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周宁芳 秦宁生 +1 位作者 屠其璞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面气温重建 气温的REOF分区 温度变化的区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及其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宁芳 屠其璞 贾小龙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7,共9页
通过分析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平均气温与它们上空 5 0 0 h Pa平均温度、2 0 0~ 5 0 0 h Pa平均厚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特征 ,了解其地面气温和其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近 5 0 a地面... 通过分析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平均气温与它们上空 5 0 0 h Pa平均温度、2 0 0~ 5 0 0 h Pa平均厚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特征 ,了解其地面气温和其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近 5 0 a地面气温和 5 0 0 h Pa温度年代际变化大致相同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之前都为降温 ,70年代中期以后为不同程度的升温。 2 0 0~ 5 0 0 h Pa厚度代表的对流层上层温度与对流层下层温度变化趋势相反 ,70年代前明显升温 ,70年代后明显降温。分析还表明 ,对流层各层温度在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青藏高原 地面气温 年代际变化 对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夏季华北降水和环流形势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宁芳 康志明 赖芬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6-1113,共8页
对2012年夏季华北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和相应的低频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10~13 d低频振荡周期,振荡的演变和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过程基本发生在振荡的波峰处。强降水发生前,对流层低层在... 对2012年夏季华北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和相应的低频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10~13 d低频振荡周期,振荡的演变和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过程基本发生在振荡的波峰处。强降水发生前,对流层低层在孟加拉湾地区首先出现低频反气旋式环流并逐渐加强,菲律宾至我国南海地区的低频环流系统逐渐向西北方向传播,中高纬西风带上有负低频高度距平东移,其伴随西风槽加深东移。对流层上层伊朗高原低频气旋式环流减弱,随后青藏高原东部低频反气旋式环流加强东移。强降水发生时,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低频偏南风和西风槽东移携带的低频水汽,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沛的低频水汽。同时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原的低频反气旋式环流东移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华北至东北地区为强烈的低频辐散中心,上升运动加强,为降水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对流层各层低频系统的相互配合对华北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低频降水 低频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序列的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宁芳 屠其璞 +1 位作者 贾小龙 鞠晓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面气温 资料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80
5
作者 贾小龙 王谦谦 周宁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 5 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 ,异常在 6— 8月最大 ,尤其是 7— 8月 ,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近 5 0 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 5 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 ,异常在 6— 8月最大 ,尤其是 7— 8月 ,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近 5 0 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存在 3.1a的显著年际周期和 12 .5 a的显著年代际周期 ,同时还存在 2 6~ 2 8a、4~ 6 a的多尺度振荡周期 ;东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表现出了东北与华北东部同位相 ,与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的特征。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与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既有一致的时候 (5 0、70、90年代 ) ,也存在地域差异 (6 0、80年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降水异常 空间分布 诊断分析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钱永甫 周宁芳 毕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下称"高层温度")和100hPa高度(下称"高层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下称"我国温度")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和...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下称"高层温度")和100hPa高度(下称"高层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下称"我国温度")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气温和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整体空间分布形势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关键区的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异常有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耦合特征。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以南的热带低纬地区是高层温度和高度场的关键区。高层温度场对我国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而高层高度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华南和江南地区是受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异常影响最明显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温度场 高度场异常 地面气温 降水异常 SVD分解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一个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小龙 李崇银 周宁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5-739,共15页
