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唐庆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脑梗死患者CAP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患者CAP40例,时间2024年1月到2024年8月,并且将患者分成斑块病情组,同时,健康体检40例作为非斑块病情组,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1)斑块病情组和非斑块... 脑梗死患者CAP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患者CAP40例,时间2024年1月到2024年8月,并且将患者分成斑块病情组,同时,健康体检40例作为非斑块病情组,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1)斑块病情组和非斑块病情组检出率情况:斑块病情组检出率大于非斑块病情组检出率,(x2=65.261,p=0.000)。(2)斑块病情组和非斑块病情组斑块位置分布情况:斑块病情组BIF大于非斑块病情组BIF,斑块病情组CCA大于非斑块病情组CCA,斑块病情组ECA大于非斑块病情组ECA,斑块病情组ICA大于非斑块病情组ICA,(x2=13.660,p=0.011)。(3)斑块病情组和非斑块病情组血流情况:斑块病情组PSV小于非斑块病情组PSV,斑块病情组EDV小于非斑块病情组EDV,斑块病情组RI小于非斑块病情组RI,(t=3.917,p=0.031)。结论 脑梗死患者CAP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2
作者 邵鹏程 唐庆凤 +6 位作者 覃林杰 卜泽明 湛扬阳 邹彩霞 文崇利 林波 孔志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19-782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装置的水牛,采用栓系式饲养,分别测定玉米、豆粕、麦麸、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干物质(... 本试验旨在研究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装置的水牛,采用栓系式饲养,分别测定玉米、豆粕、麦麸、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有机物(OM)瘤胃有效降解率,并计算这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氮(RDN)和可发酵有机物(FOM)含量。结果表明:1)麦麸、玉米、豆粕、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DM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9.88%、65.18%、67.51%、50.01%、57.38%和60.48%,CP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71.95%、61.56%、58.84%、52.35%、54.86%和52.56%,OM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9.24%、65.10%、65.89%、49.22%、57.61%和61.40%;2)麦麸、玉米、豆粕、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FOM含量分别为0.56、0.64、0.62、0.46、0.53和0.58 kg/kg,RDN含量分别为18.77、10.70、45.93、23.97、10.93和10.61 g/kg。综上所述,精料中玉米和豆粕的饲用价值较高,是优质的水牛饲料原料;粗料中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饲用价值较高,是较优质的水牛粗饲料原料,在配制水牛饲粮时应该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瘤胃降解率 瘤胃降解氮 可发酵有机物 饲料原料 营养价值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
作者 邓颖朝 阮莉珺 +2 位作者 邵鹏程 唐庆凤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02-371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泌乳期、产犊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水牛4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4头。各组饲粮中啤酒糟与豆粕的比例分别为50∶50(Ⅰ组)、7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泌乳期、产犊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水牛4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4头。各组饲粮中啤酒糟与豆粕的比例分别为50∶50(Ⅰ组)、75∶25(Ⅱ组)和100∶0(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Ⅲ组泌乳水牛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产奶量和标准乳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2)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啤酒糟对泌乳水牛乳密度、乳蛋白率、乳脂率、全乳固体含量、非乳脂固体含量、乳糖率、乳酸度和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乳脂产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3)Ⅲ组泌乳水牛瘤胃pH和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随着饲粮中啤酒糟添加比例的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瘤胃乙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瘤胃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TVFA)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Ⅲ组瘤胃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瘤胃乙酸/TVFA、丙酸/TVFA和丁酸/TVFA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泌乳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采用100%啤酒糟替代豆粕的饲粮饲喂泌乳水牛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啤酒糟替代饲粮中的豆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泌乳水牛 生产性能 乳成分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固态发酵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唐庆凤 彭开屏 +3 位作者 韦升菊 梁辛 李丽莉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65-197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CT+LAP;组合2:LAB+AN+BS+LAP;组合3:LAB+CT+BS+LAP;组合4:AN+CT+BS+LAP;组合5:LAB+AN+CT+BS+LAP;各组合分别添加1%尿素或者1%尿素+0.6%红糖,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 d。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发酵木薯渣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5菌组合优于4菌组合。其中,LAB+AN+CT+BS+LAP+尿素+红糖组合发酵木薯渣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了发酵木薯渣p H(P<0.05),提高了乙酸和丙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3)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P<0.05)。