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地震波中P波及S波初至自动识别方法
1
作者 孔凌浩 严鹏 +3 位作者 刘晓 周朝 张翔宇 卢文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62,共10页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短时窗平均/长时窗平均算法和S波初至识别方法—特征函数法,提出了爆破地震波初至时刻自动识别新方法,并开展爆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人工识别P波初至时刻相比,该研究所提识别方法P波初至时刻识别最大误差为0.3 ms,平均误差为0.1 ms;S波初至时刻识别特征函数峰值更为明显,能提高自动识别效率。该识别方法误差较低,能有效识别爆破地震波P、S波初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初至到时 振动控制 岩石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2 位作者 刘雄伟 黄成 汤敬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145-146,共4页
以Turner模型为代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预测积液位置和表面张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导致积液预测结果与凝析气井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提高积液预测精度,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差异分布,取井筒中临界携液流量的最大值作为积... 以Turner模型为代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预测积液位置和表面张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导致积液预测结果与凝析气井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提高积液预测精度,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差异分布,取井筒中临界携液流量的最大值作为积液判断标准,并根据不同温度、压力条件计算对应的表面张力。同时,考虑井筒中存在气体、凝析油和地层水三相,建立凝析气井井筒温压耦合计算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改进后的4种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均提高了积液预测精度,其中改进的李闽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的幅度最大,预测精度最高,适合于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井的积液预测。该研究对现场开展积液判断和排液工艺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流量 模型优化 温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凝析气藏气井积液预测方法优选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2 位作者 刘雄伟 黄成 陈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积液问题严重影响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藏气井的正常生产,常用积液预测方法在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藏的适用性亟需进一步论证。对临界携液流量法和动能因子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与优选研究。阐述各积液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差异... 积液问题严重影响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藏气井的正常生产,常用积液预测方法在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藏的适用性亟需进一步论证。对临界携液流量法和动能因子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与优选研究。阐述各积液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差异,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动态分布,对原始临界携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误差分析,分别选取适合于该气藏高、低气液比气井的井筒温压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优选出适用于深层凝析气藏气井的积液预测方法。结果表明,修正的拟单相流温压耦合计算模型适用于该气藏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压计算,Hagedorn-Brown方法和Hasan方法适用于低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压计算。改进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提高了积液预测精度。改进的李闽模型和界限值取为6的动能因子法积液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藏气井的积液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一大涝坝凝析气藏 凝析气井 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 动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井筒临界携液量计算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3 位作者 汤敬飞 岑学齐 曹孟京 钟子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3,共5页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是一项新技术,目前缺乏对井筒涡流场临界携液流量的理论研究。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井筒涡流场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滴沿轴向和径向的运动方程,然后通过量级比较,忽略虚拟质量力和Basset力,建立简化的液滴...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是一项新技术,目前缺乏对井筒涡流场临界携液流量的理论研究。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井筒涡流场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滴沿轴向和径向的运动方程,然后通过量级比较,忽略虚拟质量力和Basset力,建立简化的液滴垂向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涡流场临界携液流速与流量公式。现场实例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的涡流场临界携液流量比常规流场的临界携液流量平均降低26.4%;随着螺旋角增大,临界携液流量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使临界携液流量最小的螺旋角。井下涡流排液技术可使临界携液流量大幅降低,有效提高气井携液能力,排除井筒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 涡流 排液采气 气井 受力分析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法岩爆监测及其在荒沟电站地下厂房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朝 尹健民 +1 位作者 周春华 艾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深部地下洞室开挖诱发的岩爆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以岩体微破裂定位为特色的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岩爆监测与预警。以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为背景,针对开挖过程中局部围岩出现的轻微岩爆现象,构建微震监测... 近年来,深部地下洞室开挖诱发的岩爆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以岩体微破裂定位为特色的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岩爆监测与预警。