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蒽醌致泻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唐大轩 谭正怀 +2 位作者 梁媛媛 程蕾 黄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比较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致泻作用的强度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灌服高浓度的奶粉溶液以营造高营养性环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黄结合蒽醌及游离蒽醌对小鼠的致泻作用;并运用析因设计分析了奶粉在这些致泻作用中的作用,同时... 目的比较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致泻作用的强度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灌服高浓度的奶粉溶液以营造高营养性环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黄结合蒽醌及游离蒽醌对小鼠的致泻作用;并运用析因设计分析了奶粉在这些致泻作用中的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大黄结合蒽醌及其游离蒽醌体外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大黄游离蒽醌500,1000mg/kg均可使小鼠胃内容物和小肠内容物显著增加;大黄结合蒽醌500,1000 mg/kg也可显著增加小鼠小肠内容的重量,但对小鼠胃内容重量的影响作用较弱;各药物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各肠段内的蛋白质浓度。析因设计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黄游离蒽醌或是结合蒽醌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未加用奶粉)的胃、小肠及全胃肠道的内容物及蛋白质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小鼠小肠、结肠Cl-浓度和升高小鼠结肠K+浓度;奶粉本身也具有与大黄蒽醌类似的作用,与之合用可增强大黄蒽醌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黄游离蒽醌或是结合型蒽醌对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均具有显著的致泻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刺激胃肠道分泌、增加胃肠道内蛋白质浓度而产生容积性导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结合蒽醌 大黄游离蒽醌 小肠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对大鼠完全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唐大轩 熊静悦 +5 位作者 梁娅君 王尧 王莉 牟道华 向晓雪 谭正怀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5~6周龄,雌雄各半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4组,禁食不禁水16 h后分别一次性灌胃CLZ 7.5、15和30原生药g/kg及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1,2,3,7,14天称大鼠体质量,并测定灌胃... 目的评价口服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5~6周龄,雌雄各半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4组,禁食不禁水16 h后分别一次性灌胃CLZ 7.5、15和30原生药g/kg及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1,2,3,7,14天称大鼠体质量,并测定灌胃前及第1,2天摄食量,观察各组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情况。并于第3天和第14天各组取50%动物进行系统检测,取血测定其细胞学、生化学相关指标。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取脑、胸腺、心、肝、脾、肾、肾上腺、卵巢(或睾丸)称重,并计算其脏器系数。结果给药后CLZ各剂量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与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后第2天,第3天CLZ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第7天时体质量开始恢复,剂量越小恢复得越快;药后第1~2天,第2~3天CLZ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与剂量呈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动物主要脏器未发现形态、质地、颜色的异常;给予CLZ48 h后,大鼠肝脏、肾、肾上腺以及脑系数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4 d后,CLZ大剂量脾系数较对照降低、肾系数较对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其余脏器系数基本恢复正常;于48 h后和第14天检测血液细胞学,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48 h后,川楝子各剂量组血液AST,ALT,ALP及CK含量升高,剂量越大越明显,大剂量组AST,ALT及ALP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AST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TP含量明显降低。小剂量组BUN含量与对照比较明显升高、CRE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4 d后,CLZ各组AST,ALT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中、大剂量组AST含量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C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CRE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大鼠单次灌胃给予CLZ后,可对肝脏、肾脏产生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大鼠 完全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提取物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大轩 杨文宝 +3 位作者 梁娅君 王尧 熊静悦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0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提取物(下简称TM)在镇痛、镇静、抗炎及抗惊厥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0.8%醋酸溶液ip)试验法和小鼠热板法试验测定TM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测定TM的抗炎作用;采用协同... 目的:探讨天麻提取物(下简称TM)在镇痛、镇静、抗炎及抗惊厥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0.8%醋酸溶液ip)试验法和小鼠热板法试验测定TM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测定TM的抗炎作用;采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对小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测定TM的镇静作用;采用小鼠电惊厥法和小鼠戊四唑惊厥法测定TM的抗惊厥作用。结果:TM10g/kg、20g/kg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TM5g/kg、20g/kg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TM5g/kg、10g/kg和20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足趾肿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M10g/kg可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TM20g/kg显著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小鼠的入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M20g/kg可显著降低电致小鼠惊厥、戊四氮致小鼠的惊厥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M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镇静及抗惊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提取物 镇痛 镇静 抗炎 抗惊厥
