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阎景旺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戴兴建 张宇鑫 俞振华 宋振 彭煜民 马一鸣 郭欢 王星 周鑫 胡傲伟 张弛 相佳媛 张浩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谢飞 夏恒恒 杨重阳 邱清泉 艾巍 李浩秒 刘轩 梅文昕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9-1397,共39页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新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保持了全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装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展望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有望继续高速发展,同时总体上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轨重力储能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风电场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聂亚惠 周学志 +2 位作者 郭丁彰 徐玉杰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0-1910,共11页
大规模储能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rail gravity energy storage,RGES)技术可灵活调度载重机车进行储/释能,有效解决风电场大幅度功率波动问题,在长时大规模储能应用技术中前景广阔。本文... 大规模储能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rail gravity energy storage,RGES)技术可灵活调度载重机车进行储/释能,有效解决风电场大幅度功率波动问题,在长时大规模储能应用技术中前景广阔。本文开展了RGES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风电场耦合调度的研究,基于MATLAB软件搭建了RGES系统模型及其与风电场的耦合系统模型,研究了储/释能过程中关键参数对RGES系统的影响规律,并且以减少风电场的弃风率为目的,选取了四个季节的典型日,详细研究了耦合系统的运行特性及RGES系统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储/释能功率随载重质量增加而增大,随匀速阶段的上/下坡速度增加而增大;储/释能效率及系统效率随载重质量的变化极小,随上/下坡速度增大而减小;RGES系统与风电场耦合运行时,可根据功率需求灵活配置各时段的载重车辆数及上/下坡速度进行储/释能,并可在四个季节典型日的用电高峰期分别实现22 MW、16 MW、27 MW、29 MW的恒定功率并网,且风电利用率平均增长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储能 重力储能 铁轨重力储能 风电场 耦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转桨式机组不同工况运行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罗红云 吴义斌 +2 位作者 周学志 周精明 夏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3,共5页
鉴于轴流转桨式机组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能源转换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借助相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稳定性参数的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影响水轮机稳定运行的具体参数,并进... 鉴于轴流转桨式机组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能源转换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借助相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稳定性参数的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影响水轮机稳定运行的具体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失稳的产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机组运行状态和稳定性与流动特性的变化及不均匀激励息息相关。结果可为改善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提升轴流转桨式机组的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转桨式机组 运行测试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抽水蓄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学志 徐玉杰 +2 位作者 谭雅倩 汪翔 陈海生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8期87-93,共7页
抽水蓄能是电网调峰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今世界抽水蓄能机组的发展方向是高水头化、大容量化和高转速化。按照机组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可分为四机分置式、三机串联式和二机可逆式机组,其中由可逆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组成的二机可逆式机... 抽水蓄能是电网调峰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今世界抽水蓄能机组的发展方向是高水头化、大容量化和高转速化。按照机组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可分为四机分置式、三机串联式和二机可逆式机组,其中由可逆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组成的二机可逆式机组是目前的主流结构。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后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电站的整体设计、制造和安装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分布式储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分布式抽水蓄能将成为值得广泛推广的技术。小型抽水蓄能既可以与大型抽水蓄能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独立协调各种分布式电源,解决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系统供电质量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具有工程位置灵活、投资少、见效快、对输电线路要求较低以及能够较好解决个别单位和部门峰荷需要等优点。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实施和工程应用,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高水头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500~700m高水头水泵水轮机的研究,涉及水力性能、结构性能以及试验等。如果国家能够建立起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投资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积极性,那么它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抽水蓄能 分布式能源 储能 水泵水轮机 高水头 电网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构造对抽灌水温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学志 高青 +2 位作者 于鸣 赵晓文 朱天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1,共6页