以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为背景,针对开挖过程中局部围岩出现的轻微岩爆现象,构建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岩爆监测预警,并对监测期前两个月的微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震系统可以有效地捕捉高频的爆破事件和低频的微震事件;微震事件活动频度与现场爆破开挖施工强度呈正相关;厂房上游侧拱肩和下层排水廊道与厂房安装间交汇部为岩爆潜在风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洞室的安全施工和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微震法 地下厂房 荒沟电站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气井返排压力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3 位作者 郑磊 郭布民 王国辉 张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气井压裂后返排阶段压力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返排工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返排压力模型缺乏对两相返排阶段的研究,压力模型不完善。为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岩石力学理论和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裂缝闭合前后不同返... 气井压裂后返排阶段压力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返排工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返排压力模型缺乏对两相返排阶段的研究,压力模型不完善。为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岩石力学理论和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裂缝闭合前后不同返排规律和压力变化规律的返排压力新模型。新模型包含单相压裂液返排和气液两相返排的不同阶段,将压裂返排过程与地层产能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从停泵返排初期直至气井稳定产气整个过程的返排压力变化规律。现场实例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压力吻合较好。放喷油嘴尺寸越大、裂缝闭合时间越短,到达稳定产气阶段的时间越短,稳定产气阶段的井底压力也越低。新模型可为现场合理返排制度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压裂 返排 压力分析 产能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坝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朝 张子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6期23-24,共2页
重力坝的主要安全评价指标是应力分析和抗滑稳定分析,目前有限元法是进行重力坝应力分析的主要方法。由于其能够较好的模拟坝体和坝基接触、可求解许多复杂的工程问题、计算精度较高等众多优点,故其在工程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 重力坝的主要安全评价指标是应力分析和抗滑稳定分析,目前有限元法是进行重力坝应力分析的主要方法。由于其能够较好的模拟坝体和坝基接触、可求解许多复杂的工程问题、计算精度较高等众多优点,故其在工程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重力坝工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得出有益结论,希望对实际工程起到参考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ANSYS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研究
8
作者 周朝 何祖清 +3 位作者 秦星 张炜 徐毓珠 曾星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不明确,为闷井试采带来较大挑战,针对陆相页岩的渗吸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仍然欠缺。为此,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首先,测试并分析了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东岳庙段...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不明确,为闷井试采带来较大挑战,针对陆相页岩的渗吸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仍然欠缺。为此,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首先,测试并分析了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物性差异;随后,以渗吸前后孔渗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参数,开展了不同岩性、流体介质、流体压力和黏土矿物含量对陆相页岩渗吸规律的影响分析,并评价陆相页岩润湿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东岳庙段相比,凉高山组页岩平均孔隙度较小,平均渗透率较大;平均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过程中黏土水化诱导产生微裂缝,提供了额外的渗吸通道,灰岩渗吸能力弱于页岩,渗吸时无微裂缝产生,储层中的介壳灰岩夹层可能会阻碍页岩渗吸和微裂缝扩展;页岩在水相中诱导微裂缝后,油相可加剧微裂缝扩展,油水复杂相态渗吸可能对页岩储层渗透率的改善有利;与页岩常压渗吸相比,加压渗吸的诱导微裂缝和改善渗透率作用受限,虽然渗吸速率更大,但渗吸平衡时间更早,渗吸量更小,闷井期间须考虑上覆岩层压力对渗吸的影响;高黏土矿物含量页岩的水化诱导微裂缝更显著,改善渗透率的效果更明显;页岩在油相中渗吸速率和渗吸量小于水相,润湿性为亲水。实验揭示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和水化诱导微裂缝特征,为陆相页岩的闷井与返排试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侏罗系 渗吸 核磁共振 润湿性 复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水工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朝 张子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31期37-39,共3页
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掺不同品种纤维的水工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抗冲磨强度、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不同品种的纤维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抗冲磨强度、平板抗裂性均有所... 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掺不同品种纤维的水工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抗冲磨强度、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不同品种的纤维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抗冲磨强度、平板抗裂性均有所提高,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干缩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粉煤灰混凝土 抗冲磨 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气藏水平井AICD控水完井技术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朝 赵旭 +2 位作者 姚志良 党思思 寇向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449,共6页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完井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油藏控水,针对气藏的AICD控水完井技术研究尚为空白,为此,开展了适用于气藏控水的新型流道型AICD的控水机理与流动特性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底水气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储集层...