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糊涂论”传记观异议
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糊涂论”传记观异议周祥森近年来,历史传记特别是"名流的传记"不断涌现于图书市场,以至有学者惊呼:"……越出越滥,用一个'鱼龙混杂'来形容已远远地不够了。"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这些"越出越滥"的传记... “糊涂论”传记观异议周祥森近年来,历史传记特别是"名流的传记"不断涌现于图书市场,以至有学者惊呼:"……越出越滥,用一个'鱼龙混杂'来形容已远远地不够了。"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这些"越出越滥"的传记作品让人读了,不但不会使人明志,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历史传记 通俗史学 史学著作 史家 文学性 《史记》 《史学月刊》 周祥森 历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革命——评赵世瑜著《小历史与大历史》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祥森 张香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0,共16页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的新的解读模式、新的阐释视角,而且强调"走向历史现场",倡导"整体史"和"结构过程史"的史学理念,因此对于质疑、重新思考甚至颠覆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历史叙述框架以及历史阐释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称做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场"区域社会史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瑜 大历史 小历史 区域社会史 整体史 史学范式 史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史学的“常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规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2,共1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史学论著的技术性规范到关注史学范式转轨的深入过程。今后的史学规范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史学规范纳入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从理论上对史学规范相关问题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二是加强史学规范制约机制和作用方式的研究;三是正确认识西方史学规范,加强史学规范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期 史学规范 技术性规范 史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史学: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并以此纪念《史学月刊》创刊300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2,共8页
作为史学发展进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史学现象的新史学,是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史学史表明,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代一代的历史学者在传承既有史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追求新史学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作为史学发展进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史学现象的新史学,是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史学史表明,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代一代的历史学者在传承既有史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追求新史学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历史学者对新史学的追求,是历史学者史家主体意识的鲜明而集中的体现。历史学者所追求的新史学,虽有明确的方向性,但一般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正是通过、并且正是在历史学者对新史学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中,史学不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史学史 历史学者 主体意识 孔子 司马迁 郑樵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92,共14页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 ,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 ,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 ,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 ,因此 ,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 ,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大椿 “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马克思主义传统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世界 文本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中西的冲突:关于学术规范讨论的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107,共10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 ,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学术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 ,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 ,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 ,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规范 学术范式 学术从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8-95,共8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运转,妇女就业呈现出“就业—失业”的规律。二次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毫无疑问,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的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因为。
关键词 妇女就业 政府部门 就业妇女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已婚妇女 服兵役 联邦政府 密执安 劳动力市场 美国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人的美国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祥森 肖华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0-66,共7页
评《中国人的美国观》周祥森肖华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玉圣所著《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①,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部考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美国观演变历程的著作,也是一部填补中国美国学史研究领域一项空白的力作。中国... 评《中国人的美国观》周祥森肖华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玉圣所著《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①,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部考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美国观演变历程的著作,也是一部填补中国美国学史研究领域一项空白的力作。中国人介绍和研究美国,并非自今日始。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的美国观 中国美国学 物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 历史时期 目录学 学习西方 思想历程 政治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观透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5-81,共7页
