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8例结外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慕珩 叶玉玲 +6 位作者 林汉良 陆献瑜 赵国华 钟丽萍 方少珍 吴惠茜 赵美卿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30-34,共5页
报告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18例。原发于鼻咽48例,鼻腔23例,扁桃体32例,口腔10例,胃肠道54例,骨19例,软组织7例,皮肤7例,其他部位18例。除6例(2.8%)滤泡型外,均为弥漫型212例(97.2%)。按国... 报告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18例。原发于鼻咽48例,鼻腔23例,扁桃体32例,口腔10例,胃肠道54例,骨19例,软组织7例,皮肤7例,其他部位18例。除6例(2.8%)滤泡型外,均为弥漫型212例(97.2%)。按国际工作分类,以大细胞性(包括免疫母细胞性)和混合细胞性为多占132例(60.5%)。发生部位最常见为胃肠道54例(24.8%),其次为鼻咽部48例(22%),第三位为扁桃体32例(14.7%);若将发生于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退病例合计共113例(51.8%)。居本组病例首位,胃肠道发生者居第二位。全部病例石蜡切片用单克隆抗体LCA、L26、UCHL1和Mac387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146例(72.6%),T细胞性淋巴瘤51例(25.4%),4例(2%)未能分类,无一例为组织细胞性。在胃肠道(46例)和扁桃体(27例)以B细胞性为主(92%和90%),鼻腔淋巴瘤大多为T细胞性15例(68%)。鼻咽淋巴瘤则B细胞性24例(57%)较T细胞性18例(43%)稍多。骨的淋巴瘤19例中B细胞性占15例(79%),其中10例原发于颌骨属Burkitt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非何杰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建永 林汉良 +3 位作者 候景辉 陈倪勇 赵国华 周慕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1例男性乳腺癌,28例男性乳腺发育作ER和PR检测。结果显示:男乳腺癌ER阳性率80.95%,PR阳性率61.90%。ER和PR阳性率随癌组织分化增高而增高。男性乳腺发育ER阳性率60.7...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1例男性乳腺癌,28例男性乳腺发育作ER和PR检测。结果显示:男乳腺癌ER阳性率80.95%,PR阳性率61.90%。ER和PR阳性率随癌组织分化增高而增高。男性乳腺发育ER阳性率60.71%,低于乳腺癌ER检出率,PR阳性率89.29%,明显高于男性乳癌的检出率。本文结果提示ER和PR的表达与男性乳癌和男性乳腺发育之间有一定关系:体内雌激素相对活性升高,使ER和PR合成增多,提高了上皮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致乳腺上皮及间质呈病理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乳腺发育 ER PR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宁宁 庄广伦 +3 位作者 黄建昭 姚书忠 周慕珩 董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1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1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VEGF表达阳性率上皮为13.69±4.32?间质为9.24±6.55;MVD(160±53) /mm2,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阳性表达率与MVD值(P< 0.05),且VEGF与M VD值呈正相关(P< 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按r-AFS分期,15 例Ⅰ-Ⅱ 期,35例Ⅲ-Ⅳ期,二组在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与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过程,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TCR-γ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倩 薛玲 +1 位作者 林汉良 周慕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中的价值。方法 对131 例NHL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NHL中51例IgH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 85%;50例T细胞NHL中3... 目的 探讨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中的价值。方法 对131 例NHL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NHL中51例IgH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 85%;50例T细胞NHL中38例TCR -γ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76%;HE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型诊断率为84%(110 例),加用IgH和TCR -γ基因重排,分型诊断率达94.6%(124例),两分型诊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例巨大淋巴结 增生和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gH和TCR -γ基因重排检测均为阴性。基因重排与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不相符的 病例有7例。结论 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可提高NHL的分型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Γ基因重排 NHL 分型诊断 TCR 非霍奇金淋巴瘤 阳性 结论 显著性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在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品津 陈旻湖 +4 位作者 唐端芳 陈为 章天予 周慕珩 林汉良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56-60,共5页
