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菜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再生苗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朴华 何立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研究了黄花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出愈率是花柄>花茎>叶片。愈伤组织在MS+6-BA 2mg/L的培养基上出现致密愈伤组织颗粒,经增殖→分割→增殖的程序逐渐形成“球状体”似的愈伤组织。叶片、花茎形成的球... 研究了黄花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出愈率是花柄>花茎>叶片。愈伤组织在MS+6-BA 2mg/L的培养基上出现致密愈伤组织颗粒,经增殖→分割→增殖的程序逐渐形成“球状体”似的愈伤组织。叶片、花茎形成的球状体经20代继代培养,再生能力没有减退,苗形态正常,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2。该球状体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种形态的四倍体苗和少数重复加倍现象。花柄球状体再生苗中出现了叶片花瓣状或类似花蕾状的形态异常苗,其频率与花柄所处的花期及花蕾大小有密切关系。再生异常苗的球状体继代培养,或者由异常苗叶片重新形成的球状体仍然再生异常苗。花柄球状体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变异株其染色体数目类型较多。因而不宜用花柄作黄花菜快速繁殖的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荻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朴华 何立珍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569-574,共6页
以获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试管苗。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发育时期及转管培养降低紫色分泌物浓度有密切关系。BA和2,4-D配合使用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4-D 2mg/L+BA(或KT)0.1mg/L的培养... 以获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试管苗。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发育时期及转管培养降低紫色分泌物浓度有密切关系。BA和2,4-D配合使用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4-D 2mg/L+BA(或KT)0.1mg/L的培养基上。从愈伤组织表面产生浅黄色、质地致密的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也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为了形成大量试管苗,进行了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试管苗的增殖研究,再生能力通过无性系得到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穗分化 愈伤组织 诱导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圆球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苗加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朴华 刘选明 何立珍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将黄花菜叶片、花葶、花梗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割、继代培养于6BA2mg/1的MS培养基上,逐步形成圆球茎。在无菌状态下,以浓度0.05%的秋水仙素浸泡、棉花覆盖,或者用浸有加入2%二甲基亚砜的0.02%~0.05%秋水仙素溶液... 将黄花菜叶片、花葶、花梗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割、继代培养于6BA2mg/1的MS培养基上,逐步形成圆球茎。在无菌状态下,以浓度0.05%的秋水仙素浸泡、棉花覆盖,或者用浸有加入2%二甲基亚砜的0.02%~0.05%秋水仙素溶液的棉花覆盖圆球茎,经24h处理后,除获得黄花菜多倍体试管苗外,还获得以下结果:(1)来源于叶片、花葶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比较稳定(2n=4x=44),而来源于花梗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类型较多:(2)用多倍体试管苗叶片培养形成的圆球茎,以及分化多倍体苗的圆球茎继代培养可再生大量的多倍体苗,为快速繁殖黄花菜多倍体苗提供了有效途径;(3)在多倍体苗的形态上明显表现出多种类型,为选择提供了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菜 秋水仙素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球状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苗加倍效果及快速增殖的研究
4
作者 周朴华 刘选明 何立珍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4-14,共1页
黄花菜(Hemirocallis citrina)是我国特产蔬菜,湖南省是主产区,目前种植的优良品种花蕾达不到部颁重量标准,我们试图用细胞工程技术诱发黄花菜多倍体,提高花蕾重量,改良品质。用秋水仙素处理黄花菜球状体,再生苗获得了较好的加倍效果。... 黄花菜(Hemirocallis citrina)是我国特产蔬菜,湖南省是主产区,目前种植的优良品种花蕾达不到部颁重量标准,我们试图用细胞工程技术诱发黄花菜多倍体,提高花蕾重量,改良品质。用秋水仙素处理黄花菜球状体,再生苗获得了较好的加倍效果。有芽状突起的球状体经0.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加倍效果在50%以上;没有芽状突起的球状体加倍效果仅为14.2%左右,而且球状体在培养中愈伤组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体 秋水仙素处理 再生苗 愈伤组织 细胞工程技术 异株 特产蔬菜 优良品种 溶液处理 基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花梗培养的再生植株形态及染色体变异的观察
5
作者 周朴华 何立珍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51-51,共1页
我们以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为材料进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获得了一定进展,并在黄花菜优良品种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研究方面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在以叶片、花茎、花梗为外植体时,发现了来自花梗建立起来的圆球茎再生苗有部... 我们以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为材料进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获得了一定进展,并在黄花菜优良品种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研究方面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在以叶片、花茎、花梗为外植体时,发现了来自花梗建立起来的圆球茎再生苗有部分形态不正常。特此观察了花梗培养的再生植株形态及染色体变异,并研究了一些相关的问题。1.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圆球茎的建立 取不同花期、不同大小花蕾的花梗接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形态 HEMEROCALLIS 愈伤组织 染色体变异 植物细胞工程 再生苗 试管苗 优良品种 继代培养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檵木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被引量:96
