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条件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忠文 昔小丽 +3 位作者 赵玮 车向军 杜军 张谋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7-841,共5页
为了解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速率与日最高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总辐射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通过通... 为了解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速率与日最高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总辐射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灌浆速率的主要决定因子是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其中日照时数影响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达0.731 7,最高气温、日较差、总辐射主要通过日照时数对灌浆速率起间接作用。灌浆速率最大时期出现在冬小麦花后23d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塬区 冬小麦 灌浆速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忠文 焦美龄 段金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4期105-110,共6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能使玉米生育期延长,生长发育好,叶绿素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而晚播玉米易受春旱影响,生长发育差,产量偏...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能使玉米生育期延长,生长发育好,叶绿素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而晚播玉米易受春旱影响,生长发育差,产量偏低,因此,在西峰塬区将传统的玉米播种期4月下旬提前到4月上、中旬,可以避免春旱的危害,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地。但春播日期的提前要根据年景变化,因地制宜,在春旱严重年份或较轻年份,春播日期提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明显,而在雨水充沛、无春旱年份按照常规时间开展春播,对玉米生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播种 玉米 早播 晚播 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垄间膜侧抗旱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张永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对甘肃正宁县烤烟垄间和膜上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分别从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烤烟抗病性、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垄间栽培比常规膜上栽培自然降水利率增加,使10 mm以下的无效降水变为有效... 对甘肃正宁县烤烟垄间和膜上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分别从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烤烟抗病性、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垄间栽培比常规膜上栽培自然降水利率增加,使10 mm以下的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有效保证了烤烟需水关键期的水分需求;0-50 cm土壤湿度提高15%;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了23.6%;平均增产921 kg/hm^2,增值8 871元/hm^2,效果显著。烤烟垄间膜侧抗旱栽培新技术相比常规膜上栽培技术,除抗旱、抗病、增加土壤水分,提高产量产值外,同时能提早揭膜、培土追肥、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别适合在温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进行烤烟垄间膜侧栽培,是烤烟抗旱栽培的一项新措施,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垄间 抗旱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2 位作者 张谋草 车向军 杜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4期87-92,共6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81—2013连续33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气候因子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33年来,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显著增...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81—2013连续33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气候因子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33年来,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0.75℃/10 a;有效积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45.79℃/10 a;降水总量下降,气候倾向率为-29.17 mm/10 a;日照时数增加,气候倾向率为25.75 h/10 a。气候变化引起陇东塬区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开始期推迟,返青、拔节、抽穗、成熟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倾向率为-6.69 d/10 a;植株生长高度下降;植株密度,三叶期增加,其余发育期减少;分蘖数和大蘖数减少;越冬死亡率下降;不孕小穗率减少,籽粒数、千粒重、亩成穗率增加。1981—2013年陇东塬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上升趋势,气候产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水资源短缺是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制约因素,温度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陇东塬区 冬小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县55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对干旱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2 位作者 田蕴雅 车向军 杜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7期215-221,共7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环县干旱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利用甘肃省环县1957—2012年的55年气温、降水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1957年以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环县干旱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利用甘肃省环县1957—2012年的55年气温、降水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1957年以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环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气候变暖已成事实,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中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率为0.385℃/10 a,平均最高温度增温率高达0.597℃/10 