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丽 李晓 +5 位作者 段旭华 王静杰 郭怡 李娟 周纪妹 景毅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探究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2例,对照... 目的探究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给予双主体三步法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以及干预前后的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32±1.85)h、(7.20±0.68)d、(18.36±3.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5±2.36)h、(11.75±0.83)d、(20.14±3.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SDS量表中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回避症状评分分别为(7.10±1.10)分、(6.56±0.96)分、(11.03±1.69)分、(5.32±0.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2±1.27)分、(8.24±1.12)分、(13.14±1.13)分、(7.56±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量表中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分别为(11.24±2.36)分、(26.06±3.17)分、(8.32±1.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3.22)分、(20.53±4.14)分、(10.29±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分别为(70.69±5.10)分、(81.02±5.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59±44.32)分、(76.33±4.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主体三步法应用于脑血管动脉瘤患者的管理,可减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改善其应对方式,加速术后康复进度,提高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体三步法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 李娟 周纪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9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54,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和对照组(n=55,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麦吉尔疼... 目的 探讨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9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54,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和对照组(n=55,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麦吉尔疼痛问卷)、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PRI、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可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赋能心理指导 疼痛干预 负性情绪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想象放松结合授权教育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视力及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玲 周纪妹 +1 位作者 李慧芳 杨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29-932,共4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想象放松结合授权教育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120例(158只眼),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 目的观察引导式想象放松结合授权教育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120例(158只眼),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79只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引导式想象放松结合授权教育。比较两组健康行为、视力、眼压、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分,并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评分、视力均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引导式想象放松结合授权教育能促进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养成,同时有利于改善视力、眼压及心理状态,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想象放松 授权教育 白内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加载不同药物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臻 谢炳灿 +12 位作者 叶书文 李鑫 吴刚 胡鸿涛 陈欣菊 吴阳 于琦 张玉元 余鹏 王若愚 李春霞 周纪妹 张延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加载不同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EB-TACE治疗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A组)、雷替曲塞(B组)、三氧化二砷(C组)各50例,...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加载不同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EB-TACE治疗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A组)、雷替曲塞(B组)、三氧化二砷(C组)各50例,随访4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肝功能和AFP变化,评估术后1、3和6个月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AFP≥400μg/L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特别是C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400μg/L的例数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A、B、C 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86%、68%和8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组患者的DCR分别为94%、88%和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74%、44%和70%,A组与C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3组DCR分别为86%、66%和80%,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54%、46%和48%,DCR分别为66%、66%和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OS分别为32.5个月、22.1个月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10.1个月、8.5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均为栓塞后综合征和骨髓抑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及三氧化二砷治疗HCC近期疗效优于雷替曲塞,加载不同药物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技术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洋 底瑞青 +2 位作者 周纪妹 张延藏 刘卫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1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拟行TACE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A组(循证护理干预)与干预B组(常规护...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拟行TACE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A组(循证护理干预)与干预B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干预B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高于A组(3.33%,P<0.05),护理前研究对象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B组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得分以及总得分均低于A组(P<0.05);干预B组满意度(85.00%)低于A组(98.33%,P<0.05)。结论:对拟行TACE的肝癌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后,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批参与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护士焦虑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丽丽 李晓 +3 位作者 王静杰 景毅鹏 常亚潘 周纪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了解首批参与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线护士的焦虑现状,为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两个疫情较重地区的两所三级综合性定点医院,首批参与一线防控的8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 目的:了解首批参与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线护士的焦虑现状,为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两个疫情较重地区的两所三级综合性定点医院,首批参与一线防控的8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一般资料调查表,共发放问卷93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95.70%)。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中8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37人(41.57%)无焦虑倾向,25人(28.09%)表现为轻度焦虑,27人(30.34%)表现为中重度焦虑,具有焦虑倾向的护士占58.43%,焦虑平均得分为(52.84±11.79)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质性研究5个主题为:不自信、工作压力大;基本的生理需求受限;患者的不理解;对自己及亲人的担忧;面对患者死亡的恐惧和无助。结论:首批参与新型冠状病毒一线防控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应对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知识培训及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质性研究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 李娟 +1 位作者 周纪妹 王岳 《癌症进展》 202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行信情况、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教育后,两组患者知识、行为、信念评分均高于本组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知识、行为、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SAS、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知识、行为、信念水平,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健康教育 肝癌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娟 李晓 周纪妹 《癌症进展》 2023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PES)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48例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按是否发生PES分为PES组和NPES组,每组7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P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PES组与PES组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PES)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48例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按是否发生PES分为PES组和NPES组,每组7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P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PES组与PES组患者性别、微球种类、微球个数、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术前ECOG PS评分较高、BCLC分期偏高、术中应用载药微球、微球个数较多均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术前ECOG PS评分较高、微球种类为载药微球、微球个数较多、BCLC分期偏高均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应于围手术期对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介入治疗 栓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改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利梅 周纪妹 +2 位作者 莫昆 王曼 王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改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改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患者在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运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治疗,且均治疗1个月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围术期各指标及疼痛评分、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118.821,-11.708,-14.141;P<0.001);两组干预前的抑郁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不良情绪评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观察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3.203,-5.397;P<0.01);两组干预后的自身健康状况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活力及社会关系、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水平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活力及社会关系、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804,-12.953,-8.838,-7.479;P<0.001)。