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完井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油藏控水,针对气藏的AICD控水完井技术研究尚为空白,为此,开展了适用于气藏控水的新型流道型AICD的控水机理与流动特性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底水气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储集层—井筒耦合动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优化了新型流道型AICD的结构参数组合,开展了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控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射孔完井相比,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造成的井底压力损失很小,对凝析油产量影响也很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延长底水气藏低产水采气期约365 d,预测20年的累计产水量降低约27%,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普遍降低,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应用于底水气藏开发,实现控水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平井开采 控水完井技术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液采气涡流工具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1 位作者 张同义 赵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目前对涡流排液采气的机理认识不清,且鲜有分析涡流工具结构参数对排液效果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无法有效指导现场应用。为此,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涡流排液采气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测试了安装不同涡流工具后的井筒压降和流量,分析了涡流... 目前对涡流排液采气的机理认识不清,且鲜有分析涡流工具结构参数对排液效果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无法有效指导现场应用。为此,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涡流排液采气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测试了安装不同涡流工具后的井筒压降和流量,分析了涡流工具螺旋流道宽度、流道两侧密封性和螺旋角对排液效果的影响;选取了排液最优的涡流工具并测试了临界携液流量;同时,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最优螺旋角理论模型。实验发现:涡流工具螺旋流道两侧有效密封、并在井筒压降较小的前提下,缩小螺旋流道的流动截面可以提高涡流工具的排液效果;实验最优螺旋角为45°,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使用优化后的涡流工具井筒压降降幅约为9.6%,排液量约提高12.4%,临界携液流量约降低20%。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涡流工具增强了排液能力,最优螺旋角理论模型结果可靠,可为涡流工具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液 采气 涡流工具 井筒压降 临界携液流量 螺旋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排液采气的液滴动力学分析与螺旋角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晓东 周朝 +2 位作者 安永生 刘雄伟 岑学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0,共6页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是一种新型排采技术,目前对于涡流排液采气井筒旋流场液相受力特性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仍然不清楚。为此,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井筒旋流场中液滴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液滴沿轴向和径向的运动方程,并对Basset力...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是一种新型排采技术,目前对于涡流排液采气井筒旋流场液相受力特性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仍然不清楚。为此,根据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井筒旋流场中液滴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液滴沿轴向和径向的运动方程,并对Basset力、虚拟质量力、Magnus力、Saffman力和Stokes力等典型作用力进行了量级比较。同时,以液滴所受垂直向上合力最大为原则,推导了涡流工具最优螺旋角公式;在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各项作用力的成因、特点和方向。结果表明:1经过量级比较,可以忽略影响较小的视质量力、Basset力和对流体积力;2与常规井筒流场相比,旋流场中液滴在垂向增加了向上的离心力分量,有利于液滴向上运移。进而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最优螺旋角公式的可靠性,并且发现:随着井深减小,气体携液能力增强、最优螺旋角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现场井下涡流工具优化设计和涡流排液采气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涡流工具 排液采气 旋流场 受力分析 量级比较 螺旋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与电磁辐射联合监测的多元岩爆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春华 李云安 +3 位作者 尹健民 汪洋 周朝 郭喜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黑龙江某抽水蓄能电站在施工初期的岩爆现象显著,随着地下厂房的深层开挖亟需开展诱发岩爆的监测预警研究。首次采用微震和电磁辐射联合监测方法对水电站地下洞室诱发岩爆的前兆信息进行了识别和特征分析,提出基于微震累计能量、视应力... 黑龙江某抽水蓄能电站在施工初期的岩爆现象显著,随着地下厂房的深层开挖亟需开展诱发岩爆的监测预警研究。首次采用微震和电磁辐射联合监测方法对水电站地下洞室诱发岩爆的前兆信息进行了识别和特征分析,提出基于微震累计能量、视应力变化梯度、累计视体积率、电磁辐射强度变化率和脉冲数变化率5个量化预警指标的多元预警方法,并在地下厂房潜在岩爆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爆诱发期,微震累计能量呈增加趋势,同时呈现视应力减小及累计视体积骤增等特征;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波动幅度较大,围岩破坏前兆特征显著;基于联合监测的多元预警法判定的预警时间及圈定的微破裂活动空间分布与工程实际相吻合,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岩爆监测预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岩爆 前兆信息 微震监测 电磁辐射 多元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兴飞 王振东 +4 位作者 王友保 黄丽红 朱成风 周朝 朱志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6,共8页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浸提液浇灌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变短,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凤丹浸提液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根浸提液处理组的减少程度最大,其次是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和叶浸提液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大于其对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影响。【结论】凤丹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凤丹根浸提液>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叶浸提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玉米 幼苗生长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独立覆盖流形法分析精确几何描述的曲壳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海东 周朝 +1 位作者 颉志强 陈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6,共9页
