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张岱与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品格比较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荷初
《求索》
CSSCI
2001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张岱、汪曾祺二人笔简传神、变俗为雅的共同审美特征 ,源于晋宋笔记、传统文人画及对民间文化的融纳。由于各自接受的文化影响及个人经历不同 ,形成了张、汪作品之间认同世俗享乐、张扬郁勃之气与追求古朴和谐的原始情调的差异。二人的...
张岱、汪曾祺二人笔简传神、变俗为雅的共同审美特征 ,源于晋宋笔记、传统文人画及对民间文化的融纳。由于各自接受的文化影响及个人经历不同 ,形成了张、汪作品之间认同世俗享乐、张扬郁勃之气与追求古朴和谐的原始情调的差异。二人的散文都体现出平淡自然、幽默诙谐之趣 ,但前者寄悲凉于谐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江曾祺
文学创作
文化意识
艺术品格
比较文学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作人与晚明文学思潮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周作人
晚明
五四文学
竟陵派
文学思想
万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岱、王思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荷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俞平伯的散文得益于晚明张岱、王思任等名士派的小品,但不是着意去模仿和沿袭,主要是两者间一种异代同声的感应共鸣。其成因在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名士在心理特征、生活趣味和行为方式上的相近,以及文化传统的铸造。...
俞平伯的散文得益于晚明张岱、王思任等名士派的小品,但不是着意去模仿和沿袭,主要是两者间一种异代同声的感应共鸣。其成因在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名士在心理特征、生活趣味和行为方式上的相近,以及文化传统的铸造。庄谐杂出、充满清高绝俗的静雅闲适之趣,是他们散文创作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张岱
王思任
感应共鸣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郁达夫与公安三袁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荷初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72-74,107,共4页
郁达夫与公安派的个性解放要求 ,是以狂放与清闲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实质上是愤世嫉俗的曲折流露。披露性灵 ,袒露自我 ,是三袁与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前者源于李贽的“童心说” ,后者主要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故显得更...
郁达夫与公安派的个性解放要求 ,是以狂放与清闲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实质上是愤世嫉俗的曲折流露。披露性灵 ,袒露自我 ,是三袁与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前者源于李贽的“童心说” ,后者主要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故显得更炽烈、诚挚一些。他们的游记都追求“情与境会”的境界 ,且充满诙谐之趣 ,但前者多为名士笑谈 ,后者则于幽默之中寓有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公安派
散文
心灵修养
个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与公安派的文学史观比较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胡适
公安派
文学史观
白话文学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语堂与袁宏道:自然主义美学意识的一脉延伸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荷初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林语堂肯定、发展了袁宏道崇尚自然的性灵观念。两者的契合 ,还导源于道家“顺乎自然”的“人性论”和“无为论”。自适求乐是林、袁共同的心理特征 ,但价值指向又同中见异。上述师法自然的美学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理论 ,表现为主...
林语堂肯定、发展了袁宏道崇尚自然的性灵观念。两者的契合 ,还导源于道家“顺乎自然”的“人性论”和“无为论”。自适求乐是林、袁共同的心理特征 ,但价值指向又同中见异。上述师法自然的美学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理论 ,表现为主真情 ,倡“无法”和尚“质”求“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袁宏道
自然主义
美学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荷初
《船山学刊》
2003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文体特征
散文
明朝小品文
现代小品文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英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荷初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阿英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晚清文学用力甚勤,对明人小品电十分关注.他的<海上买书记>中,所记获得好书的愉快心情,其中他喜爱的多为晚明小品文集,如<三袁集>、<徐文长集>、<梅花草堂全集>、<婆罗园清语>...
阿英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晚清文学用力甚勤,对明人小品电十分关注.他的<海上买书记>中,所记获得好书的愉快心情,其中他喜爱的多为晚明小品文集,如<三袁集>、<徐文长集>、<梅花草堂全集>、<婆罗园清语>之类.自1928年参与革命文学论争至1930年代中期,他主要是从事文学批评,将其视为革命实践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政治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中国
古典文学
明朝晚期
小品
审美特性
政治实用性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荷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选编
晚明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作人与清代散文
10
作者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周作人
《古文辞类纂》
散文
清代
江南水师学堂
《春秋左传》
《聊斋志异》
三味书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与晚明小品
11
作者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鲁迅
明朝晚期
小品文
文学批评
文化背景
左翼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夔与杨万里七言绝句比较
12
作者
周荷初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姜夔与杨万里经历过相同的诗歌创作历程 ,都是从江西诗派入而又摆脱江西诗派 ,从而形成自己诗歌的独特风貌。七言绝句在二人的诗作中占有一半的比重 ,可以说是姜、杨二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人诗歌的特色。二人的七...