a,显著高于全国增温率,通过YAMAMOTO、累积距平等方法检验1987年是气候突变点,1987—2012年与1957—1986年相比,平均温度增加了1.2℃,冬季增加了1.3℃;环县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倾向率为-14.013 mm/10 a,其中春、夏、秋季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秋季减少最显著;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后大旱、大涝的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1987年气候变暖后大旱的概率增加5%,大涝概率增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县 气温 降水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春玉米灌浆速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忠文 张谋草 +4 位作者 刘英 柳东慧 张红妮 张俊林 韩博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5期94-98,共5页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春玉米灌浆速度的影响,利用2018—2020年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西峰试验点玉米分期播种作物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玉米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度与灌浆天数变化呈二次曲线,开花始期后第24天开始到...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春玉米灌浆速度的影响,利用2018—2020年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西峰试验点玉米分期播种作物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玉米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度与灌浆天数变化呈二次曲线,开花始期后第24天开始到第46天是百粒重增长最快时间段,开花后第38天灌浆速度达到高峰;影响灌浆速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及日照时数、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呈现正效应,湿度和降水影响呈现负效应;应根据当年的气候年型综合来确定玉米适宜播种期,使玉米百粒重快速增长期与庆阳高温少雨时段重合,避开多雨寡照天气的影响,从而通过调整播期来减轻或避免灾害造成损失,达到玉米稳产、高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陇东塬区 春玉米 灌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黄土高原2018年苹果气候品质认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4 位作者 杜军 邱宁刚 张俊林 李巧霞 张可心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45-49,共5页
为了研究农产品产地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对1981-2018年西峰区光照、湿度、温度等要素与苹果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关键生育期影响苹果品质的主要气候要素。对关键因素气象指标进行量化,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致灾指标进行细化分... 为了研究农产品产地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对1981-2018年西峰区光照、湿度、温度等要素与苹果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关键生育期影响苹果品质的主要气候要素。对关键因素气象指标进行量化,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致灾指标进行细化分级,依据农产品品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以加权评分方式建立认证模型,结合2018年天气气候实际监测,综合评定出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黄土高原 苹果 气候品质 认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REV LTR的自然重组马立克氏病毒GX010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忠文 苏帅 +3 位作者 崔宁 孙鹏 孙淑红 崔治中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共10页
GX0101是一株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基于MDV GX0101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GX0101全基因组长178101 bp,其基因组的TR... GX0101是一株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基于MDV GX0101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GX0101全基因组长178101 bp,其基因组的TRL、UL、IRL、IRS、US和TRS区分别长12758 bp、113572 bp、12741 bp、12700 bp、11695 bp、13134 bp。与Md5不同,GX0101含有一个sorf2基因。同时,GX0101全基因组含有一个REV LTR重组片段,位于其基因组US区的sorf1中,sorf2基因前267 bp碱基处。通过与已发表的近10株MDV的比较,发现GX0101与英国分离株C12/130的两个不同毒力的感染性克隆p C12/130-10和p C12/130-15同源性最高。GX0101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阐明MDV致病性、传播性相关的基因,也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域间MDV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LTR 重组MDV 感染性克隆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县雨水集蓄技术试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忠文 杜军 《干旱气象》 1999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集水场 雨水集蓄技术 蓄水效率 试验分析 降水量 降水强度 降水保证率 蓄水量 混凝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半干旱区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
10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3 位作者 邱宁刚 张天峰 张文 杜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胁迫机制,以期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应极端气候、实施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22年连续29 a玉米干物质观测资料及气象因子资料,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多...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胁迫机制,以期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应极端气候、实施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22年连续29 a玉米干物质观测资料及气象因子资料,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象要素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发现,在过去29 a间,玉米干物重的年际间波动显著,且气候变化对干物质积累与生长率的影响不一致。气象因素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对其干物重影响较小,而在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被确认为影响半干旱区玉米干物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积温和日照条件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而干物重积累主要受七叶期—抽雄期降水量、抽雄—乳熟期≥10℃积温及抽雄—成熟期的日照时数的影响。伏旱和初秋连阴雨是陇东玉米主要胁迫因素。拔节期后的光照、温度和水分合理配合程度决定了干物重的水平,而开花后10 d开始到开花后60 d是有效干物重增长关键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有效干物重的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半干旱区 春玉米 干物重 影响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膜下暗灌技术试验研究