文中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气候谱模式ALGCM (R4 2L9) 12a(1978~ 1989年 )积分的逐日输出结果 ,并与 1978~ 1989年的逐日NCEP资料对照 ,以此对热带季节内振荡 (30~ 6 0d振荡 )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表明 ,该模式在热... 文中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气候谱模式ALGCM (R4 2L9) 12a(1978~ 1989年 )积分的逐日输出结果 ,并与 1978~ 1989年的逐日NCEP资料对照 ,以此对热带季节内振荡 (30~ 6 0d振荡 )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表明 ,该模式在热带地区可以模拟出明显的季节内振荡 (ISO)的准周期信号 ,并抓住了热带ISO的基本传播特征 ,能较好地再现东、西半球传播速度的差异 ,同时模式模拟存在东传要好于西传 ,冬、春季的模拟要好于夏、秋季的现象。该模式模拟的热带ISO的强度较许多大气模式明显提高 ,尤其是对 2 0 0hPa上ISO动能强度的模拟。模式基本模拟出了ISO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水平风场特征。模式较好地再现了热带ISO纬向风的垂直结构。此外 ,观测资料表明热带ISO在冬、春强 ,而夏、秋弱的季节性倾向与ISO的年际变化相联系 ,模拟的ISO在季节性倾向偏差上表现为冬、夏相对强 ,而春、秋相对弱。垂直速度、散度、水汽等物理量的配置同NCEP资料的结构特征仍有明显差异 ,模拟的ISO空间分布也不太理想 ,表明要很好模拟ISO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 ,还须做不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热带大气 NCEP 大气物理 水平风场 辐合 大气模式 秋季 空间分布特征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9-11月全球天气特征
8
作者 孟庆涛 关月 +4 位作者 周宁芳 牛若芸 远芳 周奕珂 姚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对2023年9-11月全球天气概况以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极端降水频发,降水显著偏多及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北部、斯里兰卡、中南半岛,中国的华南沿海、西北地区中东部、黄淮地区及东北地区... 对2023年9-11月全球天气概况以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极端降水频发,降水显著偏多及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北部、斯里兰卡、中南半岛,中国的华南沿海、西北地区中东部、黄淮地区及东北地区,西亚、俄罗斯南部北部和远东地区东部、欧洲西部和东部、非洲东部、加拿大北部、美国西北部、墨西哥中部、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全球陆地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或接近常年同期,多地出现极端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9-11月,全球共有33个热带气旋活动,其中11个登陆,并给当地带来强风雨天气,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天气 暴雨 暴雪 强风 高温热浪 热带气旋 强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3-5月全球天气特征
9
作者 解晋 周宁芳 +3 位作者 杨舒楠 远芳 周奕珂 姚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利用全球GTS交换站、GSOD等地面观测数据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多源融合格点实况资料,对2024年3-5月全球天气概况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4年3-5月,全球气温增暖趋势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极端性突出。阿拉伯半... 利用全球GTS交换站、GSOD等地面观测数据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多源融合格点实况资料,对2024年3-5月全球天气概况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4年3-5月,全球气温增暖趋势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极端性突出。阿拉伯半岛、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北部、巴西东南部、美国南部以及我国华南等地的降水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北美洲西部、东欧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我国黄淮地区等地降水明显偏少;除俄罗斯北部、阿根廷南部等地外,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较常年同期偏高1~3℃,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超过50℃,突破历史同期极大值。巴西东南部、西亚及中亚多地遭遇极端强降水或洪水。3-4月北非和亚洲多沙尘活动。2024年3-5月全球共有11个热带气旋活动,数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5个登陆并带来较强的风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寒潮 持续低温 强对流 沙尘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哈密地区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阿依夏木.尼亚孜 周宁芳 杨贵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9-97,共9页
利用1961-2005年近45年哈密地区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较差、炎热日以及寒冷日的年际、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同时对降水、云量等要素也进行了分析,揭示其与哈密地区温度变化的可... 利用1961-2005年近45年哈密地区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较差、炎热日以及寒冷日的年际、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同时对降水、云量等要素也进行了分析,揭示其与哈密地区温度变化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近45年来哈密地区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在夏季增暖幅度最大,春季最弱。1990年代以后增暖趋势表现最明显,21世纪以来增幅最大。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幅度远大于最高温度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哈密地区近45年平均日较差显著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升高幅度。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哈密地区的炎热日数显著增加,而寒冷日数显著减少。个别站的气温增温不明显,这与局地的降水、云量增加,日照减少有一定关系。此外,哈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1980年代中后期有一次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晚于新疆其他地区5~6年左右,表明气候突变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突变 日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梅双丽 周宁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降水量、降水日数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近60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季 降水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达 周宁芳 马殿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4,共8页