姜夔与杨万里经历过相同的诗歌创作历程 ,都是从江西诗派入而又摆脱江西诗派 ,从而形成自己诗歌的独特风貌。七言绝句在二人的诗作中占有一半的比重 ,可以说是姜、杨二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人诗歌的特色。二人的七言绝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品格 ,具体表现在回归晚唐与自立户门、陶写寂寞与自娱性情、言意不尽与奇峭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杨万里
七言绝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13
作者
周荷初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晚明小品
现代小品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江东去”与“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论
14
作者
周荷初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1期82-87,共6页
一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
一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套,举凡丛书、日记、随笔、杂记、序跋,皆可酿制出散文佳作。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散文的体载,其实是大可随便的。”再者,他那结集的文化随笔,视野宽阔,体现出一种大境界大气象。以上恐怕是我们探测彭国梁散文创作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
江东
文化随笔
散文创作
“大散文”
散文家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竟陵派与废名的散文创作
15
作者
周荷初
《船山学刊》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废名与晚明竟陵派在性情及散文创作方面的相似暗合之处 ,有来自时代与自我两方面的因素。他们都接近佛教 ,其散文创作明显受其影响 ,但废名解读佛理注重于以现代的文化意识予以观照。他们都具有传统名士孤傲拔俗的精神气质。为文强调自...
废名与晚明竟陵派在性情及散文创作方面的相似暗合之处 ,有来自时代与自我两方面的因素。他们都接近佛教 ,其散文创作明显受其影响 ,但废名解读佛理注重于以现代的文化意识予以观照。他们都具有传统名士孤傲拔俗的精神气质。为文强调自我心体带有回避现实的倾向。其散文都“涩味”较重 ,废名的作品表现为思路跳跃、语意曲折 ;竟陵派则偏于奇僻幽峭的境界。两者都刻意追求语体形态的“陌生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废名
散文创作
艺术特色
语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江鸭早 冷暖自知——一个普通教师的人生随想
16
作者
周荷初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年第2期44-45,共2页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是两回事。我16岁那年,还来不及思考和品味人生,便远离故乡长沙而栖身于偏远贫瘠的江永农村。在那里熬过了12年困于衣食、备受折腾的知青生涯。家父作为一个文化人兼中共地下党员,他是没有遗憾的,他不乏笔...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是两回事。我16岁那年,还来不及思考和品味人生,便远离故乡长沙而栖身于偏远贫瘠的江永农村。在那里熬过了12年困于衣食、备受折腾的知青生涯。家父作为一个文化人兼中共地下党员,他是没有遗憾的,他不乏笔走龙蛇的才华与深入虎穴的气魄,然而,20世纪50年代却被错划为“右派”。在我的心灵深处,父亲不应该是如此的形象,我是挟带着这种疑惑下乡的。家中最疼爱我的是祖父,在我尚处稚龄时,祖父就教我诵读中国古典诗文。在湘江之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随想
教师
自知
人的命运
地下党员
“右派”
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与现代文艺随笔小品
17
作者
周荷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小品
鉴赏批评
理性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汪曾祺散文创作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周荷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0,36,共4页
(一) 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美得益于他的散文,以至其散文反被小说的盛名所掩。其实,汪先生的散文是颇具特色的。他在《晚翠文谈·自序》中曾说:“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的抒情诗人,我永远是一个小品作家。
关键词
汪曾祺散文创作
汪曾祺小说
晚明小品
景物
张岱
绘画
跑警报
公安派
作家
果子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倒错而理智的表现形式——试谈文学创作中的“反讽”妙用
被引量:
3
19
作者
周荷初
《文艺评论》
1988年第5期16-19,共4页
(一)反讽的基本性质——“口是心非” “反讽”原是古希腊修辞学上的旧术语,是德国浪漫派诗人将它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原则的。后来新批评派的“反讽论”,主要是用来分析阅读诗歌的语言技巧,即文本中词语受到语境的压力而意义发生扭曲...