原文传递
昆明山海棠片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大轩 张莉 +3 位作者 肖英 石依坤 熊静悦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6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片(THH)治疗银屑病的实验依据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雌鼠阴道上皮、鼠尾鳞片表皮和心得安诱导皮损动物模型,观察THH对银屑病各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能够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小鼠尾部鳞片颗粒...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片(THH)治疗银屑病的实验依据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雌鼠阴道上皮、鼠尾鳞片表皮和心得安诱导皮损动物模型,观察THH对银屑病各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能够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降低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升高IL-4含量;能够促使豚鼠耳部皮肤角化过度减轻、颗粒层恢复、棘层变薄,表皮突延伸、乳突上伸减轻,毛细血管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不同程度减轻,降低耳廓厚度及耳组织中IFN-γ、TNF-α和ICAM-1及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从而改善银屑病病理状态,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结论:THH对银屑病模型动物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对免疫机制的调节、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减轻皮肤过度角化而发挥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应用THH治疗银屑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H 银屑病 有丝分裂 尾鳞片颗粒层 豚鼠银屑病模型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消肝颗粒防治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大轩 谭正怀 +1 位作者 程蕾 梁媛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消肝颗粒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加乙醇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ig给予消肝颗粒,测定血清ALT、AST、TC及TG;制备肝匀浆并测定其TG、TC、总TG及MDA的含量;取肝脏称湿重并计算其脏器指数;作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消肝颗粒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加乙醇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ig给予消肝颗粒,测定血清ALT、AST、TC及TG;制备肝匀浆并测定其TG、TC、总TG及MDA的含量;取肝脏称湿重并计算其脏器指数;作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消肝颗粒18.0 g/kg可显著降低脂肪肝TG、TC水平、ALT及AST活性,消肝颗粒4.5g/kg也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小鼠血清ALT活性,消肝颗粒4.5g/kg、9.0 g/kg和18.0 g/kg均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小鼠肝脏TG、TC水平及其总TG的含量,消肝颗粒18.0g/kg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小鼠肝脏中的MDA水平,消肝颗粒9.0g/kg和18.0 g/kg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小鼠肝脏脂质堆积,减少其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消肝颗粒对地塞米松加乙醇致脂肪肝模型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减少肝脏组织的过氧化损伤、保护肝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肝颗粒 脂肪肝 防治措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康宁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大轩 曹毓 +1 位作者 温志坚 彭龙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脂康宁总提取物(ZK)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对正常大鼠及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ZK,测定血清TG,TC,HDL-C,LDL-C,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ZK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同时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降低... 目的:观察脂康宁总提取物(ZK)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对正常大鼠及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ZK,测定血清TG,TC,HDL-C,LDL-C,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ZK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同时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ZK大剂量对血清TG有降低作用。对于正常大鼠,ZK也有显著的降低血清TG、TC作用,ZK还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TC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结论:ZK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康宁 降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与炒黄川楝子急性毒性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大轩 熊静悦 谭正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生、炒黄川楝子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分别测定生川楝子和炒黄川楝子70%乙醇提取物的LD50、以及生川楝子及炒黄川楝子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生川楝子或炒黄川楝子70%乙醇提取物LD50分别为80.92和67.75原生药g.... 目的:评价生、炒黄川楝子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分别测定生川楝子和炒黄川楝子70%乙醇提取物的LD50、以及生川楝子及炒黄川楝子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生川楝子或炒黄川楝子70%乙醇提取物LD50分别为80.92和67.75原生药g.kg-1;测得小鼠口服生川楝子或炒黄川楝子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44.80和38.0原生药g.kg-1。结论:炒黄川楝子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略大于生川楝子乙醇提取物,炒黄炮制川楝子无明显的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最大耐受量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对大黄游离蒽醌提取物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8