2023年11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与历史同期相比,主体强度显著偏强;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形势为“四槽四脊”,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环流整体呈西高东低型,但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强度显著偏强。1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 2023年11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与历史同期相比,主体强度显著偏强;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形势为“四槽四脊”,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环流整体呈西高东低型,但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强度显著偏强。1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3.3℃)偏高0.5℃。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20.2 mm)偏多9%,降水显著偏多地区主要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大值。月内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好,中东部等地较少出现雾和霾天气。月内出现了2次北方型寒潮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寒潮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期预报中的可预报性浅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杰 金荣花 +4 位作者 宗志平 蔡芗宁 李勇 周宁芳 尹姗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延伸期(10~30 d)预报是无缝隙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预报中,其准确率较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结果存在明显的不... 延伸期(10~30 d)预报是无缝隙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预报中,其准确率较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结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业务预报中评估所预报对象的可预报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述延伸期时效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以及国际主流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阐述了预报业务中如何对可预报性进行评估,介绍延伸期预报产品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延伸期预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预报性 延伸期预报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解晋 周宁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4-1500,共7页
2019年7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欧洲高空冷涡异常偏强,中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下旬北抬。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6.3 mm,较历史常年同期偏多4.7%,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较历史同... 2019年7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欧洲高空冷涡异常偏强,中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下旬北抬。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6.3 mm,较历史常年同期偏多4.7%,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1倍以上,黄淮、江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平均高温日数多于常年同期(4.3 d),达到了5.7 d,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以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显著偏多,山西、辽宁、新疆、广东等地共6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本月内有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共有4个台风生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只有1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历史同期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暴雨 热带气旋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东亚冷涌活动对马来西亚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杨舒楠 周宁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13,共13页
利用卫星观测、ERA5和GDAS再分析数据等对东亚冬季风冷涌引发的一次马来西亚极端暴雨洪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冬季风背景下,东亚大槽重建、地面冷高压加强以及日本岛-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发展等为冷涌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 利用卫星观测、ERA5和GDAS再分析数据等对东亚冬季风冷涌引发的一次马来西亚极端暴雨洪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冬季风背景下,东亚大槽重建、地面冷高压加强以及日本岛-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发展等为冷涌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热带气旋“雷伊”影响及中高纬度冷空气的持续补充进一步延长了冷涌维持时间。冷涌与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热带东风气流、“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西部地形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冷涌涡旋(Borneo Vortex)的产生和维持,为强降水提供了持续的涡旋动力条件。冷涌气流与赤道偏东气流之间的辐合以及与马来半岛海岸线地形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低层动力条件的增强,导致多阶段动力辐合条件的接连作用。冷涌气流所构建的从南海到马来半岛的水汽通道是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其中偏东分量的水汽输入最强、其次为偏北分量,导致对流层低层强水汽辐合条件的产生。冷涌气流南侵过程中,受广阔海洋影响,温湿条件不断增加,且越低层越明显,从而导致不稳定条件的产生和加强。在对流层低层高温、高不稳定能量以及整层高湿环境下,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高效暖云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涌 冷涌涡旋 暴雨洪水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6—8月全球天气特征
16
作者 霍达 马殿博 +2 位作者 周宁芳 关月 鲍媛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74-175,共2页
使用全球GTS实时交换地面数据、Global Summary of the Day(GSOD)全球地面日值数据等以及第五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对2024年6—8月全球天气概况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极端降水频发,降水显... 使用全球GTS实时交换地面数据、Global Summary of the Day(GSOD)全球地面日值数据等以及第五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对2024年6—8月全球天气概况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极端降水频发,降水显著偏多、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英国西北部、北欧西部、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印度半岛西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新几内亚岛、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日本中南部、澳大利亚西部沿海、美国中北部和五大湖地区、巴西南部等地;受异常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稳定的大陆高压的共同影响,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或接近常年,多地出现极端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6—8月全球共有21个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其中7个登陆,给当地带来强风雨天气,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天气 高温热浪 暴雨 热带气旋 洪涝 极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市三次暴雨过程水汽特征对比分析