(一)反讽的基本性质——“口是心非” “反讽”原是古希腊修辞学上的旧术语,是德国浪漫派诗人将它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原则的。后来新批评派的“反讽论”,主要是用来分析阅读诗歌的语言技巧,即文本中词语受到语境的压力而意义发生扭曲,所言非所指。尽管这一西方文论中的古老概念,其界说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仍不难寻绎出它的基本性质:简言之,即“口是心非”。说的是虚情假意,暗示的才是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反讽
表现形式
内容与形式
夸大陈述
基本性质
西方文论
修辞意义
“悖论”
德国浪漫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荷初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3期15-18,26,共5页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周荷初据称:通俗小说是与严肃小说(或称高雅小说、纯小说)相对应的,它是供文化程度不高的下层民众饭后茶余消遣的。因此它要真正与“俗众”相通,就得以迁就大众现存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以及流行的社...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周荷初据称:通俗小说是与严肃小说(或称高雅小说、纯小说)相对应的,它是供文化程度不高的下层民众饭后茶余消遣的。因此它要真正与“俗众”相通,就得以迁就大众现存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以及流行的社会价值观为必备前提。故尔,通俗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价值判断
古典小说
纯小说
《西游记》
文言小说
《儒林外史》
新武侠小说
文学样式
理论与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岱与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品格比较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求索》
CSSCI
2001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文摘
张岱、汪曾祺二人笔简传神、变俗为雅的共同审美特征 ,源于晋宋笔记、传统文人画及对民间文化的融纳。由于各自接受的文化影响及个人经历不同 ,形成了张、汪作品之间认同世俗享乐、张扬郁勃之气与追求古朴和谐的原始情调的差异。二人的散文都体现出平淡自然、幽默诙谐之趣 ,但前者寄悲凉于谐谑 。
关键词
张岱
江曾祺
文学创作
文化意识
艺术品格
比较文学
审美特征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作人与晚明文学思潮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周作人
晚明
五四文学
竟陵派
文学思想
万历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岱、王思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摘
俞平伯的散文得益于晚明张岱、王思任等名士派的小品,但不是着意去模仿和沿袭,主要是两者间一种异代同声的感应共鸣。其成因在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名士在心理特征、生活趣味和行为方式上的相近,以及文化传统的铸造。庄谐杂出、充满清高绝俗的静雅闲适之趣,是他们散文创作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
关键词
俞平伯
张岱
王思任
感应共鸣
文化传统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郁达夫与公安三袁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72-74,107,共4页
文摘
郁达夫与公安派的个性解放要求 ,是以狂放与清闲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实质上是愤世嫉俗的曲折流露。披露性灵 ,袒露自我 ,是三袁与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前者源于李贽的“童心说” ,后者主要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故显得更炽烈、诚挚一些。他们的游记都追求“情与境会”的境界 ,且充满诙谐之趣 ,但前者多为名士笑谈 ,后者则于幽默之中寓有讽刺。
关键词
郁达夫
公安派
散文
心灵修养
个性精神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与公安派的文学史观比较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胡适
公安派
文学史观
白话文学
时代精神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语堂与袁宏道:自然主义美学意识的一脉延伸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文摘
林语堂肯定、发展了袁宏道崇尚自然的性灵观念。两者的契合 ,还导源于道家“顺乎自然”的“人性论”和“无为论”。自适求乐是林、袁共同的心理特征 ,但价值指向又同中见异。上述师法自然的美学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理论 ,表现为主真情 ,倡“无法”和尚“质”求“淡”
关键词
林语堂
袁宏道
自然主义
美学意识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船山学刊》
2003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文体特征
散文
明朝小品文
现代小品文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英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文摘
阿英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晚清文学用力甚勤,对明人小品电十分关注.他的<海上买书记>中,所记获得好书的愉快心情,其中他喜爱的多为晚明小品文集,如<三袁集>、<徐文长集>、<梅花草堂全集>、<婆罗园清语>之类.自1928年参与革命文学论争至1930年代中期,他主要是从事文学批评,将其视为革命实践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政治实用性.
