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对重庆市部分中小学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庆双 罗生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5,共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苏联统一集中的课程政策影响,我国中小学课本长期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写、审核或指定。但随着一刀切弊端的逐步显露与愈演愈烈,1963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各省、市、自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苏联统一集中的课程政策影响,我国中小学课本长期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写、审核或指定。但随着一刀切弊端的逐步显露与愈演愈烈,1963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各省、市、自治区除采用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调研分析 课程实施 基础教育 重庆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共中央 课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下生成课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庆双 《职业时空》 2013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传统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模式的改革不可回避。生成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双向互动的课程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生成课程的内涵与实质的阐述出发,对新课程改革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传统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模式的改革不可回避。生成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双向互动的课程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生成课程的内涵与实质的阐述出发,对新课程改革下生成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特征,生成课程的价值,及生成课程在教师、环境方面的实施策略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课程 内涵 特征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调研报告——基于重庆市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3
作者 周庆双 《基础教育研究》 2012年第19期6-8,共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通过对重庆市部分中小学的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三级课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多数教育人员对其认识不足;课程结构比例与各区、县学校适应性不强;没有配套的三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通过对重庆市部分中小学的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三级课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多数教育人员对其认识不足;课程结构比例与各区、县学校适应性不强;没有配套的三级课程评价制度;专项经费、管理机构、人员与保障制度等存在空缺。尝试从管理机构、保障机制、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经费、评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重庆市三级课程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课程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作者 王男男 周庆双 +5 位作者 陈豪杰 蒲小江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75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44例,男215例;年龄14.7±2.1岁。其中369例术中静脉应用TXA的患者纳入TXA组,390例术中未使用TXA但输入等量生理盐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侧凸Cobb角和侧凸类型)、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液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管理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及矫正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侧凸度数、矫正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51.7±130.3mL)、总输血量(551.3±96.3mL)、术后引流量(468.3±162.5mL)、术后引流天数(2.8±0.4d)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666.7±166.8mL、650.0±138.3mL、550.0±135.1mL、3.1±0.8d,P<0.05),术后D二聚体和PLT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矫正率、术后并发症谱及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TXA可以减少AIS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输血量,改善凝血指标,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出血量 氨甲环酸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野下课程管理权力的向度及其表达
5
作者 罗生全 周庆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共3页
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其权力的掌控是课程朝向掌控者预期或利益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乡教育统筹理念的不断深入,城乡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的探讨不可回避。权力代表着利益,长期以来,课程管理权力向城市... 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其权力的掌控是课程朝向掌控者预期或利益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乡教育统筹理念的不断深入,城乡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的探讨不可回避。权力代表着利益,长期以来,课程管理权力向城市的倾斜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处于弱势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贯彻统筹理念,保证城乡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及教育的公平性,必须澄清城乡课程管理权力的重要价值、掌握其向度并提出实现举措,这是逐渐使利益的天平回复到促进城乡互利共存的正确位置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权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向度 乡统筹 城乡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 统筹理念 课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6 位作者 李松 徐亮 杜长志 邱勇 王斌 朱泽章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83例,年龄57.0±11.6岁(31~74岁),随访时间29.8±4.3个月。按照手术的节段不同分为L4/5组(65例)和L5/S1组(49例);根据术后1年CT融合器沉降情况分为沉降组(沉降≥2mm,22例)和未沉降组(沉降<2mm,9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分别通过术后3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术后三月差值表示手术重建情况以及随访丢失情况,同时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数值变量,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L4/5组和L5/S1组术前、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4/5组术后3个月随访时LL(4.8°±1.0°vs 3.2°±0.96°,P<0.001)和SL(2.7°±0.5°vs-0.15°±0.79°,P<0.001)重建明显优于L5/S1组,且在末次随访时的LL(-1.1±1.4 vs-1.7°±1.3°,P<0.05)和SL(-0.53°±0.57°vs-0.84°±0.93°,P<0.05)矫正丢失更小。此外,两组患者DH重建及随访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19.3%,L5/S1组沉降率高于L4/5,但无统计学差异(15.4%vs 24.5%,P>0.05)。沉降组年龄高于未沉降组(62.1±10.9岁vs 55.8±11.7岁,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及手术重建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沉降组末次随访LL(-3.5°±1.4°vs-1.1°±0.94°)、SL(-1.11°±0.89°vs-0.33°±0.71°)及DH(-0.98±1.2mm vs-0.39±0.19mm)丢失均显著高于未沉降组(P<0.05)。