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骨骨岛的CBCT三维影像特点分析
1
作者 闫世杰 杨连丰 +5 位作者 王晶艳 张娟 朱婷婷 冷迪雅 周广超 顾培玉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21-727,共7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颌骨骨岛(bone island,BI)的三维影像特点。方法选取4000例患者的CBCT数据,用NNT 10.0软件进行CBCT数据重建,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图分析BI的三维特点,包括位置、形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颌骨骨岛(bone island,BI)的三维影像特点。方法选取4000例患者的CBCT数据,用NNT 10.0软件进行CBCT数据重建,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图分析BI的三维特点,包括位置、形状、密度、边界、与骨皮质和牙根的关系、直径、累及的解剖结构及并发症,分析上述BI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共803例有骨岛,总发生率为20.08%。其中男338例,共有骨岛389个;女465例,共有骨岛526个。男性和女性均以1个骨岛为主,发生骨岛的男女性别比为1∶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BI均多发于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以高密度、半舌型最多见,大多位于根尖下方并且边界不清。男性和女性BI的近远中向平均最大径均大于颊舌向平均最大径(P<0.05),最常累及的解剖结构是下牙槽神经管、骨皮质浸润和颏孔。结论中国人颌骨BI的三维影像特点无性别差异,CBCT能准确全面地分析BI的三维影像学特点及与周围牙和骨组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岛 锥形束CT 并发症 三维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医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2
作者 唐雯 孙志斌 +4 位作者 胡丹艳 王晶艳 周广超 吴大明 谢理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9-12,共4页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管理实验室凭借自身的信息化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育人模式的转变。然而,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面,高校实验室仍有较大的提...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管理实验室凭借自身的信息化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育人模式的转变。然而,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面,高校实验室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学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智能化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规范制度等手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展开深入讨论,致力于逐步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实验室智能管理模式,为高校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医学实验室 人工智能 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广超 张栋华 +1 位作者 陈武 孙超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810-812,841,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对牙根纵裂(VRF)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7颗临床检查怀疑为VRF的患牙拍摄根尖X线片和CBCT,然后对所有患牙进行根尖切除、牙周翻瓣或拔除等外科手术,以确诊VRF是否存在。将根尖X线片和CBCT影像对VRF的...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对牙根纵裂(VRF)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7颗临床检查怀疑为VRF的患牙拍摄根尖X线片和CBCT,然后对所有患牙进行根尖切除、牙周翻瓣或拔除等外科手术,以确诊VRF是否存在。将根尖X线片和CBCT影像对VRF的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手术证实62颗患牙VRF明确存在。CBCT诊断VRF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6%、90.3%和91.0%,而根尖X线片为31.3%、33.9%和38.8%(P<0.01)。CBCT诊断颊舌向和近远中向VRF的灵敏度分别为93.2%和62.5%,高于根尖X线牙片的69.6%和12.8%(P<0.05)。结论 CBCT比根尖X线片更准确地诊断V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根尖X线片 牙根纵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分组排序网络的实时大窗口二维中值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海波 史泽林 +1 位作者 惠颖 周广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5-939,共5页
二维中值滤波器是先进视频跟踪器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红外成像跟踪器的预处理性能有重要意义,大窗口中值滤波器的设计是实时图像处理滤波器族中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针对窗口尺寸大于3×3的实时中值滤波器设计问题,介绍了一... 二维中值滤波器是先进视频跟踪器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红外成像跟踪器的预处理性能有重要意义,大窗口中值滤波器的设计是实时图像处理滤波器族中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针对窗口尺寸大于3×3的实时中值滤波器设计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大窗口实时二维中值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三级分组排序网络逐渐缩小中值的分布范围,将问题化简为9点中值求解。设计了专用并行流水线结构,实现了5×5二维实时中值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滤波器占用资源少,数据吞吐率高,时延小,可进行本位运算,综合指标较高。该方法可推广到诸如7×7,9×9等更大窗口的二维中值滤波器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分组排序网络 数字滤波器 中值滤波器 并行流水线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测量成人下颌磨牙根尖至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娟 王雅欣 +3 位作者 孙超 周广超 杨连丰 吴大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评价成人下颌磨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anal,IANC)的关系。方法收集236名中国成人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4.6测量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各个牙根的根... 目的评价成人下颌磨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anal,IANC)的关系。方法收集236名中国成人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4.6测量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各个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结果男性两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7.34±2.07)mm、(6.69±2.08)mm;女性两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6.47±2.22)mm、(5.94±2.11)mm;男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颊根、远中舌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7.29±1.30)mm、(7.40±2.33)mm、(9.97±2.19)mm;女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颊根、远中舌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6.08±2.57)mm、(6.35±2.40)mm、(9.01±2.90)mm。