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MP-1、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小婷
欧斌贤
+3 位作者
唐屈
黄积荣
刘达恩
农庆文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浓度分别为0 mmol/L(对照组)、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HSF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加药...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浓度分别为0 mmol/L(对照组)、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HSF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加药后上清液中MMP-1、MMP-9表达量。结果苦参碱作用24 h、48 h时各浓度组MMP-1、MMP-9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5.0 mmol/L组表达量明显高于2.5 mmol/L组、10.0 mmol/L组(P<0.05)。结论苦参碱可增加HSFb MMP-1、MMP-9的表达,抗瘢痕作用好,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苦参碱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唐屈
陶宏军
+2 位作者
谭加
刘思怡
张小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5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B组采用单独VSD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5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B组采用单独VSD治疗,C组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肉芽组织覆盖创面80%以上所用的覆盖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C组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高压氧
难愈性创面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瓣移植术治疗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唐屈
陈小婷
+1 位作者
林源
刘达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特点及皮瓣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胸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合并肋骨和(或)肺组织烧伤坏死的患者创面采用皮瓣转移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创...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特点及皮瓣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胸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合并肋骨和(或)肺组织烧伤坏死的患者创面采用皮瓣转移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创面因皮瓣部分缺血坏死而行二次植皮手术后Ⅱ期愈合,1例患者因术后2 h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皮瓣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皮瓣的设计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电烧伤
创面
皮瓣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5例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4
作者
唐屈
陈小婷
刘达恩
《蛇志》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烧伤死亡患者5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 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烧伤死亡患者5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年龄,烧伤面积,内脏功能衰竭,创面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与死亡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 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主要脏器功能、有效控制细菌及真菌感染、积极处理吸人性损伤并在本地区范围内逐步建立烧伤治疗网络,有助于降低烧伤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7-2011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鲁海强
刘达恩
+3 位作者
陈小婷
吴泽兵
李顺堂
唐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02-5604,共3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烧伤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株,占62.76%,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烧伤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株,占62.76%,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7.93%、12.32%、7.49%、6.60%;革兰阳性菌323株,占31.8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6.35%、4.24%、3.15%,真菌55株,占5.4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2.17%、1.3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07%、40.66%,26.37%;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仍保持敏感,耐药率<10.0%;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碳青霉烯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主要病原菌多药耐药/泛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耐药性
多药耐药
泛耐药
原文传递
严重开放性胸部高压电烧伤一例
被引量:
3
6
作者
唐屈
林源
+2 位作者
陈明华
贾文波
刘达恩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0-421,共2页
患者男,47岁,30 kV高压电烧伤后6h急诊入院.检查:体温36.7℃,脉搏106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醒,精神萎靡,烧伤创面位于右侧胸背部、左大腿及会阴部.右侧胸背部创面面积约4% TBSA,创...