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综上所述,LAB、AN、CT、BS与LAP组合添加尿素和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可以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乳杆菌、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唐庆凤 彭开屏 +6 位作者 韦升菊 邹彩霞 梁辛 李丽莉 黄锋 林波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9-173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取LAB、AN、CT、BS与LAP中3种菌液以1∶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取LAB、AN、CT、BS与LAP中3种菌液以1∶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LAP;组合2:LAB+CT+LAP;组合3:LAB+BS+LAP;组合4:AN+CT+LAP;组合5:CT+BS+LAP;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试验组Ⅰ为对照组Ⅰ+不同菌种组合(1~5),试验组Ⅱ为对照组Ⅱ+不同菌种组合(1~5)。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的pH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1组(即LAB+AN+LAP+尿素+红糖)能提高木薯渣的乙酸含量,降解木薯渣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效果最好,其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试验Ⅱ5组(即CT+BS+LAP+尿素+红糖)提高木薯渣粗蛋白质(CP)含量效果最好,其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3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5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以乙酸和丁酸含量评价木薯渣品质,发现各组发酵木薯渣品质均达到1级水平。综上所述,LAB+AN+LAP+尿素+红糖或CT+BS+LAP+尿素+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后,均可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庆凤 杨承剑 +5 位作者 彭开屏 郭艳霞 李丽莉 梁辛 李孟伟 唐振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8-4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随着植物乳杆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LAP 6%组和LAP 8%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15和4.01;各试验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P 6%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和丁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LAP 2%组发酵品质良好(42分,1级),其他各组发酵品质优等(45~48分,1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贮,LAP 6%组发酵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桑枝叶 玉米秸秆 混贮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贮质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庆凤 梁辛 +5 位作者 彭开屏 郭艳霞 李丽莉 杨承剑 李孟伟 唐振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7,94,共7页
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不同比例青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置的桑枝叶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4∶0、3∶1、1∶1、1∶3和0∶4,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 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不同比例青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置的桑枝叶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4∶0、3∶1、1∶1、1∶3和0∶4,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大,各混贮组中样品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丁酸含量以及p H值逐渐降低,粗纤维、可溶性糖类、乳酸和乙酸含量以及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混贮处理组样品中的可溶性糖类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混贮处理组样品的p H值显著低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其中,桑枝叶和玉米秸秆比例为1∶3时,青贮品质最佳。玉米秸秆单贮组发酵品质优良(48分,1级),桑枝叶单贮组发酵品质不佳(42分,2级),各混贮处理组发酵品质较桑枝叶单贮组均得到改善(44~47分,1~2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贮有利于提高桑枝叶的发酵品质,建议将桑枝叶和玉米秸秆以1∶3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叶 玉米秸秆 混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与青贮玉米秸秆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庆凤 唐振华 +6 位作者 李丽莉 彭开屏 夏中生 梁辛 杨承剑 郭艳霞 李孟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8-4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SS)与青贮玉米秸秆(CS)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以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甘蔗尾(SS1、SS2、SS3)和CS为原料,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6(DM),每种SS分别以0%(对照组)、25%、50%、75%和100%代替底物中的CS...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SS)与青贮玉米秸秆(CS)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以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甘蔗尾(SS1、SS2、SS3)和CS为原料,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6(DM),每种SS分别以0%(对照组)、25%、50%、75%和100%代替底物中的CS。结果表明:(1)SS组合CS,96 h累积产气量随着SS比例增加而升高,其中含SS3组96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含SS1、SS2组可消化有机物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SS1或SS2添加有升高趋势。SS3组合CS,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高于SS3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SS组合CS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适宜比例组合能提高瘤胃消化代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甘蔗尾 青贮玉米秸秆 奶水牛 体外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公水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庆凤 莫乃国 +4 位作者 方文远 罗华 诸葛莹 杨攀 黄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公水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选取月12月龄、体重(241.42±35.32) kg健康的杂交公水牛(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 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水牛。对照组水牛饲喂... 试验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公水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选取月12月龄、体重(241.42±35.32) kg健康的杂交公水牛(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 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水牛。