男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为(4.09±1.64)mm;女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为(3.89±1.76)mm;男性两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5.14±2.08)mm、(4.39±1.85)mm;女性两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3.78±1.69)mm、(3.24±1.72)mm。相同性别患者的左侧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各同名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下颌第一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大于女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舌侧根尖至IANC的距离最大,远中颊侧根尖至IANC的距离大于双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尖至IANC的距离。男性和女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双根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下颌第二磨牙任何一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小于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任何一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P<0.05)。结论成人下颌第一磨牙和双根下颌第二磨牙根尖至IANC的距离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同名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大于女性,下颌第二磨牙根尖至IANC的距离小于下颌第一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牙槽神经管 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和数字化牙片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娜 陈鑫 +3 位作者 周广超 孙超 许小会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数字化牙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需拔牙的正畸患者拍摄CBCT,共46例患者82颗前磨牙纳入研究。利用CBCT自带软件从轴位(axial planes...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数字化牙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需拔牙的正畸患者拍摄CBCT,共46例患者82颗前磨牙纳入研究。利用CBCT自带软件从轴位(axial planes,APs)、矢状位(sagittal planes,SPs)和冠状位(coronal planes,CPs)测量牙齿的长度。牙齿拔出后,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牙齿长度作为金标准。然后将牙齿放入人干头颅的相应牙槽窝内,使用分角线技术拍摄DPRs,并测量牙齿长度。比较CBCT和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结果单根前磨牙,CBCT-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测量值均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高于牙齿实际长度(P<0.05)。双根前磨牙,CBCT-轴位测量值高于牙齿实际长度,CBCT-矢状位和冠状位测量值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低于颊根的实际长度,高于腭根的实际长度(P<0.05)。结论CBCT测量牙齿长度显示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数字化牙片 牙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温变化的方差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巍 周广超 高新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海域海温的变化特征,利用1854—2008年共155a的全球海温数据资料——ERSST V2,通过对全球年平均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海温变化较大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北半球太平洋中纬度海域...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海域海温的变化特征,利用1854—2008年共155a的全球海温数据资料——ERSST V2,通过对全球年平均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海温变化较大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北半球太平洋中纬度海域,北半球大西洋中纬度海域,非洲西南端海域;赤道与中纬度地区海温变化较剧烈,太平洋较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更剧烈。海温变化方差值较大的区域多为具有较明显海温变化模态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期,全球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同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温方差值较大的区域越来越多,而且海温的振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其高频振荡部分有所增强。通过观察方差值较大区域其海温振荡模式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低纬度地区高频振荡模式占主要地位,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则主要是低频振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SST 方差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牙片确定前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莎莎 周广超 +3 位作者 许艳彬 夏阳 秦天牧 章非敏 《口腔生物医学》 201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在数字化牙片上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方法:收集离体前牙99颗(共99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开髓后,放入牙胶尖至解剖根尖孔处稍后退;使用平行投照法在唇舌向拍摄数字化X线片,标定数字化牙片与牙体的放大比例;在数字化牙片和离... 目的:探讨如何在数字化牙片上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方法:收集离体前牙99颗(共99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开髓后,放入牙胶尖至解剖根尖孔处稍后退;使用平行投照法在唇舌向拍摄数字化X线片,标定数字化牙片与牙体的放大比例;在数字化牙片和离体牙上测量牙胶顶点到根尖顶点的距离,观察牙胶顶点在牙体和在牙片上的位置,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使用平行投照法拍摄数字化X线片,所得牙齿影像与实际牙体的放大比率为1∶1;X线片和离体牙上解剖根尖孔距离根尖顶点的平均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和离体牙上根尖孔的侧方开口率均接近50%,侧方根尖孔与根尖顶点的距离大于正方根尖孔与根尖顶点的距离(P<0.01)。结论:以数字化牙片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但在临床使用时需结合根尖孔与根尖的关系以确定最佳工作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工作长度 数字化牙片 离体牙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影像数据库和CBL法在牙体牙髓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大明 谢理哲 +2 位作者 陆晓庆 周广超 孙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9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CBCT影像数据库和CBL法在牙体牙髓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利用MySQL系统建立数据库,收录典型的牙体牙髓病的CBCT影像资料。