11
作者 周忠文 杜军 《甘肃农村科技》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果树 膜下暗灌技术 雨水灌溉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4月28—29日冻害对陇东苹果花期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邱宁刚 张天峰 +3 位作者 周忠文 张洪芬 陈帆 宋亚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109-114,共6页
本研究以2023年4月28—29日陇东地区发生的苹果严重冻害事件为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资料,探讨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域的苹果对低温冻害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庆城、合水、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平凉等地区... 本研究以2023年4月28—29日陇东地区发生的苹果严重冻害事件为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资料,探讨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域的苹果对低温冻害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庆城、合水、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平凉等地区的国家级气象站1971—202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及1994—2023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发育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域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与苹果花蕊受冻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害对陇东苹果早熟品种嘎啦系、蜜脆、粉红女士,晚熟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等影响较小;对中熟品种富士系影响较大;苹果种植地域山地、平原较川地、塬畔严重;陇东苹果由于气候变暖原因花期提前,当温度降低到-2℃以下时,冻害程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在苹果花期,低温是影响冻害的主导因素,而最低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则是决定冻害程度的关键指标。如果温度持续低于苹果花期的耐受极限,那么冻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将随着低温的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并通过实际灾情验证。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优化苹果种植策略、改良品种选择、提高果业产值及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苹果 气候变暖 冻害指标 冻害程度 防冻措施 苹果冻害 气象因素 品种差异 种植地域 低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节气”的庆阳水热资源变化及农业响应分析
13
作者 刘英 周忠文 +3 位作者 柳东慧 张峰 王龙峰 王宏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80-87,共8页
为了全面掌握庆阳水热资源变化规律,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和指导农事生产活动能力,利用庆阳市8县区1971—2020年24节气的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函数、相关分析、t检验等方法,研究基于24节气的庆阳市气候变... 为了全面掌握庆阳水热资源变化规律,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和指导农事生产活动能力,利用庆阳市8县区1971—2020年24节气的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函数、相关分析、t检验等方法,研究基于24节气的庆阳市气候变化规律及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4节气中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呈准正态单峰型分布,其中大暑、小暑节气温度最高,温度升温趋势最显著;春、秋季型节气间温度变幅和温度日较差偏大,其中清明和立冬是气温波动最大的两个节气,这与庆阳早、晚霜冻活动期一致;物候型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气温均呈波动性上升,标志着不同农业生产期的开始,白露过后暑气渐消,霜降节气天气渐凉,标志着进入越冬期,清明-霜降为庆阳的农耕期。24节气中降水量呈单峰型波动分布,一年中立春-大暑降水量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立秋节气;谷雨-寒露节气是降水量最多时段,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7%,大致与农耕期同步;处暑-大寒节气降水量逐渐减少,最小值出现在冬至;夏季型节气降水量增加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水量减少最快。总体而言,热量资源增加,降水波动增加,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发展;但降水量季节分布极为不均,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不确定性增加了干旱风险。研究结果对指导庆阳市农业生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物候型节气 水热资源 气候变化 农业响应 庆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塬区春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评估
14
作者 张红妮 李祥科 +3 位作者 张洪芬 张天峰 周忠文 车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78-83,共6页
为研究世界最大黄土塬面“董志塬”腹地的陇东塬区典型代表区域——庆阳市西峰区春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1985—2020年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距平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 为研究世界最大黄土塬面“董志塬”腹地的陇东塬区典型代表区域——庆阳市西峰区春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1985—2020年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距平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丰歉及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增加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04℃/10a,增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72 mm/10a;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2.45 h/10a;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每10 a为470.14 kg/hm^(2)。用气候产量的丰歉反映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气候资源与其产量形成的匹配程度,36年来匹配较好的丰产年占58%,歉产年占42%;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年份占53%,不利年份占47%。研究结果可以根据气候变化指导该地区作物布局及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对促进冬小麦提质增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 变化特征 冬小麦气候产量 影响分析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会加油吗?