对照组水牛饲喂低营养水平日粮(低蛋白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水牛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高蛋白质),但玉米粉和豆粕添加比例不同。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6 d。结果显示:试验组水牛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1的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最高,分别显著提高16.42%、16.25%和17.5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水牛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饲喂成本和增重收入增加。试验组1养殖效益和全期收益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养殖收益每天多收入0.58元/头,全期收益每天增加55.68元/头。研究表明,在营养水平未满足杂交公水牛生长需要时,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杂交公水牛的育肥性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公水牛 营养水平 育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赖氨酸与蛋氨酸添加量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庆凤 邹彩霞 +5 位作者 梁辛 杨炳壮 韦升菊 梁贤威 夏中生 李舒露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8期19-22,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泌乳水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泌乳前期及健康状态良好的奶水牛,按品种、产奶量、产犊时间及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每组饲粮氨基酸添加量如...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泌乳水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泌乳前期及健康状态良好的奶水牛,按品种、产奶量、产犊时间及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每组饲粮氨基酸添加量如下:第1组RPMet 14 g/d+RPLys 3.56 g/d;第2组RPMet11.25 g/d+RPLys 34.75 g/d;第3组RPMet 8.5 g/d+RPLys 57.7 g/d;第4组RPMet 5.75 g/d+RPLys72.39 g/d;第5组RPMet 3 g/d+RPLys 78.83 g/d。结果表明:RPLys和RPMet添加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泌乳水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泌乳水牛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泌乳水牛乳脂率、总固形物和乳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水牛饲粮添加适宜量的RPLys和RPMet可显著提高乳蛋白产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 过瘤胃蛋氨酸 泌乳水牛 产奶性能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不同饲养模式及不同季节水牛奶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11
作者 唐庆凤 李玲 +6 位作者 黄加祥 方文远 农皓如 唐艳 陆呈委 韦盘秋 冯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65-3675,共11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不同季节水牛奶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随机采集2020年10-11月(秋季)和2021年4月(春季)每季3种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散养)原料水牛奶样品各8个,共计48个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不同季节水牛奶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随机采集2020年10-11月(秋季)和2021年4月(春季)每季3种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散养)原料水牛奶样品各8个,共计48个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水牛奶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M_(1)(AFM_(1))、赭曲霉毒素A(OTA)、HT-2毒素(HT-2)、T-2毒素(T-2)、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状况。【结果】在48个样品中,有16个样品(33.33%)检测出AFM_(1),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模式检出率最高(43.75%),散养模式检出率最低(18.75%)。检出样品的AFM_(1)含量均低于中国的国家限量标准0.5μg/kg,其中2个样品(4.17%)超过欧盟限量标准(0.05μg/kg)。原料水牛奶中HT-2、T-2、α-ZEL、ZEN和DON的成人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PMTDI)均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JECFA)设定值,原料水牛奶中OTA的成人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也低于JECFA设定值,且OTA含量均低于欧盟限量标准(<2 ng/mL)。与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模式相比,散养和规模化模式生产的原料水牛奶中HT-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规模化模式生产的原料水牛奶T-2含量显著低于散养模式(P<0.05)。原料水牛奶中秋季AFM_(1)平均含量和超欧洲限量标准率高于春季,但春季AFM_(1)的检出率高于秋季;3种饲养模式中,春秋两季散养模式样品中AFM_(1)检出率均最低;秋季各养殖模式原料水牛奶中OTA和DO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春季。【结论】目前广西地区原料水牛奶质量在安全范围(AFM_(1)含量低于0.5μg/kg,HT-2、T-2、α-ZEL、ZEN和DON的成人PMTDI及OTA的成人PTWI均低于JECFA设定值),但多种霉菌毒素在水牛奶中均有检出,污染风险仍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模式 原料水牛奶 霉菌毒素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宣县肉用水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2
作者 唐庆凤 农丽容 +4 位作者 诸葛莹 李玲 陆呈委 罗华 方文远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1期72-76,共5页
武宣县是广西第一个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县,为了解武宣县肉用水牛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放调研表、电话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武宣县肉用水牛存栏量、出栏量、产值、分布区域、杂交改良、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情况,介绍了武宣... 武宣县是广西第一个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县,为了解武宣县肉用水牛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放调研表、电话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武宣县肉用水牛存栏量、出栏量、产值、分布区域、杂交改良、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情况,介绍了武宣县发展肉用水牛产业的有利条件及经验方法,提出了武宣县肉用水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武宣县肉用水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宣县 肉用水牛 调研 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 产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梢自然青贮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辛 唐庆凤 +5 位作者 郭艳霞 李孟伟 唐振华 谢芳 彭开屏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47-3554,共8页