沉降组年龄与未沉降组之间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ODI、VAS腰痛和VAS腿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腰椎L5/S1单节段TLIF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高于L4/5。融合器沉降导致SL和LL的丢失,但未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单节段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腰椎矢状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型低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7 位作者 孙旭 徐亮 杜长志 王牧一 杨柏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根据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滑脱节段椎间隙的形态将患者分为后凸型滑脱组和非后凸型滑脱组。测量的滑脱参数包括滑脱率、滑脱角、前/后椎间隙高度及滑脱节段滑脱率、滑脱角活动度;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同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21(12.7%)例为后凸型滑脱,其年龄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60.7±13.6vs53.4±11.9,P<0.05)。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3.2°±2.4°vs 7.3°±4.3°,P<0.001),而滑脱率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22.4±4.4)%vs (18.9±3.8)%,P<0.001]。后凸型滑脱组前方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而后方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节段滑脱率和滑脱角活动度均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垂直距离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而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两组之间骨盆入射角和胸椎后凸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VAS腰痛、腿痛评分和ODI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结论:L4/5退变性滑脱患者中约12.7%的患者为后凸型滑脱,较非后凸型滑脱患者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腰椎前凸角丢失、骨盆后旋和躯干前倾,并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隙高度 滑脱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入射角对成人腰骶部峡部裂滑脱程度和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6 位作者 李松 徐亮 杜长志 孙旭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布情况及其对滑脱程度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Meyerding分型Ⅰ~Ⅱ度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布情况及其对滑脱程度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Meyerding分型Ⅰ~Ⅱ度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DSG滑脱分型中PI分组标准分为低PI组(PI<45°)、中PI组(45°~60°)和高PI组(PI>60°)。测量的参数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计算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下腰椎前凸角/LL)、PT/PI。采用单样本K-S检验本组患者PI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之间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其他参数的关系。结果:共15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0例、女103例,年龄51.7±10.4岁(31~71岁)。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P=0.20),均值为59.9°±10.5°,低、中和高PI组分别有12(8%)、67(44%)和74(48%)例。低PI组滑脱率明显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而高PI组L5/S1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低PI组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均显著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1);而LDI明显高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高PI组SVA明显高于低PI组和中P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I与滑脱率、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SVA成正相关,与LDI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低PI患者滑脱程度较轻,高PI患者腰骶部椎间隙塌陷、滑脱程度重,骨盆后旋导致下腰椎前凸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 骨盆入射角 滑脱程度 矢状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高程异常的GPS水准法
9
作者 丁喜华 王秀成 周庆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对GPS水准法确定高程异常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高程异常 基线向量 最小二乘拟合法 GPS水准法 确定方法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庆双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0期65-65,67,共2页
玉米的优势有生产成本低、增产潜力大、单产高、适应性广等,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均能生存,受到了农户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玉米有许多品种类型,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与生态环境下均能很好地适应,可在春、夏、秋3个季节播种,除了单独种植,... 玉米的优势有生产成本低、增产潜力大、单产高、适应性广等,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均能生存,受到了农户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玉米有许多品种类型,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与生态环境下均能很好地适应,可在春、夏、秋3个季节播种,除了单独种植,还能和薯类、豆类等作物间作套种。本文探讨了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管理技术 应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措施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庆双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2期76-77,共2页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除了应季蔬菜外,各种反季蔬菜也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为提高蔬菜的营养水平,必须注重栽培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蔬菜栽培的常见灾害,提出了苗期管理...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除了应季蔬菜外,各种反季蔬菜也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为提高蔬菜的营养水平,必须注重栽培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蔬菜栽培的常见灾害,提出了苗期管理方法,并且探讨了有针对性的灾害预防措施,以期为人们提供健康食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栽培 常见灾害 苗期管理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一次性爆发出菇新技术
12
作者 周庆双 《农家致富》 2006年第8期35-35,共1页
所谓爆发出菇新技术,是指通过采用配套技术,在其头潮菇出菇时,即予以强制一次性高产出菇.这是对“仿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可以推广使用。该技术主要有五个环节:
关键词 配套技术 一次性 出菇 爆发 工厂化栽培技术 平菇 推广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苏北地区大棚优质西瓜栽培技术
13
作者 周庆双 《现代园艺》 2014年第8期36-36,共1页
培育优质的西瓜,生产A级绿色食品西瓜已经成为农户的追求,优质西瓜对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过程、田间管理、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关键词 优质西瓜 栽培技术 规范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研究的现状分析
14