作者 唐大轩 罗培 +2 位作者 程蕾 谭正怀 梁媛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游离蒽醌的致泻作用及与NO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小鼠在给药后的排稀便时间和次数;在给小鼠预防性ip 40 mg.kg-1NO合酶抑制剂NAME后30 min,分别ig不同剂量的大黄游离蒽醌或等容量蒸馏水,30 min后处死小鼠,分别测定其胃、... 目的研究大黄游离蒽醌的致泻作用及与NO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小鼠在给药后的排稀便时间和次数;在给小鼠预防性ip 40 mg.kg-1NO合酶抑制剂NAME后30 min,分别ig不同剂量的大黄游离蒽醌或等容量蒸馏水,30 min后处死小鼠,分别测定其胃、小肠及结肠内容物的重量和总蛋白,以及小肠和结肠内容物中K+、Na+、Cl-的含量。结果100、200 mg.kg-1游离蒽醌均可引起小鼠腹泻。L-NAME可显著对抗游离蒽醌致小鼠腹泻及增加小鼠胃、小肠及结肠的内容物、蛋白质浓度,调节电解质水平。结论大黄游离蒽醌的致泻作用与NO合酶通路的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游离蒽醌 L-NAME 致泻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优胶囊抗前列腺增生的筛选研究
9
作者 唐大轩 马志佳 +1 位作者 熊静悦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3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优胶囊对小鼠前列腺指数及大鼠膀胱内压的影响,便于进行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处方筛选研究。方法:①应用丙酸睾酮激素法诱发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称量前列腺湿重并计算其指数。②应用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膀胱内压升高模型... 目的:观察前列优胶囊对小鼠前列腺指数及大鼠膀胱内压的影响,便于进行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处方筛选研究。方法:①应用丙酸睾酮激素法诱发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称量前列腺湿重并计算其指数。②应用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膀胱内压升高模型,观察预防口服给药后膀胱内压的变化,以膀胱内压最大值与造模前基础内压的差值表示该药物对膀胱内压的影响。结果:①前列优胶囊可降低小鼠前列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前列优胶囊对大鼠膀胱内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A2B2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示前列优胶囊有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详细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优胶囊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药效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程蕾 雷勇 +3 位作者 梁媛媛 唐大轩 黄莉 谭正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的部分药效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冰乙酸或甲醛致痛复制小鼠疼痛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肿胀等炎症模型,对川楝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的镇痛和抗炎等... 目的:探讨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的部分药效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冰乙酸或甲醛致痛复制小鼠疼痛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肿胀等炎症模型,对川楝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的镇痛和抗炎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40 g/kg剂量能显著抑制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甲醛所致鼠足疼痛反应,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度,并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睾丸重量,减轻其体重;川楝子乙醇提取物20 g/kg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角叉菜所致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及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度;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对甲醛所致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显著增加小鼠睾丸和肾上腺指数;川楝子水提物无明显镇痛和抗炎作用。测得小鼠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LD50为82.85 g/kg。未测出其它溶媒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测得小鼠灌胃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酒精提取物及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33.2 g/kg,122.0 g/kg,52.0 g/kg。在此剂量下各组动物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提示川楝子的有效成分可能在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其毒性成分和有效物质可能为同一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向晓雪 唐大轩 +3 位作者 熊静悦 梁娅君 牟道华 谭正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川楝子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及电刺激法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小鼠感觉神经的影响,并测算小鼠热痛阈值,A-δ纤维、C纤维的兴奋幅度值,易化幅度值;运用在体间接检测法... 目的:探讨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川楝子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及电刺激法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小鼠感觉神经的影响,并测算小鼠热痛阈值,A-δ纤维、C纤维的兴奋幅度值,易化幅度值;运用在体间接检测法,考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通过电镜检测及银染色技术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坐骨神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川楝子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及尾痛阈值,延缓大鼠NCV。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导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纤维脱髓鞘,雪旺氏细胞数目减少。银染色雪旺氏细胞统计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的数目。结论:川楝子提取物能降低小鼠的痛觉敏感性,延缓大鼠NCV,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雪旺氏细胞的数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提取物 神经系统 痛阈值 NCV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胡黄连提取物的保肝降酶、降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志坚 唐大轩 +1 位作者 曹毓 彭龙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9-20,共2页
对CCl4或乙醇致大鼠急性肝损伤、CCl4与乙醇并用致大鼠慢性肝损伤 ,西藏胡黄连提取物均可显著抑制血清ALT、AST、TBil升高 ,对综合因素致大鼠脂肪肝模型肝中甘油三酯升高也有明显降低作用。
