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主体性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 被引量:19
1
作者 傅麒宁 黄华 +5 位作者 唐文娇 王云峰 杨萍 管远志 王仲 潘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1-1373,共3页
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形成对课堂教学中不足的自觉补充,也在此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于职业素养的再审视,深入并强化了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但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也存在内容选择性,其可传... 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形成对课堂教学中不足的自觉补充,也在此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于职业素养的再审视,深入并强化了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但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也存在内容选择性,其可传递性和可复制性存疑,需要其他教育模式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素养 医学教育 学生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文娇 李燕 +2 位作者 郑宇欢 张丽 牛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和脱靶效应等。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分,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基于NK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免疫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CAR-NK免疫治疗MM的研究显示,多个靶点可作为CAR-NK免疫治疗技术特异性治疗靶点,并且在MM细胞及动物实验中也证实其抗肿瘤效应。本文总结了MM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抗肿瘤机制、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缺陷情况,以及CAR-NK免疫治疗MM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 复发 难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贫血铁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文娇 廖若西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6期438-441,共4页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CKD患者一方面常合并铁缺乏,另一方面又由于长期补铁存在铁过载风险。临床上常用的评估铁代谢的指标是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CKD患者由于慢性炎症状态,上述指标无法...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CKD患者一方面常合并铁缺乏,另一方面又由于长期补铁存在铁过载风险。临床上常用的评估铁代谢的指标是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CKD患者由于慢性炎症状态,上述指标无法准确反映铁状态。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各有优劣,多种新型铁剂的出现为未来肾性贫血铁剂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铁剂 铁缺乏 铁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海域脂溶性藻毒素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洪潇 唐文娇 +4 位作者 刘超 耿慧霞 林卓如 张清春 于仁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浮游植物样品中的潜在有毒藻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样品和贝类中均可检出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其中2021年4—5月浓缩浮游植物样品中的PTX2毒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36 ng/L,贝类中的PTX2毒素也主要在该时段检出,4月26日3种贝类中均可检出PTX2,含量最高达到1.10μg/kg。对浮游植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到的鳍藻序列数与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推测PTX2毒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等。综合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的脂溶性藻毒素主要为PTX2,其污染状况在春季最高,由于贝类中PTX2毒素含量很低,引发脂溶性藻毒素中毒事件的风险较小。本文调查结果可为秦皇岛近岸海域有害藻华和藻毒素的监测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贝类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段嘉宇 崔健 +2 位作者 唐文娇 邹忠晴 张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3-67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伴随新药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半数以上患者将长期生存10年以上;因此,其疾病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方法;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伴随新药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半数以上患者将长期生存10年以上;因此,其疾病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方法;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要求健康管理应从疾病前期到终末期全过程实施。把全周期管理理念植入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管理实践中,将有力且高效地指导并规范骨髓瘤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全周期概念以及相应的健康管理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周期 健康管理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冒烟型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乔润雨 刘文锋 +5 位作者 刘泽群 唐文娇 万宁 孙秋寒 于瑞琦 邱念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1期80-82,共3页
为评估手持式叶绿素仪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及其与蔬菜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本文选用了7种绿色蔬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手持叶绿素仪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叶片的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定方法均稳定可靠,... 为评估手持式叶绿素仪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及其与蔬菜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本文选用了7种绿色蔬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手持叶绿素仪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叶片的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定方法均稳定可靠,不同蔬菜叶片的SPAD值与其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呈一定相关性,其中多项式关系最为显著。同种蔬菜不同绿色度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也均显著相关,其中4种蔬菜多项式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其他3种蔬菜也呈显著的多项式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SPAD值能反映不同蔬菜的叶绿素含量,并能相互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叶绿素仪 叶绿素含量 SPAD值 相关性 绿色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贝毒在毛蚶体内的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卓如 耿慧霞 +1 位作者 唐文娇 于仁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142,共12页
