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的“烟囱”支架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序锋 谢东明 +3 位作者 刘海荣 阳贻红 严章林 廖祥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TBAD)采用"烟囱"支架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30例复杂Stanford B型TBAD且采用"烟囱"支架技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 目的探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TBAD)采用"烟囱"支架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30例复杂Stanford B型TBAD且采用"烟囱"支架技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手术前后机体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凝血指标〔D-D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 30例复杂Stanford B型TBAD患者TEVAR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烟囱"支架释放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完全封堵,"烟囱"支架血流正常,肺部感染6.67%(2/30),尿路感染3.33%(1/30)。随访结果显示,胸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显示无Ⅰ型内漏,"烟囱"支架通畅,无明显并发症。TEVAR术后机体应激指标(Cor、ACTH)、凝血指标(D-D、FDP)与心功能指标(c Tn T、CK-MB、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采用"烟囱"支架技术行TEVAR术治疗TBAD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显著,且显著降低术后机体应激程度,改善凝血与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 “烟囱”支架技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研究的进展及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序锋 杜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69-2971,共3页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的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200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五种主要的焦虑障碍为:社交性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强迫性障碍(OCD)、广泛性焦虑...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的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200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五种主要的焦虑障碍为:社交性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强迫性障碍(OC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研究表明,主要的焦虑障碍一生中流行比例范围接近3%(OCD)和12%(SAD),并且男女相比女性接近男性2倍甚至更多。2001年来自美国华盛顿《国家科学院报》的一份调查认为焦虑和抑郁在世界各地已经非常普遍,并将在2020年成为导致劳动力丧失的全球疾病的第二个最普遍因素。现就焦虑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高血压 广泛性焦虑障碍 发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强迫性障碍 惊恐障碍 不适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序锋 王瑾 +2 位作者 陈玮华 丁芝英 杜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28-29,36,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50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评分...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50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社会支持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65在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序锋 邹良英 +2 位作者 黄鹤 钟文婷 王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365(miRNA-365)在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表达及其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0... 目的分析微小RNA-365(miRNA-365)在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表达及其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2组(50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为对照1组。三组均行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检测及心脏彩超检查,采用RT-PCR检测循环miRNA-365表达,分析miRNA-365表达水平与血压参数、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动态血压、日间血压、诊室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iRNA-365表达水平(1.22±0.31)均高于对照1组(0.84±0.16)、对照2组(1.0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miRNA-365表达与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日间血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脉压)、诊室血压(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诊室脉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iRNA-365与高血压心肌肥厚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检测miRNA-365在血浆表达情况可辅助诊断高血压心肌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高血压 微小RNA 左心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5
作者 周序锋 谢东明 +2 位作者 居艳娟 钟文婷 朱金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二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月~2014年9月实施标准化抢救CP前和2014年9月~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二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月~2014年9月实施标准化抢救CP前和2014年9月~2016年12月实施CP后分为对照组和CP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CP组则根据我院自创的STE-ACS临床路径进行诊治。以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满意度等为评价指标。结果 CP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6.7%)(P<0.05);CP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97±2.11)d短于对照组[(13.32±3.25)d](P<0.05),CP组平均住院费用为(52342.8±160.25)元,低于对照组[(72361.2±193.25)元](P<0.05);CP组平均药物费用为(7224.28±106.23)元低于对照组[(8319.23±116.35)元](P<0.05)。CP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1.67%)(P<0.05);C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的广泛应用效果预期满意,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而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办法,更好地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收费、节省卫生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路径 实施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导联在运动试验中对冠状动脉再狭窄检测的作用
6
作者 周序锋 居艳娟 +2 位作者 谢东明 阳贻红 钟文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评估附加V3R^V5R导联在运动试验中对检测右冠状动脉(RCA)和/或回旋支动脉(LCX)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症状患者再狭窄诊断能力的作用。方法:129例在RCA和/或LCX接受PCI的患者,术前进行运动试验,6个月后,所有患者为检测再... 目的:评估附加V3R^V5R导联在运动试验中对检测右冠状动脉(RCA)和/或回旋支动脉(LCX)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症状患者再狭窄诊断能力的作用。方法:129例在RCA和/或LCX接受PCI的患者,术前进行运动试验,6个月后,所有患者为检测再狭窄导致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均接受第二次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记录运动中标准12导联和V3R^V5R导联的数据。结果:129例患者中,其中右冠状动脉狭窄80例,回旋支狭窄26例,双支血管狭窄23例。6个月后,分别有6例(RCA)、2例(LCX)及3例(双支血管)出现再狭窄。PCI术后使用V3R^V5R导联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有改善(分别为73%VS 55%,97%VS 80%,73%VS 21%,97%VS 95%,95%VS 78%,除了阴性预测值外,P均<0.05)。PCI术后运动试验导致最大ST段下移值(毫米)在12导联中无变化(1.4±0.3 vs 1.5±0.3,P>0.05),而在V3R^V5R导联中有下降(0.2±0.2 vs 1.2±0.2,P<0.01)。结论:对右冠状动脉(RCA)和/或回旋支动脉(LCX)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使用附加V3R^V5R导联可以提高标准运动试验检测再狭窄导致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导联 运动试验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阳贻红 张古老 +2 位作者 谢东明 廖祥中 周序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36-136,共1页
