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胸腺素β4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多组织中炎症小体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王勇懿 叶雨萌 +7 位作者 李小宇 王雪佳 段敏 杨雪枫 左红艳 郝延辉 李杨 周平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5-278,共1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胸腺素β4(rh-Tβ4)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小肠、肺和脑组织中炎症小体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放射损伤模型组和模型+rh-Tβ4组。8 Gy 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小鼠制备急性放射损... 目的探讨重组人胸腺素β4(rh-Tβ4)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小肠、肺和脑组织中炎症小体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放射损伤模型组和模型+rh-Tβ4组。8 Gy 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小鼠制备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模型+rh-Tβ4组于照射后24 h立即ip给予rh-Tβ45μg·kg^(-1),每天1次,连续3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小肠、肺和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IL-4、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用炎症小体和凋亡PCR芯片分别检测各组织中炎症小体和凋亡相关差异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小肠、肺及脑组织中TNF-α,TGF-β和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rh-Tβ4组小肠、肺及脑组织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和脑组织中TGF-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小体PCR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小肠、肺和脑组织中差异基因分别为13,9和11个;与模型组相比,模型+rh-Tβ4组小肠、肺和脑组织中差异基因分别为1,4和20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rh-Tβ4组小肠、肺和脑组组织中差异基因分别为5,3和3个。RT-qPCR验证结果显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PCR芯片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为:小肠组织中,模型组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炎症小体负向调节基因Bcl2样1(Bcl2l1)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模型+rh-Tβ4组该基因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脑组织中,模型组炎症小体相关基因NLR家族凋亡抑制蛋白1(Naip1)、炎症小体负向调节基因MEFV先天免疫调节因子(Mefv)及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1(Tnfsf11)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模型+rh-Tβ4组Tnfsf11 mRNA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凋亡PCR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肠、肺和脑组织中差异基因分别为3,6和12个,模型+rh-Tβ4组小肠、肺和脑组织中差异基因分别为10,4和1个;与模型组相比,模型+rh-Tβ4组小肠和肺组织中无差异基因,脑组织中差异基因4个。RT-qPCR验证结果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PCR芯片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为:肺组织中,模型组抗凋亡基因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0(Tnfsf10)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模型+rh-Tβ4组该基因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及模型+rh-Tβ4组抗凋亡基因CD40配体(Cd40lg)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模型组促凋亡基因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模型+rh-Tβ4组该基因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脑组织中,模型组抗凋亡基因Tnfsf10 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模型+rh-Tβ4组该基因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抗凋亡基因Cd40lg 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模型+rh-Tβ4组该基因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rh-Tβ4抑制照射所致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并可调节炎症小体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胸腺素β4 放射损伤 细胞因子 炎症小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基因LRIGx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表达及编码产物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平坤 隋建丽 +2 位作者 耿煜 Odile RIGAUD 吴德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低剂量辐射诱导表达新基因LRIGx被克隆 .Nor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 ,在 0 2Gyγ射线照射后 2~ 4h ,人A5 4 9细胞中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当照射剂量增加到 2Gy时 ,其诱导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0 2Gy照射 .通过细胞周期同步化 ,观... 低剂量辐射诱导表达新基因LRIGx被克隆 .Nor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 ,在 0 2Gyγ射线照射后 2~ 4h ,人A5 4 9细胞中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当照射剂量增加到 2Gy时 ,其诱导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0 2Gy照射 .通过细胞周期同步化 ,观察到LRIGx基因表达高峰在G2 M期 .同源性比较和功能保守域分析结果显示 ,该基因编码产物与DNA修复和重组蛋白RAD5 4、ERCC 6 ,染色质重构和转录调节功能蛋白SWI2 SNF2等有同源性 ,其N端具有与染色质重构、基因转录调控和DNA修复有关的 3个功能结构域 ,即CHRO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导基因 LRIGx 细胞周期 特异性表达 编码产物 同源性分析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用于分离辐射诱导转录子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平坤 孙国敬 +1 位作者 隋建丽 孙志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622-625,共4页
介绍一种从不同类型细胞或不同生长状态细胞中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mRNA差异显示技术.其特点是不用同位素标记,操作简便,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就能分辨差异显示的cDNA带,便于DNA回收和进一步重组克隆.用此方法成功... 介绍一种从不同类型细胞或不同生长状态细胞中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mRNA差异显示技术.其特点是不用同位素标记,操作简便,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就能分辨差异显示的cDNA带,便于DNA回收和进一步重组克隆.用此方法成功地分离到电离辐射诱导转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显示 转录子 分离辐射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 被引量:50
4
