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润津 郭昌 +3 位作者 庞博 庞智晖 吴智兵 林兴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8-253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有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试验组)对比针灸(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有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试验组)对比针灸(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至2019年10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表评价其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提取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3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4.18,95%CI(2.79,6.27),P<0.00001]、眩晕症状评分[SMD=1.12,95%CI(0.24,2.00),P<0.00001]均高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SMD=-1.36,95%CI(-1.87,-0.86),P<0.00001]、椎动脉脉冲指数[SMD=-0.07,95%CI(-0.27,0.12),P=0.46]、血清纤维蛋白原[SMD=-1.37,95%CI(-1.75,-0.99),P<0.00001]、总胆固醇[SMD=-0.88,95%CI(-1.22,-0.53),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灸治疗,但需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聪明汤 针灸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润津 庞博 +5 位作者 刘兴华 丘金钰 林樫 刘叶 吴智兵 林兴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71-1076,共6页
综述了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概况。岭南地区湿热证型多见,临床涉及病种较多。岭南地区湿热证的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因和外感湿邪、热邪、暑邪等外因有关;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出汗异常、皮肤改变等全身症状和耳鸣耳聋、口疮、腰痛、舌... 综述了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概况。岭南地区湿热证型多见,临床涉及病种较多。岭南地区湿热证的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因和外感湿邪、热邪、暑邪等外因有关;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出汗异常、皮肤改变等全身症状和耳鸣耳聋、口疮、腰痛、舌苔厚腻等局部症状。岭南地区湿热证可见于各脏腑疾病,脾胃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较多;肺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等;肾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脑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涉及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脊髓炎等;皮肤及五官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痤疮、口疮、慢性湿疹、损容性皮肤病等;亦有学者对岭南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小儿脾胃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湿热证的证治进行了探讨。岭南湿热证实质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通过系统总结岭南地区湿热证的研究概况,可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湿热证 脾胃系疾病 肺系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梁肖迪 周润津 +3 位作者 王琛 林樫 马利娟 林兴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98-4006,共9页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日期至2021年11月25号,利用CiteSpace 5.5R2软件生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日期至2021年11月25号,利用CiteSpace 5.5R2软件生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合格文献1100篇,纳入421位作者,形成以李志刚-卢梦晗、杜艳军-孙国杰、王述菊-马骏、孔立红-周华、余曙光-唐勇、薛卫国-王丰等学者为中心进行合作。纳入99家主要研究机构,形成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等机构为中心进行合作。形成15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辨证下制定治则治法,如“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三焦针法”“、通督启神”“、益肾调督”针法;具体干预措施有电针、预刺激。结论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基础研究深入广泛,治疗机制仍在探索,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普遍不高,国内学者、机构间合作仍需加强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阿尔兹海默病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兴栋运用乌梅丸经验撷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润津 林晓玲 林兴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介绍林兴栋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以乌梅丸加减辨治肝阴阳不足、肝风内作、夹寒夹热型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佳;分析厥阴病内涵、乌梅丸方解、方证相应特色,同时指出乌梅丸运用注意事项。并举验案4则。
关键词 乌梅丸 经方 厥阴病 临床经验 林兴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兴栋采用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体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润津 林兴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67-171,共5页
柴胡温胆汤乃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代表方之一,临床运用范围较广泛。林兴栋教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采用加味柴胡温胆汤(主要由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炒枳壳、茯苓、炙甘草、白芍、桂枝、醋香附、黑枣、生姜等组成)治疗失眠患者。... 柴胡温胆汤乃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代表方之一,临床运用范围较广泛。林兴栋教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采用加味柴胡温胆汤(主要由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炒枳壳、茯苓、炙甘草、白芍、桂枝、醋香附、黑枣、生姜等组成)治疗失眠患者。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的适用情况如下:失眠患者病位在少阳阳明,涉及脾、胃、胆、三焦者;基本病机为气郁痰凝;病理因素乃痰湿为患;证候属虚实夹杂,里虚为主。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可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中斡少阳,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柴胡温胆汤 气郁痰凝 经验总结 林兴栋
原文传递
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润津 林兴栋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586-586,共1页
顽固性失眠是指长期持久的难以入睡,频繁或持久的觉醒、早醒,持续3周以上,且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笔者导师林兴栋教授善用经方辨治失眠症,效果满意。现择其运用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典型病案如下,... 顽固性失眠是指长期持久的难以入睡,频繁或持久的觉醒、早醒,持续3周以上,且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笔者导师林兴栋教授善用经方辨治失眠症,效果满意。现择其运用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典型病案如下,并阐释其证治机理。方某,男,54岁。主诉:入睡困难2年余,于2018年8月26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顽固性失眠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温病毒邪理论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润津 林兴栋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9,共4页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理论中统称'癌病',随着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趋势,单一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5年生存期多得不到有效保障...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理论中统称'癌病',随着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趋势,单一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5年生存期多得不到有效保障。传统中医理论多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识癌病形成机理,故以温通散结为基本治疗原则;笔者结合温病学中温毒理论,认为毒邪为癌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具体表现为痰浊、瘀毒留置体内,影响气血津液输布,故形成有形产物;治疗上多以泄浊解毒、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清解毒邪法可贯穿恶性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温病毒邪 证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手机辐射致脊髓损伤中对Caspase-3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梁肖迪 周润津 +1 位作者 王晓东 林兴栋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控Caspase-3表达改善手机辐射对大鼠脊髓损害。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射组、辐射生理盐水组和辐射中药组4组,手机辐射28天,同时辐射生理盐水予生理盐水灌胃,辐射中药组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灌胃后,检测...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控Caspase-3表达改善手机辐射对大鼠脊髓损害。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射组、辐射生理盐水组和辐射中药组4组,手机辐射28天,同时辐射生理盐水予生理盐水灌胃,辐射中药组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灌胃后,检测各组Caspase-3 mRNA表达情况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脊髓超微结构破坏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对比,辐射组、辐射生理盐水组和辐射中药组部分大鼠脊髓出现程度不等的破坏,其中辐射组大鼠脊髓损伤10例,辐射生理盐水组8例,辐射中药组5例;与空白组比较,辐射组、辐射生理盐水组、辐射中药组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与辐射组中药组和辐射生理盐水组比较,辐射中药组Caspase-3表达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机辐射可以对大鼠脊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否对手机辐射所致脊髓损伤有防治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辐射 脊髓损伤 CASPASE-3 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文传递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 被引量:4
