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枪鱼延绳钓船机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史斌杰 都劲松 +1 位作者 唐慧妍 刘赟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推进方式,机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正反转易控、体积小、布局灵活、安装维修方便、振动和噪音小等优点。金枪鱼延绳钓船正常航行与作业航行时的航速不同,高航速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推进系统;低航速钓... 作为一种新型推进方式,机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正反转易控、体积小、布局灵活、安装维修方便、振动和噪音小等优点。金枪鱼延绳钓船正常航行与作业航行时的航速不同,高航速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推进系统;低航速钓鱼作业时,使用电力推进系统,柴电推进系统相互切换,相互联锁。经过实船测试,机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比柴油机推进省油约25%;前者可以提高金枪鱼船推进系统冗余度,提高船舶放钓、收钓作业工况下的操纵灵活性,大幅度提高船舶操纵性和综合推进效率,提高了船舶经济性与环保节能性,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船 电力推进 混合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春秋 唐慧妍 《船舶》 2011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研究国外舰船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船舶监控系统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结合我国科技与国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推进我军舰船监控系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监控系统 网络型控制系统 综合平台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船用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关键设备设计
3
作者 唐慧妍 陈亚杰 +1 位作者 周晶 马皓 《水运管理》 2022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解决有线充电存在的问题,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维护成本,在分析船舶充电作业的特点、原理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并介绍其关键设备松散耦合变压器的优化设计过程,并对线圈每层的结构、材料、散热、线圈绕法等多... 为解决有线充电存在的问题,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维护成本,在分析船舶充电作业的特点、原理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并介绍其关键设备松散耦合变压器的优化设计过程,并对线圈每层的结构、材料、散热、线圈绕法等多方面综合计算。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模拟线圈发生平面X轴、Y轴向偏移时耦合系数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显示,通过优化设计副边双绕组与原边绕组耦合性能互补,极大提高耦合系数。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上海某客渡船无线充电系统船端设备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设计1.2MW无线充电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电动力船 大功率无线充电 感应耦合 松散耦合变压器 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吴春秋 唐慧妍 《机电设备》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本文针对于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展开,重点分析三相并网逆变器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控制特性,最后基于SABER软件搭建10k W系统进行仿真验证。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LCL 并网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LNG低压供储气系统燃料泵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家新 唐慧妍 陈亚杰 《船电技术》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研究针对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燃料低压供储气系统的燃料泵控制,提出一种改进后的PID调节算法的控制算法,满足各工况下双燃料发动机供气压力及流量要求。在样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对比经典PID控制方法和该算法控制的燃料泵后端压力等,该方法... 本研究针对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燃料低压供储气系统的燃料泵控制,提出一种改进后的PID调节算法的控制算法,满足各工况下双燃料发动机供气压力及流量要求。在样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对比经典PID控制方法和该算法控制的燃料泵后端压力等,该方法输液稳定,确保缓冲罐压力平稳,控制精度高,反应时间快,超调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LNG 低压供储气系统 燃料泵 控制 PID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航向舵减横摇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希人 唐慧妍 +1 位作者 彭秀艳 王宪荣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介绍利用航向舵减横摇的基本原理,建立船舶横向运动的系统模型及测量模型,基于有理谱理论,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船舶受扰力及力矩的成形滤波器及状态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扩展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以二次型性能为指标构造随机最优控制... 介绍利用航向舵减横摇的基本原理,建立船舶横向运动的系统模型及测量模型,基于有理谱理论,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船舶受扰力及力矩的成形滤波器及状态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扩展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以二次型性能为指标构造随机最优控制律。在典型航行工况下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取得明显的减摇效果,其中减横摇效果可达70%以上,减艏摇效果可达50%以上。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舵 减横摇 卡尔曼滤波 随机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纵向运动建模及广义预测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虹丽 艾晓庸 +1 位作者 唐慧妍 于秀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37-838,876,共3页