在前期研究的直梁和曲梁分析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独立覆盖流形法的曲壳分析方法。采用实体分析模式,只需使多项式覆盖函数中的某些项不参与计算,就能准确模拟三维平板和曲壳的Reissner-Mindlin假设,从而避免了推导曲壳控制方程及... 在前期研究的直梁和曲梁分析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独立覆盖流形法的曲壳分析方法。采用实体分析模式,只需使多项式覆盖函数中的某些项不参与计算,就能准确模拟三维平板和曲壳的Reissner-Mindlin假设,从而避免了推导曲壳控制方程及相应数值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借助随中面参数方程变化的局部坐标系,并计算该坐标系的局部坐标和方向余弦关于整体坐标的导数,就能实现精确几何描述下的曲壳分析。给出了具体计算过程,包括刚度矩阵积分方式,以及相关的曲壳几何计算公式。通过球面壳和平板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收敛性。最后,结合前期的二维直梁和曲梁研究,以及本文的三维曲壳和平板研究,总结了基于独立覆盖流形法的梁板壳分析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彻底解决了自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壳 精确几何 数值流形方法 独立覆盖 梁板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两相涡流场液膜动力学分析与涡流工具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2 位作者 张同义 周大可 刘浩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59,共6页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现场应用,井筒两相涡流场中同时存在液膜流动和液滴流动,目前缺乏井筒涡流场液膜的动力学研究。为此,根据井筒涡流场液膜流动形态特性和受力特性,开展涡流场液膜动力学分析,得到液膜垂向受力平衡... 井下涡流排液采气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现场应用,井筒两相涡流场中同时存在液膜流动和液滴流动,目前缺乏井筒涡流场液膜的动力学研究。为此,根据井筒涡流场液膜流动形态特性和受力特性,开展涡流场液膜动力学分析,得到液膜垂向受力平衡方程式。借鉴环状流液膜理论,计算摩阻系数和平均液膜厚度等特性参数。用涡流场液膜垂向合力公式对螺旋角求导,计算垂向合力最大时对应的涡流工具最优螺旋角。实例分析表明,液膜动力学分析得到的最优螺旋角结果与液滴动力学分析结果相对差值小于8%,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差值小于4%,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指导涡流工具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液采气 涡流工具 液膜 动力学分析 螺旋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几何的曲梁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海东 周朝 颉志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7,166,共8页
在前期研究的直梁的独立覆盖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曲梁的独立覆盖分析方法。采用实体分析模式,只需使多项式覆盖函数中的某些项不参与计算,就能模拟梁的基本假设,从而避免了推导曲梁控制方程及相应数值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借助随中面参数... 在前期研究的直梁的独立覆盖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曲梁的独立覆盖分析方法。采用实体分析模式,只需使多项式覆盖函数中的某些项不参与计算,就能模拟梁的基本假设,从而避免了推导曲梁控制方程及相应数值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借助随中面参数方程变化的局部坐标系,并计算该坐标系的局部坐标和方向余弦关于整体坐标的导数,就能实现精确几何描述下的曲梁分析。采用常曲率的一段圆形曲梁和变曲率的一段椭圆形曲梁的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为曲梁和下一步的曲壳分析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是除了等几何分析方法之外的实现几何保形性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梁 精确几何 数值流形方法 独立覆盖 梁板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片式叶片泵漏失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敬飞 吴晓东 +2 位作者 周朝 马国锐 葛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并已在大庆和新疆油田应用的滑片式叶片泵。依据流体力学原理,并利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在系统分析泵内部复杂泄漏通道的基础上,建立了滑片式叶片泵内部泄漏通道的漏失模型。以实际泵结构、生产参数为例,分析研究了... 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并已在大庆和新疆油田应用的滑片式叶片泵。依据流体力学原理,并利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在系统分析泵内部复杂泄漏通道的基础上,建立了滑片式叶片泵内部泄漏通道的漏失模型。以实际泵结构、生产参数为例,分析研究了不同间隙、不同黏度、不同转速下,漏失泵效的变化。计算表明:间隙的增大会导致漏失泵效的降低;定转子端面漏失和滑片尖端与定子内壁接触漏失对漏失泵效影响最大;合理地增加转速可以有效地增加泵漏失泵效;该泵对于稠油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片式叶片泵 泄漏通道 漏失泵效 间隙 黏度 转速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架式数控抽油机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喜顺 吴晓东 +2 位作者 周朝 张越 任宗孝 《石油矿场机械》 2012年第8期63-65,共3页
塔架式数控抽油机的传动效率高、冲程长、易于调平衡,且能实现抽汲参数无级调整,节能效果显著。根据该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推导了悬点速度、加速度、位移计算公式。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建立了减速器扭矩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 塔架式数控抽油机的传动效率高、冲程长、易于调平衡,且能实现抽汲参数无级调整,节能效果显著。根据该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推导了悬点速度、加速度、位移计算公式。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建立了减速器扭矩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并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关参数对比,分析了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为塔架式数控抽油机—深井泵系统配置合理生产参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塔架式 数控 悬点运动规律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朝 王友保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3,共3页
在水培条件下,以效应指数为实验指标,对比研究三个浓度(50 mg/L、100 mg/L、200 mg/L)的NAA对吊兰、迎春花、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再以对比试验结果为依据探究吊兰扦插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吊兰是该扦插实验较为理想的材料,其最适扦... 在水培条件下,以效应指数为实验指标,对比研究三个浓度(50 mg/L、100 mg/L、200 mg/L)的NAA对吊兰、迎春花、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再以对比试验结果为依据探究吊兰扦插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吊兰是该扦插实验较为理想的材料,其最适扦插浓度为30 mg/L;应用效应指数比根长和生根数目能更好地反映生长素类似物“高抑低促”的作用效果,达到理想的实验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兰 扦插生根 生长素类似物 效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