关键词 西藏胡黄连提取物 保肝降酶 降脂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主要脏器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尧 唐大轩 +5 位作者 葛麟 熊静悦 王莉 梁娅君 牟道华 谭正怀 《实验动物科学》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提供SPF级SD雄性大鼠的体重、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用1月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分别于2月、3月、4月、7月和8月时测定其体重及10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在2月龄至8月龄,雄性SD大鼠的心、肝、肺... 目的提供SPF级SD雄性大鼠的体重、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用1月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分别于2月、3月、4月、7月和8月时测定其体重及10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在2月龄至8月龄,雄性SD大鼠的心、肝、肺、肾、脑、肾上腺及附睾等脏器的重量均逐渐增长,而胸腺重量却逐渐降低。然而随着体重等因素的变化,心、肝、脾、肺、肾、脑及肾上腺等指数均逐渐降低。结论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增长、主要脏器重量及其指数与其脏器结构变化以及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雄性大鼠 体重 脏器重量 脏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Ⅰ、Ⅵ及总皂苷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媛 唐大轩 +2 位作者 张莉 刘亚欧 陈铁柱 《四川中医》 2020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Ⅵ及总皂苷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炎症实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炎症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小、中、大剂量组给药后60、90 min能提高小组痛阈值,...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Ⅵ及总皂苷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炎症实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炎症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小、中、大剂量组给药后60、90 min能提高小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楼皂苷Ⅵ小、中、大剂量分别于给药后90、60、30 min提高小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皂苷大剂量给药后90 min能提高小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楼皂苷Ⅰ、Ⅵ中和大剂量组的镇痛抑制率分别为28.16%、28.57%、25.71%、31.84%,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楼皂苷Ⅰ大剂量组、总皂苷中和大剂量组均能使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25.82%、30.22%、47.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楼皂苷Ⅵ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作用不明显。重楼皂苷Ⅰ大剂量组、总皂苷中和大剂量组均能使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20.30%、27.82%、44.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楼皂苷Ⅵ抗炎作用不明显。重楼皂苷Ⅰ大剂量组、总皂苷中和大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力,和空白对照比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楼皂苷Ⅰ大剂量组、总皂苷中和大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血清中MDA、PGE2的含量,和空白对照比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楼皂苷Ⅰ和Ⅵ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重楼皂苷Ⅰ、Ⅵ比总皂苷作用强、起效快;重楼皂苷Ⅰ和总皂苷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皂苷Ⅵ抗炎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Ⅰ 重楼皂苷Ⅵ 重楼总皂苷 镇痛 抗炎
原文传递
脂舒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和兔的降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毓 唐大轩 +1 位作者 彭龙玲 温志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脂舒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和兔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饮食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脂舒胶囊,测定血清TG,TC,HDL-C,LDL-C,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脂舒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血清TC,LDL-C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HDL-... 目的观察脂舒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和兔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饮食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脂舒胶囊,测定血清TG,TC,HDL-C,LDL-C,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脂舒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血清TC,LDL-C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脂舒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兔血清TC、TG、LDL-C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动脉硬化指数有降低作用。结论脂舒胶囊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治疗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舒胶囊 大鼠 高脂血症 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蛇乳膏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艳 艾儒棣 +2 位作者 谭正怀 熊静悦 唐大轩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对复方苦蛇乳膏进行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为科学评价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分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连续给药5 d后观察;采用豚鼠皮肤过敏试验,于0、7、14 d左侧脱毛皮肤致敏,第28 d右侧脱毛皮肤激发,... 目的:对复方苦蛇乳膏进行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为科学评价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分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连续给药5 d后观察;采用豚鼠皮肤过敏试验,于0、7、14 d左侧脱毛皮肤致敏,第28 d右侧脱毛皮肤激发,观察是否引起皮肤过敏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结果:复方苦蛇乳膏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豚鼠皮肤过敏试验未出现皮肤明显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及其它全身性过敏反应。