6
作者 唐前瑞 陈德富 +2 位作者 陈友云 张宏志 周朴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sons of leafcolor transformation in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three type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Zihei (black purple), Zihong(red purple)and Ho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sons of leafcolor transformation in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three type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Zihei (black purple), Zihong(red purple)and Hongzhe(red_ochre), and L. chinense were taken as materials.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carotenoid and soluble sugar, and activity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LA) in the leaves were measured from early March to Ju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carotenoid and soluble sugar increased gradually during the leafcolor changing from red to green, but ther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ces among types of Zihei, Zihong and Hongzhe. Anthocyanins contents in Zihe and Zihong leaves maintained high level, so their leaves still kept red when they got mature in early Jun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LA) activity decreased, and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anthocyanin contents. Some measures such as shading or watering to lower air temperature could be taken to maintain leave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fresh red during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檵木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色素苷 可溶性糖 苯丙氨酸解氨酶 叶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32
7
作者 易自力 曹守云 +6 位作者 王力 储成才 李祥 何锶洁 唐祚舜 周朴华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以16种重要的籼稻和粳稻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CC培养基是绝大多数水稻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与继代培养基;添加2.5~5mg / L ABA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稻愈伤组织的质量;籼稻... 以16种重要的籼稻和粳稻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CC培养基是绝大多数水稻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与继代培养基;添加2.5~5mg / L ABA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稻愈伤组织的质量;籼稻愈伤组织所需的筛选剂浓度低于粳稻愈伤组织所需的浓度;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对水稻的转化效果优于LBA4404和AGL1菌株的效果;头孢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羧苄青霉素的效果;共培养后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既可增强脱菌效果,又可提高转化频率。应用我们所优化的农杆菌转化技术体系,获得了10个品种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转化 转化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片叶离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和体细胞胚 被引量:56
8
作者 刘选明 周朴华 +2 位作者 屈姝存 卢向阳 罗泽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四倍体龙牙百合鳞片叶直接形成不定芽和体细胞胚的培养及不定芽直接发生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6-BA可以诱导外植体直接分化不定芽。生长素2,4-D等则强烈抑制不定芽的直接分化。龙牙百合体... 四倍体龙牙百合鳞片叶直接形成不定芽和体细胞胚的培养及不定芽直接发生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6-BA可以诱导外植体直接分化不定芽。生长素2,4-D等则强烈抑制不定芽的直接分化。龙牙百合体胚发生的重要调节因素是2,4-D,体胚发生与2,4-D浓度及2,4-D的预培养时间密切相关。在不定芽直接分化的不同时期,蛋白质、核酸与ATP的含量及蛋白酶、POD、SOD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各自又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上述物质的变化特性说明形态发生与建成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离体培养 器官发生 体胚发生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稀脉浮萍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红玉 周朴华 +2 位作者 杨仁斌 廖柏寒 鲁双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以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相对活性、植物生长量和培养液pH值变化作为观测指标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对稀脉浮萍 (LemnapaucicostataL .)的损伤作用 .结果显示 :稀脉浮萍的损伤程度与AE浓度直接... 以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相对活性、植物生长量和培养液pH值变化作为观测指标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对稀脉浮萍 (LemnapaucicostataL .)的损伤作用 .结果显示 :稀脉浮萍的损伤程度与AE浓度直接相关 .浓度小于 1.0mg/L时 ,AE对稀脉浮萍的损伤较轻 ,λ(CAT)、λ(POD)的增加 ,能清除膜上的过氧化物 ;在 10 .0mg/L时 ,稀脉浮萍的生理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 .CAT、POD相对活性升高 ,生长率下降 ,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培养液 pH值下降 0 .2左右 ;AE为 10 0 .0mg/L时 ,植物受伤严重 ,CAT、POD相对活性下降 ,培养液pH值降低幅度为 0 .6左右 ,植物大部分死亡 .