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在城市设计中焕发传统居住区的活力——广州文德路地区总体城市设计暨文德楼周边居住区意向设计
1
作者 周彝馨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3期66-69,共4页
文章阐述了笔者对文德路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结果,介绍了文德路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与文德楼周边居住区的意向设计方案,并探讨如何在城市设计中焕发传统居住区的活力。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传统居住区 物质结构形态 社会结构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传统建筑陶塑脊饰及其人文性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共5页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其为"南国陶都"石湾民窑的特产,是集陶瓷、建筑与雕塑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文化在当代有断层的危机,当年在岭南与...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其为"南国陶都"石湾民窑的特产,是集陶瓷、建筑与雕塑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文化在当代有断层的危机,当年在岭南与东南亚广泛分布的岭南陶塑脊饰,锐减到如今只存在寥寥几个建筑之上。笔者的研究正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以寻求传承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塑脊饰 石湾民窑 民俗 人文性格 多元文化 海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生成内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彝馨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1,共5页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多个"八卦"形态的聚落,长期以来,官方宣传与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极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本文初步定义了"八卦"形态聚落的概念,统计出高要地区&q...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多个"八卦"形态的聚落,长期以来,官方宣传与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极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本文初步定义了"八卦"形态聚落的概念,统计出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数量与方位,描绘出其分布范围与总平面图。通过田野调研和图解分析,发现"八卦"形态聚落的道路、建筑、数理、方位等与八卦图式皆有大量不符之处,模仿八卦图式的传说有穿凿附会之嫌。"八卦"形态聚落有明显的防灾和适应社会形态的优势。其生成有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内因,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社会形态,并受太极八卦与风水观念等影响,形成了当前的这种特殊形态。营造最优生存环境是"八卦"形态聚落的本质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卦”形态聚落 聚落形态 生成 内因 防御灾害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窑之辩--石湾窑文化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石湾窑为中国著名民窑,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忽略与误解,其作为"中国陶"代表的地位亦同时被贬低。石湾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以来代表了广窑的最高水平。石湾窑的文化特点可总结为九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石湾窑为中国著名民窑,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忽略与误解,其作为"中国陶"代表的地位亦同时被贬低。石湾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以来代表了广窑的最高水平。石湾窑的文化特点可总结为九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兼收并蓄,擅仿擅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妙趣天成,大巧若拙;诗意表现,艺之大成;岭南风骨,广府特色;名家辈出,代代相承;精于匠作,疏于理论。官窑与民窑之别,不应在艺术的高低,而应在于追求趣味的不同。官窑追求的是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而民窑追求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陶胜于质朴,瓷胜于精致,陶与瓷,不可以高低论。石湾窑在中国名窑之林独树一帜,以其并不优越的陶土塑造出超越诸多名窑的石湾陶塑艺术,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岭南的地域文化,成就了中国陶器的一个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窑 石湾窑 文化 陶器 陶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骑楼建筑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彝馨 《华中建筑》 2006年第8期163-165,共3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们应探究骑楼的内涵,发扬其核心精神,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实现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楼 环境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水乡的线性时空研究——以逢简水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彝馨 《城市》 201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在我们的记忆里,岭南水乡,曾经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外桃源的环境在逐渐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都市环境。短短二十年,珠江三角洲的岭南水乡从星罗密布锐减到难以列举出三五个代表。到底是什么使我们的... 在我们的记忆里,岭南水乡,曾经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外桃源的环境在逐渐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都市环境。短短二十年,珠江三角洲的岭南水乡从星罗密布锐减到难以列举出三五个代表。到底是什么使我们的岭南水乡逐步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水乡 线性空间 城市规划思想 都市环境 乡城镇 杏坛镇 公共建筑 新型城镇 简村 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中环建筑群与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彝馨 《城市》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骑楼建筑是建筑适应气候和民俗生活的典型案例,香港的近代建筑在表象上与骑楼建筑很相似。为此,我们以香港中环建筑群为例,通过与传统意义的骑楼建筑作比较研究,探讨香港中环建筑群与传统骑楼建筑的关系。