作者 周平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物理特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以及防护原则逐一讨论。核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的严重程度或危险概率,与辐射的品质、辐射剂量率和生物体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 生物效应 辐射危害 致癌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毒理学发展概述与研究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平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快速兴起,以职业毒理、放射毒理和军事毒理为代表的毒理学研究也随之开启,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启动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变迁,毒理学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快速兴起,以职业毒理、放射毒理和军事毒理为代表的毒理学研究也随之开启,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启动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变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不断扩展,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涌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毒理学的学科和研究体系。中国的毒理学科研活动已非常活跃。近10年,该领域中国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占国际上全部毒理学论文数量的10%~20%,而且中国的研究者们对新材料和新物质如纳米颗粒和空气颗粒物等的毒理和生物安全性有很高的关注度。本文还对毒理学研究内涵作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毒物 毒性 污染物 空气微细颗粒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电离辐射所致哺乳动物细胞DNA双链断裂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平坤 魏康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5期513-517,共5页
本文将反向交变电场和六角形电极电场这两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X线照射小鼠乳癌细胞SR-1所致DNA双链断裂的检测,在本实验条件下,用这种电泳都能检测到低至1.5Gy照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并且用六角形电极电场电泳获得了DNA双链... 本文将反向交变电场和六角形电极电场这两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X线照射小鼠乳癌细胞SR-1所致DNA双链断裂的检测,在本实验条件下,用这种电泳都能检测到低至1.5Gy照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并且用六角形电极电场电泳获得了DNA双链断裂程度与照射剂量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此外,还用此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DMSO对X线照射SR-1细胞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保护作用,结果进一步证实本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DNA双链断裂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组稳定性护卫机制的原创与发现之旅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基因组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编码的信息指导生物种系的复制延续、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无论是在外环境因素的应激压力下还是处于正常状态,DNA损伤时刻在发生,由此,DNA损伤修复作为重要的细胞内在机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降低... 基因组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编码的信息指导生物种系的复制延续、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无论是在外环境因素的应激压力下还是处于正常状态,DNA损伤时刻在发生,由此,DNA损伤修复作为重要的细胞内在机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降低癌症等人类系列重大疾病风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三位科学家汤姆·林达尔(Tomas Lindahl)、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因发现和揭示DNA修复及其机制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本文综述了三位获奖者分别在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研究中的原创发现,以及相应的修复通路机制的描绘。此3种修复通路,主要是针对紫外线和化学物所致DNA的碱基损伤、嘧啶二聚体及加合物或者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误配对的修复。恰巧,2015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的两位科学家,也因他们揭示了DNA损伤应答现象和机制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获奖,本文也呈现了获奖者的关键性科学发现。最后,简要展望了中国DNA损伤修复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DNA损伤应答 基因组稳定性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致癌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平坤 霍艳英 吴德昌 《辐射防护通讯》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电离辐射是已确定的物理致癌因子。辐射致癌效应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从事超量放射性物质操作却未做有效防护的职业研究人员中,有不少后来身患癌症,随后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实辐射的致癌性。在对日本原爆幸存者、有关矿工等受照... 电离辐射是已确定的物理致癌因子。辐射致癌效应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从事超量放射性物质操作却未做有效防护的职业研究人员中,有不少后来身患癌症,随后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实辐射的致癌性。在对日本原爆幸存者、有关矿工等受照人群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癌症危险估算模型。辐射致癌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辐射致DNA集簇性损伤与基因突变的启动事件、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增殖调控的信号转导机制、旁效应引申出的辐射非靶效应等。对辐射致癌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癌 DNA损伤 基因突变 基因组不稳定性 危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切除修复与转录偶联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平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细胞DNA受到某些环境理化因子损伤后,其中活性转录基因和DNA转录链上的损伤被优先切除修复,这种DNA选择性修复直接与基因转录过程偶联.在大肠杆菌中已分离到实现此功能的转录修复偶联因子(TRCF),是由mdf基因编码... 细胞DNA受到某些环境理化因子损伤后,其中活性转录基因和DNA转录链上的损伤被优先切除修复,这种DNA选择性修复直接与基因转录过程偶联.在大肠杆菌中已分离到实现此功能的转录修复偶联因子(TRCF),是由mdf基因编码的一种具有ATPase活性的DNA结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发现某些DNA修复蛋白也在DNA转录中起作用,如人DNA切除修复基因ERCG-3编码产物,是转录因子TFⅡH中最大亚基p89,酵母切除修复基因RAD3就是编码因子b的最大亚基p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切除修复 DNA修复基因 转录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效应——辐射防护的基础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平坤 《辐射防护通讯》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效应展现出多样性,而且不同LET辐射源的效应差异明显, 很难通过大剂量效应中推导.低剂量辐射的健康危害主要是远期致癌风险性,而早期效应随辐射品质、剂量、剂量率以及受照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的有三... 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效应展现出多样性,而且不同LET辐射源的效应差异明显, 很难通过大剂量效应中推导.低剂量辐射的健康危害主要是远期致癌风险性,而早期效应随辐射品质、剂量、剂量率以及受照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的有三个方面:1) 细胞在接受一次几个cGy低剂量预照射后,能够对随后大剂量辐照损伤产生一定的防护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适应性反应,或单次低剂量整体照射产生的免疫刺激效应; 2) 单次低剂量辐照所产生的单位剂量的急性损伤效应比大剂量的更大,这被称为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其剂量大小通常在0.2~0.5 Gy的范围内;3) 旁效应,是指发生在照射细胞周围的未受照细胞中的生物效应,该效应会导致高于预测值的辐射损伤效应.低剂量辐射的这些多样性效应给辐射防护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适应性反应 旁效应 癌症风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平坤 《辐射防护通讯》 2009年第5期2-6,共5页
