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用性骨质疏松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郑虎 彭明惺 舒德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与VDR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分别进行右后肢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与VDR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分别进行右后肢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骨组织病理学和骨组织形态学参数测定等方法对比评价制动对幼鼠制动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量、骨结构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检测制动对幼鼠骨VDR表达的影响。结果幼鼠在制动2周和4周后制动侧股骨湿重、灰重、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骨组织切片可见制动侧胫骨近侧干骺端骨小梁稀疏、纤细和断裂,和相应同龄对照相比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周长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显示幼鼠右后肢胫骨近侧干骺端骨组织成骨细胞胞浆和核膜有VDR表达,制动后表达增强。结论腿-尾固定法可成功建立幼鼠DOP动物模型;制动可增强幼鼠制动侧肢体骨VDR的表达,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与DOP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废用性骨质疏松 维生素D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彭明惺 俞阳 向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13例,相差3cm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骨盆倾斜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腿-尾固定法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4 位作者 彭明惺 郑虎 陈孟诗 张银柱 王文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31-2133,T001,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组织学等指标上有无差别来判定固定的效果。结果固定2和4周,右后肢肌肉明显较左后肢萎缩,骨骼短小;固定2周后,右后肢股骨湿重(303±31)mg比对侧平均下降了约30%,P<0.01,t=4.36。灰重(55.2±6.4)mg,比对侧下降了近50%,P<0.01,t=5.00。骨密度(7.23±0.76)×10-2g/cm2,比对侧下降了30%,P<0.01,t=3.20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生物力学指标值也均明显地较左后肢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右后肢胫骨近端骨小梁明显地比对侧稀疏,破骨细胞增加等,符合骨质疏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腿尾固定法是一个成功、简便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尾固定法 大鼠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学阳 彭明惺 刘利君 《现代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25,共2页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IOP)是临床及宇航员中常见并发症,对病人和宇航员有很大的危害性。失重、制动和长期卧床是其原因。运动疗法是治疗 IOP的重要措施。本文对 IOP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 IOP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和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废用 运动疗法 治疗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学阳 彭明惺 +4 位作者 刘利君 王林强 廖素华 彭庆恩 雷清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9,563,共5页
目的 :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 ,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 12岁以下小儿和 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无论成人或小儿 ,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 目的 :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 ,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 12岁以下小儿和 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无论成人或小儿 ,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 ,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 ,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 ,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 ,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 ,小儿组皱襞数量多 ,总出现率达 72 .3 4% (成人组仅 5 8.3 % ) ,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 ( 5 8.3 5 % ) ,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 ( 62 .5 % )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 ,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 ( 88.9% )。结论 :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 ,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 ,皱襞肿胀变大 ,位置改变 ,发生嵌顿 ,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寰枢关节 滑膜层 滑膜皱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旋转畸形253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彭明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总结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 1962~ 2 0 0 2年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40年来我院共收治 2 5 3例患儿 ,平均年龄 7.2岁 ,包括 2 2 8例无神经表... 目的 总结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 1962~ 2 0 0 2年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40年来我院共收治 2 5 3例患儿 ,平均年龄 7.2岁 ,包括 2 2 8例无神经表现者和 2 5例有神经表现者 ,其中FieldingⅡ型患儿最多见 ;2 2 1例经普通X线片检查确诊 ,3 2例结合CT、MRI等检查确诊 ;多数患儿可经Glission枕颌带牵引后痊愈 ,并可长期不复发 ,少数须经手术治疗。结论 寰枢椎旋转畸形是儿童期常见的斜颈原因之一 ,多数可经X线检查确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椎旋转畸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寰枢关节不稳定之解剖学因素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彭明惺 彭庆恩 廖素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不稳定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6例小儿和8例成人尸体的枕寰枢复合体进行解剖、观测,比较成人和小儿枕寰枢复合体的解剖学差异。结果 小儿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较成人组小,而枢椎上关节面的弧度大于成人组,两组枕寰...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不稳定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6例小儿和8例成人尸体的枕寰枢复合体进行解剖、观测,比较成人和小儿枕寰枢复合体的解剖学差异。结果 小儿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较成人组小,而枢椎上关节面的弧度大于成人组,两组枕寰枢关节中滑膜皱襞大小不同。结论 小儿和成人的寰枢关节在解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两组间关节稳定性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寰枢关节不稳定 解剖学 横韧带 翼状韧带 滑膜皱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误诊误治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彭明惺 俞阳 李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增强对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6月~2004年7月,对收治的9例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并随访治疗效果。