关键词 骑楼建筑 建筑群 香港 典型案例 适应气候 近代建筑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典型聚落空间形态与社会环境的同构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6期97-100,共4页
以同构方法和比较方法研究广东地区的三种类型典型聚落,发现其空间形态与社会环境之间有巧合的“同构现象”,如聚落组团、朝向、肌理与族姓的“同构现象”、聚落空间形态与宗族关系的“同构现象”、聚落空间方位与社会阶级分层的“同构... 以同构方法和比较方法研究广东地区的三种类型典型聚落,发现其空间形态与社会环境之间有巧合的“同构现象”,如聚落组团、朝向、肌理与族姓的“同构现象”、聚落空间形态与宗族关系的“同构现象”、聚落空间方位与社会阶级分层的“同构现象”、聚落防御形态与社会关系的“同构现象”等。经分析研究,同构现象的动因为对社会伦理结构的适应性、对社会阶级分层形态的适应性、对聚居形态的适应性等。最后得出结论,宗族组织和伦理关系、价值取向和信仰等社会环境对聚落空间形态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空间形态 社会环境 同构现象 动因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历史聚落形态类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4期77-80,共4页
长期以来,对佛山地区甚至广府地区的聚落布局研究,仅重视梳式布局与河网水乡,对其他布局形式缺乏全面的梳理。我们将佛山地区作为广府地区的一个典型做全面梳理,以期掌握广府地区聚落类型衍生、融合与演变的脉络。文章以类型学方法讨论... 长期以来,对佛山地区甚至广府地区的聚落布局研究,仅重视梳式布局与河网水乡,对其他布局形式缺乏全面的梳理。我们将佛山地区作为广府地区的一个典型做全面梳理,以期掌握广府地区聚落类型衍生、融合与演变的脉络。文章以类型学方法讨论之,根据佛山历史聚落的建筑肌理、组合方式和朝向等要素,将佛山历史聚落的形态分为4种类型:梳式聚落、棋盘式聚落、河网水乡聚落和围屋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聚落 形态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与岭南传统建筑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彝馨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地还有遗存)。在与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上,陶塑脊饰首先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边界,引导了建筑空间的序列;其次界定了人的心理空间范围;最后营造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表征了建筑空间的性质。在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上,陶塑脊饰是岭南最高等级的传统建筑装饰,是灰塑在材料上的继承和发展,其题材也代表了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塑脊饰 岭南传统建筑 空间关系 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学理论分析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原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彝馨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5期57-58,共2页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传统骑楼建筑文化 衰落 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形态与八卦文化图式的趋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中外建筑》 2019年第3期23-27,共5页
国内有众多聚落和景观被传为模仿"八卦"或其他文化图式,如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就有30多个"八卦村"。然而经过对多个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以八卦图式的三大特征(数理观、时空观、中央崇拜)与相关案例作比较,发现部分... 国内有众多聚落和景观被传为模仿"八卦"或其他文化图式,如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就有30多个"八卦村"。然而经过对多个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以八卦图式的三大特征(数理观、时空观、中央崇拜)与相关案例作比较,发现部分聚落、景观的形成原因有待商榷。在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愿景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众多与文化图式类似的景观。不同的文化对之有不同解读。在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下,则趋向于理解为道教文化图式,附丽到八卦文化之上。文化有一种强大力量,其必然会联系物象与文化图式,并通过实质修正或心理补偿等方法,使它们趋于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形态 文化图式 趋同 数理观 时空观 中央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府地区历史村落人文性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城市建筑》 2019年第4期164-166,191,共4页
广府地区历史村落具有复杂多维的人文性格,其严整统一的规划体现了宗族集权制度,灵活顺应的格局体现了尊重自然的思想,兼容并包的性格体现了开放多元的文化。
关键词 广府 历史村落 人文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夏令营营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析
14
作者 周彝馨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第5期67-72,共6页
多元与聚合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巧妙地运用多种元素和设计手法,在满足多种使用要求的原则上,保持整个营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共生,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设计手法因地制宜,营... 多元与聚合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巧妙地运用多种元素和设计手法,在满足多种使用要求的原则上,保持整个营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共生,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设计手法因地制宜,营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观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思想 融合共生 因地制宜 和谐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更新改造——以广州文德路传统居住区为例