麻痹性贝毒能够在贝类体内累积,威胁海产品消费者健康。在以往调查中,多次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体内发现高含量的麻痹性贝毒,但对于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转化过程及其食品安全风险还缺乏认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选择太平洋亚历... 麻痹性贝毒能够在贝类体内累积,威胁海产品消费者健康。在以往调查中,多次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体内发现高含量的麻痹性贝毒,但对于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转化过程及其食品安全风险还缺乏认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选择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作为产毒藻种,研究了两种有毒藻种所产麻痹性贝毒在毛蚶体内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毛蚶体内主要出现了三种麻痹性贝毒转化过程,一是R1位羟基的还原反应,二是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R4位磺酸基团的水解反应,三是含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ate)基团的链状裸甲藻毒素在R4位的水解反应。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生物转化过程复杂,对毛蚶毒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毛蚶体内毒素累积、代谢、转化过程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毛蚶体内毒素含量的全面监测,防范毛蚶可能导致的麻痹性贝毒中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毛蚶 太平洋亚历山大藻 链状裸甲藻 链状裸甲藻毒素 毒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信号传导通路在骨髓瘤骨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妍 唐文娇 +3 位作者 邹忠晴 崔健 张丽 牛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6-692,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约9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骨髓瘤骨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放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研究证实核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约9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骨髓瘤骨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放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研究证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信号传导通路在骨髓瘤骨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治疗骨髓瘤骨病提供了新靶点。本文就RANKL-RANK信号传导通路在骨髓瘤骨病中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骨病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顾芯源 唐文娇 +2 位作者 李燕 张丽 郑宇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518,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随着其小鼠模型的不断优化创新,相关基础研究发展迅猛。基于人源细胞与免疫缺陷鼠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评估药物疗效、探索耐药机制与观察肿瘤-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近年来,基于鼠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随着其小鼠模型的不断优化创新,相关基础研究发展迅猛。基于人源细胞与免疫缺陷鼠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评估药物疗效、探索耐药机制与观察肿瘤-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近年来,基于鼠源细胞或基因编辑技术的同源小鼠模型在MM发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方面也开始被广泛应用;此外,建立稳定的靶向脏器损伤模型正在成为MM小鼠模型未来发展的重要攻坚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各类MM小鼠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小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4参与B/浆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静 唐文娇 +1 位作者 张丽 潘崚 《华西医学》 2025年第2期324-329,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中的转录因子之一。在正常生理过程中,IRF4蛋白是调节早期B细胞生长、前B细胞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成熟B细胞体细胞超突变等B细胞生长过程的关键因子,也...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中的转录因子之一。在正常生理过程中,IRF4蛋白是调节早期B细胞生长、前B细胞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成熟B细胞体细胞超突变等B细胞生长过程的关键因子,也是调节浆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另一方面,Irf4基因异常或蛋白表达失调参与多种B/浆细胞肿瘤发生、发展。该文对IRF4在B/浆细胞分化成熟中的生理作用,如何参与B/浆细胞肿瘤发生发展及其作为B/浆细胞肿瘤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4 B细胞 浆细胞 淋巴瘤 白血病 骨髓瘤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日常护理:基于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11
作者 沈宏宇 唐文娇 +4 位作者 陈凤姣 冷亚美 张丽 潘崚 牛挺 《华西医学》 2025年第3期490-494,共5页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疾病呈现慢性化。由于MM累及多系统,并发症多,其日常护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用于MM日常护理,...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疾病呈现慢性化。由于MM累及多系统,并发症多,其日常护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用于MM日常护理,有望降低疾病相关社会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成本。该文就MM医护患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涉及多系统的日常健康管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医护患一体化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护理
原文传递
生存期短于24个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庄俊玲 唐文娇 +10 位作者 李辉 陈苗 韩冰 朱铁楠 段明辉 李剑 张薇 许莹 王书杰 赵永强 周道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分层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新诊断MM住院患者,对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观察指标包括ISS分期、乳...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分层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新诊断MM住院患者,对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观察指标包括ISS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髓外侵犯、淀粉样变、血钙等,细胞遗传学(CG)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5种染色体异常.其他资料包括治疗方案、疗效判断、死亡原因.结果 24个月内死亡的73例患者定义为高危组,生存超过24个月的104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匹配,治疗方案具有可比性,高危组中位总生存(OS)期仅8个月,对照组中位随访38个月OS仍未达到,两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死亡原因两组均为疾病进展.