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常规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唐叶松
曹凯歌
付佑胜
王礼俊
张凯
-
机构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97-99,103,共4页
-
基金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发展基金(HNY201919)。
-
文摘
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效药剂,于2021年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开展了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为67.95%、73.11%和72.13%,明显高于另外2个处理;药后3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6.04%和84.91%,高于其余3个处理;药后7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0.01%,高于其余4个处理;药后10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4.97%,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将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作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主要轮换药剂,限制噻嗪酮的应用,对吡蚜酮做好抗性监测。
-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常规药剂
防效
-
Keywords
ric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common insecticide
control effect
-
分类号
S435.11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志
唐叶松
张凯
-
机构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6期3-4,6,共3页
-
文摘
为寻求经济、安全、有效药剂,选取了几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WP 60 g/667 m2防效最好,达82.09%,其次是5%噻霉酮SC 50 g/667 m2,20%噻菌铜SC 100 ml/667m2、20%噻唑锌SC 100 ml/667 m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AS60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6.08%、74.11%和76.38%,三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铜高尚碱式硫酸铜SC 20 g/667 m2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最差。综合产量结果选择采用20%噻唑锌SC,20%噻霉酮SC和50%氯溴异氰尿酸WP作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剂。
-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药效试验
病指防效
-
Keywords
BLS in Rice
Efficacy test
Disease Index.
-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不同稳保组合处理水稻病虫害及增产表现验证
- 3
-
-
作者
唐叶松
朱正松
陈斌
王礼俊
-
机构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
文摘
为明确不同稳保组合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的增产表现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施药时期及施药方法和组合,受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特开展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封行期每667 m2采用稼酷40 g+飞施洁30 g+稳保30 g+利姆20 g+花果动丽磷钾型20 g+应天丰20 g,水稻破口前采用爱稼20 g+稻丽25 g+稳保30 g+利姆20 g+花果动丽磷钾型20 g+应天丰20 g,水稻破口后采用稳保30 g+利姆20 g+花果动丽磷钾型20 g+应天丰20 g的组合采用无人机施药,用水量1.2~1.5 L,可有效控制水稻多种病虫害,且具有明显的壮苗、增产作用;水稻破口前后遇多阴雨天,可适当提高稳保用量,提高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安全性
防治效果
-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几种药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志
唐叶松
张凯
-
机构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
文摘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选取8种不同药剂分别在水稻破口期施药1次和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结果表明:在破口期施药1次对穗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较差;在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破口期和齐穂期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 30 g/667 m^(2)的防治效果最好,35%氟环·嘧菌酯CS最差,分别是83.17%和67.13%。对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采用2次施药较采用1次施药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控制该病害建议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穂期分别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苯甲·丙环唑EC、9%吡唑醚菌酯CS或25%吡唑醚菌酯EC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延缓抗药性。
-
关键词
穗腐病
破口期
齐穗期
防治效果
-
Keywords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Rupturing period
Full heading period
Control effect
-
分类号
S435.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