17
作者 热依拉·玉努斯 周宁芳 +1 位作者 白松竹 道然·加帕依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NCEP/NCAR和GDAS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8—2019年哈密市3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输送、辐合(辐散)和水汽收支等特征。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和蒙古高压脊的环流背景下,...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NCEP/NCAR和GDAS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8—2019年哈密市3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输送、辐合(辐散)和水汽收支等特征。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和蒙古高压脊的环流背景下,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中心东移增强,哈密上空有高空急流,对流层中层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巴尔喀什湖低涡偏深,有利于暴雨强度增强。3次暴雨过程水汽源地、水汽输送路径及水汽贡献有差异,水汽源地的多源性和源地水汽贡献量的多少对哈密市降雨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对流层中低层蒙古反气旋有利于暖湿水汽沿着河西走廊的偏东急流输送至暴雨区,有利于暴雨强度增强。3次暴雨过程不同边界水汽收支量有差异,东边界的低层和西边界的中高层为水汽的主要输入边界。强降水区各边界水汽净流入的强度、维持时间以及水汽的辐合强度对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北雾霾天气与超强El Ni?o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袁媛 周宁芳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15年11—12月,全国接连发生七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1月27日—12月1日的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五天,成为2015年最强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12月19-25日重度雾霾再次发展,影响面积一度达到35.2万km^2.本文利用多种数... 2015年11—12月,全国接连发生七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1月27日—12月1日的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五天,成为2015年最强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12月19-25日重度雾霾再次发展,影响面积一度达到35.2万km^2.本文利用多种数据资料通过个例对比和历史统计详细分析了超强El Ni?o背景下雾霾天气频发的天气气候条件.其结果清楚表明:2015年11—12月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偏弱,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偏少,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偏南风,大气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并且大气层结稳定,对流层底层存在明显逆温.上述大气环流条件使得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差,因此在有一定污染排放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度雾霾天气过程的频发.由此,超强El Ni?o事件所导致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是我国中东部,尤其华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El Nino 中国华北 雾霾 冬季风 大气稳定度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极端降水过程中不同相态降水过程的锋生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红丽 祁文 +2 位作者 陈艳 周宁芳 连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2015年1月8日夜间~10日,云南出现暴雨和暴雪并存天气,是1961年以来1月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不同相态降水过程中锋生作用及其伴随的次级环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强雨雪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至滇南... 2015年1月8日夜间~10日,云南出现暴雨和暴雪并存天气,是1961年以来1月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不同相态降水过程中锋生作用及其伴随的次级环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强雨雪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至滇南的水汽输送偏离气候平均度达3σ,滇南锋区中心强度为-5×10-5K·m-1,异常冷暖气流在云南交汇造成此次强雨雪天气。进一步地锋生函数分析表明,2015年初强雨雪中,暴雨前期低层水平辐合及上升运动加剧,使降水出现峰值,此后水平变形场(主要是切变变形)的增长,使锋生作用维持,但强度明显减弱;对于暴雪而言,第一次降雪峰值的形成主要是倾斜项作用;第二次降雪峰值的形成则主要是水平变形项中的伸长变形增长和倾斜项作用。次级环流上升支处的强上升运动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异常性 不同相态 锋生函数 锋面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EP CFSv2对北半球夏季中高纬阻塞高压的预测检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宁芳 贾小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9-480,共12页
利用1999 2010年共12年NCEP CFSv2(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每天4个时次对未来45天预测的回报数据,检验了CFSv2模式对北半球夏季(6 8月)中高纬乌拉尔山区域(10°E70°E)和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110°E 1... 利用1999 2010年共12年NCEP CFSv2(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每天4个时次对未来45天预测的回报数据,检验了CFSv2模式对北半球夏季(6 8月)中高纬乌拉尔山区域(10°E70°E)和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110°E 180°E)阻塞高压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东亚气候的预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CFSv2可以较好的模拟夏季北半球阻塞高压发生频率的纬向分布特征,但随着预测时效的增加阻塞发生的频率不断降低。CFSv2对两个区域阻塞预测的命中率在7天时效内为50%左右,接近2周之后基本上没有技巧。CFSv2对区域阻塞事件的预测技巧要低于区域阻塞的技巧,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阻塞事件的技巧略低于乌拉尔山区域。CFSv2对阻塞爆发和结束的预测超过7天左右,基本没有预测技巧,对乌拉尔山区域阻塞结束日的预测技巧要低于阻塞爆发日的预测技巧。CFSv2在可用的预测时效内可以较好再现与区域阻塞相联系的环流形势以及东亚地区气温、降水异常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夏季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发生阻塞时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容易偏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 北半球 夏季 CFSv2 预测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