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韶华 朱子犁 +4 位作者 谌丁艳 饶健 李迎慧 杨荣兴 唐屹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和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方法,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深圳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掌握尚可,但洗手执行率...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和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方法,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深圳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掌握尚可,但洗手执行率普遍很低。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洗手执行率仅31.40%,直接接触病人前洗手执行率仅9.76%。洗手方式以使用洗手液为主,占91.88%;干手方式以一次性纸巾擦干为主,占61.37%。工作忙、时间紧是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深圳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不理想,手卫生执行率较低,应强化手卫生意识,完善医院洗手设施,重点是强制执行手卫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洗手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饶健 谌丁艳 +1 位作者 李迎慧 唐屹君 《医学动物防制》 2008年第11期846-847,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卫生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临床使用灭菌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方法2008年上半年从深圳市龙岗区、罗湖区、盐田区街道以上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随机抽取82份进行监测。结果医用棉... 目的了解深圳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卫生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临床使用灭菌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方法2008年上半年从深圳市龙岗区、罗湖区、盐田区街道以上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随机抽取82份进行监测。结果医用棉签合格率为50%;一次性注射用品合格率100%;一次性输液用品合格率100%;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率为100%。结论医用棉签合格率低,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均合格,应加大棉签抽查及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医疗用品 棉签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深圳市寄生虫疑似病例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泽娜 叶燕芬 +2 位作者 唐屹君 张志诚 林晓仕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检测平台检测寄生虫疑似病例血清抗体,分析深圳市门诊患者感染寄生虫的现状,为医院制订寄生虫感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市属、区属医院2017—2019年送检的2157份常见寄生... 目的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检测平台检测寄生虫疑似病例血清抗体,分析深圳市门诊患者感染寄生虫的现状,为医院制订寄生虫感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市属、区属医院2017—2019年送检的2157份常见寄生虫感染疑似病例血样进行肝吸虫、蛔虫、肺吸虫、囊虫、广州管圆线虫、血吸虫、包虫、旋毛虫和裂头蚴虫等9种常见寄生虫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感染特征。结果市属、区属医院2157份疑似病例血样9种寄生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6.38%(569/2157),肝吸虫、蛔虫、肺吸虫、囊虫、广州管圆线虫、血吸虫、包虫、旋毛虫、裂头蚴虫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依次为7.97%(155/1946)、8.78%(169/1924)、2.73%(56/2048)、7.19%(148/2058)、4.54%(93/2049)、2.47%(48/1943)、2.67%(55/2059)、2.18%(44/2022)、5.49%(113/2058),其中蛔虫、肝吸虫和囊虫3种寄生虫病感染率最为突出。市属、区属医院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3.18%(452/1950)、56.52%(117/20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清阳性率为27.49%(361/1313),高于女性血清阳性率24.64%(208/84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疑似病例血清样本阳性率存在差异,21~50岁年龄组血清阳性率[27.61%(346/1253)]高于0~20岁年龄组[11.19%(78/697)]和51岁以上年龄组[26.32%(145/551)],不同年龄组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门诊病例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淡水生物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以肝吸虫为主,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为主,感染者多为21~50岁男性,应加强防治宣传和监测管理,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病的区域分布特征,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疑似病例 抗体阳性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达娜 张仁利 +3 位作者 唐屹君 张倩 黄亚兰 武伟华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公共卫生地位的提升,被忽视热带病近年来得到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的关注。消除或消灭被忽视的热带病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全球社会和保健事业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被忽视热带病...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公共卫生地位的提升,被忽视热带病近年来得到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的关注。消除或消灭被忽视的热带病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全球社会和保健事业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被忽视热带病在全球的防控策略、进展情况以及当前我国被忽视热带病的防控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忽视的热带病 消除/消灭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门诊患者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蒋东贤 唐屹君 +4 位作者 张仁利 阳帆 吴春利 李玥 黄达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深圳市门诊患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状况及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6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门诊患者的血清757份,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门诊患者华支睾吸虫、... 