图 6参 12以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相对活性、植物生长量和培养液pH值变化作为观测指标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对稀脉浮萍 (LemnapaucicostataL .)的损伤作用 .结果显示 :稀脉浮萍的损伤程度与AE浓度直接相关 .浓度小于 1.0mg/L时 ,AE对稀脉浮萍的损伤较轻 ,λ(CAT)、λ(POD)的增加 ,能清除膜上的过氧化物 ;在 10 .0mg/L时 ,稀脉浮萍的生理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 .CAT、POD相对活性升高 ,生长率下降 ,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培养液 pH值下降 0 .2左右 ;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脉浮萍 表面活性剂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生长量 PH值变化 损伤作用 水生植物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和AE对水生植物损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红玉 廖柏寒 +2 位作者 鲁双庆 周朴华 杨仁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水生植物水绵、水浮莲的损伤作用.观察发现,在LAS处理液中,水绵细胞壁外层被溶解而消失,载色体的规则螺旋缠绕结构被打乱,集结成团.细胞膜与细胞壁部分分离.水浮莲细...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水生植物水绵、水浮莲的损伤作用.观察发现,在LAS处理液中,水绵细胞壁外层被溶解而消失,载色体的规则螺旋缠绕结构被打乱,集结成团.细胞膜与细胞壁部分分离.水浮莲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膜部分解体,细胞质中有许多空腔,液泡增大,叶绿体变形;在AE处理液中,水绵细胞壁外层被溶解,细胞膜消失,载色体和造粉核解体,分散于整个由细胞壁内层构成的空腔中.水浮莲细胞膜部分解体,染色质浓缩,核膜逐渐解体,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液泡消失,被细胞质充填.可以推断:LAS和AE对水生植物损伤的机理不同,AE以溶解为主,LAS则除溶解外,所带电荷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水绵 水浮莲 污染 亚显微结构 LAS AE 水生植物损伤 显微结构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荻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21
11
作者 易自力 周朴华 +5 位作者 储成才 李祥 田文忠 王力 曹守云 唐柞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建立了南荻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系统 ,并通过本研究所建立的基因枪转化系统 。
关键词 南荻 基因枪轰击 马铃薯 蛋白酶抑制基因 愈伤组织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荻同源四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何立珍 周朴华 +3 位作者 刘选明 曹学军 曹明德 刘云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44-549,共6页
南荻变种“突节荻”的幼穗、下胚轴产生的带绿芽点愈伤组织,置于0.05%秋水仙碱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处理24-48h,经培养而诱变成交异试管苗。细胞学鉴定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76(x=19),花粉粒和气孔保卫... 南荻变种“突节荻”的幼穗、下胚轴产生的带绿芽点愈伤组织,置于0.05%秋水仙碱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处理24-48h,经培养而诱变成交异试管苗。细胞学鉴定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76(x=19),花粉粒和气孔保卫细胞均增大,核仁数目增多。田间种植和测定,获得南荻同源四倍体新品系。该品系表现出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茎粗、茎壁厚、节间长,产量高,而且纤维长,长宽比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南荻 组织培养 诱变 同源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片细胞形态发生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屈姝存 刘选明 +2 位作者 周朴华 卢向阳 罗泽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8-294,共7页
四倍体百合鳞片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其蛋白质、核酸含量与蛋白酶、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淀粉与ATP含量呈降-升-降变化,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愈伤组织分化芽过程,除ATP含量... 四倍体百合鳞片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其蛋白质、核酸含量与蛋白酶、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淀粉与ATP含量呈降-升-降变化,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愈伤组织分化芽过程,除ATP含量降低外,其余指标均不断升高.鳞片外植体直接分化发育不定芽过程中,仅见蛋白质、淀粉、ATP含量与SOD、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在5d前降低,其它时间各项指标均升高,直到不定芽发育完成再下降.器官发生型比器官型经历了更为深刻的内部生理生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器官型 器官发生型 形态发生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棱麻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蒋道松 裴刚 +1 位作者 周朴华 彭晓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对八棱麻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了26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关键词 八棱麻 挥发油 中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成分 含量 面积归一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对水生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红玉 周朴华 +3 位作者 杨仁斌 廖柏寒 鲁双庆 余苹中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1-344,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以植物的生长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作为观测指标研究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稀脉浮萍LemnapaucicostataL.、满江红AzollaimbricataRoxb.Nakai、水网藻Hydrodictyonsp.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以植物的生长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作为观测指标研究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稀脉浮萍LemnapaucicostataL.