关键词
阿英
中国
古典文学
明朝晚期
小品
审美特性
政治实用性
艺术价值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文摘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关键词
施蛰存
选编
晚明小品
Keywords
Shi Zhe Cun
collection
essays in the Ming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作人与清代散文
10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学院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周作人
《古文辞类纂》
散文
清代
江南水师学堂
《春秋左传》
《聊斋志异》
三味书屋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与晚明小品
11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鲁迅
明朝晚期
小品文
文学批评
文化背景
左翼作家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夔与杨万里七言绝句比较
12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文摘
姜夔与杨万里经历过相同的诗歌创作历程 ,都是从江西诗派入而又摆脱江西诗派 ,从而形成自己诗歌的独特风貌。七言绝句在二人的诗作中占有一半的比重 ,可以说是姜、杨二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人诗歌的特色。二人的七言绝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品格 ,具体表现在回归晚唐与自立户门、陶写寂寞与自娱性情、言意不尽与奇峭多变。
关键词
姜夔
杨万里
七言绝句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13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晚明小品
现代小品
文体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江东去”与“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论
14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学院中文系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1期82-87,共6页
文摘
一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套,举凡丛书、日记、随笔、杂记、序跋,皆可酿制出散文佳作。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散文的体载,其实是大可随便的。”再者,他那结集的文化随笔,视野宽阔,体现出一种大境界大气象。以上恐怕是我们探测彭国梁散文创作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
文论
江东
文化随笔
散文创作
“大散文”
散文家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竟陵派与废名的散文创作
15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船山学刊》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文摘
废名与晚明竟陵派在性情及散文创作方面的相似暗合之处 ,有来自时代与自我两方面的因素。他们都接近佛教 ,其散文创作明显受其影响 ,但废名解读佛理注重于以现代的文化意识予以观照。他们都具有传统名士孤傲拔俗的精神气质。为文强调自我心体带有回避现实的倾向。其散文都“涩味”较重 ,废名的作品表现为思路跳跃、语意曲折 ;竟陵派则偏于奇僻幽峭的境界。两者都刻意追求语体形态的“陌生化”效果 。
关键词
竟陵派
废名
散文创作
艺术特色
语体形态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江鸭早 冷暖自知——一个普通教师的人生随想
16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年第2期44-45,共2页
文摘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是两回事。我16岁那年,还来不及思考和品味人生,便远离故乡长沙而栖身于偏远贫瘠的江永农村。在那里熬过了12年困于衣食、备受折腾的知青生涯。家父作为一个文化人兼中共地下党员,他是没有遗憾的,他不乏笔走龙蛇的才华与深入虎穴的气魄,然而,20世纪50年代却被错划为“右派”。在我的心灵深处,父亲不应该是如此的形象,我是挟带着这种疑惑下乡的。家中最疼爱我的是祖父,在我尚处稚龄时,祖父就教我诵读中国古典诗文。在湘江之畔,
关键词
人生
随想
教师
自知
人的命运
地下党员
“右派”
50年代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与现代文艺随笔小品
17
作者
周荷初
机构
长沙大学人文系
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文摘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色彩。
关键词
随笔小品
鉴赏批评
理性超越
Keywords
Short essays of criticism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rational transcendency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汪曾祺散文创作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周荷初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0,36,共4页
文摘
(一) 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美得益于他的散文,以至其散文反被小说的盛名所掩。其实,汪先生的散文是颇具特色的。他在《晚翠文谈·自序》中曾说:“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的抒情诗人,我永远是一个小品作家。
关键词
汪曾祺散文创作
汪曾祺小说
晚明小品
景物
张岱
绘画
跑警报
公安派
作家
果子沟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倒错而理智的表现形式——试谈文学创作中的“反讽”妙用
被引量:
3
19
作者
周荷初
出处
《文艺评论》
1988年第5期16-19,共4页
文摘
(一)反讽的基本性质——“口是心非” “反讽”原是古希腊修辞学上的旧术语,是德国浪漫派诗人将它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原则的。后来新批评派的“反讽论”,主要是用来分析阅读诗歌的语言技巧,即文本中词语受到语境的压力而意义发生扭曲,所言非所指。尽管这一西方文论中的古老概念,其界说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仍不难寻绎出它的基本性质:简言之,即“口是心非”。说的是虚情假意,暗示的才是真相。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反讽
表现形式
内容与形式
夸大陈述
基本性质
西方文论
修辞意义
“悖论”
德国浪漫派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荷初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3期15-18,26,共5页
文摘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周荷初据称:通俗小说是与严肃小说(或称高雅小说、纯小说)相对应的,它是供文化程度不高的下层民众饭后茶余消遣的。因此它要真正与“俗众”相通,就得以迁就大众现存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以及流行的社会价值观为必备前提。故尔,通俗小说...
关键词
通俗小说
价值判断
古典小说
纯小说
《西游记》
文言小说
《儒林外史》
新武侠小说
文学样式
理论与创作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张岱与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品格比较论
周荷初
《求索》
CSSCI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周作人与晚明文学思潮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张岱、王思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周荷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郁达夫与公安三袁
周荷初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胡适与公安派的文学史观比较论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林语堂与袁宏道:自然主义美学意识的一脉延伸
周荷初
《广东社会科学》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周荷初
《船山学刊》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阿英与晚明小品
周荷初
《理论与创作》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周荷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周作人与清代散文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鲁迅与晚明小品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姜夔与杨万里七言绝句比较
周荷初
《中州学刊》
CSSCI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
周荷初
《求索》
CSSCI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大江东去”与“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论
周荷初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竟陵派与废名的散文创作
周荷初
《船山学刊》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春江鸭早 冷暖自知——一个普通教师的人生随想
周荷初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晚明与现代文艺随笔小品
周荷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汪曾祺散文创作管窥
周荷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倒错而理智的表现形式——试谈文学创作中的“反讽”妙用
周荷初
《文艺评论》
198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通俗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变动
周荷初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