患者男,47岁,30 kV高压电烧伤后6h急诊入院.检查:体温36.7℃,脉搏106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醒,精神萎靡,烧伤创面位于右侧胸背部、左大腿及会阴部.右侧胸背部创面面积约4% TBSA,创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明显炭化,第8、9肋骨外露呈炭黑色,并可触及第8肋骨断端.肋骨周围肌肉及软组织广泛坏死,坏死范围深达右肺脏层胸膜(图1),局部可见气体进出.左大腿创面中心皮肤肌肉广泛坏死,形成焦痂,局部肿胀,创面周围皮肤表面蜡黄、干硬,痛触觉消失,创面面积约5% T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烧伤
烧伤创面
胸部
皮肤表面
急诊入院
呼吸频率
精神萎靡
TBSA
原文传递
题名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MP-1、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小婷
欧斌贤
唐屈
黄积荣
刘达恩
农庆文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624-626,共3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28110)
文摘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浓度分别为0 mmol/L(对照组)、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HSF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加药后上清液中MMP-1、MMP-9表达量。结果苦参碱作用24 h、48 h时各浓度组MMP-1、MMP-9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5.0 mmol/L组表达量明显高于2.5 mmol/L组、10.0 mmol/L组(P<0.05)。结论苦参碱可增加HSFb MMP-1、MMP-9的表达,抗瘢痕作用好,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苦参碱
基质金属蛋白酶
Keywords
Hyperplastic scar
Fibroblasts
Matrin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分类号
R619.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唐屈
陶宏军
谭加
刘思怡
张小红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整形外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神经康复科
出处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3-56,共4页
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1-2-414)
文摘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5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B组采用单独VSD治疗,C组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肉芽组织覆盖创面80%以上所用的覆盖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C组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高压氧
难愈性创面
伤口愈合
Key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Hyperbaric oxygenation
Refractory wound
Wound healing
分类号
R6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瓣移植术治疗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唐屈
陈小婷
林源
刘达恩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特点及皮瓣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胸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合并肋骨和(或)肺组织烧伤坏死的患者创面采用皮瓣转移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创面因皮瓣部分缺血坏死而行二次植皮手术后Ⅱ期愈合,1例患者因术后2 h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皮瓣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皮瓣的设计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关键词
胸部
电烧伤
创面
皮瓣移植
疗效
Keywords
Chest
Electric Burns
Wounds
Skin Flap Transplantation
Curative Efficacy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5例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4
作者
唐屈
陈小婷
刘达恩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蛇志》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文摘
目的 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烧伤死亡患者5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年龄,烧伤面积,内脏功能衰竭,创面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与死亡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 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主要脏器功能、有效控制细菌及真菌感染、积极处理吸人性损伤并在本地区范围内逐步建立烧伤治疗网络,有助于降低烧伤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烧伤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7-2011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鲁海强
刘达恩
陈小婷
吴泽兵
李顺堂
唐屈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方向)系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02-5604,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烧伤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株,占62.76%,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7.93%、12.32%、7.49%、6.60%;革兰阳性菌323株,占31.8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6.35%、4.24%、3.15%,真菌55株,占5.4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2.17%、1.3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07%、40.66%,26.37%;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仍保持敏感,耐药率<10.0%;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碳青霉烯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主要病原菌多药耐药/泛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耐药性
多药耐药
泛耐药
Keywords
Burn
Infection
Drug resistance
Multidrug-resistance
Pandrug-resistance
分类号
R37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严重开放性胸部高压电烧伤一例
被引量:
3
6
作者
唐屈
林源
陈明华
贾文波
刘达恩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0-421,共2页
文摘
患者男,47岁,30 kV高压电烧伤后6h急诊入院.检查:体温36.7℃,脉搏106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醒,精神萎靡,烧伤创面位于右侧胸背部、左大腿及会阴部.右侧胸背部创面面积约4% TBSA,创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明显炭化,第8、9肋骨外露呈炭黑色,并可触及第8肋骨断端.肋骨周围肌肉及软组织广泛坏死,坏死范围深达右肺脏层胸膜(图1),局部可见气体进出.左大腿创面中心皮肤肌肉广泛坏死,形成焦痂,局部肿胀,创面周围皮肤表面蜡黄、干硬,痛触觉消失,创面面积约5% TBSA.
关键词
高压电烧伤
烧伤创面
胸部
皮肤表面
急诊入院
呼吸频率
精神萎靡
TBSA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MP-1、MMP-9表达的影响
陈小婷
欧斌贤
唐屈
黄积荣
刘达恩
农庆文
《广西医学》
CAS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唐屈
陶宏军
谭加
刘思怡
张小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皮瓣移植术治疗严重胸部高压电烧伤疗效分析
唐屈
陈小婷
林源
刘达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55例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唐屈
陈小婷
刘达恩
《蛇志》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7-2011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鲁海强
刘达恩
陈小婷
吴泽兵
李顺堂
唐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原文传递
6
严重开放性胸部高压电烧伤一例
唐屈
林源
陈明华
贾文波
刘达恩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