基线指标比较显示高危组以下指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ISSⅢ期[76.71% (56/73)比50.00% (52/104),P=0.002],肾功能不全[47.95% (35/73)比31.73% (33/104),P=0.029],LDH高于正常[20.55%(15/73)比7.69% (8/104),P=0.015],浆细胞白血病(PCL)[5.48% (4/73)比0(0/104),P=0.016].而髓外浆细胞瘤、淀粉样变性和高钙血症比例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判断方面,高危组深度反应率[包括完全缓解(CR)+很好部分缓解(VGPR)]显著低于对照组[12.33% (9/73)比53.85% (56/104),P<0.001],总反应率[ORR,包括CR+ VGPR+部分缓解(PR)]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8.36%(28/73)比86.54% (90/104),P<0.001].细胞遗传学异常显示lq21扩增比例在高危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62%(26/73)比25.15% (22/104),P=0.03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LDH升高和初始治疗未达PR为影响MM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因素(P=0.046、0.005、<0.00l).结论 24个月内死亡的MM患者ISSⅢ期、LDH升高、1q21扩增和PCL比例显著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差,具有这些特征患者需给予高度重视,强化治疗或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危险度分层 细胞遗传学异常
原文传递
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临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文娇 笪熠 +4 位作者 林强 李辉 高鑫 周道斌 庄俊玲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DS...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DS)分期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及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结果(1)CT和X线片对骨髓瘤骨病骨折的诊断阳性率相近,分别为41.3%(19/46)和30.4%(1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CT较X线片对5—10mm和〉10mm溶骨性病变病例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60.9%(28/46)比13.0%(6/46);50.0%(23/46)比10.9%(5/46);P均〈0.001]。(3)各病例中CT检出的溶骨性病变数目显著多于X线片[5—10mm病变:5(0~21)处比0(0~4)处;〉10mm病变:2(0—14)处比0(0~2)处;P均〈0.001]。(4)CT诊断溶骨性病变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的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和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发生率更高[46.7%(14/30)和18.8%(3/16);43.3%(13/30)和18.8%(3/16);50.0%(15/30)和25.0%(4/16);P均〈0.001]。结论胸部CT对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溶骨病变较X线片敏感,且溶骨性病变与DS分期和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及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原文传递
静脉免疫球蛋白有效二级预防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燕 张欣怡 +3 位作者 唐文娇 张丽 潘崚 牛挺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对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ISCL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IVIG预防ISCLS的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由...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对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ISCL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IVIG预防ISCLS的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资料后,对患者预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3篇个案报告(175例患者)和5篇病例系列(169例患者)。约75%患者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多为IgG、Kappa型。共40例患者在病程中接受了IVIG的预防性治疗,以每月接受1次大剂量(2 g/kg)IVIG的输注为主。ISCLS患者接受IVIG二级预防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2%,显著优于未接受IVIG组的66%、43%;接受IVIG二级预防组每年中位急性发作次数为0(0~20),未使用IVIG组为2(1~16)。结论大剂量(2g/kg)IVIG的二级预防可提高ISCLS患者的长期生存,但其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有效性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larkson病 静脉免疫球蛋白 预防性治疗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艾琳 唐文娇 +9 位作者 李燕 廖益 李赫 王婕 沈恺 杨云帆 徐娟 张丽 郑宇欢 牛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1期3304-3311,共8页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52例RRMM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时年龄为(58...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52例RRMM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时年龄为(58±10)岁。根据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10)和高剂量组(n=42)。统计分析患者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8例行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27例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治疗,4例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PI)治疗,2例联合IMiD和PI治疗,11例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高剂量组患者初次诊断为MM时年龄为(57±9)岁,小于低剂量组(66±10)岁(P=0.009);高剂量组患者的基线肌酐水平M(Q1,Q3)为91(68,196)μmol/L,高于低剂量组的66(51,76)μmol/L(P=0.021);两组患者在其余基线临床特征、既往治疗方案及线数、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方案及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2例患者总体ORR为71.2%(37/52),IMiD联合治疗组ORR为81.5%(22/27),高于单用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的52.6%(10/19)(P=0.036)。随访时间M(Q1,Q3)为7(5,26)个月,总体中位PFS为17(95%CI:9.6~24.4)个月,IMiD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26(95%CI:6.0~46.0)个月,显著高于单用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的12(95%CI:3.5~20.5)个月(HR=0.231,95%CI:0.075~0.715,P=0.011)。初次诊断为MM时年龄高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HR=1.085,95%CI:1.016~1.158,P=0.014),达雷妥尤单抗疗程数更多是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HR=0.669,95%CI:0.495~0.904,P=0.009);达雷妥尤单抗剂量对疾病进展无影响(以低剂量为参照,HR=1.016,95%CI:0.221~4.668,P=0.984)。总体中位OS为26(95%CI:13.1~38.9)个月,血钙高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12.190,95%CI:1.170~127.048,P=0.037);达雷妥尤单抗剂量对患者死亡无影响(以低剂量为参照,HR=0.818,95%CI:0.171~3.917,P=0.802)。常见不良事件为感染(43.2%,16/37)、输液相关不良反应(29.7%,11/37)、血小板减少(27.0%,10/37)。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RRMM效果较好,在联合治疗时的剂量对预后无影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