作者 周庆双 《学园》 2013年第11期20-21,共2页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其培养能力的高低、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的影响。通过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国内外现状的认识与分析,对重新定位我国的资质认证系统,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其培养能力的高低、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的影响。通过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国内外现状的认识与分析,对重新定位我国的资质认证系统,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资质认证
原文传递
“O”型臂导航辅助MIS-TLIF与开放TLIF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宇豪 周庆双 +5 位作者 陈豪杰 孙凯 王斌 朱泽章 邱勇 孙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33-1142,共10页
目的为比较“O”型臂导航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开放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 目的为比较“O”型臂导航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开放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接受“O”型臂导航辅助MIS-TLIF(MIS-TLIF组)与开放TLIF(开放TLIF组)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低度腰椎滑脱患者。MIS-TLIF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41.0+13.9)岁(范围18~73岁);开放TLIF组120例,男43例、女77例,年龄(41.6+12.6)岁(范围18~6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腰椎CT及MRI评估的滑脱头侧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与椎旁肌脂肪浸润情况、术前与术后侧位X线片腰椎滑脱参数、术后腰椎CT评估置钉不良事件及头侧关节突关节损伤程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椎旁肌脂肪浸润及术前ODI、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为(223.3±23.0)min,长于开放TLIF组的(187.0±3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0,P<0.001);MIS-TLIF组手术出血量[(150.7±56.8)ml]、术后引流量[(60.4±19.8)ml]和术后住院时间[(4.5±1.7)d]少于开放TLIF组[分别为(392.8±161.5)ml、(215.2±57.2)ml、(8.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53,P<0.001;t=-20.328,P<0.001;t=-10.769,P<0.001)。MIS-TLIF组术后3个月VAS腰痛评分低于开放TLIF组(分别为2.0±1.7和3.2±2.0,t=-3.956,P<0.001)。两组患者术后滑脱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置钉准确性(98.8%)和关节突关节损伤情况(27.5%)优于开放TLIF组(分别为92.3%和51.7%,P<0.001)。两组均未发生危险置钉事件。MIS-TLIF组术后1例出现切口内肌层下血肿;开放TLIF组3例出现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一过性L,神经根麻痹及1例早期伤口浅表感染。结论“O”型臂导航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降低置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头侧关节突关节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脊椎滑脱 椎弓根钉 椎关节突关节
原文传递
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亮 孙旭 +8 位作者 杨柏 杜长志 周庆双 王牧一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25,共9页
目的探讨完成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growth friendly non-fusion technique,GF)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患者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完成GF治疗的26例EOS患者,男12例、女14例,... 目的探讨完成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growth friendly non-fusion technique,GF)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患者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完成GF治疗的26例EOS患者,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7.2±2.4)岁。16例患者采用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10例患者接受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的撑开手术且完成生长棒及VEPTR治疗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收集患者初次手术前、术后即刻、完成GF治疗时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共接受145次撑开手术,撑开次数为(5.6±2.1)次。患者完成GF治疗时年龄(12.6±1.6)岁,GF治疗撑开时间为(4.7±1.4)年,完成GF治疗后随访时间为(2.9±0.9)年。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后主弯Cobb角由术前81.2°±17.3°明显降低至41.1°±13.1°(t=8.124,P<0.001),末次撑开时增加至48.8°±15.4°。16例患者在末次撑开手术后再行终末融合手术,主弯Cobb角由末次撑开时52.8°±16.1°降低至45.4°±14.8°(t=2.415,P=0.035),矫正率为14.1%±9.4%;余10例患者未行终末融合手术而直接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完成GF治疗时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分别为44.9°±16.2°和45.2°±15.6°;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44.3%±15.5%。内固定置入术后胸椎高度及脊柱高度均较初次手术前明显增加,生长棒撑开期间胸椎高度(T1~T12)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3.3±0.9)cm和(5.6±1.9)cm,每次撑开手术后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可获得(0.6±0.3)cm和(1.0±0.4)cm的增加。术后14例患者发生36例次并发症,撑开期间13例患者共发生27例次并发症,完成GF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发生9例次并发症。结论GF矫形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EOS患者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完成GF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撑开期间明显降低,但反复撑开后行终末融合手术的矫正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随访研究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Modic改变对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牧一 徐亮 +6 位作者 邱勇 周庆双 杜长志 钱邦平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7期3703-3709,共7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放置单枚高分子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T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放置单枚高分子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T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影像放置融合器节段是否存在Modic改变,将患者分为Modic改变组和无Modic改变组,于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TLIF节段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融合器节段前凸角,于末次随访的CT上观察融合情况和融合器沉降。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各组不同时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男70例,女116例,平均年龄(55±13)岁。Modic改变组99例,Ⅰ型25例,Ⅱ型66例,Ⅲ型8例;无Modic改变组8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影像学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19±4)个月(13~48个月),两组所有放置融合器节段均达到1级或2级融合。34例(18.3%,34/186)观察到融合器沉降。Modic改变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24.2%,24/99)高于无Modic改变组(11.5%,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其中Ⅰ型(28.0%,7/25)和Ⅱ型(24.2%,16/66)明显高于无Modic改变组(11.5%,10/87)。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Modic改变组与无Modic改变组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7~1.568,均P>0.05)。结论术前Modic改变对于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加融合器沉降风险,尤以ModicⅠ型和Ⅱ型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原文传递
