宫颈锥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朝亮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气管导管和尿管的刺激、疼痛、低温寒战、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大脑低灌注区域神经元的损伤,并使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增加术后颅内出血量...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气管导管和尿管的刺激、疼痛、低温寒战、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大脑低灌注区域神经元的损伤,并使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增加术后颅内出血量,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而需再次手术。因此在神经外科围麻醉期,维持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 苏醒期 麻醉管理 气管导管 麻醉恢复期 围麻醉期 拔管期 脑低灌注 血流动力学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框架下甲状腺癌全麻术后复苏期的舒适护理模式效果评估
3
作者 王娅茹 惠萍 +1 位作者 唐朝亮 王叶飞 《安徽医专学报》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舒适护理模式在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进行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舒适护理模式在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进行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复苏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ERAS理念的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苏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术后舒适度,缓解疼痛,降低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加快复苏安全周转,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 甲状腺癌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娟 唐朝亮 +2 位作者 康芳 黄祥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行镇痛。三组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6、12、24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24h满意度和不良反应;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h时明显低于B组(P<0.05),A组24h满意度最高。B、C组术毕后各时点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胃泌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术前使用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镇痛 Β-内啡肽 胃泌素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涛 李娟 +4 位作者 王松 唐朝亮 耿擎天 殷国兵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T2、T4时I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I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I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l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eal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松 李娟 +4 位作者 康芳 汪树东 唐朝亮 唐菲 侯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SBP、DBP、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呛咳、咽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L组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EAL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反比通气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家武 李娟 +2 位作者 唐朝亮 康芳 黄祥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吸呼比(I∶E)比为1∶2的压力通气(PCV)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60例做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I∶E比为1∶2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 目的观察吸呼比(I∶E)比为1∶2的压力通气(PCV)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60例做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I∶E比为1∶2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IRV组)。观察T0(CO2气腹前)、T1(达到理想的腹腔内压力时)、T2(气腹20 min时)、T3(气腹关闭前)、T4(手术结束即刻)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AW)、动态监测肺顺应性(CRS)。于CO2气腹前、气腹2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即T0、T2、T4)测量动脉血气。结果与PCV组比较,PCIRV组T2,T3时VT和PAW升高(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动态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气腹后PCIRV组动态肺顺应性高于PCV组。PCIRV组动脉氧分压(PaO2)大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是一种有效的通气模式,与I∶E为1∶2的压力通气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潮气量、改善动态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反比通气 喉面罩 妇科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万磊 黄俊 +5 位作者 谢厚宠 李建杰 章荣庆 李雪 罗杉杉 唐朝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93-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的镇静效果,评价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分别使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的镇静效果,评价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分别使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4 mg·kg^(-1)和1.0 mg·(kg·h)^(-1);对照组分别使用丙泊酚2.0 mg·kg^(-1)和4.0 mg·(kg·h)^(-1)。两组麻醉诱导期均使用舒芬太尼0.2~0.5μg·kg^(-1),维持期使用瑞芬太尼0.05~0.10μg·(kg·min)^(-1)。在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后1 min(T2)、切皮即刻(T3)及拔管后即刻(T4)时间点,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2、T3时MAP及HR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腰椎减压手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提高苏醒质量,患者认知功能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老年人 腰椎减压手术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维持期对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荣壮飞 魏登荣 +2 位作者 陈丽萍 胡成云 唐朝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50-454,共5页
目的 分析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维持期,对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于合肥京东方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腰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n=30)和瑞马唑仑组(n=... 目的 分析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维持期,对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于合肥京东方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腰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n=30)和瑞马唑仑组(n=30)。丙泊酚组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瑞马唑仑组泵注瑞芬太尼+瑞马唑仑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马唑仑组T2、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24 h、48 h 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马唑仑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48 h内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相较于丙泊酚,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维持期更加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效果和苏醒质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瑞马唑仑 老年 全身麻醉 腰椎手术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饮食通过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抑制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活性氧蓄积