研究船舶纵向运动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以442T水面舰艇为仿真研究对象,依据切片理论,利用在不同航速、航向和不同频率的规则波扰动下水池实验测量的数据算得水动力参数,从而得到船舶纵向运动数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对船舶纵... 研究船舶纵向运动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以442T水面舰艇为仿真研究对象,依据切片理论,利用在不同航速、航向和不同频率的规则波扰动下水池实验测量的数据算得水动力参数,从而得到船舶纵向运动数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对船舶纵向运动进行状态估计;将广义预测控制应用于船舶减纵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并有效,减摇效果达到5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纵向运动 状态空间 KALMAN滤波 广义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对船舶受扰力及力矩建模预报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希人 王显峰 +1 位作者 唐慧妍 吴春秋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0,共6页
首先构造小波神经网络,建立船舶横向和纵向运动模型及其运动受扰力模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对船舶受扰力建模预报,并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对预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给出超前5秒、15秒的船舶运动受扰力与力矩预报结果。
关键词 小波基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建模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横向运动受扰力与受扰力矩估计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希人 唐慧妍 +1 位作者 王宪荣 彭秀艳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4期35-41,共7页
首先建立船舶横向运动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提出三种力与力矩的估计方法,即用中心差分法、次优估计法和最优估计法对海浪扰动下的船舶横向运动的扰动力和力矩作出估计,并加以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船舶 横向运动受扰力 受扰力矩 估计方法 中心差分法 最优估计法 海浪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横向运动多变量随机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希人 唐慧妍 +1 位作者 彭秀艳 王宪荣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基于多变量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研究船舶横向运动多变量随机控制规律。文中提出两种控制规律,一种是次优控制规律,该方法简单实用但控制性能较差,另一种是最优控制规律,该方法是利用成形滤波器将有色干扰白化,并将系统模型扩充而实现的... 本文基于多变量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研究船舶横向运动多变量随机控制规律。文中提出两种控制规律,一种是次优控制规律,该方法简单实用但控制性能较差,另一种是最优控制规律,该方法是利用成形滤波器将有色干扰白化,并将系统模型扩充而实现的,这需要对扰动进行估计建模,因而算法上较复杂,但控制性能较前者高。文中针对典型的船舶模型及航行工况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给出仿真结果,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减少横摇角、横摇角速度、艏摇角、艏摇角速度及横荡速度方面,次优控制可取得20%-50%的效果,但横荡位移增加了14%。最优控制可取得60%-78%的效果,但横荡位移增加了6%。在实际应用时,可按船舶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控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横向运动 多变量随机控制 航向舵 减横摇 成形滤波器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进星 曾志坚 +1 位作者 唐慧妍 余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54-256,272,共4页
目的探究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2018年1~12月我院确诊为头颈部肿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诱导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期放化疗,观察组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 目的探究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2018年1~12月我院确诊为头颈部肿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诱导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期放化疗,观察组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DFS、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mDFS(13.7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RR、mDFS及1年生存率相较诱导化疗后单纯同期放疗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未因使用尼妥珠单抗而增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同期放化疗 尼妥珠单抗 总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清清 叶金辉 +3 位作者 唐慧妍 黄明英 余健 莫月媚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组予以含铂双药化疗,联合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组予以含铂双药化疗,联合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3.24%、91.89%,显著高于化疗组的21.62%、67.57%(P<0.05)。联合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89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4.58个月(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近期疗效,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横向受扰力的周期图建模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慧妍 彭秀艳 +1 位作者 于秀萍 陈虹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36-937,共2页
用五级海浪功率谱加权的方法建立船舶横向运动所受的扰动力模型,再用周期图建模的方法对海浪扰动下的船舶横向运动的优动力作出估计,并加以分析比较,给出仿真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建模及预测 扰动力的预测 周期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船舶横向运动扰动估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玉莲 唐慧妍 《自动化与仪表》 2005年第3期40-42,46,共4页
建立了船舶横向运动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海浪扰动下的船舶横向运动的扰动力和力矩作出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法比有色卡尔曼滤波法估计效果更优。
