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周建琴 李蒙 +2 位作者 陶云 窦小东 王玉尤婷 《干旱气象》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研究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明确气候因子影响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提高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利用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统计数据、降水、平均气温及... 研究农业干旱灾害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明确气候因子影响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提高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利用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统计数据、降水、平均气温及有效灌溉面积等数据,首先分析农业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然后研究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干旱灾害变化的可能成因,最后构建基于关键期多气候因子的干旱灾害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978—2022年云南农业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分别为0.49%·(10 a)^(-1)和0.09%·(10 a)^(-1),在2004年和2013年左右分别发生了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05—2013年干旱灾害较为严重,云南有14个州(市)干旱综合损失率比1996—2022年平均偏多2%~6%,2014—2022年全省大部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减轻。云南5月降水、5月平均气温及1—3月和5—9月气象干旱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其影响明显大于年尺度的同类气候要素,是影响云南农业干旱灾害的关键期气候因子。2014年以后,云南5月降水总体偏少、平均气温偏高,1—3月、5—9月气象干旱总体偏强,但农业干旱灾害偏轻,重要原因之一是水利设施增多,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干旱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基于关键期多气候因子构建的拟合模型对云南农业干旱灾害估算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拟合关系明显好于与年尺度的同类气候要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业干旱灾害 演变特征 气候因子 关键影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2020年4-6月区域性气象干旱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建琴 陶云 +1 位作者 符睿 李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2-1063,共12页
基于2020年云南125个站逐日MCI指数和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标准,分析了4-6月区域性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高低层大气环流分布研究了其发生的成因。研究表明:(1)2020年4-6月发生了两次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一次是4月1-25日云... 基于2020年云南125个站逐日MCI指数和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标准,分析了4-6月区域性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高低层大气环流分布研究了其发生的成因。研究表明:(1)2020年4-6月发生了两次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一次是4月1-25日云南西南部有重度以上强度的气象干旱,另一次是5月9日至6月30日全省性、持续时间长的严重气象干旱。(2)2020年4月1-25日500 hP高度场在乌拉尔山和东亚东部为低压槽区,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一带为高压脊区,在中高纬度形成“负-正-负”波列,有利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堆积南下影响云南,但低纬度地区为带状正异常高度场控制,云南区域700 hPa风场为南风异常,所以冷空气主要影响云南东部。低纬度地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中国海高度场偏高,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云南输送,云南区域70%的水汽输送轨迹来自西风带。因此云南西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发生了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3)5月9日至6月30日南亚高压季节性转换偏晚,孟加拉湾区域季风环流建立偏迟。季风建立前,云南区域水汽输送轨迹均来自西风带,比湿以负距平为主。季风建立后,云南区域水汽输送轨迹97%来自印度洋,比湿以正距平为主,但500 hPa中高纬度环流分布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同时云南区域为10 gpm以上正距平的高度场控制,下沉运动加强,水汽输送与辐合上升运动对应关系不好,所以发生了全省大范围的气象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MCI指数 气象干旱 环流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年春末夏初(4—6月)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周建琴 《清洗世界》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文章旨在探讨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评估膜分离技术在解决工业废水复杂组分和高效净化水质方面的有效性。采用了理论分析法法,系统性地研究了膜分离技术在不同废水类型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在去... 文章旨在探讨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评估膜分离技术在解决工业废水复杂组分和高效净化水质方面的有效性。采用了理论分析法法,系统性地研究了膜分离技术在不同废水类型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在去除废水中微小颗粒、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本研究得出了在特定工业废水处理场景下,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可行的选择,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这一研究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技术选型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于推动废水资源化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 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融合策略研究
5
作者 周建琴 《科学咨询》 202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成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为初中教学带来了极大便捷。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成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为初中教学带来了极大便捷。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重点探究“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烤烟适宜种植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窦小东 侯胜芳 +3 位作者 李蒙 吉文娟 周建琴 鲁韦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86,共11页