10
作者 罗杉杉 胡成云 +1 位作者 李雪 唐朝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69-476,共8页
目的 明确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SAM)饮食是否通过激活10-11易位蛋白3(TET3)促进DNA去甲基化,抑制脑卒中后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活性氧(ROS)产生。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SAM组。术后行Morris水迷宫... 目的 明确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SAM)饮食是否通过激活10-11易位蛋白3(TET3)促进DNA去甲基化,抑制脑卒中后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活性氧(ROS)产生。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SAM组。术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神经功能状态,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取材、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和SAM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及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ET3相对表达量;Dot blot检测细胞内5-羟甲基胞嘧啶(5hmC)水平。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脑梗死区域明显,脑组织结构排列紊乱且存在大量空洞,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切片中TET3蛋白表达减少,5hmC水平降低;而与MCAO组相比,SAM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脑梗死区域体积减小,脑组织中的空洞减少,存活神经细胞增多,TET3蛋白表达增多,5hmC水平升高。在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缺氧处理可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ROS,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胞内TET3蛋白表达减少和5hmC水平下降;而与H/R组相比,SAM组细胞ROS产生减少,细胞凋亡减少,TET3表达增多和5hmC水平上升。给予TET3抑制剂可消除SAM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高含SAM饮食通过促进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减轻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 去甲基化 TET3 脑卒中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护理在腰突手术全麻复苏中的应用
11
作者 沈雅琪 张卉 +1 位作者 李文娇 唐朝亮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的麻醉恢复室全麻复苏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某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全麻复苏护理的对照组(46例)和接受前馈...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的麻醉恢复室全麻复苏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某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全麻复苏护理的对照组(46例)和接受前馈控制的全麻复苏护理的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麻醉复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长及完全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的麻醉恢复室全麻复苏护理策略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术后躁动现象,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快速麻醉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麻醉恢复室 全麻复苏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后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沈珊 刘鹏飞 +5 位作者 方慢 周姗姗 胡成云 代飞彪 李雪 唐朝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AIS矫形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456.32±142.30)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55.00±101.26)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01.33±63.07)mL,分别占总失血量的55.88%和44.12%。相关性分析显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与体重、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矫正Cobb角、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有关(P<0.05),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还与性别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主要因素(P<0.05),此外,性别是影响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因素,体重、术前Cobb角是影响总失血量的因素。结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截骨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上升,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下降,男性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下日间手术麻醉研究进展(综述)
13
作者 李雪 胡成云 +2 位作者 周婉君 汪楠 唐朝亮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与生活质量的飞跃,人们对传统就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日间手术具有住院时长短、医疗费用少、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势,近些年来在国内也慢慢走入大众视野。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在围手术期经循证医学证实为基础而采取的一... 随着医疗技术与生活质量的飞跃,人们对传统就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日间手术具有住院时长短、医疗费用少、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势,近些年来在国内也慢慢走入大众视野。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在围手术期经循证医学证实为基础而采取的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这与日间手术的加速患者康复和增加安全舒适性的目的是一致的。麻醉学科也叫围术期医学科,和手术学科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该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ERAS理念下的日间手术麻醉管理,以期为外科医生在ERAS理念下安全、舒适地开展日间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S 日间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因子水平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朱海波 郭麟 +2 位作者 马晓龙 代飞彪 唐朝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固有淋巴细胞(ILCs)亚群及其活化因子水平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组,n=105)和未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105)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颅内感... 目的探讨外周血固有淋巴细胞(ILCs)亚群及其活化因子水平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组,n=105)和未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105)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颅内感染严重程度将感染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n=33)、中度感染组(n=50)和重度感染组(n=22),根据不同预后将感染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各组外周血ILCs亚群(ILC1、ILC2、ILC3)、白细胞介素(IL)-12、IL-33、IL-1β水平。分析各指标与颅内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ILC2、ILC3水平均降低,IL-12、IL-33和IL-1β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ILC2、ILC3水平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而下降,IL-12、IL-33和IL-1β水平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患者ILC2、ILC3水平均与感染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21、-0.596,P<0.001),IL-12、IL-33、IL-1β水平均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6、0.483、0.553,P<0.001)。外周血ILC2、ILC3、IL-12、IL-33、IL-1β联合预测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0.930)和特异度(84.91%)大于或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ILC2、ILC3、IL-12、IL-33和IL-1β水平均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感染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颅内感染 固有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MO辅助在肺移植围手术期的效果: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王家武 李传耀 +5 位作者 章健萍 周婉君 胡成云 徐美青 柯立 唐朝亮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其对改善麻醉效果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行单肺移植或双肺移植的70例患者。