目的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深圳市门诊患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状况及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6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门诊患者的血清757份,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门诊患者华支睾吸虫、棘球蚴、卫氏并殖吸虫、旋毛虫、猪囊尾蚴、裂头蚴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同时对门诊患者进行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七种食源性寄生虫的总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8.14%,华支睾吸虫、棘球蚴、卫氏并殖吸虫、旋毛虫、猪囊尾蚴、裂头蚴和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1.40%、4.78%、1.06%、0.67%、8.72%、4.62%、4.62%;男性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21~50岁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7名门诊患者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15%,60.73%门诊患者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结论深圳市门诊患者华支睾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布有性别、年龄特征;应继续广泛宣传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治措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血清抗体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实验室检测与分子鉴定
6
作者 黄达娜 刘小莲 +7 位作者 高世同 李媛 唐屹君 张倩 彭博 阳帆 牛丛 张仁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溯源分析以确定感染虫株。方法收集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确诊1例黑热病病例的骨髓穿刺液和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对血液样品采用内... 目的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溯源分析以确定感染虫株。方法收集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确诊1例黑热病病例的骨髓穿刺液和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对血液样品采用内脏利什曼原虫快速诊断试剂(rk39)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并提取全血DNA,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Ⅰ(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ITS-1)序列并测序比对,同时基于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对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黑热病,患者血液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PCR扩增出ITS-1基因产物序列与预期大小一致,经NCBI数据库中比对,与婴儿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确定感染虫株为婴儿利什曼原虫。对扩增的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到一个分支,且与所选的参比序列中的KC347299距离较近。结论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在我国仍时有发生,应加强非疫区医务人员诊断技术,积极配合使用新的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应提高对利什曼原虫的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实验室检测 基因溯源
原文传递
深圳市2022—2023年输入性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突变情况
7
作者 刘小莲 高世同 +6 位作者 李媛 唐屹君 张倩 彭博 阳帆 张仁利 黄达娜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7,共6页
目的分析了解深圳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帮助评估抗疟药的疗效和指导有效用药。方法收集2022—2023年从境外输入深圳市的恶性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阳性的样本85例,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巢... 目的分析了解深圳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帮助评估抗疟药的疗效和指导有效用药。方法收集2022—2023年从境外输入深圳市的恶性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阳性的样本85例,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巢式PCR扩增耐药基因:恶性疟原虫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Kelch 13,PfK13)、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Pfmdr1)、氯喹抗性转运基因(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Pfcrt)、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ihydrofolate reductase,Pfdhfr)和二氢蝶酸合成酶基因(dihydropteroate synthase,Pfdhps),并进行双向测序,使用MEGA11.06软件分析这些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研究发现PfK13错义突变(S549P)1例,同义突变4例。Pfmdr162.69%样本存在Y184F突变,未检测到N86Y突变体。Pfcrt基因中,未检测到72和73位点的突变,M74I、N75E和K76T突变分别占17.46%、15.87%和15.87%。Pfcrt基因野生型占主导(82.54%,52例),其次是I_(74)E_(75)T_(76)三重突变体(15.87%,10例)。Pfdhfr最常见的突变型为I_(51)R_(59)N_(108)(91.78%,67例),其次是野生型(2.74%,2例)。Pfdhps野生型占60.32%(38例),单突变K540E为最常见突变类型,检测到S436A、G437A、K540E、A581G、A613S、I431V、G556K、G579E位点突变。Pfdhfr-Pfdhps组合突变中,I_(51)R_(59)N_(108)-E540是频率最高的组合突变(11.48%),59.02%样本为Pfdhfr单独突变体。结论在本研究中,PfK13突变率低,且无报导的耐药突变,Y184F成为Pfmdr1突变主导,未发现有N86Y。Pfcrt野生型为主,其次为I_(74)E_(75)T_(76)三重突变体,Pfdhfr I_(51)R_(59)N_(108)三重突变非常普遍,本研究并未发现PfdhfrPfdhps完全抗性和超抗性突变体,但有其他的五重七重突变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加强疟原虫耐药基因的监测,同时进一步结合体内疗效的监测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输入性 耐药性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深圳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屹君 饶健 +5 位作者 谌丁艳 林爱红 谭丽 张韶华 朱子犁 刘东纯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0,43,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口腔诊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为有效防控口腔诊疗机构经血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全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消毒管理方面,本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管理基本情况良好,但在空气消... 