9
作者 丘金钰 周润津 +2 位作者 皮立宏 林兴栋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2184-218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在慢性恢复期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温病学的伏气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机。在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契合COVID-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在慢性恢复期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温病学的伏气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机。在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契合COVID-19的临床特点,并可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药治疗以“清透”为原则,选方以青蒿鳖甲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系统后遗症 伏气温病 清透 青蒿鳖甲汤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解语丹治疗卒中后失语疗效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璐 李海群 +2 位作者 周润津 黄勇 王茂泓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解语丹治疗卒中后失语(PSA)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有关解语丹治疗卒中后失语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 目的系统评价解语丹治疗卒中后失语(PSA)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有关解语丹治疗卒中后失语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至2020年2月12日,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表评价其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提取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合计7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解语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PSA,在总有效率[RD=0.19,95%CI(0.13,0.25),P<0.00001]、口语表达评分[SMD=0.97,95%CI(0.06,1.87),P<0.05]、听理解评分[SMD=0.73,95%CI(0.49,0.97),P<0.00001]均高于单独应用西医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解语丹联合西医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可改善患者口语表达、听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语丹 卒中后失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樫 章惠萍 +1 位作者 周润津 林兴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4-1732,共9页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对中药复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中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遴选并整理国家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23日公布的关于抗流感的中药复方专利,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中药复方筛选...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对中药复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中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遴选并整理国家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23日公布的关于抗流感的中药复方专利,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中药复方筛选后提取药物,在频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4.3)进行药物属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所提供的Ochiai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中药共现网络,提取核心药物及潜在中药集群。结果 共纳入抗流感中药复方专利341项,涉及中药530味,总用药频次3 485次,高频中药有甘草、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苦、辛、甘,主归肺经、胃经。常用药对有金银花-连翘等;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30条;包括金银花-黄芩-连翘等;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9条。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8组,核心中药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菊花、黄芩、桔梗、甘草等。同时共有8组潜在中药集群被提取。结论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流行性感冒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热泻火、祛痰止咳、补脾益气等为主,体现了流感的“扶正祛邪”治疗原则。本研究梳理了国家专利复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中药复方 专利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对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焕 郭昌 +2 位作者 周润津 宋卫国 皮持衡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4期174-180,189,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获取黄芪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有关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疾病靶点,对中药-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肾小球肾炎的药效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获取黄芪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有关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疾病靶点,对中药-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肾小球肾炎的药效靶点,并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黄芪-肾小球肾炎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的绘制;借助R语言以及Bioconductor数据库对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芪的20个有效成分及98个中药-疾病共同靶标,GO分子功能显示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核激素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核心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对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过程,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此的研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黄芪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从“心肾不交”论治腹膜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3
作者 肖璐 周润津 +2 位作者 李海群 黄勇 王茂泓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3-2225,共3页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其优势在于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肾功能,血液动力学改变小,但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并发症改善不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亢进(SHPT)为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仍缺...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其优势在于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肾功能,血液动力学改变小,但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并发症改善不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亢进(SHPT)为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仍缺乏有效方法,王茂泓主任中医师基于临床体会及经典研究,认为其发病在慢性肾脏病"虚、湿、瘀、毒"病机基础上,与心肾不交,君相之火失调有关,并从"心肾不交"论治,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不交 腹膜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167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近十年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肖迪 周润津 +3 位作者 曾婧纯 皮立宏 林兴栋 肖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89-94,共6页
目的分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关于PSP患者的个案报道及病例分析,检索时间为2010—2019年。由两位研究... 目的分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关于PSP患者的个案报道及病例分析,检索时间为2010—2019年。由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信息,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最终纳入58篇文献,包含167例患者。16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3∶1,平均发病年龄为(64.5±9.0)岁;119例患者有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0±1.7)年;126例患者有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主要发病症状为肢体强直-少动55例(占43.6%)、姿势不稳46例(占36.5%),主要临床表现为假性球麻痹92例(占73.0%)、姿势不稳83例(占65.9%)、肢体强直-少动81例(占64.3%)、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65例(占51.6%)。124例患者行颅脑MRI检查,其中57例(占46.0%)显示脑实质萎缩(43例中脑萎缩);85例患者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平均为(19.3±5.7)分。167例患者中11例可疑,52例拟诊,104例确诊;42例(占25.1%)患者误诊。74例患者有多巴丝肼片治疗史,其中27例治疗无效、39例好转或稍有好转、2例症状加重。41例患者有随访结果,其中3例好转、7例病情稳定、10例病情加重、2例病情恶化、19例死亡。结论近10年我国PSP患者仍以散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人为主,主要发病症状为肢体强直-少动、姿势不稳,主要临床表现为假性球麻痹、姿势不稳、肢体强直-少动及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颅脑MRI是诊断PSP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其治疗仍以症状靶向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神经退行性病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