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苯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疗效
1
作者 姚金融 高玲 周竟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5-008,共4页
探究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治疗中西达苯胺与阿扎胞苷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血液内科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20例AITL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予以西达苯胺单药治疗用对照组表示,10例予以西达苯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用观... 探究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治疗中西达苯胺与阿扎胞苷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血液内科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20例AITL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予以西达苯胺单药治疗用对照组表示,10例予以西达苯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用观察组表示,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经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50.00%、客观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20.00%、50.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以1~2级居多。结论 西达苯胺与阿扎胞苷联合方案安全性良好,适用于AITL患者,对其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西达苯胺 阿扎胞苷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刺激RAW264.7、THP-1细胞HMGB1释放及共刺激分子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静 孔庆玲 +6 位作者 李淼 祁继金 仲青 周竟心 高玲 胡娜 陈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THP-1、RAW264.7细胞,予100、200、1000μg/L LPS刺激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THP-1、RAW264.7细胞,予100、200、1000μg/L LPS刺激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上清以及细胞内HMGB1的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细胞内HMGB1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80、CD83及CD86的表达变化。结果LPS促进RAW264.7增殖,低浓度LPS抑制THP-1细胞增殖,高浓度LPS促进THP-1细胞增殖;LPS促进THP-1、RAW264.7细胞的凋亡;THP-1及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MGB1均增加(P<0.05),细胞内HMGB1水平下降(P<0.05)。THP-1、RAW264.7细胞内HMGB1的mRNA转录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RAW264.7细胞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示LPS促进细胞表面CD80、CD83和CD86的表达(P<0.05)。结论LPS影响巨噬细胞增殖和凋亡,引起细胞内HMGB1分泌至胞外,促进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菌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竟心 姚金融 +4 位作者 高玲 胡娜 苏静 田春英 陈伟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8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危险度分层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3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危险度分层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3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计数(HB)、血小板计数(PLT)。将观察组患者根据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分为Ⅲ+Ⅳ组、Ⅰ+Ⅱ组,IPI(2~5)组、IPI(0~1)组,分别比较各亚组之间HB、ALB、乳酸脱氢酶、IL-6、IL-10水平。在治疗前按照白蛋白水平的不同把患者分为ALB>33.5 g/L,ALB≤33.5 g/L组,比较两组Ann Arbor分期、IPI,采用回归模型确定DLBCL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ALB、WBC、HB、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治疗前HB、ALB水平低于Ⅰ+Ⅱ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Ⅰ+Ⅱ组(P<0.05);IPI(2~5)组IL-6、IL-10、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IPI(0~1)组,ALB、HB、PLT低于IPI(0~1)组(P<0.05);与ALB>33.5 g/L组比较,ALB≤33.5 g/L组Ann Arbor分期晚、IPI高、生存时间短(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LB是DLBC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ALB≤33.5 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LB≤33.5 g/L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血清白蛋白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脂肪性肝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测定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4
作者 瞿欢佳 王磊 +9 位作者 金沛桦 高琪 周竟心 宋育 王洁 蒋艳明 龚玲 陈公英 丁建平 施军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评估脂肪性肝病(FLD)患者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应用价值,并初步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2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及乙型肝炎合...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评估脂肪性肝病(FLD)患者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应用价值,并初步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2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及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病例资料、血清学指标、肝脏弹性成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相关分析,并观察其准确性是否受HBV感染、肥胖等因素影响。3组间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或SNK法(方差齐)和Tamhane或Dunnett法(方差不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创建磁共振波谱-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诊断面积,估计NAFLD诊断的最佳临界点,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结果NAFLD组(n=42)和CHB+NAFLD组(n=40)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即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显著高于CHB组(n=42),(16.84±9.76,9.39±5.50比3.45±1.63,P〈0.001)。结果与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脂肪变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与炎症、纤维化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得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值与患者人体质量指数、血脂、碱性磷酸酶、血糖有显著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是否感染乙型肝炎无明显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值诊断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S1(≥5%)、S2(≥34%)、S3(≥66%)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974,0.976,对应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5.14%,11.16%和16.7%。结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量化评估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与人体质量指数以及脂质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1H-MRS
原文传递
POD12在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5
作者 张琦 陈惠敏 +2 位作者 马瑜晗 周竟心 陈伟 《医学信息》 2023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12个月内疾病进展(POD12)对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诊并化疗的AITL患者29例,根据12个月内原发病是否进展,分为POD12组... 目的探讨12个月内疾病进展(POD12)对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诊并化疗的AITL患者29例,根据12个月内原发病是否进展,分为POD12组(19例)与非POD12组(1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分析影响AITL患者O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Ann-Arbor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12组中位OS短于非POD12组,5年OS率低于非POD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120 g/L和POD12是影响AI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OD12是AIT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可用于筛选高危患者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 总生存期 POD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Felty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高玲 周竟心 +2 位作者 马瑜晗 姚金融 朱华渊 《白血病.淋巴瘤》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治疗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Felty综合征(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T-LGLL伴F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46岁女性,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病程...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治疗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Felty综合征(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T-LGLL伴F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46岁女性,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病程中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淋巴细胞增多,结合其血常规、骨髓形态、外周血免疫分型、基因突变等明确诊断为难治T-LGLL合并FS。予以苯达莫司汀治疗6个疗程后获持续血液学缓解。随访至2024年3月,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结论T-LGLL合并FS临床罕见,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免疫分型、T细胞克隆性评估等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难治T-LGLL合并FS患者,苯达莫司汀是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大颗粒淋巴细胞 白血病 Felty综合征 苯达莫司汀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