单中心8818例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牧一 王斌 +6 位作者 邱勇 朱泽章 杜长志 徐亮 周庆双 杨柏 孙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治疗88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将初次手术...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治疗88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将初次手术后3个月之内发生的感染定义为早发性感染,初次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感染定义为迟发性感染。所有感染患者行清创灌洗、术后引流冲洗,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若感染无法根除,如手术后时间不足2年,暂予伤口换药保留内固定;如手术后时间达到2年,评估融合情况满意后可在伤口清创的同时取出内固定。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评估取出内固定者矫正丢失情况。结果共有60例(0.68%,60/8818)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早发性感染11例(发生率为0.12%,11/8818),迟发性感染49例(发生率为0.56%,49/881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融合节段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5年是深部感染发生的高峰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综合征性及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初次培养阴性率较高,早发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迟发性感染中痤疮丙酸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明显增高。经治疗后早发性感染组中9例保留内固定,2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组中5例保留内固定,10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4例手术时间超过2年直接取出内固定;其中1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重新植入内固定;另有1例患者因矫正丢失在取出内固定3年后重新植入内固定。末次随访时取出内固定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冠状面矫正丢失。结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68%,早发性感染发生率较低,迟发性感染较高;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与综合征性脊柱侧凸患者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如果感染在反复清创后无法根除,推荐在术后2年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但仍存在矫正丢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腰椎前凸重建不足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牧一 徐亮 +6 位作者 杨柏 杜长志 周庆双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273-1282,共10页
目的探讨相对腰椎前凸(relative lumbar lordosis,RLL)与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umbar distribution index,LDI)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且随... 目的探讨相对腰椎前凸(relative lumbar lordosis,RLL)与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umbar distribution index,LDI)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且随访时间2年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8例,女105例;年龄(58.7±9.4)岁(范围40~78岁)。行单节段固定74例,双节段71例,三节段18例。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SDis,将患者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于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RLL为术后测量的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与理想LL之差,依据差值划分为平衡、前凸不足、严重前凸不足和前凸过大。LDI为术后下腰椎前凸角与LL的比值,依据百分比划分为平衡、前凸分布不均、重度前凸分布不均和下腰椎前凸过大。采用趋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RLL、LDI与ASDis的相关性。结果在术后(46±14)个月(范围25~134个月)的随访期间,有24例(14.7%)诊断为ASDis。ASDis组患者的年龄(t=3.13,P=0.002)和融合节段数量(χ2=10.27,P=0.006)明显高于无ASDi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漂浮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及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is组重度前凸不足和前凸不足患者的比例高于无ASD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P<0.001);随着前凸不足严重程度的上升,ASDis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两组依据LDI划分四种状态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OR=1.07,95%CI为(1.01,1.13),P=0.018;RLL也是预测ASD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凸不足与平衡状态相比,OR=4.34,95%CI为(1.03,18.41),P=0.046,而重度前凸不足与平衡状态相比,OR=11.64,95%CI为(1.30,104.49),P=0.028。结论RLL与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理想LL重建的腰椎前凸能够降低ASDis的发生率。未发现LDI与ASDis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前凸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原文传递
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豪杰 周庆双 +5 位作者 蒲小江 王斯年 朱泽章 邱勇 王斌 孙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343-1353,共11页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上半棘突和近侧棘上、棘间韧带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24例(保留组),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全切组)。保留组男60例、女64例,年龄(58.3±10.3)岁,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3例;全切组男62例、女68例,年龄(59.6±9.2)岁,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3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椎板保留范围、切除范围、硬膜囊面积及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融合情况、邻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保留组随访时间为(30.5±5.4)个月,全切组为(31.0±5.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528)。在单节段手术患者中,保留组的手术时间[(173.6±47.3)min]、出血量[(351.7±102.0)ml]和术后住院时间[(7.8±3.1)d]均低于全切组[分别为(196.2±34.2)min、(401.9±97.2)ml、(9.9±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4;t=2.69,P=0.008;t=3.26,P<0.001)。两组硬膜囊面积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保留组的椎板切除范围[(22.8±4.5)mm]小于全切组[(29.5±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P<0.001)。保留组双节段与三节段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融合等级均达到BridwellⅠ、Ⅱ级。保留组邻椎不稳比例(11.3%,14/124)低于全切组(22.3%,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19);保留组ASD总发生率(20.9%,26/124)低于全切组(36.2%,4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08);保留组中影像学ASD(16.9%,21/124)、症状性ASD(4.0%,5/124)和手术ASD(0,0/124)均低于全切组[分别为25.4%(33/130)、9.3%(12/130)、1.5%(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27)。两组患者ODI和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保留组的ODI和腰、腿痛VAS评分与全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达到与传统减压术相当的减压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邻椎不稳及AS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