其中男4例,女5例。年... 目的增强对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6月~2004年7月,对收治的9例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并随访治疗效果。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5~14岁。结果9例患儿主要表现为患肩外展畸形、内收障碍、翼状肩胛及三角肌部位凹陷并可扪及质硬的挛缩带。其中4例有三角肌注射史,1例合并臀肌挛缩症。8例确诊前曾被误诊,1例以肩关节陈旧性脱位采用手术误治。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手术治疗,术后经8个月~12年的随访,除1例遗留轻度翼状肩胛外,余肩外展畸形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三角肌挛缩症可为多因素致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肌挛缩症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唐学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11,共5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儿童常见的骨骼发育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的病理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在切开复位涉及股骨截骨治疗的方案中,股骨颈前倾角是否矫正及如何矫正,是...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儿童常见的骨骼发育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的病理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在切开复位涉及股骨截骨治疗的方案中,股骨颈前倾角是否矫正及如何矫正,是每一位儿童骨科医生进行此类手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DDH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增大是其特征性病变之一,也有部分患儿可能前倾角并未增大,甚至出现减小或后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前倾角 矫正 个体化方案 病理特点 病情程度 股骨截骨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对幼龄与成年鼠骨量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1 位作者 彭明惺 陈孟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与成年鼠骨组织的影响,探讨成长期骨组织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特点,为防治儿童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和成年鼠进行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电、骨密度测量和生物力学等方...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与成年鼠骨组织的影响,探讨成长期骨组织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特点,为防治儿童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和成年鼠进行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电、骨密度测量和生物力学等方法对比评价制动对不同年龄鼠负重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的影响。结果幼鼠在制动2周和4周后制动腿股骨湿重、灰重和股骨结构几何参数和力学参数均明湿低于同龄埘照组,股骨骨密度分别较同龄对照组下降31%和28%,胫骨骨密度分别下降约35%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成年鼠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制动条件下,成长期鼠骨较成熟鼠骨更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提示儿童可能较成人更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生物力学/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骨折合并重度颅脑外伤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蒋欣 索朗 +4 位作者 刘利君 彭明惺 唐学阳 杨晓东 王道喜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合并严重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6.1±3.0)岁。受伤至入院平均(18.0&#...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合并严重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6.1±3.0)岁。受伤至入院平均(18.0±15.0)h;Glasgow昏迷评分≤8分,平均(6.4±1.3)分;AIS-ISS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平均(25.9±8.1)分。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23例。将患儿分为两组,立即手术组21例,入院后24 h内接受骨折固定,平均时间(15.0±7.4)h;延迟手术组15例,手术时间距入院平均(165.4±114.6)h。所有患儿接受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处理,33例内固定,3例外固定。观察并评价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颅脑外伤、肢体外伤术后康复情况。结果:36例患儿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死亡、昏迷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立即手术组手术时间(44.5±25.3)min,术中出血量(47.1±36.5)ml,骨愈合时间(2.7±0.5)个月,明显优于延迟手术组(87.0±40.0)min,(112.7±67.5)ml,(3.8±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手术组Glasgow结局量表(4.7±0.6)分,延迟手术组(4.7±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立即手术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97.9±2.7)分,延迟手术组(97.7±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结论: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危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四肢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颅脑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晓东 唐学阳 +2 位作者 蒋欣 刘利君 王道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7-289,29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指导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我们实施的130例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均由本院同一组医生完成。根据术中监测骨折...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指导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我们实施的130例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均由本院同一组医生完成。根据术中监测骨折复位情况分为两组:采用术中超声监测加间断X线摄片进行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65例,为实验组;采取间断C臂摄片了解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情况65例,为对照组。结果在术中超声监测下,实验组全部闭合复位成功,并成功穿针固定。术毕X线C臂照射确证复位内固定满意,闭合复位及穿针过程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需时间更少[(13±5)min vs(19±6)min,P=0.03],闭合复位成功率更高(100%vs73.8%,P〈0.01),C臂照射次数明显减少(1.2±0.3vs5.1±0.7,P〈0.01)。结论术中超声监测加X线片可清楚显示骨折断端、远端骨骺骺板及周围软组织形状及变动情况,显示闭合复位术中骨折的复位过程及弹性髓内针在骨折端的通过情况,闭合复位成功率高,且一次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C臂照射次数少,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折 骨折复位术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60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欣 陈小亮 +2 位作者 王道喜 唐学阳 刘利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 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自发性/外科学 四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客 彭明惺 +4 位作者 刘利君 覃均昌 唐盛平 唐学阳 张敬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同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经平均39年随访,单纯跟腱延长术组良25%(1/4足);后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术...