为揭示云南省烤烟适宜种植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以烤烟在云南省的实测分布数据以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历史时期云南省烤烟适宜种植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云南烤烟适宜种植区的变化... 为揭示云南省烤烟适宜种植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以烤烟在云南省的实测分布数据以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历史时期云南省烤烟适宜种植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云南烤烟适宜种植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按环境变量对云南烤烟种植的贡献率大小排序,影响云南烤烟种植的主导环境变量依次为5月平均降水量、最热季节平均温度、土壤质地分类、土壤碳酸盐含量,4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0.9%,且总体上气候变量对云南烤烟种植的影响高于土壤变量。(2)历史时期,云南烤烟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曲靖、昆明、楚雄、昭通、大理、保山、临沧、玉溪东部、红河中北部、文山西北部等地区,其余丽江南部、普洱中部亦有零星分布,适宜种植区的总面积达23.82×10^(6)hm^(2),占全省面积的60.44%。(3)在RCP4.5和RCP8.5排放路径下,烤烟适宜种植区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分别增加到28.28×10^(6)hm^(2)和26.09×10^(6)hm^(2),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1.76%和66.19%,总适宜种植区的质心(几何中心)沿偏东偏北方向迁移,且这种迁移主要是由高适宜种植区质心的迁移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烤烟 适宜种植区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气候舒适度分布和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预估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建琴 黄玮 +2 位作者 朱勇 李蒙 周波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文章使用云南1961—2015年观测气象资料和Reg CM4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2016—2099年气候变化预估资料,计算了云南逐日气候舒适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云南近55年气候舒适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成... 文章使用云南1961—2015年观测气象资料和Reg CM4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2016—2099年气候变化预估资料,计算了云南逐日气候舒适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云南近55年气候舒适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成因,最后对未来变化趋势作了预估。结果显示:(1)云南观测资料多年平均值舒适日数最多,占全年的55%,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寒冷日数次多,占全年的23%,北多南少,冬季最多;冷日数比寒冷日数稍少,占全年的20%;热日数仅占全年的1%,闷热日数多年平均值为零。(2)1961—2015年寒冷(舒适)日数年际和空间变化都呈明显的减少(增加)趋势,冷和热日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闷热日数没有变化。(3)气温是云南气候舒适度各等级日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风速,相对湿度只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影响明显。(4)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16—2099年云南寒冷(舒适)日数年际和空间变化都是减少(增加)的趋势;冷日数年变化是减少的趋势,空间变化为西北部增加;热日数只在RCP8.5情景下增加明显,主要是南部地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气候舒适度 时空变化特征 变化趋势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9—10月云南连阴雨发生的事实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建琴 晏红明 +2 位作者 郑建萌 黄玮 秦香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2010年云南发生了一次近10年来比较严重的秋季连阴雨天气。利用云南12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发生的成因和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的秋季连阴雨天气与500hPa上乌拉尔山地区脊前... 2010年云南发生了一次近10年来比较严重的秋季连阴雨天气。利用云南12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发生的成因和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的秋季连阴雨天气与500hPa上乌拉尔山地区脊前的低槽或东亚大槽的加深南压、孟加拉湾低压槽偏强以及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有密切联系,在云南地区的大气异常状态表现出明显的湿度增加、上升运动加强的特征。另外,还进一步表明850hPa经向风15~25天低频振荡在云南秋季连阴雨明显年和不明显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连阴雨明显年,850hPa经向风主要由南半球低纬地区向北半球20°N-30°N传播,这表明当南半球低频扰动能量较强、季风南退较晚时,有低频振动能量传输到北半球低纬度,有利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水汽向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输送;连阴雨不明显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500 hPa环流场 水汽 垂直运动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不同源地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Ⅱ):减、增各源区水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建琴 钱正安 +1 位作者 蔡英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0-1232,共13页
为进一步检验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西风带等4个水汽源区对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MM5模式,以1979年7月为模拟对象,以NCEP再分析值作初、侧边界条件,继本文上篇作了该模式对该月的模拟性能检验后,又分别... 为进一步检验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西风带等4个水汽源区对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MM5模式,以1979年7月为模拟对象,以NCEP再分析值作初、侧边界条件,继本文上篇作了该模式对该月的模拟性能检验后,又分别作了检验减、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11个敏感性试验。下篇的结果表明:(1)夏季,东南沿海源区减(增)水汽后,主要通过西伸的西太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和西侧的偏南风气流的"干(湿)平流"输送,第2天将直接影响西北区东部;继之,若遇河西走廊低层较强偏东风,前述"干(湿)平流"还可再继续影响河西及南疆降水的减(增)。即东南沿海是影响西北区的主要水汽源区。(2)孟湾源区水汽的减(增)变化常经北路和东路共同影响西北区的降水。