应用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对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胃癌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同期人群(P<0.05)。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中,92.7%有组织学... 应用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对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胃癌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同期人群(P<0.05)。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中,92.7%有组织学上表现的慢性胃炎,其中HP阳性占83.7%、HP阴性占16.3%。前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全胃炎一胃窦为主,且炎症明显并伴有活动性改变;后者为慢性胃窦炎,其炎症轻亦无活动性改变。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三者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慢性胃炎模式(慢性炎症分布、萎缩程度及范围大小)。结果表明,悉尼胃炎分类诊断项目全面具体,有利于资料积累和分析,对HP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有特别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和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潜伏膜蛋白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国华 周慕珩 +3 位作者 叶玉玲 叶玉清 吴惠茜 林汉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高发区人群鼻咽/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1例鼻咽和鼻腔NHL进行免疫细胞学分型以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检测。结果:发现:①鼻咽/鼻腔NHL的L... 目的:探讨鼻咽癌高发区人群鼻咽/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1例鼻咽和鼻腔NHL进行免疫细胞学分型以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检测。结果:发现:①鼻咽/鼻腔NHL的LMP1检出率为48.8%(20/41);②鼻咽NHL的LMP1检出率37.9%(11/29),鼻腔75%(9/12);③T细胞性淋巴瘤LMP1检出率60%(15/25),B细胞性淋巴瘤31.3%(5/16)。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本地区鼻咽/鼻腔NHL与EBV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又以鼻腔NHL和T细胞性淋巴瘤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淋巴瘤 E-B病毒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系统在4株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挺生 赵国华 +2 位作者 赵国强 张萌 周慕珩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u P A) 激活系统中4 种主要成分u P A、 P A I1 、 P A I2 、u P A R 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方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培养细胞...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u P A) 激活系统中4 种主要成分u P A、 P A I1 、 P A I2 、u P A R 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方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培养细胞中4 种成分进行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应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4 种细胞中u P A m R N A 和u P A Rm R N A 的表达。结果:4 种成分在4 株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均有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 P A、 P A I1 、 P A I2 、u P A R,4 株细胞均在约140 ku 和约80 ku 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两种腺癌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株细胞。斑点杂交结果示4 株细胞中均有u P A m R N A 和u P A R m R N A 的表达。结论:此4 株细胞中均能合成与分泌u P A 系统的4 种主要成分,各因子以二联及三联复合物(u P A/ P A I1 、u P A/ P A I2 、u P A/u P A R、u P A/ P A I1/u P A R、u P A/ P A I2/u P A R) 的形式存在;u P A 系统的表达与这4 种细胞的恶性程度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尿激酶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亚硝基哌嗪诱导大鼠鼻咽癌早期增生病变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桥 冯坚持 +6 位作者 何玉莺 周慕珩 钟小明 邓丽霞 陈兆和 李淑安 王振山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在多种体外及动物试验系统中均已证实具有抗致癌作用。本研究在亚硝基哌嗪(DNP)诱导大鼠鼻咽癌癌前增生病变(Ⅱ级)模型中,再次证实了Ge-132这类作用。所用DNP剂量为30mg/kg...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在多种体外及动物试验系统中均已证实具有抗致癌作用。本研究在亚硝基哌嗪(DNP)诱导大鼠鼻咽癌癌前增生病变(Ⅱ级)模型中,再次证实了Ge-132这类作用。所用DNP剂量为30mg/kg,皮下注入每wk2次,共6wk,分别在实验的第120、220、270及300d杀鼠作病理形态及组化检查,随着时间加长,DNP引起鼻咽部非典型加重。由柱状上皮转化为圆形储备细胞出现多层增生及鳞状化生,部分细胞大核肥大,深染及空泡形成。核内染色质增加.基底膜嗜银纤维变细,以至成颗沥状。粘液减少或消失。饲料拌入Ge-132,按150mg/kg/d及30Omg/kg/d饲养大鼠,直至实验结束。见不典型增生明显下降,表明Ge-132确有对抗DNP诱导大鼠鼻咽癌癌前增生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癌前病变 羧乙基锗 倍半氧化物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唐彬 赖炳耀 +3 位作者 谢家伦 刘文旭 李桂生 周慕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研究室(510080)刘唐彬,赖炳耀,谢家伦,刘文旭,李桂生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组周慕珩我院1960年1月~1991年6月共收治小儿肾母细胞瘤148例,全部经手... 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研究室(510080)刘唐彬,赖炳耀,谢家伦,刘文旭,李桂生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组周慕珩我院1960年1月~1991年6月共收治小儿肾母细胞瘤148例,全部经手术及组织学诊断证实,其中双侧患者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母细胞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癌裸鼠移植瘤中uPA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彭挺生 赵国华 +2 位作者 吴惠茜 赵国强 周慕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 :研究uPA系统 4种主要成分 (uPA、PAI 1、PAI 2、uPAR)在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4株肺癌细胞 (1株肺巨细胞癌、2株肺腺癌、1株肺鳞癌 )接种入裸鼠体内 ,建立体内侵袭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 目的 :研究uPA系统 4种主要成分 (uPA、PAI 1、PAI 2、uPAR)在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4株肺癌细胞 (1株肺巨细胞癌、2株肺腺癌、1株肺鳞癌 )接种入裸鼠体内 ,建立体内侵袭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uPA系统各因子的表达。