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观透析周祥森关于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的权利和地位问题,在美国妇女史学界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黄金时代"论者认为,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妇女与同时期的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妇女相比,享有更多的自由、更广... 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观透析周祥森关于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的权利和地位问题,在美国妇女史学界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黄金时代"论者认为,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妇女与同时期的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妇女相比,享有更多的自由、更广泛的选择机会,拥有更广阔的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时期 妇女观 美国妇女 契约奴 封建主义 家庭地位 家长制 女性人口 殖民者 妇女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史学评论及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出现了学术书评建设、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世纪末中国史学回顾等史学评论热潮。但从整体来看,史学评论在数量上还远远低于专业学术文章,在质量上则参差不齐,相当...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史学评论及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出现了学术书评建设、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世纪末中国史学回顾等史学评论热潮。但从整体来看,史学评论在数量上还远远低于专业学术文章,在质量上则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论学术质量不高;在史学评论学科与理论建设方面,则存在着明显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倾向。因此,当代中国的史学评论尚不能真正实践其矫正史学发展方向和规范史学活动的学科目标,史学评论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学 史学评论 学术书评 学风 学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月刊》在京顾问编委座谈会纪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史学月刊》 编委 学术刊物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孔子的隐逸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4,共8页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隐逸观 政治思想 儒家 论语 社会政治功能 司马迁 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 杨伯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史学评论界“栽花”风盛行的原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祥森 《学术界》 2000年第1期150-168,共19页
史学评论界“栽花”风的产生和盛行 ,外因在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术界的侵蚀和学术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对学术的影响 ,内因在于史学评论主体大多缺乏刚正的批评品格、铁肩担道义的批评胆略和必需的学科知识、史学意识、认识能力、专业知识... 史学评论界“栽花”风的产生和盛行 ,外因在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术界的侵蚀和学术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对学术的影响 ,内因在于史学评论主体大多缺乏刚正的批评品格、铁肩担道义的批评胆略和必需的学科知识、史学意识、认识能力、专业知识等素质。不改变史学评论严重滞后于历史研究的局面 ,史学事业的发达将成为一句空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评论 社会风气 学术管理体制 批评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祥森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4期87-103,共17页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认识论哲学转向史学方法论哲学;其次是改革开放之前盛行的"知性的形而上学"唯物史观。新时期史学方法论是在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的矛盾中发展的,并且在逻辑上经历了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程。具体来说,这种转变在讲求旧的"加工工具"和设计、生产新的"加工工具"两个层面上,沿着"回到乾嘉去"、从"回到马克思"到"超越唯物史观"以及跨学科史学方法论三条路径展开。忽视历史本质理性解释,满足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不能使中国历史学真正地获得深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方法论 历史本质 理性解释 历史显象 感性描述 逻辑进程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某些流弊──读《美国历史散论》随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4-120,108,共8页
略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某些流弊──读《美国历史散论》随想周祥森《美国历史散论》①(以下简称《散论》)是"80年代中期以来活跃在美国史、中国美国学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见黄安年先生为该书作的"序")杨玉圣同志继《中国美国学... 略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某些流弊──读《美国历史散论》随想周祥森《美国历史散论》①(以下简称《散论》)是"80年代中期以来活跃在美国史、中国美国学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见黄安年先生为该书作的"序")杨玉圣同志继《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之后,新近贡献于学界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实性研究 图书评论 世界史学 杨玉圣 历史真实 美国历史 世界史研究 美国史研究 《史学月刊》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命·仁·正名知言——孔子思想散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祥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最高的和理想的形式。孔子仁论探讨了现实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的分裂性和辩证地复归于整全的可能性,仁本身构成了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既分裂又统一的矛盾性特征。以"文质彬彬"为理想社会目标的政治—文明史观,是孔子"天命"观和仁论的中介,也是使二者成为可能的历史—现实基础。孔子从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现实中经验到和体悟到的、并且理性抽象而来的正名知言说,是孔子生命哲学的归宿,并且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高度重视语言对于存在的意义的哲学家。对《论语》中孔子言语的理解,关键在于解读者个人的本己性体悟,引经据典式的解读不能激活孔子生命哲学、从而使其具有此在当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命哲学 天命 仁论政治—文明史观 正名 知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案看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困境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祥森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3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学院 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毕业生 专业 学历 南开大学 历史学 世界史研究 美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真理标准的三家十二说——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二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祥森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5-19,共15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历史真理时代—现实符合论、历史真理"历史真实"符合论等不同于一般历史真理符合论的看法。在历史认识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标准说、时代—现实标准说、在历史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等三家十二种代表性的观点。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研究,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甚至误区,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真理观 社会实践 史学实践 “历史之真”(历史存在)检验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思想的思想史──读《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祥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历史研究 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理论历史学发展的代表作——评李振宏、刘克辉著《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6,共16页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振宏 理论历史学 历史理论 史学概论 “历史之真” 史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