它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走廊中、东部的降水,也间接地影响西北区东部及南疆的降水。(3)高原(特别是西风带)源区因本身水汽少,它们的影响要小些。高原源区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中、东部的降水,也部分影响西北区东部和南疆的降水;而西风带区主要影响北疆及南疆的降水。(4)作西北区夏季降水预报时,要关注其上游孟湾,特别是东南沿海源区水汽、沿途天气系统及低空急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夏季降水 东南沿海盂湾 高原及西风带等源区 减(增)各源区水汽的敏感性试验 干(湿)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不同源地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Ⅰ):模拟试验方案及对照试验结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建琴 蔡英 +1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对该月分别执行了检验模式性能的对照试验及检验减、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等共13个试验。文章上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对照试验为传统的仅月初给定初始场,连续积分全月的连续积分试验(CONA)及每5天更新初始场,分6段接力式完成全月积分的分段积分试验(CONB)。(2)两对照试验虽都较好地再现了该月亚洲中、高纬度较平直的月平均西风环流,但CONB试验更好地再现了该月淮河—川西半环状多雨带及江南、华南、以及西北区少雨的降水分布格局,还令人鼓舞地捕捉了该月西北区东南部的各次降水过程,即MM5模式对该月形势和降水的模拟性能较好,因而其下篇分别减、增不同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也是可信的。(3)对某天气气候事件的事后较长时间的模拟,采用分段积分模拟方案,可部分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降水 东南沿海等4个水汽源区 MM5模式 分段积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初夏干湿演变特征和基于CMIP6模式模拟的预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琴 黄玮 +3 位作者 李蒙 郑建萌 罗蒙 符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使用1961—2020年的观测数据和2021—2080年的模式预估数据,首先分析了云南初夏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子相对贡献,然后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的20个全球模式,对SSP1-2.6、SSP2-4.5以及SSP... 使用1961—2020年的观测数据和2021—2080年的模式预估数据,首先分析了云南初夏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子相对贡献,然后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的20个全球模式,对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云南初夏未来干湿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20年云南初夏气候整体湿润,但为变干燥的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60s、1970s以及2000s气候相对湿润,其余年代相对干燥,2000s(2010s)为1961年以来最湿润(干燥)的10年。(2)2021—2080年在3种排放情景下,云南初夏气候较1995—2014年均为变干燥的趋势,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AI分别减少13.9%、17.9%以及24.9%,西南部将可能是湿润度降幅最大值中心。(3)1961—2020年,降水对云南初夏气候干湿变化的贡献大于潜在蒸散量;而2021—2080年,潜在蒸散量对气候变干燥的贡献大于降水量,且随排放情景的增高和时间推移,其贡献将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干湿变化 预估 干燥度指数(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乐霉素C产生菌的微波诱变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建琴 高荣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以物理因子微波对免疫抑制剂康乐霉素C的产生菌进行了菌种诱变 ,研究了微波处理的条件、照射的时间及剂量 ,获得康乐霉素C生产能力高于出发菌株 180 %的M_13_2 1。
关键词 微波诱变 康乐霉素C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乐霉素C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建琴 韩宝玲 +1 位作者 王南金 高荣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6-387,共2页
康乐霉素 C(简称 K- C)是一个新的免疫抑制剂 ,但它在发酵液中的含量很低 ,仅为 0 .1mg/ L。为了满足药效学、毒理学试验和药代动力学所需的样品 ,就必须提高 K- C的产量。 K- C的产生菌为 N ocardiamediterranei var.K anglensis 1747-... 康乐霉素 C(简称 K- C)是一个新的免疫抑制剂 ,但它在发酵液中的含量很低 ,仅为 0 .1mg/ L。为了满足药效学、毒理学试验和药代动力学所需的样品 ,就必须提高 K- C的产量。 K- C的产生菌为 N ocardiamediterranei var.K anglensis 1747- 6 4,用本所的自然突变株 ST- 91为出发菌株 (下称出发菌株 )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自然分离纯化的方法 ,筛选出 1株 K- C的产量明显地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 U1 0 - S- 4。对 U1 0 - S- 4的生产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其稳定性很好 ,可传到第四代。并对它的发酵条件 ,如 :p H值、接种量、发酵周期等进行了研究 ,进而进行了 5 0 0 L罐上放大试验 ,绘制出突变菌株 U1 0 - S- 4的生长代谢曲线 ,通过对代谢曲线分析 ,优化了发酵条件 ,进行了罐上的补料试验 ,确立了 5吨罐上的操作条件 ,成功地进行了 3批生产 ,K- C效价可以达到 46 .0 mg/ 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46 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乐霉素C 免疫抑制剂 诱发育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和中部型El Nino事件对云南冬季降水影响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建琴 晏红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8,共11页
利用1981-2017年云南125个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l Nino事件期间云南冬季的降水差异,发现东部型El Nino有利于冬季云南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而中部型El Nino的影响却不明显。进一步从两类事件相应的大气... 利用1981-2017年云南125个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l Nino事件期间云南冬季的降水差异,发现东部型El Nino有利于冬季云南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而中部型El Nino的影响却不明显。进一步从两类事件相应的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降水差异的物理原因。研究表明:(1)东部型El Nino年,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为异常强的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Hadley环流在20°N为异常上升气流,造成云南水汽输送和辐合加强,中高纬度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脊发展,冷空气沿高原东侧南下影响云南,冷暖空气在云南频繁交汇,导致云南冬季降水日数明显偏多,相应降水偏多;(2)中部型El Nino年,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下沉支强度较东部型弱,相应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东部型偏弱偏东,Hadley环流在20°N为下沉气流,对云南区域水汽输送影响较弱,同时中高纬度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除对应冬季云南东部降水日数偏少外,对其他地区降水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冬季降水 东部和中部型El Nino 影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中国区域夏季降水异常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建琴 晏红明 胡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4期17-24,共8页