设计CBL教案,并在牙体牙髓病的影像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CBL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病例的影像分析。由学生登录C... 目的评价CBCT影像数据库和CBL法在牙体牙髓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利用MySQL系统建立数据库,收录典型的牙体牙髓病的CBCT影像资料。设计CBL教案,并在牙体牙髓病的影像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CBL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病例的影像分析。由学生登录CBCT影像数据库在线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和网络问卷调查,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均为优,能较全面的分析牙体牙髓病的影像学特征,并正确判断疾病类型。参与调查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结论 CBCT影像数据库及CBL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牙体牙髓影像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锥形束CT 基于案例教学法 数据库 牙体牙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广超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10期67-67,共1页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现阶段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最后阐述了我国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方面的进步。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结构 建筑工程 模板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的形态现象及其成因考析
11
作者 周广超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武官为主的官员和“本土”“海外”户籍的普通匠人共同组成的复杂工匠群体;就地开采石材的质地、肌理所造成的视觉形态;工匠劳役繁重导致心理情绪的宣泄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石雕刻纹饰 形态现象 历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影像技术分析发音时舌运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孟贤 姜成惠 +3 位作者 周广超 汪彬昺 李盛 施星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56-361,共6页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超声影像技术在发音舌运动模式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构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逸 王培 +3 位作者 王东苗 孙超 周广超 汤春波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患者关节前、后、上间隙大小分别为(2.23±0.79)mm、(1.98±1.18)mm、(3.53±0.99)mm。A类咬合支持22例,B类31例,C类31例。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位39侧,中位48侧,后位81侧。不同咬合支持的患者,其髁突的位置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牙后,咬合支持的改变,可能导致髁突位置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幸哲 朱庆萍 +4 位作者 孙超 吴大明 周广超 袁玲 张宏超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清除率和根管外壁温度的变化,评价不同功率Nd:YAG激光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拔除的4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中切牙,常规镍钛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根管后,随机均分为A、B、C实验组和D对照组,... 目的通过测定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清除率和根管外壁温度的变化,评价不同功率Nd:YAG激光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拔除的4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中切牙,常规镍钛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根管后,随机均分为A、B、C实验组和D对照组,分别采用1.0,1.5,2.0 W的Nd:YAG激光及Protaper D3再治疗锉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同时测量根管外壁的温度变化。各样本在处理前后分别采用mimics软件将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的扫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实验前根管内充填材料体积、处理后剩余充填材料体积及根管充填材料清除率。结果 A、B、C、D四组根管充填材料清除率分别为80.49%、89.82%、78.09%、21.09%,除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B、C、D四组根管外壁温度升高均值分别为5.28、6.48、7.73、0.80℃,A、B、C组均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d:YAG激光能够有效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参数设置为频率20 Hz,功率1.5 W,SP模式的Nd:YAG激光根管充填材料清除率高,根管外壁温度较再治疗锉明显升高,但在牙周可耐受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Protaper再治疗锉 根管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伴发病变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悦 李中武 +3 位作者 吴亚平 王东苗 周广超 杨建荣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其伴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病例,经过全景片或CBCT诊断纳入异位下颌第三磨牙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总结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其伴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病例,经过全景片或CBCT诊断纳入异位下颌第三磨牙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伴发病变的病理表现以及治疗策略。结果共计46例(47颗)异位下颌第三磨牙符合纳入标准,主要好发于喙突、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骨体部。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其中局部肿胀的发生与牙齿异位的解剖部位相关(P<0.05)。89.37%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多数病例采用口内入路行牙拔除术同期去除伴随病变,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异位下颌第三磨牙较为少见,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性病变,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异位牙 锥形束C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荣迪 巫慧丽 +5 位作者 王莹 王晶艳 张娟 周广超 顾培玉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29-533,539,共6页