目的评价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起搏器治疗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间隔部组)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尖部组)两组,观察两组起搏心电图Q... 目的评价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起搏器治疗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间隔部组)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尖部组)两组,观察两组起搏心电图QRS 波宽度,术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及其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1 例患者因心脏扩大明显主动固定电极固定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失败,改固定至右室心尖部,所有电极导线均植入成功.两组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隔部组植入时间和曝光时间较心尖部组偏长(P〈0.05),术后起搏心电图QRS 波宽度,间隔部组较心尖部组较窄,(P〈0.05),随访12 个月两组心功能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两组比较,间隔组更高(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 主动电极 起搏参数 远期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吉仑对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时珂 周序锋 谢东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887-2889,2894,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AL)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代谢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采用腹腔内注射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贝那普利(BH)组(在给予BH的... 目的探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AL)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代谢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采用腹腔内注射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贝那普利(BH)组(在给予BH的基础上建立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和AL组(在给予AL的基础上建立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干预时间4周。心脏超声检测检测各腔大小及心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检测脏器指数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MMPs/TIMPs比值。结果与ISO组及BH组相比AL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RA、AngⅡ水平及MMPs/TIMPs比值均降低(P<0.01)。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阿利吉仑由于能降低PRA,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阻断作用更充分在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金属蛋白酶类 阿利吉仑 肾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居艳娟 郭迪斌 +1 位作者 周序锋 孙剑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TD-PAH)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CTD-PAH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地那非治疗,...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TD-PAH)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CTD-PAH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动脉收缩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081,P=0.024);肺动脉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χ~2=4.200,P=0.040)。结论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TD-PAH可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水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病 西地那非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右冠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嘉源 李元凤 +3 位作者 周序锋 曹佐锋 林玉平 谢东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2224-2225,共2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能否减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方法:选择145例明确诊断为STEMI且冠脉造影示右冠为罪犯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3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能否减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方法:选择145例明确诊断为STEMI且冠脉造影示右冠为罪犯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3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片,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片,比较两组术后血流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血流CTFC(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能明显改善右冠急性闭塞患者术后TIMI血流,降低其CK-MB峰值,且ST段回落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 抗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立生坦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居艳娟 周序锋 +1 位作者 陈琥 郭迪斌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2期3147-3149,共3页
目的探讨安立生坦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8月收治的CTD-PAH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奇数)与试验组(偶数),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安立生坦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8月收治的CTD-PAH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奇数)与试验组(偶数),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安立生坦,对比2组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参数[肺动脉收缩压(s PA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较常规组长,呼吸困难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s PAP、LVEDD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安立生坦治疗CTD-PAH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呼吸状态,降低超声心动图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相关肺动脉高压 安立生坦 运动耐力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房间隔夹层及急性心脏压塞1例
12
作者 田克钧 钟玉婷 +2 位作者 周序锋 阳贻红 钟一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2-733,共2页