为研究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在甘蔗梢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第1、15、30、45、60、90天分别采集甘蔗梢青贮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pH、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青... 为研究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在甘蔗梢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第1、15、30、45、60、90天分别采集甘蔗梢青贮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pH、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青贮第1天相比,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甘蔗梢干物质含量在15 d时最低,显著低于第1天(P<0.05),30 d以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15 d以后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其中以60 d时最低,总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H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5 d时pH即达到4.0以下且趋于稳定;乳酸含量在15 d时即显著高于第1天(P<0.05),第30天时达到最高值(207.17 mmol/kg);乙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但丙酸和丁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在青贮的第1天甘蔗梢中的微生物在目水平上主要以Lactobacillales、Rhizobiales、Bacillales、Micrococcales、Sphingomonadales为主,在第15天时,Lactobacillales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Enterobacteriales,30 d时几乎全为Lactobacillales;在属水平上,第1天时以Lactobacillus、Staphylococcus、Sphingomonas、Methylobacteriu、Rhizobium为主。15 d时以Lactobacillus占据绝对优势,30 d时Lactobacillus趋于稳定。由此可得出,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青贮30 d即可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Lactobacillales目中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在甘蔗梢自然青贮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 自然青贮 营养成分 细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肉鸡饲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陆娟娟 崔政安 +4 位作者 夏中生 李玉艳 唐庆凤 伍娜坚 唐福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6,共4页
研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饲粮中无机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饲粮养分代谢率和粪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Fe、Cu、Mn、Zn分别由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氧化锌提供,添加水平分别为Fe 100 mg/kg、Cu 2... 研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饲粮中无机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饲粮养分代谢率和粪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Fe、Cu、Mn、Zn分别由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氧化锌提供,添加水平分别为Fe 100 mg/kg、Cu 20 mg/kg、Mn 120 mg/kg和Zn 120 mg/kg;2、3、4和5组分别用12.5%、25.0%、37.5%和50.0%的蛋氨酸螯合铁、铜、锰、锌替代基础饲粮各相应无机微量元素的25%、50%、75%和100%。63 d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用不同水平蛋氨酸螯合物(铁、铜、锌、锰)替代相应无机盐可一定程度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饲粮养分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粪中微量元素的排泄量,尤以37.5%的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饲粮中75%的相应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无机微量元素 黄羽肉鸡 生产性能 饲粮养分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月丽 任凤芸 +7 位作者 梁辛 韦升菊 陈明棠 侯宇 李丽莉 唐庆凤 夏中生 邹彩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67,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生长期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测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76头健康的11~14月龄生长期奶水牛,用地磅、测仗、卷尺分别进行体重与体尺指标测量。采用Excel中LINEST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多项式... 本文旨在研究生长期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测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76头健康的11~14月龄生长期奶水牛,用地磅、测仗、卷尺分别进行体重与体尺指标测量。采用Excel中LINEST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用SPSS 17.0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体尺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期奶水牛的体重,体重与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腹围、胸宽、胸深、尻长、尻宽和管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P=0.823),其次是腹围、体斜长、胸深、管围等;由体重与各体尺指标间多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可知,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不同的体尺指标预测其体重;从主成分的特征根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由第一主成分关系式可见,体重、胸围、体斜长、腹围、管围等的特征向量较大,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也较大,基本反映11~14月龄奶水牛的体型结构,可称为体型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宽因子,第三主成分为体高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体尺指标 奶水牛 多项式回归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两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品质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艳霞 梁辛 +4 位作者 李孟伟 彭开屏 唐庆凤 李丽莉 杨承剑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比较和评价冬春两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品质。