目的了解深圳市口腔诊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为有效防控口腔诊疗机构经血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全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消毒管理方面,本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管理基本情况良好,但在空气消毒或净化设备、消毒灭菌物品包装标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周期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消毒效果方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7.98%,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5.14%,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9.2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合格率为98.20%。结论深圳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消毒管理工作存在差距,应加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灭菌 口腔诊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人副肠孤病毒感染情况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屹君 叶郁辉 +2 位作者 张海龙 吴延杰 张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56-458,468,共4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腹泻儿童中人副肠孤病毒(HPe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深圳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2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PeV核酸,同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深圳地区5岁以... 目的研究深圳市腹泻儿童中人副肠孤病毒(HPe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深圳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2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PeV核酸,同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HPeV的检出率为15.36%(43/280),其中5~<25月龄儿童HPeV检出率较高,且常见合并其他病毒的感染;男性检出率为14.59%(27/185),女性检出率为16.84%(16/95),男女患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HPeV的检出率最高(25.64%,30/117),秋季次之(14.29%,11/77),冬季(3.57%,1/28)和春季(1.72%,1/58)的检出率都较低。结论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HPeV有较高的检出率,持续开展HPeV监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深圳地区儿童腹泻的病因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副肠孤病毒 5岁以下腹泻儿童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5岁以下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屹君 张海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住院儿童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某妇幼医院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2015年宝安区...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住院儿童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某妇幼医院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2015年宝安区住院儿童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45.25%(100/221)。其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7月龄及以下患者与8月龄~18月龄、19月龄~36月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193、25.650,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儿童 轮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从疟疾流行到消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仁利 黄亚兰 +5 位作者 黄达娜 梅树江 高世同 唐屹君 张倩 冯铁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41-944,953,共5页
深圳地区曾是疟疾高发区之一,1979年建市后,由于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劳务工流入,流动人口持续增多,大量人群暴露在疟疾感染中,疟疾疫情在1984年和1993年出现大流行,特别是1984年疟疾的发病率达到1 097.86/10万。为了有效地控制和... 深圳地区曾是疟疾高发区之一,1979年建市后,由于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劳务工流入,流动人口持续增多,大量人群暴露在疟疾感染中,疟疾疫情在1984年和1993年出现大流行,特别是1984年疟疾的发病率达到1 097.86/10万。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疟疾,深圳市因地制宜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及时开展'三热病人'血片镜检,应用疟疾LDH金标层析试剂快速检测疑似样本,根治现症病人,对疟疾暴露的高危人群使用溴氰菊酯浸泡的防蚊蚊帐等控制措施。此外,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按蚊的孳生地逐渐减少,也促进了疟疾的进一步消除。2014年来在深圳市十个区的不同自然环境设置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捕蚊法开展按蚊媒介调查,均未发现传疟按蚊。2000年后,疟疾发病率呈持续下降的态势,2003年起下降到1/10万以下,疫情呈现低水平的散发状态,2010年开始深圳市已连续9年无疟疾本地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劳务输出、经商、旅游等因素,深圳市人群来往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输入性疟疾型别多,输入地广泛,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巩固疟疾消除成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按蚊 流动人口 深圳
原文传递
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阳帆 王敬忠 +6 位作者 吴春利 黄达娜 李玥 满云翔 李瑞敏 唐屹君 张仁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 目的研究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细胞对急性期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同时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2014年深圳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54例,以本地病例为主(占76.21%),输入病例以东南亚国家及周边城市为主(占23.79%)。发病高峰为9—11月(占97.14%)。发病人群以2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73%,男女比为1.43∶1。对332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分型检测,共检出270例,型别以1型登革病毒(DENV-1)为主(占87.41%),其次为DENV-2(占8.89%)。进化分析发现深圳地区流行的DENV-1分布在两个分支上,其一为基因Ⅰ亚型,与深圳市2010年首次本地暴发疫情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其二为基因Ⅴ亚型,为深圳市首次报道。DENV-2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均为基因Ⅳ亚型。