患者女,58岁,反复头晕、头痛10余年,既往诊断为“偏头痛”,对症治疗效果较差;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后经胸右心声学造影见中量微气泡右向左分流(10~30个微气泡/帧图像),经食管超声声学造影见中量微气泡右向左分流(10~30个微气泡/帧图像)... 患者女,58岁,反复头晕、头痛10余年,既往诊断为“偏头痛”,对症治疗效果较差;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后经胸右心声学造影见中量微气泡右向左分流(10~30个微气泡/帧图像),经食管超声声学造影见中量微气泡右向左分流(10~30个微气泡/帧图像),提示卵圆孔未闭(patent oval foramen,PFO),长约4~5 mm,宽度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心脏压塞 房间隔 心包横窦 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经验性慢径改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阳贻红 林玉平 +2 位作者 谢东明 周序锋 刘海荣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9-9,共1页
目的:观察程序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行经验性慢径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人,电生理检查排除AVRT,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A组)有房室结双径并诱发AVN... 目的:观察程序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行经验性慢径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人,电生理检查排除AVRT,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A组)有房室结双径并诱发AVNRT,30例患者(B组)有房室结双径但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另有4例患者(C组)术中既无房室结双径亦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对A组患者射频消融改良慢径,消融终点为阻断慢径或若慢径难以阻断则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终点;B组患者则以阻断慢径为消融终点:C组结合其发作时ECG疑诊为AVNRT患者亦经验性给予消融慢径,出现交界性心律与窦性心律交替现象,持续放电60ms即终止。术后随访。结果:9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A组随访时间(23.1±15.6)个月,仅1例在术后6个月复发(1.6%),经再次消融后随访8个月未再发;B组随访时间(20.2±13.4)个月,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复发(6.7%),经再次消融后现随访5个月及以上未再发;C组随访时间(11.2±1.6)个月,现已有3例在术后3个月后复发(75%)。其中B组和A组相比,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或B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发作时心电图疑诊为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路但未能诱发心动过速者,射频消融行经验性慢径改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电生理检查无房室结双径路亦未能诱发心动过速者,射频消融行经验性慢径改良的临床疗效则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刺激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时间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严章林 谢东明 +4 位作者 刘海荣 阳贻红 周序锋 凌嘉源 张古老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88-890,共3页
目的:研究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12个月与大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DAPT 12个月组(DAPT12个月停用氯吡格雷... 目的:研究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12个月与大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DAPT 12个月组(DAPT12个月停用氯吡格雷,只服用阿司匹林)和DAPT>12个月组(12个月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结果:共368例患者纳入研究,DAPT 12个月组156例,DAPT>12个月组212例,随访平均(20.4±5.2)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4.5%和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VS 10.8%,P>0.05)。结论:对于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延长DAPT时间至12个月以上,未降低MACE发生率,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阳贻红 周序锋 +1 位作者 谢东明 钟一鸣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 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中,其中有20例接受急诊或择期PC 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 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中,其中有20例接受急诊或择期PC 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其2例均未接受PC I治疗),2例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 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 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
16
作者 熊由俊 周序锋 +3 位作者 黄鈺婷 胡硕 李佩俊 田承南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207-1213,共7页
心肌纤维化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常伴有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心律失常等导致不良预后,心肌纤维化既是心力衰竭治疗的直接靶点和间接靶点,是心力衰竭发展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具有预后价值。尽管已有... 心肌纤维化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常伴有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心律失常等导致不良预后,心肌纤维化既是心力衰竭治疗的直接靶点和间接靶点,是心力衰竭发展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具有预后价值。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索相关治疗靶点,临床治疗仍偏重于后期干预,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心肌纤维化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心肌纤维化相关动物模型研究。心肌纤维化有替代性纤维化和反应性纤维化2种类型,主要由活化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驱动,伴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多种分子机制参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此外,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也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方面,心肌纤维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鼠和大动物模型,小鼠模型用于基因机制研究,大动物模型则更接近人类的生理特征。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开发更符合人类生理状态的大动物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分子机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序锋 王瑾 +4 位作者 周礼明 盛净 陈玮华 丁芝英 杜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感障碍与血清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18)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上海市黄埔区半淞园社...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感障碍与血清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18)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上海市黄埔区半淞园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 187例进行评定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18的表达水平。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总分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男性rho=0.21,P=0.01;女性rho=0.34,P=0.02);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总分与白介素-1、白介素-18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与血清C-反应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老年高血压焦虑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 自介素 焦虑症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阳贻红 周序锋 +1 位作者 谢东明 钟一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2062-2063,共2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均未接受PCI治疗),2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