结论:复方苦蛇乳膏是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蛇乳膏 皮肤刺激性 皮肤过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主要脏器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尧 唐大轩 +5 位作者 葛麟 熊静悦 王莉 牟道华 梁娅君 谭正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SD雌性大鼠的体重、脏器重量及其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用1月龄的雌性大鼠74只,分别于2、3、4、7、8月龄时测定其体重及10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从2月龄至8月龄,雌鼠心,肝,肾,脑,肾上腺的重量均明显增长... 目的:探讨SD雌性大鼠的体重、脏器重量及其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用1月龄的雌性大鼠74只,分别于2、3、4、7、8月龄时测定其体重及10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从2月龄至8月龄,雌鼠心,肝,肾,脑,肾上腺的重量均明显增长,而胸腺重量显著降低。然而由于体重增长等因素,其心、肝、脾、肺、肾、脑、胸腺以及肾上腺等指数均明显降低。结论:SPF级SD雌性大鼠主要脏器及其指数可反映其结构变化以及生理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雌性大鼠 体重 脏器重量 脏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完全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静悦 唐大轩 +4 位作者 王莉 王尧 梁娅君 牟道华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0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灌胃给予大鼠25.0g/kg、50.0g/kg、100.0g/kg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1次,测定d1(给药当天)、d2、d3、d7、d14大鼠体重及给药前、给药后4h~28h、28~52h的饲料消耗量,计算摄食量,并... 目的:评价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灌胃给予大鼠25.0g/kg、50.0g/kg、100.0g/kg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1次,测定d1(给药当天)、d2、d3、d7、d14大鼠体重及给药前、给药后4h~28h、28~52h的饲料消耗量,计算摄食量,并于d3和d14各处死50%动物进行尸体解剖、血液生化学检查和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给药第3d,低剂量组大鼠脾脏、胸腺系数增大(1.25±0.40,0.27±0.06),高、低剂量组血清CREA含量下降(45.4±6.12μmol/L,41.7±21.4μmol/L),高剂量组血清CK含量上升(2068.3±877.8IU/L),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给药14d,低、中剂量组血清CREA含量升高(70.6±15.6μmol/L,67.8±8.10μmol/L)。未观察到对大鼠体重、摄食量及血液细胞学指标有所影响。结论: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三个受试剂量对大鼠急性毒性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白附子 70%乙醇提取物 完全急性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玉泉丸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傅大莉 张娅莉 +3 位作者 唐大轩 陈慧泼 徐建兵 谭正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新生大鼠自出生第二天起颈部皮下注射L谷氨酸钠(MSG)5g.kg-1隔天一次,共三次,诱导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8w后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玉泉丸3.0、6.0、12.0g.kg-1组... 目的:探讨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新生大鼠自出生第二天起颈部皮下注射L谷氨酸钠(MSG)5g.kg-1隔天一次,共三次,诱导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8w后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玉泉丸3.0、6.0、12.0g.kg-1组及阳性对照(罗格列酮)组,运用正糖钳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ELISA法测定大鼠的胰岛素水平,考察玉泉丸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运用高脂膳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0mg.kg-1复制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玉泉丸3.0、6.0、12.0g.kg-1组及阳性对照(罗格列酮)组,考察玉泉丸对血液脂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MSG模型大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Lee′s指数及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显著降低;与MSG模型大鼠相比,玉泉丸3.0g.kg-1可显著降低MSG模型大鼠血糖水平,玉泉丸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MSG模型大鼠GIR。(2)与对照组相比,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G、TC、HDL显著升高,经玉泉丸3.0g.kg-1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TC以及LDL水平,而玉泉丸6.0g.kg-1可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C、HDL以及LDL水平。结论:玉泉丸一方面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发挥其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为临床应用该药以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其详细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泉丸 正糖钳 MSG大鼠 高脂饮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血液生化学及血液细胞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晓雪 唐大轩 +5 位作者 熊静悦 梁娅君 牟道华 杨小卫 韩敏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给予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大鼠血液生化及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6周龄,雌雄各半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灌胃CLZ大剂量组(6g/kg),CLZ中剂量组(3g/kg),CLZ小剂量组(1.5g/kg)以及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给药... 目的:观察长期给予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大鼠血液生化及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6周龄,雌雄各半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灌胃CLZ大剂量组(6g/kg),CLZ中剂量组(3g/kg),CLZ小剂量组(1.5g/kg)以及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给药,连续给药30天,部分动物停药后恢复2周。在末次给药后24小时并在禁食不禁水16小时后,取血测定其生化学指标以及血液细胞学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AST、ALT、BUN显著升高,TP、GLU值减少;血液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药物组MCV、MCH、网织红细胞减少,RBC值升高。结论:连续给药CLZ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对肝脏、肾脏以及造血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但其毒性作用是可以恢复的,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大鼠 长期毒性试验 血液生化 血液细胞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