目的研究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CB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前磨牙40颗,去冠,随机均分为4组:iRoot SP、AH Plus、载银锌介孔钙硅纳米粒子(Ag-Zn-MCSNs)和对照组。根管充填后制备VRF模... 目的研究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CB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前磨牙40颗,去冠,随机均分为4组:iRoot SP、AH Plus、载银锌介孔钙硅纳米粒子(Ag-Zn-MCSNs)和对照组。根管充填后制备VRF模型,然后将牙根置入人上颌前磨牙牙槽窝内,拍摄CBCT,视野(field of view,FOV)和体素分别为:12 cm×8 cm、0.30 mm;12 cm×8 cm、0.15 mm;8 cm×8 cm、0.15 mm;8 cm×8 cm、0.30 mm。由2名观察者对CBCT图像进行判读。结果各实验组之间的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正确诊断根纵裂的部位均是在轴面冠1/3区。结论不同根管封闭剂和CBCT拍摄参数诊断VRF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建议应用CBCT诊断根充牙齿的VRF时,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FOV及较大的体素,以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根纵裂 根管封闭剂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上颌窦解剖形态三维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婷婷 冷迪雅 +4 位作者 王晶艳 顾培玉 周广超 张娟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形态,评价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预判。方法选择480例患者的CBCT数据,根据年龄分为4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形态,评价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预判。方法选择480例患者的CBCT数据,根据年龄分为4组:18~24岁组、25~39岁组、40~54岁组和≥55岁组。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测量双侧上颌窦体积(maxillary sinus volume,MSV)、表面积,观察上颌窦底(maxillary sinus floor,MSF)的形态,使用SPSS软件分析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左右侧MSV、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V和表面积均大于女性(P<0.05)。18~24岁组和25~39岁组MSV大于其他两组,且18~24岁组表面积的测量值最大(P<0.05)。性别与MSF形态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MSF形态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上颌窦的体积及表面积受年龄及性别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左右侧上颌窦的形态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容积 上颌窦表面积 上颌窦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淬锋 李铭铭 +5 位作者 冷迪雅 王莹 荣迪 周广超 孙超 吴大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196例OMS患者的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重建和观察,对导致OMS的病因进行分析,包括病原牙/...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196例OMS患者的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重建和观察,对导致OMS的病因进行分析,包括病原牙/牙根的根尖周病或牙周病与上颌窦底(maxillary sinus floor,MSF)的关系、根管治疗质量、MSF的完整性、窦内黏膜增厚等,测量最大黏膜厚度和最小MSF厚度。结果:根尖周病是窦内黏膜增厚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上颌磨牙导致的OMS是前磨牙的5.21倍,且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MFM)明显高于第二磨牙。MFM的近颊根(23.37%)和腭根(20.31%)与OMS关系最密切;MSF破坏后黏膜增厚更明显(P <0.05)。根管治疗不完善与OMS最相关,尤其是根管清理不到位(35.25%)和根管遗漏(31.15%)。在遗漏根管中,44.74%为MFM的近颊根第二根管。结论:完善的根管治疗并有效控制根尖感染、保护MSF的完整性是减少OMS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后牙 上颌窦 牙源性上颌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腭化语音障碍儿童舌体运动模式的多模态研究
19
作者 朱孟贤 姜成惠 +3 位作者 周广超 汪彬昺 李盛 施星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索侧腭化语音障碍儿童发音舌位及声学特征。方法选取18例临床诊断为侧腭化语音功能障碍的男童(侧腭化组),年龄4~13岁,平均6±0.6岁;招募18例语音功能正常男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10岁,平均6±0.3岁。通过超声仪和Praa... 目的探索侧腭化语音障碍儿童发音舌位及声学特征。方法选取18例临床诊断为侧腭化语音功能障碍的男童(侧腭化组),年龄4~13岁,平均6±0.6岁;招募18例语音功能正常男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10岁,平均6±0.3岁。通过超声仪和Praat语音分析软件,采集两组发普通话8个单元音[a]、[o]、[ə]、[i]、[u]、[y]、[i]、[u]时的舌体超声图像(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和声学共振峰,比较两组结果,总结侧腭化语音障碍儿童发元音时舌体的运动模式。结果舌体超声图像显示,在发[a]、[o]、[ə]、[i]、[u]、[y]时,侧腭化组超声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发[i]、[u]时的冠状面舌体高度指标及舌背约束指数以及矢状面舌尖舌高点距离和舌矢状面舌高点偏移指数也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声学共振峰中,侧腭化组/u/音F2值(2058.1±329.4 Hz)大于正常对照组(1780.7±395.7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元音共振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腭化语音障碍儿童发音的超声影像表现为冠状面舌中线上抬,矢状面舌尖部收缩模式;发[i]音的变体音[i]和[u]时侧腭化发音特征表现得更全面和更明显。声学指标提示细微方体改变的敏感性不如超声影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腭化语音障碍 超声影像分析 声学共振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永城市快速回升的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红卫 苏云普 +3 位作者 周广超 刘颖 崔晶 王中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南省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的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2003-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0例,年平均...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南省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的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2003-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万;2004年疟疾发病数比2003年增加13.00倍,2005年比2004年增加3.23倍。位于东部地区的10个乡(镇)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80.22%,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5.82%,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学生血清抗体阳性率15.31%,媒介按蚊监测捕获中华按蚊154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永城市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疟疾防治,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流行病学方法 疫情回升 媒介监测 中华按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