结论2014年深圳市报告登革热病例达到历年高峰,其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特点,主要是DENV-1流行,同时今年新出现DENV-2型病例明显增多,推测主要流行株由东南亚国家及周边城市输入,是否具有地方性登革热流行趋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流行特征 E基因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深圳市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海龙 杨洪 +7 位作者 罗敏 唐屹君 姚相杰 冼慧霞 阳帆 何雅青 李苑 张克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中星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深圳市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83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采集30例健康人粪便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RT-PCR检测星状病毒核酸;然后使用特...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中星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深圳市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83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采集30例健康人粪便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RT-PCR检测星状病毒核酸;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星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RT—PCR方法扩增星状病毒的ORF2区域,对PCR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同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检出率为1.39%(29/2083);其中6月龄以下、6~11月龄、12—35月龄和36月龄以上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96%(5/169)、1.48%(8/707)、2.48%(3/121)和1.20%(13/1086);星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较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则较少发生。对ORF2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显示,深圳地区星状病毒以HAstV.1为主要流行株,HAstV-2、HAstV-5亦有检出,其他型别则未检出。其中HAstV-1又可分为3个亚组,分别与GenBank上的德国株(AY720892)、印度株(AB551380)和巴西株(AY846638)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1%、96.0%~100%和98.0%~100%。结论星状病毒是深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HAstV-1是深圳地区星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应加强对星状病毒腹泻的监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亚兰 阳帆 +5 位作者 黄达娜 王淼 李癑 吴春利 唐屹君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C6/36细胞分离培养出登革病毒,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和分型分析,对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g M和Ig ...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C6/36细胞分离培养出登革病毒,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和分型分析,对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g M和Ig G抗体,扩增E基因序列并测序,做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4年登革热核酸检测阳性者共332人,其中登革热特异性Ig M阳性者162人,Ig G阳性者54人;能明确血清型的270份,四个血清型的比例分别为DENV1 87.41%(236/270),DENV2 8.89%(24/270),DENV3 0.37%(1/270),DENV4 2.22%(6/270);发病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10个区除大鹏新区外9个区均有病例发生,西北部地区较多,发病高峰主要在10月;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96∶1,20~39岁年龄组病人最多;对DENV1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深圳市传播的主要是两种基因型(基因型Ⅰ和基因型Ⅴ),其E基因的进化分析表明主要流行株与东南亚地区比较接近。结论2014年深圳市总共报告452例登革热病例,达到历年高峰,主要是DENV1流行,推测主要流行株由东南亚国家输入并引起本地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深圳市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阳帆 张仁利 +5 位作者 刘阳 张韶华 黄达娜 吴春利 李玥 唐屹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在深圳市不同区域现场采集8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75%乙醇-20℃保存。单蚊抽提白纹伊蚊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 目的研究深圳市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在深圳市不同区域现场采集8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75%乙醇-20℃保存。单蚊抽提白纹伊蚊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mt DNA-COⅠ基因,并从网上下载部分白纹伊蚊mt DNA-COⅠ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用生物信息系统进行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PCR特异扩增后获得白纹伊蚊mt DNA-COⅠ基因1433 bp,序列分析深圳市8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mt DNA-COⅠ的同一性为99%,其mt DNA-COⅠ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共出现24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1.67%。而同一地理环境的5只白纹伊蚊mt DNA-COⅠ基因序列无差异。结论深圳地区不同采样点白纹伊蚊在mt DNA-COⅠ基因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个体也表现了单核苷酸的多态性,其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遗传特征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深圳市集中空调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爱红 张然 +3 位作者 叶宝英 谭丽 唐屹君 李桂妹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地铁和部分宾馆集中空调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检测未经消毒处理的宾馆水样8份、专业消毒公司处理过的水样78份,未开通运营的地铁空调系统水样53份,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 目的了解深圳市地铁和部分宾馆集中空调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检测未经消毒处理的宾馆水样8份、专业消毒公司处理过的水样78份,未开通运营的地铁空调系统水样53份,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鉴定,用PCR法加以验证。结果 78份消毒处理过的水样和53份地铁空调系统水样未检出军团菌;8份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样中检出1株嗜肺军团菌LP6型,3株LP1型,总阳性率为3.10%。结论深圳市未经消毒处理的宾馆集中空调系统中嗜肺军团菌阳性率较高,专业消毒公司处理后的水样未检出嗜肺军团菌,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空调系统的监管,以降低嗜肺军团菌感染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空调 PCR 嗜肺军团菌 MIP基因