结论: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干预治疗可有效的降低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疼痛,并改善其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利军 周纪妹 +1 位作者 崔嬿嬿 马巧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探究肺癌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147例,根据术后应对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75例)... 目的:探究肺癌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147例,根据术后应对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基础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和肺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MVV、FEV1、FVC、FEV1/FV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长度(6MWD)和Borg呼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or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和肺康复训练,可明显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心理干预 肺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颈部冰敷袋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媛媛 张屹冰 +1 位作者 周纪妹 巴云鹏 《中国临床护理》 202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颈部冰敷袋在改善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疼痛、出血及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入笔者医院的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以2019年1月前收治的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后收治的6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制颈部冰敷袋在改善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疼痛、出血及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入笔者医院的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以2019年1月前收治的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后收治的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进行颈部冰敷,观察组采用自制颈部冰敷袋进行冰敷。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t=16.41,P<0.01;χ^(2)=4.90,P=0.03),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7.23,P<0.01)。结论自制颈部冰敷袋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的止痛、止血、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冰敷方式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颈部冰敷袋 冰袋 腺样体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挽救性介入治疗头颈部难治性出血
12
作者 李臻 余鹏 +8 位作者 李鑫 李腾飞 王若愚 周朋利 叶书文 周纪妹 王玲 谢炳灿 于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2-63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头颈部难治性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86例头颈部难治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男62例、女24例,年龄12~79岁,平均(53.7±15.0)岁。患者...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头颈部难治性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86例头颈部难治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男62例、女24例,年龄12~79岁,平均(53.7±15.0)岁。患者均因保守治疗效果差而转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有效止血率、临床成功止血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和离院复发原因及并发症。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有效止血率为96%(83/86),临床成功止血率为91%(79/86),住院期间再出血6例,离院复发12例。术后24 h内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部轻微疼痛、肿胀或皮肤色泽改变等栓塞后综合征。1例术后6 h发生右侧大面积脑梗死。随访(3~24个月)期间,7例因再发大出血而死亡,2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头颈部难治性出血疗效确切,技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能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出血 肿瘤 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纪妹 张丽丽 胡青霞 《中国临床护理》 2021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脐静脉置管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固定方法为荷包缝合脐带残端,并用医用胶... 目的探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脐静脉置管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固定方法为荷包缝合脐带残端,并用医用胶带将导管蝶形固定于患儿腹壁一侧;观察组则用橡胶圈直接套扎,之后将脐静脉导管末端环形固定于患儿脐周,并按照肚脐大小将半径为5 cm的圆形水胶体透明辅料剪成环宽为3 cm的空心圆形,只固定导管,充分暴露脐带,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脐带。比较2组患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脱出、脐带出血及脐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t=-14.87,P<0.01),导管移位、脐带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3;P=0.02),2组导管脱出及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P=0.22)。结论改良后的脐静脉导管固定方法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置管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固定 脐静脉置管 导管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患儿人工耳蜗术后专用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周纪妹 高佳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19年第1期61-63,共3页
由于患儿自控能力差、夜晚睡觉易抓挠绷带,影响人工耳蜗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的效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计了一款新型患儿专用固定带。该固定带可提高患儿耳部绷带的固定效果,获得了医护人员的认可,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儿童 耳蜗植入术 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患者标准化膳食管理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周纪妹 曹常乐 +1 位作者 王鑫 巴凯 《中华护理教育》 2018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膳食管理对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于2016年10月—2018年5月纳入112例腮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宣教,试验组采取标准化膳食管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引流量、饮食错... 目的探讨标准化膳食管理对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于2016年10月—2018年5月纳入112例腮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宣教,试验组采取标准化膳食管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引流量、饮食错误的发生以及涎瘘发生的诊断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标准化的膳食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涎液分泌,有效预防涎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瘘 膳食服务 腮腺浅叶切除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负性情绪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纪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联合血必净化瘀解毒对重症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负性情绪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联合血必净化瘀解毒对重症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负性情绪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治疗并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3H"理论指导的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智能发育、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退热、气促消失、止咳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小儿智能发育量表(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H"理论指导下的全程优质护理联合血必净化瘀解毒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迅速康复,解除各项负性情绪,可改善智能发育能力,提高家长对治疗干预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负性情绪 智能发育 症状改善 血必净 全程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口腔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常乐 王鑫 +2 位作者 郭琼 周纪妹 韩新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760,共3页
本文从孕期口腔内环境的变化、孕期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估工具、孕期口腔问题的预防和常见孕期口腔疾病及其护理4个方面对孕期口腔护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孕期 口腔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护理后用氯己定液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ICU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纪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61-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后用氯己定液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ICU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并每间隔4h采取0.05%醋酸氯已定液进行一次气囊上滞留物冲洗...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后用氯己定液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ICU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并每间隔4h采取0.05%醋酸氯已定液进行一次气囊上滞留物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口腔护理后给予0.05%醋酸氯已定液强化冲洗气囊上滞留物一次。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病死率、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及痰标本细菌学菌株分布。结果:观察组气囊上滞留物每日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5d、7d、10d,观察组的细菌检出株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标本致病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在常规每4小时1次的冲洗间隔基础上,口腔护理后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一次,能够显著减少ICU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气囊上冲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纪妹 郑俊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功能锻炼后24h、3d、7d及10d时的肌力情况;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功能锻炼后24h及3d,两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sco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后7、10d,观察组MRC-scor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应用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获得性肌无力 每日唤醒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延藏 段旭华 周纪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3期4413-4414,共2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护理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63例)与研究组(6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护理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63例)与研究组(6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QCC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常规组,发热、恶心呕吐、腹部疼痛、食欲减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QCC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品管圈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