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同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经平均39年随访,单纯跟腱延长术组良25%(1/4足);后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术组优良率706%(24/34足);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术组全部达到优良。总优良率79%(24足)。结论本文讨论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重点是在彻底松解软组织固定畸形的基础上,建立肌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软组织松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阳 刘利君 +1 位作者 彭明惺 唐学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病程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35例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合并化脓性关节炎32例。所有患儿14d后X线片均出现骨质异常表现...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病程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4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35例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合并化脓性关节炎32例。所有患儿14d后X线片均出现骨质异常表现。细菌培养33例,阳性17例占51.5%。本治疗组均予以外科手术治疗,4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28例加行关节囊切开引流,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确诊后,应尽早予以抗炎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诊断 骨髓炎 治疗 急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Perthes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仕哲 刘利君 +1 位作者 彭明惺 唐学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PERTHES病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儿童 治疗 系统性疾病 Legg 双侧发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纯性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欣 李箭 +2 位作者 刘利君 彭明惺 唐学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29,38,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性膝关节髌骨、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关节镜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2008~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关节镜诊治小儿单纯性膝关节髌骨、股骨髁骨软骨骨折患儿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7~15岁(平均11.3岁),病程3 d至4周...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性膝关节髌骨、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关节镜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2008~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关节镜诊治小儿单纯性膝关节髌骨、股骨髁骨软骨骨折患儿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7~15岁(平均11.3岁),病程3 d至4周(平均1周),左膝4例,右膝5例.其中髌骨4例,股骨内髁3例,外髁2例.3例为单纯性软骨骨折,改良Outerbridge分级为Ⅲ级,6例骨折累及软骨下骨,改良Outerbridge分级为Ⅳ级.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2例行微骨折术钻孔处理以刺激软骨生长,6例行单纯关节清理术.结果 伤口均I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5~7 d膝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消失,2周左右重返学校,6周左右拆除膝关节保护支具开始膝关节正常负重工作.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膝关节lysholms评分均为优,Tegner运动评级4级以上,患儿原有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小儿单纯性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关节镜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关节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君 刘利君 +2 位作者 唐学阳 蒋欣 彭明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病例资料,其中Ⅰ型1例(占5%),Ⅱ型9例(占45%),Ⅲ型6例(占30%),Ⅳ型4例(占20%)。车祸伤6例...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病例资料,其中Ⅰ型1例(占5%),Ⅱ型9例(占45%),Ⅲ型6例(占30%),Ⅳ型4例(占20%)。车祸伤6例(占30%),高坠伤10例(占50%),走路跌伤4例(占20%)。20例中,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13例,按不同治疗方法比较预后。结果7例保守治疗患儿中,5例痊愈,1例骨不连,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手术治疗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包括1例Ⅰ型病例,2例Ⅱ型病例。结论对于Ⅲ型、Ⅳ型骨折和损伤较轻,骨折位移较小的其他类型骨折一般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其余骨折宜手术治疗,且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可选择空心螺纹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带血管蒂的髂骨块移植及三翼钉固定术对骨骺损伤较大,容易引起骺板早闭和髋内翻,不宜在儿童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诊断 股骨颈骨折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型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欣 刘利君 +1 位作者 彭明惺 唐学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9-479,480,共2页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又称为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作者近期收治1例大腿婴儿型纤维...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又称为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作者近期收治1例大腿婴儿型纤维肉瘤,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纤维肉瘤 婴儿型 软组织肿瘤 恶性肿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L教学结合团队协作在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道喜 杨攀易 +1 位作者 李浪 唐学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8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儿内科和儿外科协作管患者联合TBL教学查房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轮转儿外科的儿内科规培医生,纳入36人单独管理儿外患者并参与传统教学查房方式,设为对照组,另纳入36人... 目的探讨儿内科和儿外科协作管患者联合TBL教学查房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轮转儿外科的儿内科规培医生,纳入36人单独管理儿外患者并参与传统教学查房方式,设为对照组,另纳入36人与儿外科医生搭组联合管理患者并采用新的TBL教学查房法,1个月规培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分析两组考核成绩的差异,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和出科问卷调查反馈不同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考核成绩为(82.5±5.2)分,TBL组平均考核成绩为(90.6±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TBL组满意度更高,且TBL组的问卷反馈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内外科团队协作联合TBL教学查房能带动学员主动和积极地学习,可以培养学员科学的临床思维并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团结合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儿内外科协作 TBL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团队协作 儿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