空间辐射的来源和成分非常复杂,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还不能实现真实的空间辐射环境的生物效应研究,因此,地面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相应的效应规律和机理,为空间辐射健康危害评价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空间辐射的来源和成分非常复杂,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还不能实现真实的空间辐射环境的生物效应研究,因此,地面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相应的效应规律和机理,为空间辐射健康危害评价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空间复杂的电离辐射环境,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的相关生物学效应特征:不同传能线密度辐射效应的差异性,低剂量与低剂量率辐射效应,不同辐射源的复合生物效应,以及微重力与辐射的复合生物学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 生物学效应 模拟 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敏感突变细胞与哺乳类DNA损伤修复研究
12
作者 周平坤 魏康 曹恩华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3-57,共5页
利用突变细胞研究DNA损伤修复机制,是DNA损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部分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变获得的辐射敏感突变株,及其在DNA损伤修复研究、人类DNA修复基因的分子克隆和染色体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辐射损伤 DNA修复 突变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乳癌细胞辐射敏感突变株SX-9DNA双链断裂及其重接修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平坤 魏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检测方法——脉冲电场电泳法,检测了两株来源相同而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SR-1和SX-9的X线照射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和修复。结果表明两株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产生没有差别,而辐射敏感细胞SX-9的DNA双...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检测方法——脉冲电场电泳法,检测了两株来源相同而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SR-1和SX-9的X线照射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和修复。结果表明两株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产生没有差别,而辐射敏感细胞SX-9的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能力明显低于SR-1细胞,本文对此结果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辐射敏感性 癌细胞
全文增补中
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锐 贺性鹏 +3 位作者 徐勤枝 王豫 黄波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5-231,共7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V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V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mol/LVND3207能显著减轻2Gy^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即刻DNA双链断裂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VND3207保护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彗星尾矩)显著减小(p〈0.01),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更明显。同样,VND3207在5~40μmol/L浓度下,能显著降低0.5Gy、1.0Gy和2.0Gy^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微核率,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40μmol/L浓度作用下2.0Gy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减少40%。Annexin V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均显示,4.0Gy^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8~48h,凋亡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40μmol/LVND3207能显著降低4.0Gy照射诱发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VND3207对^60Coγ射线致细胞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射防护 微核 DNA损伤 凋亡 香兰素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自发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本底状况再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学清 陈英 +2 位作者 王治东 王远 周平坤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6-58,62,共4页
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类遗传物质的影响,以便正确评估放射从业人员以及低剂量辐射的健康效应。方法:选自北京市87名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每人用肝素钠抗凝管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提前加秋水仙素和松胞素B法分别制备染色体与微核标... 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类遗传物质的影响,以便正确评估放射从业人员以及低剂量辐射的健康效应。方法:选自北京市87名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每人用肝素钠抗凝管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提前加秋水仙素和松胞素B法分别制备染色体与微核标本,Metafer自动分析系统结合人工分析染色体畸变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按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分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87名受检者的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平均为0.70%,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0%,其中双着丝粒体+环为0.13%,单纯无着丝粒体为0.06%。微核与微核细胞率分别为25.30‰和21.56‰。