结果 :肺巨细胞癌细胞所形成移植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最强 ;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Blot)均表明uPA系统各因子在 4株移植瘤肿瘤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均有相当的表达 ,在肺巨细胞癌细胞所形成移植瘤中 4种因子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 ,而在两株腺癌移植瘤中相对较高。结论 :uPA系统内 4种因子在移植瘤中以多种复合物及单体的形式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裸鼠 肺肿瘤 UP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B病毒BNLF_1片段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及意义
11
作者 林汉良 曾薇芬 +3 位作者 谢丹 周慕珩 宗永生 谈兆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57-259,共3页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学 非霍杰金 淋巴瘤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胰腺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
12
作者 詹文华 吴伍林 周慕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7年第3期184-184,共1页
我们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29例胰腺癌、8例胰岛细胞瘤和9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K-Ras基因外显子1,发现有17例胰腺癌标本存在突变,突变率为58.6%,而无一例胰岛细胞瘤及慢性胰腺炎标本有突变发生。胰腺癌标本突变率与肿瘤... 我们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29例胰腺癌、8例胰岛细胞瘤和9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K-Ras基因外显子1,发现有17例胰腺癌标本存在突变,突变率为58.6%,而无一例胰岛细胞瘤及慢性胰腺炎标本有突变发生。胰腺癌标本突变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人的性别及年龄无关,提示K-Ras基因突变普遍存在于胰腺癌病人中,对此突变的检则可用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银染方法简便、快速。可广泛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RAS 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腺脂肪瘤病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丽萍 周慕珩 叶玉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92,共2页
甲状腺腺脂肪瘤病2例钟丽萍,周慕珩,叶玉玲中山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广州510089)甲状腺腺脂肪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含有成熟脂肪组织的甲状腺腺瘤,关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国外文献有少数病例报道,... 甲状腺腺脂肪瘤病2例钟丽萍,周慕珩,叶玉玲中山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广州510089)甲状腺腺脂肪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含有成熟脂肪组织的甲状腺腺瘤,关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国外文献有少数病例报道,现将我室已报道1例[1]及近期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腺脂肪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T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庆萍 周慕珩 +2 位作者 饶慧兰 候景辉 吴惠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85,共2页
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S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V-LMPI和EBNAZ,探讨广东地区T细胞性淋巴瘤(T-celllymPhoma,TCL)同EB病毒感染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l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选自本教研室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1990年... 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S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V-LMPI和EBNAZ,探讨广东地区T细胞性淋巴瘤(T-celllymPhoma,TCL)同EB病毒感染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l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选自本教研室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1990年一1997年存档活检蜡块。TCL共4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性 淋巴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预后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玲② 周慕珩 吴惠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应用SLAB免疫酶标法在石蜡切片上半定量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73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以PCNA阳性细胞50%为界线,阳性率>50%者术后生存期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而... 应用SLAB免疫酶标法在石蜡切片上半定量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73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以PCNA阳性细胞50%为界线,阳性率>50%者术后生存期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而淋巴结转移率则较高。提示PCNA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艳 潘在轩 周慕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EF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EF主要以上皮样细胞伴大量胶原纤维为特征,瘤细胞胞质...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EF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EF主要以上皮样细胞伴大量胶原纤维为特征,瘤细胞胞质透亮,似上皮细胞,排列呈条索状,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发生透明变性,形成硬化性基质。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ytokeratin和actin阴性。结论SE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应注意与一些具有上皮样形态和硬化性间质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滤泡癌血管侵袭