关键词 成型滤波器 扩展卡尔曼滤波 次优估计 最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慧妍 李国誉 黄金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时期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对其采取4个疗程的化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时期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对其采取4个疗程的化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并通过Canpatrol^(TM)二代CTCs分型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CTCs的变化,分析CTCs诊断的标准与RECIST标准差异。结果:在治疗结束后,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存在着差异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不同诊断结果的外周血CTCs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外周血CTCs个数比较中,有效组个数明显少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实施以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体肿瘤疗效评价诊断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考虑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作为对患者治疗疗效评估的一种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采矿船的协同控制策略
16
作者 唐慧妍 吴春秋 王海燕 《珠江水运》 2023年第2期78-81,共4页
深海采矿船作为采矿作业母船,即装备动力定位系统也装备采矿系统。深海采矿作业是主要工作模式,既要保证采矿作业的连续性,也要保证船舶及动力定位系统的安全性。协同控制能够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运行工况和能量使用,提高船舶的作业效率... 深海采矿船作为采矿作业母船,即装备动力定位系统也装备采矿系统。深海采矿作业是主要工作模式,既要保证采矿作业的连续性,也要保证船舶及动力定位系统的安全性。协同控制能够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运行工况和能量使用,提高船舶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性。当前,协同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集中控制平台,将所有系统纳入统一监控;二是使用电能管理系统,对采矿作业设备、动力定位设备等实现电能优化分配和管理。采矿作业系统内部、采矿作业与船舶系统之间的协同控制,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提升船舶能效,将成为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船 采矿作业 协同控制 电能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并车试验台高速采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
作者 唐慧妍 刘赟 黄鹤 《柴油机》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实现了对柴油机转速、燃油齿条位移及柴油机输出扭矩等重要参数的实时高速采集和存储;并设计了采集数据滤波、动态波形显示及分析程序;提出了转速采集及分析的新方法。实际配机使用表明:系统运行正常,参数采样信号稳... 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实现了对柴油机转速、燃油齿条位移及柴油机输出扭矩等重要参数的实时高速采集和存储;并设计了采集数据滤波、动态波形显示及分析程序;提出了转速采集及分析的新方法。实际配机使用表明:系统运行正常,参数采样信号稳定;可为研究柴油机并车过程中的参数监测及控制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采样系统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麦春平 唐慧妍 林丽湘 《内科》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临床诊治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临床诊治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根据CT检查结果,参照RECIST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C数量增减与疗效的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及2年生存情况。结果60例肺癌患者中,CTC阳性41例,CTC阳性率为68.33%。CTC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月后,CR患者5例、PR患者19例、PD患者28例、SD患者8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CTC数量变化与其疗效呈负相关(r=-0.412,P<0.05)。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C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CTC数量及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试验台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丹丹 唐慧妍 刘赟 《柴油机》 2016年第2期16-19,23,共5页
以船用柴油机试验台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台架试验要求,制定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针对试验功能设计基于Labview平台下的监测软件,实现了重要参数的高速采集、分析、存储等功能。该系统在传统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功能的基础上,... 以船用柴油机试验台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台架试验要求,制定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针对试验功能设计基于Labview平台下的监测软件,实现了重要参数的高速采集、分析、存储等功能。该系统在传统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功能的基础上,可对柴油机后续故障诊断、状态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该系统也可推广应用于实船柴油机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试验台 监测系统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加湿后室内沉降微生物的浓度与分布
20
作者 杨自力 赵子恒 +3 位作者 陈露安 唐慧妍 李诗彤 安妮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明确冬季供暖室内在超声波加湿后沉降的微生物浓度与空间分布,以实际办公房间为原型,通过试验模拟与群落分析,探究不同加湿水平(不加湿以及相对湿度为40%、55%、70%)下室内沉降的微生物以及加湿器存水中的微生物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为明确冬季供暖室内在超声波加湿后沉降的微生物浓度与空间分布,以实际办公房间为原型,通过试验模拟与群落分析,探究不同加湿水平(不加湿以及相对湿度为40%、55%、70%)下室内沉降的微生物以及加湿器存水中的微生物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声波加湿后室内沉降的微生物浓度大幅增加,其浓度增量与加湿水平密切相关,中等加湿水平下沉降的微生物浓度增量最大;在中等目标相对湿度(55%)下加湿10 d后,室内沉降的细菌浓度(8.8×10^(4) CFU/g)、真菌浓度(5.9×10^(4) CFU/g)分别增大至加湿前的13倍与5倍,远超微生物浓度标准限值(5×10^(4) CFU/g)。沉降的微生物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积聚在地面,其次为加湿器的背风面、迎风面与侧面。沉降微生物中的细菌浓度与加湿器存水中的细菌浓度显著相关,加湿后后者群落中的短波单胞菌、不动杆菌、军团菌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微生物 超声波加湿 细菌 真菌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