根据ECMO的应用将患者分为V-V组(34例)、V-A组(14例)和非ECMO组(2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其对改善麻醉效果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行单肺移植或双肺移植的70例患者。根据ECMO的应用将患者分为V-V组(34例)、V-A组(14例)和非ECMO组(22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出血量和尿量、术后ECMO撤机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再次插管、二次开胸止血等不良事件。结果三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因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ECMO组比较,V-V组和V-A组术中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优(P<0.05),但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V-V组和V-A组住院时间更短(P<0.05),再次插管几率更小(P<0.05)。结论ECMO可优化肺移植手术麻醉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但应注重其并发症的防范。ECMO是一种值得在肺移植麻醉中推广的有用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围手术期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韩寒 方诗元 唐朝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组(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方式FNS内固定治疗,38例)。记录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组(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方式FNS内固定治疗,38例)。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9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机器人组均少(低)于传统组(P<0.01);手术时间机器人组长于传统组(P<0.05)。58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3~4个月;机器人组7例(17.95%)、传统组9例(23.68%)骨折延迟愈合,机器人组1例(2.56%)、传统组2例(5.26%)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率和骨折不愈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股骨头坏死情况发生;除3例骨折不愈合者外,其余74例均可部分负重行走。结论机器人辅助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微创性,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松 唐朝亮 +1 位作者 韩明明 李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548,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源于神经系统的潜在损伤,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PHN 性质多样,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病人常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病人日常...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源于神经系统的潜在损伤,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PHN 性质多样,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病人常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病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以及物理治疗等[1].神经阻滞能选择性阻断病变的神经,且可以最少的药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目前缓解PHN 病人剧烈疼痛最有效的方法[2].肋间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是门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然而肋间神经阻滞常需阻滞多支肋间神经,增加病人穿刺时痛苦.本研究拟对 B 超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PHN 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临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 PHN 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胸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治疗 B超引导 肋间神经阻滞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对比观察 PH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华新 肖业达 +4 位作者 赵博 唐朝亮 黄亚医 詹丽英 高文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8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25 min,再灌注48 h复制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取大鼠肾脏HE染色观...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8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25 min,再灌注48 h复制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取大鼠肾脏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血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TXNIP和炎性体3蛋白(NLR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小管肿胀,间质水肿,刷状缘丢失,空泡变性坏死;与S组比较,IR组BUN,Scr,MDA,TXNIP,NLRP3及IL-1β表达增高(P<0.05),凋亡指数增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 TXNIP可能通过激活NLRP3/IL-1β炎症通路参与大鼠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炎性体3蛋白 炎症通路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玉娟 刘会凤 +1 位作者 夏晓琼 唐朝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和观察组(予以TPVB复合全身麻醉),每组35例。观察并比较2组...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和观察组(予以TPVB复合全身麻醉),每组35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皮质功能[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和认知功能[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5 min、术毕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or(319.03±44.41)μg/L、ACTH(12.05±1.64)pmol/L、ALD(119.00±20.68)n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41.36±39.49)μg/L、(15.84±2.21)pmol/L、(186.88±22.0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S100β水平为(96.94±15.51)ng/L,低于对照组的(112.01±15.7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BDNF水平、MMSE评分分别为(25.93±3.71)ng/mL、(25.34±1.63)分,高于对照组的(23.43±4.60)ng/mL、(23.86±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T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与麻醉恢复,并可减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肾上腺皮质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D联合铁剂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海艳 唐朝亮 +1 位作者 宋文仕 杨龑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4期882-886,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患儿102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治疗采用蛋白琥珀... 目的:观察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患儿102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治疗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口服,对照组治疗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分析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情况,于治疗1个月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贫血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严重。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P<0.05);总有效率为94.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用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关的贫血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AD滴剂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