17
作者 朱清岩 叶玉玲 +1 位作者 周慕珩 吴惠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对1000例甲状廊滤泡癌进行FVIIIR:Ag、UEA-I、HHF35及Desm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FVIIIR:Ag和UEA-I都可以明显提高对滤泡癌血管侵袭检出率;HHF35亦可提高血管侵袭检出率,但效果不如前两者;Desmin是不甚理想的检查肿瘤血管侵袭的试剂... 对1000例甲状廊滤泡癌进行FVIIIR:Ag、UEA-I、HHF35及Desm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FVIIIR:Ag和UEA-I都可以明显提高对滤泡癌血管侵袭检出率;HHF35亦可提高血管侵袭检出率,但效果不如前两者;Desmin是不甚理想的检查肿瘤血管侵袭的试剂。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滤泡癌血管侵袭,对正确诊断滤泡癌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癌 免疫组化法 血管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组织学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方少珍 叶玉玲 周慕珩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3-29,共7页
1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国际工作分类分低、中、高度恶性(LG、MG、HG)3组。对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RLH)作核分裂计数(MF),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并用MBC法检测部分病例... 1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国际工作分类分低、中、高度恶性(LG、MG、HG)3组。对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RLH)作核分裂计数(MF),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并用MBC法检测部分病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_67抗原。MF、AgNORs、PCNA及Ki_67检测结果有较好相关性(r值0.612,P<0.01),均和NHL恶性度呈正相关,LG、MG、HG及RL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LG和RLH组P>0.05),表明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有助于了解NHL恶性度,但不能区分LG和RLH。MG中弥漫小裂细胞型(DSC)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同组其它类型(P<0.05),但与LG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相对较好,拟属LG。MF、AgNORs和PCNA值越高,生存期越短,表明细胞增殖活性有助于预测NHL预后。MF和AgNORs经济易行;Ki67全面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仅用于冰冻切片;PCNA可用于石蜡切片,便于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鉴别 预后 非何杰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移植裸鼠后基膜成分分布的变化
19
作者 欧阳能太 周慕珩 董郡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39-43,共5页
15例人肝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后,3例获成功。作者对移植前后的肝癌组织进行了石蜡切片的Ⅳ型胶原(CollⅣ)、层粘连蛋白(LAM)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①人肝癌移植裸鼠后,癌组织形态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但基膜成分的分... 15例人肝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后,3例获成功。作者对移植前后的肝癌组织进行了石蜡切片的Ⅳ型胶原(CollⅣ)、层粘连蛋白(LAM)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①人肝癌移植裸鼠后,癌组织形态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但基膜成分的分布变得不规则,量减少。②原肝癌与周围肝组织交界处无发现连续性的基膜成分阳性染色,而移植瘤与宿主组织交界处可见连续性的基膜成分分布。③肝癌裸鼠移植瘤中细胞周围COllⅣ和FN阳性,提示肝癌组织中部分CollⅣ和FN可能是由肝癌细胞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成分 免疫组织化学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与病理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肖海鹏 庄文权 +4 位作者 胡国亮 梁奕铨 周慕珩 陈国锐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甲状腺、经栓塞后行手术治疗者的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结果】① 6例栓塞 2~ 3周后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 ,手术顺利 ,临床治愈 ;未有手术的 14例 ,除 2例尚需分别用他巴唑 (tapazole) 5~ 10mg/d或丙硫氧嘧啶 (PTU) 5 0~ 10 0mg/d治疗外 ,12例均获治愈。随访 6~ 36月 ,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明显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②甲状腺病理切片示甲状腺上、下动脉及其微细分支大部分栓塞、机化 ,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化学性炎症性坏死及纤维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后的临床变化及病理切片血管及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说明该法能使Graves病临床治愈 ,是治疗Graves病或作术前准备另一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介入栓塞疗法 治疗 临床应用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