针对不同含水层构造抽灌井群地下温度场的演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相同井群抽灌量和几何参数条件下,不同含水层介质的热湿运移规律及热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含水层岩性的变化对井场热贯通时间的影响较大,对后期的热交互影响相对略小。... 针对不同含水层构造抽灌井群地下温度场的演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相同井群抽灌量和几何参数条件下,不同含水层介质的热湿运移规律及热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含水层岩性的变化对井场热贯通时间的影响较大,对后期的热交互影响相对略小。粒块体结构较大的砂砾含水层,其井场热贯通时间明显缩短。含水层介质的分布状态对热交互影响较大,对热贯通时间的影响有大有小。对于均匀分布含水介质,各井抽灌量应尽量均匀分配,推迟热贯通发生和减弱热交互影响。对于非均匀分布含水介质,采用各井配置流量调整,可改善热湿均衡性,避免非均匀含水介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工程 地下水源热泵 含水层构造 温变特性 抽灌井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抽灌井群地下热状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学志 高青 +1 位作者 于鸣 刘研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01-304,共4页
地下水源热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抽灌井区热贯通导致地能利用的衰减失效已成为逐步显现的问题。针对抽灌井群地能利用长期过程的地下热贯通问题,利用模拟计算手段,分析井群不同抽灌温差作用的抽水温度变化、热贯通差异及热交互影响。... 地下水源热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抽灌井区热贯通导致地能利用的衰减失效已成为逐步显现的问题。针对抽灌井群地能利用长期过程的地下热贯通问题,利用模拟计算手段,分析井群不同抽灌温差作用的抽水温度变化、热贯通差异及热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小温差大流量工况的抽水平均温度在供暖期较高,制冷期较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热贯通发生时间早不意味着热交互程度就严重,反之亦然,须同时对系统运行时间内的抽水平均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能利用 抽灌温差 热贯通 井群 地下水地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30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学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6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以逍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西比灵合尼莫地平药物治疗。两组均配合静点刺五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逍...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以逍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西比灵合尼莫地平药物治疗。两组均配合静点刺五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逍遥散对紧张性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刺五加注射液 紧张性头痛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咳喘的中医诊治要领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学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5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咳喘 中医诊治 老年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年轻患者 中医病机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群抽灌量的地能利用热流变研究
9
作者 周学志 高青 +1 位作者 于鸣 刘研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0-315,共6页
利用含水层抽灌水运移实验,系统研究了抽灌量对地下水地源热泵抽灌井群区域含水层热运移过程及其井场热流变的影响,分析了井群抽灌过程含水层温度场演变、水位场及渗流场变化特性,并依此比较了抽灌井区热贯通差异和热交互影响程度。研... 利用含水层抽灌水运移实验,系统研究了抽灌量对地下水地源热泵抽灌井群区域含水层热运移过程及其井场热流变的影响,分析了井群抽灌过程含水层温度场演变、水位场及渗流场变化特性,并依此比较了抽灌井区热贯通差异和热交互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抽灌一致条件下,抽灌量增加,含水层水位水力坡度迅速加大,导致回灌水运移速度加快,热贯通明显,同时抽水温度变化加剧,热交互的温度变化率增加。因此,选择适宜的井群抽灌量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能利用 地下水地源热泵 井群 抽灌量 热流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盐矿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学志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第1期55-56,54,共3页
苏北盐矿位于江苏省淮阴市境内,由淮安和洪泽两个盐盆地组成,面积约280km^2。前者为地质史上的白垩纪,后者为较晚的第三纪时期的湖相环境中所形成的含岩盐盆地。经过地质演化、造岩作用的变迁等而埋藏于地下700~1000m 以下的深处,其地... 苏北盐矿位于江苏省淮阴市境内,由淮安和洪泽两个盐盆地组成,面积约280km^2。前者为地质史上的白垩纪,后者为较晚的第三纪时期的湖相环境中所形成的含岩盐盆地。经过地质演化、造岩作用的变迁等而埋藏于地下700~1000m 以下的深处,其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岩层所覆盖。目前,淮安盐盆地的朱桥、谢碾两个矿区已开采出卤,下关、钵池2个矿区正在施工中;洪泽盐盆地的赵集矿区也已开采出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矿资源 开发 环境保护 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5
11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29 位作者 马文涛 徐玉杰 王志峰 陈满 胡东旭 李先锋 唐西胜 胡勇胜 马衍伟 蒋凯 钱昊 王青松 王亮 张新敬 王星 徐德厚 周学志 刘为 吴贤章 汪东林 和庆钢 马紫峰 陆雅翔 张雪松 李泉 索鎏敏 郭欢 俞振华 梅文昕 秦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2-1076,共25页
本文对2021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 本文对2021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的主要核心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2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储系统容量配置优化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璐 李斌 +4 位作者 张新敬 徐玉杰 刘南宏 周学志 陈海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2-231,共10页
有效地进行风电与用户负荷的匹配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研究从需求侧响应的角度出发,引入负荷时移策略,提出风储系统最优容量配置的方法。在建立风电、储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置信区间法建立风电出力模型,从需求侧角度出发... 有效地进行风电与用户负荷的匹配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研究从需求侧响应的角度出发,引入负荷时移策略,提出风储系统最优容量配置的方法。在建立风电、储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置信区间法建立风电出力模型,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建立多时间尺度可移动负荷分层优化模型。针对风储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利用遗传算法工具对系统容量配置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得出考虑需求侧响应使用户负荷曲线更贴近风电出力曲线,显著降低了风储系统的年总成本和度电成本,验证了需求侧响应在减少风储系统容量配置成本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储系统 需求侧响应 容量配置 置信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抽水蓄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14