、满江红AzollaimbricataRoxb.Nakai、水网藻Hydrodictyonsp.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AS浓度超过1mg·L-1时稀脉浮萍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10、100mg·L-1下出现负增长。CAT、POD活性变化与细胞受伤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植物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LAS浓度在0—10mg·L-1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酶活性增加清除细胞中由于LAS产生的过氧化物伤害;当浓度超过10mg·L-1时植物受到明显损伤甚至死亡。同时发现,CAT、POD活性水平与植物的类群直接相关,被子植物稀脉浮萍的酶活性比蕨类植物满江红的高藻类植物水网藻酶活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表面活性剂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LAS 生理 生化 特性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组织培养及微块茎的离体诱导 被引量:34
16
作者 徐向丽 刘选明 +2 位作者 周朴华 易克 朱至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用 3种不同的繁殖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组织培养 ,其中以离体诱导微块茎的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BA与 KT质量浓度分别为 4.0~ 8.0 ,1 .0~ 2 .0 mg/ L时 ,最有利于盾叶薯蓣微块茎的形成 ,将之接种到含有
关键词 盾叶薯蓣 组织培养 微块茎 离体诱导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试管株芽的诱导 被引量:19
17
作者 彭晓英 周朴华 +2 位作者 张良波 蒋道松 刘衍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以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试管植株为材料,选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转接到株芽诱导培养基上15d后,原茎段基部开始产生株芽突起,30d后每一茎段可产生3-5个已生根的株芽,株芽诱导率为100%,株芽诱导数为180个/40株,其移栽成活率可... 以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试管植株为材料,选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转接到株芽诱导培养基上15d后,原茎段基部开始产生株芽突起,30d后每一茎段可产生3-5个已生根的株芽,株芽诱导率为100%,株芽诱导数为180个/40株,其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株芽形成的适宜培养条件:温度为26±2℃,光照时间14hd-1,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适宜培养基组成为:MS+6-BA4.0mgL-1+IBA1.0mgL-1+蔗糖6%-9%+活性炭0.5%+琼脂7%。离体诱导的盾叶薯蓣试管株芽能直接发育为新植株,为盾叶薯蓣的快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药用植物 株芽诱导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李属植物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阮颖 周朴华 刘春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以李属植物 9个种的 2 0个材料为研究对象 ,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在建立适合李属植物的PCR 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 ,从 45个随机引物 ( 1 0mer)中筛选出 2 4个 ,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 ,共获得 2 4张DNA指纹图谱 ,3 2 6条DN... 以李属植物 9个种的 2 0个材料为研究对象 ,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在建立适合李属植物的PCR 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 ,从 45个随机引物 ( 1 0mer)中筛选出 2 4个 ,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 ,共获得 2 4张DNA指纹图谱 ,3 2 6条DNA谱带 ,其中有 3 1 1条为多态带。建立了基于RAPD的李属植物亲缘关系树形图 ,树形图的聚类结果与经典的李属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基本一致。另外 ,根据聚类结果 ,作者认为 :1 )乌苏里李是中国李的一个变种而非一独立的种 ;2 )杏李是一李杏杂种且与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 )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欧洲李 (PrunusdomesticaL.)是由樱桃李 (P .cerasiferaEhrh.)和黑刺李 (P .spinosaL .)自然杂交形成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属植物 RAPD 亲缘关系分析 欧洲李 樱桃李 自然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四倍体龙牙百合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选明 周朴华 +1 位作者 何立珍 罗泽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02-208,共7页
用二倍体龙牙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2,4D,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牙与小鳞茎分化,建立了二倍体的体细胞无性系。用浓度002%~005%的秋水仙碱或再加2%~4%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二倍... 用二倍体龙牙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2,4D,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牙与小鳞茎分化,建立了二倍体的体细胞无性系。用浓度002%~005%的秋水仙碱或再加2%~4%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二倍体小鳞茎、鳞片与愈伤组织均诱导出变异试管苗,通过多代筛选与增殖培养首次获得了变异苗无性系,选育出同源四倍体龙牙百合,其染色体数目为48(2n=4x=48)。同源四倍体苗粗壮,叶片宽而厚,小鳞茎增殖速度快,小鳞茎所含核酸、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同源四倍体 组织培养 染色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易自力 严钦泉 +4 位作者 邓启云 刘选明 周朴华 李祥 储成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 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9%和 88.0 % ;其分化率分别可达 60 .0 % ,4 5 .8% ,4 6.9%和 60 .6% ;其基因枪转化率分别可达 16.69% ,2 .65 % ,2 .0 4 %和 10 .7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不育系 离体培养 基因枪转化 胚性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