15
作者 周彝馨 《城市》 2007年第10期37-40,共4页
文德路历史悠久.是广州市较有传统特色的街区,分布着不少传统居住区.其形成年代大多为民国和建国初期。这些居住区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和规划建设的变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且不能成为一个有机完整... 文德路历史悠久.是广州市较有传统特色的街区,分布着不少传统居住区.其形成年代大多为民国和建国初期。这些居住区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和规划建设的变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且不能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传统特色地段。在对文德路地区实施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对传统居住区进行城市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居住区 更新改造 广州市 传统特色 历史价值 形成年代 生活方式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楼建筑可持续发展构想
16
作者 周彝馨 《城市》 2008年第3期44-46,共3页
骑楼是优秀的传统建筑类型,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色。时至今日,由于现代都市的发展,骑楼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制约,使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断层。怎样才能延续骑楼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 骑楼是优秀的传统建筑类型,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色。时至今日,由于现代都市的发展,骑楼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制约,使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断层。怎样才能延续骑楼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骑楼建筑 建筑类型 地域特色 现代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空间启蒙教育研究
17
作者 周彝馨 《江西建材》 2014年第18期40-40,共1页
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空间启蒙教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此课程的三大原则与思路。文章展示了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与学生设计实践成果,对此课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空间设计 启蒙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传统建筑陶脊源流研究
18
作者 周彝馨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4期86-87,共2页
岭南传统建筑陶脊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据调查,清代岭南传统陶脊在广东、广西、港澳、东南亚等国内外地区尚有遗存,是岭南陶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实证。我们描绘出岭南传统陶脊的传播路线,并经过对国内现存岭南传统陶脊的统计研... 岭南传统建筑陶脊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据调查,清代岭南传统陶脊在广东、广西、港澳、东南亚等国内外地区尚有遗存,是岭南陶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实证。我们描绘出岭南传统陶脊的传播路线,并经过对国内现存岭南传统陶脊的统计研究,得到了岭南传统陶脊发展传播的大致轨迹。岭南传统陶脊由石湾窑创造,清代后期广泛应用于广府地区,后经水运、陆运与海运路线传播至国内及东南亚地区。文章就陶脊在岭南建筑装饰中的地位、陶脊的传播影响路线、陶脊与博古屋脊的关系、陶脊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发展演变等几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脊 源流 传播路线 博古屋脊 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论与西方建筑史
19
作者 周彝馨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4期86-87,共2页
当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长盛不衰,但是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我们始终在探讨中。什么是人性?如何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人性论与人性化为切入点,重新审视西方建筑历史的人性化问题,以全新的视角诠释西方建筑史。在纵... 当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长盛不衰,但是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我们始终在探讨中。什么是人性?如何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人性论与人性化为切入点,重新审视西方建筑历史的人性化问题,以全新的视角诠释西方建筑史。在纵横对比了东西方人性论发展历程后,笔者对人性化发展历程的建筑思潮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人性是复杂的、多元的、动态的,人性化问题的理解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因此不能以机械简单的眼光看待建筑历史的人性化问题;人性化是一个主体不断演变的过程,以谁为本是每个时代人性化的根本性问题,人性探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应是人存在的静态描述,而应是动态描述;所有关于人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角度的叙述,都是相对的,人性化与非人性化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建筑历史的人性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西方建筑史 人性化 历史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教学对家具设计的启示
20
作者 周彝馨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年第4期32-33,共2页
本文以家具设计专业的《中国古建筑》课程为切入点,对其中的探索过程进行探讨,并精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实例作深入剖析。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家具设计 启发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