原文传递
输入性福寿螺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潜能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达娜 黄亚兰 +8 位作者 阳帆 房师松 吴春利 武伟华 张晓敏 彭博 王昕 唐屹君 张仁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871-875,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感染性差异,阐述输入性福寿螺在中国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潜能。方法生态学调查比较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生存环境的差异及其在中国目前的地理分布,采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福... 目的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感染性差异,阐述输入性福寿螺在中国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潜能。方法生态学调查比较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生存环境的差异及其在中国目前的地理分布,采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分析自然环境下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同时观察自然环境下野生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阴性的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观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在实验室的感染差异。结果对调查点发现的螺类检查发现,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低于褐云玛瑙螺,发现螺重与螺感染度呈正相关,大于20 g福寿螺平均感染度高于20 g以下的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螺孳生地捕获三种鼠,解剖检查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9.24%(22/238),褐家鼠的感染率高于黄胸鼠(P<0.05),并且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5);两种螺类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条件下感染率和感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其感染率表现不同。福寿螺在我国适生环境广泛,长江以南均有分布,具备将广州管圆线虫从华南地区扩散到长江以南的潜能,福寿螺的扩散可导致我国广州管圆线虫流行区域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褐云玛瑙螺 传播潜能
原文传递
某碘伏消毒液的杀菌效果试验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彦珉 饶健 +2 位作者 叶宝英 唐屹君 谭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了解某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为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消毒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含50mg/L有效碘的碘伏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3min,杀灭对数值>5.00,... 目的了解某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为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消毒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含50mg/L有效碘的碘伏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3min,杀灭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5.00;碘伏消毒液在37℃存放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7.84%。结论某碘伏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杀菌效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2009-2014年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春利 阳帆 +3 位作者 黄达娜 李玥 唐屹君 张仁利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深圳市2009-2014年间分离的4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取核酸后利用RT-PCR对其H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利用ClustalW 2和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深圳市2009-2014年间分离的4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取核酸后利用RT-PCR对其H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利用ClustalW 2和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深圳市分离毒株出现了多个遗传分支,其中2011年同时出现了2个分支.2014年分支与疫苗株"A/California/7/2009"在进化树上相距较远,HA1片段出现了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但变异的位置较为散乱,在抗原决定簇区域内只有N125S、K163T/N/Q、S185T、S203T四个变异,在受体结合区222位的D出现了与重症相关联的N/G/E多元突变.结论 随着年份的递增,甲型H1 N1流感病毒在不断的变异,未来很可能会进化形成一个新的优势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系统进化 分子变异
原文传递
不同生态环境对福寿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达娜 张仁利 +3 位作者 武伟华 唐屹君 李晓恒 高世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福寿螺的栖息习性和生态分布特征,了解影响福寿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采集16个栖息地的福寿螺,按福寿螺的密度大小划分为三种栖息地,对三种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因子包括植被高度、植被宽度、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 目的研究深圳市福寿螺的栖息习性和生态分布特征,了解影响福寿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采集16个栖息地的福寿螺,按福寿螺的密度大小划分为三种栖息地,对三种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因子包括植被高度、植被宽度、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硝氮、田螺密度、水体钙离子浓度、铜离子浓度、铅离子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栖息地的溶解氧、福寿螺的密度、植被高度、植被宽度、氨氮浓度和田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寿螺密度与栖息地中的植被高度、植被宽度、溶解氧和田螺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6,P<0.05),而与氨氮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894,P<0.05);植被高度和氨氮浓度是影响福寿螺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福寿螺的生态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包括植被、水体理化特征等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生态环境 生态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