分析了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海温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东部型El Nio年的海温正距平中心发展快且强度比中部型El Nio年强。(2)两类El Nio发展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最大的是东北和华北地区... 分析了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海温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东部型El Nio年的海温正距平中心发展快且强度比中部型El Nio年强。(2)两类El Nio发展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最大的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呈相反的分布,华南地区只是变化幅度不同,江淮流域降水一致偏少。(3)Walker环流分布的差异是两类El Nio年夏季降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位于西太平洋地区下沉支的强弱以及有无上升支的分布,对西太副高和我国水汽的输送有明显影响。(4)500h 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波列以及高低层大气的垂直运动也是造成两类El Nio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降水 东部和中部型ElNino 发展年 WALKER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复合固定化植酸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建琴 刘菊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分别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及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载体,对植酸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VA复合凝胶的多孔性网状结构,有利于物质传递。海藻酸钠有助于阻止酶活力的漏失,包埋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植酸酶经过... 分别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及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载体,对植酸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VA复合凝胶的多孔性网状结构,有利于物质传递。海藻酸钠有助于阻止酶活力的漏失,包埋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植酸酶经过固定化后,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都得到提高,可以重复多次对植酸钠进行水解反应。同时对该自由酶和固定化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发现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和7.0,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和60℃。固定化酶的Km(20 mg/mL)大于自由酶的Km(14 mg/mL)。植酸酶经固定化,提高了酶的操作、温度和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对康乐霉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建琴 高荣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康乐霉素C是一个新的免疫抑制剂。为提高免疫抑制剂康乐霉素C的产量,采用γ射线对康乐霉素C产生菌———S-2-S-13的孢子进行了诱变育种。该菌株γ射线育种的条件:菌株的死亡率;变株γL i-33康乐霉素C的产量比出发菌株S-2-S-13的康乐霉素... 康乐霉素C是一个新的免疫抑制剂。为提高免疫抑制剂康乐霉素C的产量,采用γ射线对康乐霉素C产生菌———S-2-S-13的孢子进行了诱变育种。该菌株γ射线育种的条件:菌株的死亡率;变株γL i-33康乐霉素C的产量比出发菌株S-2-S-13的康乐霉素C的产量提高200%,且传至5代发酵单位仍较为稳定,说明γL i-33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育种 康乐霉素C 地中海诺卡氏菌康乐变株1747—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果胶酶产生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建琴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1期91-91,94,共2页
本文报道了黑曲霉A3.1在麦麸固体培养基的产酶条件,在不同氮源试验中以(NH4)2SO4为最佳,该菌产酶的最佳条件为28℃,含水量45%,起始pH5.0,时间3d。
关键词 黑曲霉 果胶酶 固体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SOD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建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494-13495,13554,共3页
利用25株酵母进行产SOD的筛选,得到1株高产SOD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pH值、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碳氮比为6∶1,发酵时间为18 h,pH值为5.0。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酵母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酶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脂肪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聚醚高分子化合物,它可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化工等众多领域。研究合成末端含有环氧基的聚乙二醇(环氧聚醚)的过程,讨论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子量等因素对环氧聚醚的影响,结果表...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聚醚高分子化合物,它可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化工等众多领域。研究合成末端含有环氧基的聚乙二醇(环氧聚醚)的过程,讨论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子量等因素对环氧聚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分子量为1000,在-OHmol:ECHmol:OHm-ol=1:5:2,60℃的条件下,反应5h,所得产物的转化率可达95%;并用该环氧聚醚作为接枝链,以壳聚糖为载体,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得到活力较高的固定化脂肪酶,酶活力回收率约为36.5%,最适反应温度由游离酶的36℃上升至55℃,最适pH由8.0升至8.5,固定化酶的Km值由游离酶的51mg/mL下降至45mg/mL。环氧聚醚接枝壳聚糖后固定化脂肪酶在较宽的温度和pH范围内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环氧聚醚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