15
作者 黄国瑾 周忠文 《中国标准化》 2002年第10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加油站 汽车 油箱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主产区40年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小英 张强 +3 位作者 王劲松 王莺 周忠文 马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2,共7页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 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 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次?a -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次?a -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次?a -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 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主产区 干旱灾害 变化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塬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小英 王莺 +3 位作者 王兴 周忠文 张蓓 杨子和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92-297,共6页
黄土高原旱塬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土壤水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运用黄土高原旱塬区董志塬所在地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5年玉米试验田土壤湿度及产量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1981-2015年这35年间土壤... 黄土高原旱塬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土壤水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运用黄土高原旱塬区董志塬所在地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5年玉米试验田土壤湿度及产量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1981-2015年这35年间土壤水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旱塬区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平均贮水量呈高-低-高的抛物线状变化趋势,贮水量最大时期为乳熟期至成熟期,最小时期为拔节期至抽雄期;土壤耗水量呈低-高-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时期为拔节期至抽雄期,最小时期为播种期至七叶期。35年来土壤深度为50 cm的土层贮水量、耗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玉米产量受抽穗期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最大。土壤深度为50 cm的土层贮水量及耗水量对玉米单产的最大影响均出现在7月中旬,分别为21、27 kg/(hm^2·mm)。建议采取有效保墒节水技术措施,减轻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不足对生长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旱塬区 土壤水分 玉米 产量 变化特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A空间检验技术的甘肃河东汛期降水智能网格预报偏差特征分析
18
作者 韩晶 焦美玲 +5 位作者 曹彦超 王娟 贺涛 徐耕 周忠文 金满慧 《干旱气象》 2024年第6期976-986,共11页
研究甘肃河东地区汛期降水智能网格预报偏差特征,对提升区域降水预报预警的精准化水平和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河东176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汛期降水资料,筛选出2018—2020年264个降水个例,基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3 h智... 研究甘肃河东地区汛期降水智能网格预报偏差特征,对提升区域降水预报预警的精准化水平和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河东176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汛期降水资料,筛选出2018—2020年264个降水个例,基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3 h智能网格降水预报数据,对预报场和实况场的连续雨区(Contiguous Rain Area,CRA)进行识别和配对,并按照命中、假警报和未命中3种情况分类分析,进一步对预报命中的CRA偏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预报命中的降水个例,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落区偏差以暖强迫类最大,斜压锋生类和冷强迫类次之;强度偏差以冷强迫类最大,暖强迫类和斜压锋生类次之;形态偏差以斜压锋生类最大,冷强迫类和暖强迫类次之。暖强迫类和斜压锋生类降水的落区预报偏东偏北,冷强迫类偏东偏南。3类降水预报均表现为对β及以下尺度的降水落区面积偏大,而对α尺度降水落区面积偏小。基于CRA空间检验结果,预报员可建立本地化的模式订正方案,提高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空间检验 降水预报 偏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env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忠文 林桂芳 +3 位作者 王好好 苏帅 崔治中 孙淑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82-1491,共10页
旨在构建能够表达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env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REV SNV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其env基因,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旨在构建能够表达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env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REV SNV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其env基因,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以其为模板,PCR扩增整个REVenv基因真核表达盒并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分别克隆进pUC18载体;以其为模板,利用含有MDV SC9-1株meq基因位点两侧同源臂的引物经PCR扩增REVenv真核表达盒以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利用Red E/T同源重组技术插入SC9-1的meq位点,最终利用阿拉伯糖诱导表达flp重组酶,敲除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SC9-env BAC。提取SC9-env BAC质粒转染CEF细胞,拯救重组MDV,利用MDV单抗H19以及REV单抗11B118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阳性病毒,命名为SC9-env。分析比较SC9-env在CEF细胞上的复制水平,利用动物试验初步评价SC9-env对SPF鸡的致病性以及SC9-env对SPF鸡感染MDV、REV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的重组MDV SC9-env能够稳定表达REV env蛋白,且复制水平与亲本病毒SC9-1相似;该重组毒接种SPF鸡没有明显的致病性,且对rMd5的强毒攻击提供92%的免疫保护,与SC9-1差异不显著;SC9-env显著降低REV感染SPF鸡所引起的体重减轻以及灭活苗抗体下降。构建的表达REVenv的重组MDV对感染MDV、REV的SPF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ENV基因 同源重组 马立克病毒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谋草 赵玮 +2 位作者 周忠文 邓振镛 黄世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3期242-247,共6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位于黄土高原董志塬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0~50 cm土壤水分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贮水量呈逐年减少,气候趋向暖干化的变化特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位于黄土高原董志塬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分析0~50 cm土壤水分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贮水量呈逐年减少,气候趋向暖干化的变化特征。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稳定期—迅速下降期—上升期;土壤水分突变年发生在2000年,之后递减趋势明显;玉米发育期日耗水强度最大时段出现在拔节—乳熟期,且土壤水分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日耗水量减少0.1 mm;玉米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该趋势并不明显,土壤水分发生突变后(2000—2012年)比突变前(1990—1999年)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3 mm/kg。分析不同水分年型的水分利用效率发现,平水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也最高,枯水年次之,丰水年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土壤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