本试验采集冬春两季的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对其乳常规成分和乳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冬春两季水牛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含量和乳糖率均高于娟珊牛乳(P<0.05),... 为了比较和评价冬春两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品质。本试验采集冬春两季的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对其乳常规成分和乳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冬春两季水牛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含量和乳糖率均高于娟珊牛乳(P<0.05),而冬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成分含量和春季没有显著性差异;(2)冬春两季水牛乳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春季水牛乳脂肪酸c11:0、c20:3n6、c23:0和c20:5n3含量显著高于春季娟珊牛(P<0.05),而在冬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的c11:0、c20:3n6、c23:0和c20:5n3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冬春两季水牛乳其他各乳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冬春两季水牛乳的总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乳总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3)冬季水牛乳c4:0、c20:0和总SCFA的含量显著高于春季(P<0.05),c11:0、11tc18:1、c20:1、c9,t11-CLA、c21:0、c20:2、c20:3n3、c23:0、c20:5n3、c24:0、c22:6n3、总LCFA、MUFA和PUFA含量显著低于春季(P<0.05),其他水牛乳脂肪酸含量在冬春两季差异不显著。冬季娟珊牛乳c4:0和c6:0含量显著高于春季(P<0.05),c18:1n9t、11tc18:1、c21:0和c20:3n3含量显著低于春季(P<0.05),而其他娟珊牛乳脂肪酸含量在冬季和春季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水牛乳品质远远好于娟珊牛乳,并且春季乳脂肪酸品质优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水牛乳 娟珊牛乳 乳成分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物料对象草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孟伟 杨承剑 +3 位作者 彭开屏 唐庆凤 郭艳霞 梁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7,共5页
此试验以象草为青贮原料,分为对照组、尿素处理组、豆粕处理组和全混合组,研究采用不同的物料和物料添加水平对象草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处理组感官评价高于其它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含量以全混合组最高,差异显... 此试验以象草为青贮原料,分为对照组、尿素处理组、豆粕处理组和全混合组,研究采用不同的物料和物料添加水平对象草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处理组感官评价高于其它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含量以全混合组最高,差异显著(P< 0.05),丙酸和丁酸均未检测到;各组营养成分平均隶属函数值结果显示尿素处理组优于其它处理组,其中以对照组结果最低.在该试验中,以尿素处理组青贮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物料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尾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艳霞 杨承剑 +5 位作者 彭开屏 唐庆凤 唐振华 梁辛 李孟伟 李丽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48-555,共8页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32、Y59是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其余的17株是植物乳酸杆菌(L. plantarum);分离的20株菌株在培养18 h后,菌株发酵液的pH可降低至3.70以下,Y67菌株的pH最低,为3.57。从甘蔗尾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产酸能力均较强,具备良好的青贮潜力,可作为制备青贮饲料发酵剂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尾 乳酸菌 青贮 形态学特性 16SrDNA 发酵 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辛 李孟伟 +7 位作者 杨承剑 彭开屏 唐庆凤 黄锋 莫乃国 魏莎 郭艳霞 李丽莉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16期42-45,5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量基本一致的健康成年泌乳中后期水牛2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组每头每天分别添喂2、3和4 g的...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量基本一致的健康成年泌乳中后期水牛2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组每头每天分别添喂2、3和4 g的"甾精"(含植物甾醇≥15.00%)。结果表明:添喂植物甾醇可延缓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最高可延缓82.40%;添喂植物甾醇可提高水牛乳品质,与对照组相比,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非脂乳固体率与乳糖率最多可分别提高15.55%、10.60%、5.90%、8.36%与3.24%;添喂植物甾醇对乳中及血液中胆固醇组成及三酰甘油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甾醇可延缓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的迅速降低,从而提高产奶量,并可改善乳品质、降低乳中和血液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并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趋势(P=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泌乳水牛 产奶量 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尾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艳霞 杨承剑 +6 位作者 唐庆凤 彭开屏 唐振华 李孟伟 李丽莉 梁辛 谢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5,共4页
以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尾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得到7株酵母菌。对纯化后的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API 20 C AUX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 以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尾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得到7株酵母菌。对纯化后的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API 20 C AUX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菌株X1、X7、X9和X10被鉴定为Kazachstania humilis,菌株X3、X4和X6被鉴定为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7个菌株在培养24 h后菌液OD660 nm值达到9.90~12.84,生长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尾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