除单体型畸变外,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微核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成人染色体型畸变(双着丝粒体+环)率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未超过国内外报道的本底范围,但较国内以往报道的本底值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染色体畸变 松胞素B微核 自发率 本底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衍生物对辐射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红 汪思应 +4 位作者 严雨倩 王林 徐勤枝 丛建波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对人成纤维母细胞(HFS)的毒性检测,然后再通过MTT方法检测各衍生物对2Gy照射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VND3207对4Gy照射的正常T淋巴母细胞系AHH-1细胞的影响;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检测香兰素和VND3207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种衍生物单独作用HFS细胞72h,VND3206和VND3207在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正常细胞未见明显毒性;单独作用HeLa细胞72h后,VND3206在30μmol/L时对HeLa细胞有增殖作用(P〈0.05),而VND3207、VND3209对其没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相反VND3208对HeLa细胞具有增敏作用;VND3207对照射后AHH-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SR进一步检测表明VND3207能够清除自由基,且清除能力大于香兰素(P〈0.05或P〈0.01)。本实验初步筛选出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香兰素衍生物 ^60CO γ射线细胞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R5基因对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秀楠 李莉 +10 位作者 杨川杰 郝淳 乔茶 杨芬 周平坤 王佩 袁增强 李延玲 鲁玮媛 张为远 丁库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7-853,共7页
为寻找放射敏感性基因,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辐射可诱导表达mRNA上调的基因,其中就有IER5.为探索IE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IER5基因表达抑制的质粒载体并构建IER5-siRNA-HeLa细胞系.对该细... 为寻找放射敏感性基因,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辐射可诱导表达mRNA上调的基因,其中就有IER5.为探索IE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IER5基因表达抑制的质粒载体并构建IER5-siRNA-HeLa细胞系.对该细胞系与HeLa细胞进行辐射,旨在了解IER5-siRNA-HeLa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等实验参数的变化,揭示了IER5基因在辐射诱导中的生物学功能.实验发现,IER5基因表达抑制可提高细胞分裂进入S期与G2-M期的比例,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对辐射的拮抗性,同时发现IER5-siRNA-HeLa细胞在尺寸上大于HeLa细胞.研究表明,IER5基因表达抑制可促使细胞受辐射后发生S期与G2-M期的阻滞,IER5参与辐射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临床宫颈癌放疗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R5 早期反应基因 HELA细胞 辐射敏感性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cGy 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转录谱的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龙贤辉 徐勤枝 +4 位作者 贺性鹏 隋建丽 安静 白贝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4,F0004,共8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5 cGy低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后基因转录产物水平变化,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规律。5 cGy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4 h,提取总RNA,用包含有14 112个基因探针的人类cDNA芯片分析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5 cGy低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后基因转录产物水平变化,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规律。5 cGy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4 h,提取总RNA,用包含有14 112个基因探针的人类cDNA芯片分析基因转录谱,照射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基因表达量差异比值大于2或小于0.5,两次检测结果一致的基因点为有效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进一步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筛选出了11个表达上调基因,9个表达下降基因;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一致,包括Connexin43、BMPR2、NOL6、LOC51760、LYK5等基因;Westernblot证实Connexin43基因在翻译水平表达亦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阐述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机理,部分基因有可能成为低剂量辐射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电离辐射 细胞周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转化过程中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cDNA Microarray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保星 张开泰 +8 位作者 李刚 谢玲 马淑华 葛世丽 项小琼 胡迎春 王升启 周平坤 吴德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转化过程中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用Cartesian PixSys5500 cDNA Microarray点样仪将60个肺癌相关基因以微阵列形式点布于醛基化的玻璃片上。提取α离子辐射前BEP2D细胞(原代)和α粒子... 目的:探讨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转化过程中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用Cartesian PixSys5500 cDNA Microarray点样仪将60个肺癌相关基因以微阵列形式点布于醛基化的玻璃片上。提取α离子辐射前BEP2D细胞(原代)和α粒子辐射后20代、35代细胞总RNA,经长片段反转录和线性扩增标记成荧光探针后与微阵列中cDNA进行杂交。结果:原代细胞中检测到40个基因表达;20代检测到47个基因表达;35代检测到20个基因表达。所检测的基因中,抑癌基因的mRNA丰度在原代和20代后细胞中急剧下降;大多数癌基因的表达丰度在20代以后细胞中仅轻微下降;生长因子类基因大都在20代细胞表达。结论:在辐射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与细胞恶化有关;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类基因可能促进了细胞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MICROARRAY BEP2D细胞 基因表达谱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基转移酶Tip60(KAT5)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赫 张士猛 周平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1,共7页
Tip60(KAT5)属于MYST乙酰基转移酶家族,同时它也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Nu A4蛋白质复合体的重要成员.过去十几年的研究证实,Tip60一方面可以作为转录调控因子结合核受体(如雄激素受体,AR)或c-MYC、AICD/Fe65、NCo R、E2F等转录因子来激活... Tip60(KAT5)属于MYST乙酰基转移酶家族,同时它也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Nu A4蛋白质复合体的重要成员.过去十几年的研究证实,Tip60一方面可以作为转录调控因子结合核受体(如雄激素受体,AR)或c-MYC、AICD/Fe65、NCo R、E2F等转录因子来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KAT5可以乙酰化一系列蛋白来调控这些蛋白质的活性及稳定性,进而调控DNA损伤修复反应、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检查点的激活、凋亡、代谢及自噬等重要细胞功能.此外,Tip60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胚胎发育等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对Tip60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5 乙酰化 DNA损伤修复 细胞周期检查点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