作者 谭雅倩 周学志 +2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海生 秦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抽水蓄能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传统抽水蓄能技术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建造两个水库,投资成本高、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对淡水资源依赖严重。海水抽水蓄能技术利用海洋作为上水库或下水库,水位变幅小,减少了水库建设及其... 抽水蓄能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传统抽水蓄能技术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建造两个水库,投资成本高、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对淡水资源依赖严重。海水抽水蓄能技术利用海洋作为上水库或下水库,水位变幅小,减少了水库建设及其投资成本,解决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对淡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对于临海和淡水资源缺乏的岛国和城市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海水抽水蓄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全面分析了海水抽水蓄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总结了开发海水抽水蓄能系统存在的技术与应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提出海水抽水蓄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将是其近期主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海水抽水蓄能 海岛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水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树杰 陈存福 +2 位作者 谭俊哲 袁鹏 周学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4,共6页
运用简化风车理论对水轮机叶片进行设计,基于叶素-动量(BEM)理论,采用Glauert修正,计算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功率、转矩等水动力性能,得到不同工况下水轮机性能曲线;在风浪流水槽中进行模型试验,对叶素动量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为水轮机... 运用简化风车理论对水轮机叶片进行设计,基于叶素-动量(BEM)理论,采用Glauert修正,计算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功率、转矩等水动力性能,得到不同工况下水轮机性能曲线;在风浪流水槽中进行模型试验,对叶素动量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为水轮机性能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水轮机 叶片 叶素-动量理论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能利用过程抽灌井区热贯通及其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青 周学志 +1 位作者 江彦 陈响亮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7-454,共8页
在地下水源热利用过程中,抽、灌井区热贯通导致地能利用的衰减已经成为逐步显现的工程问题.针对几种典型井群布置模式下的热贯通问题,利用模拟计算手段,比较了抽、灌井区的热贯通时间差异和程度.通过衡量井群区域温度的扩散传输范围和速... 在地下水源热利用过程中,抽、灌井区热贯通导致地能利用的衰减已经成为逐步显现的工程问题.针对几种典型井群布置模式下的热贯通问题,利用模拟计算手段,比较了抽、灌井区的热贯通时间差异和程度.通过衡量井群区域温度的扩散传输范围和速率,定量分析判断能量利用过程中的热贯通效应,为控制热贯通提供衡量参数和控制依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抽、灌热流动条件下,井群布置方式决定着热贯通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抽灌井区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有着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能利用 抽灌井群 热贯通 定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实行区域电蓄能供冷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莉 周学志 《电力需求侧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区域供冷技术在节能、环保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广州市的气候特点、建筑规模和用能情况,对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实行区域电蓄能供冷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实行区域电畜能供冷可以节约电力、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 区域供冷技术在节能、环保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广州市的气候特点、建筑规模和用能情况,对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实行区域电蓄能供冷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实行区域电畜能供冷可以节约电力、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供冷 电蓄冷 节能与环保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供冷技术在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18
作者 白莉 周学志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区域供冷技术在节能、环保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结合广州市的气候特点、建筑规模和用能情况,对我国实行区域供冷技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实行区域供冷是可行的.
关键词 区域供冷 冰蓄冷 节能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系统中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瑞民 张新敬 +4 位作者 徐玉杰 孙雯雯 周学志 郭丛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微电网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光互补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以及"源"与"荷"错位的问题。不同储能技术在响应时间、容量规模、技术成熟度及成本等方面各有特点,两种或多种储能技术耦合将可... 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微电网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光互补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以及"源"与"荷"错位的问题。不同储能技术在响应时间、容量规模、技术成熟度及成本等方面各有特点,两种或多种储能技术耦合将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用电系统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针对电力用户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本文提出一种由压缩空气储能、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建立了三种储能的数学模型,针对其不同的特性,提出了基于二次移动平均滤波的储能系统功率分配方法和基于连续性运行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基于某个实际的用户负荷进行了案例分析,得到了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配置结果,并分析了其运行特性。研究表明,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中,多种储能技术耦合既能充分发挥每种储能的优势,又可以通过相互配合弥补各自的劣势,这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和满足用电负荷的严苛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布式能源利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混合储能 功率分配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轨重力储能系统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秦婷婷 周学志 +5 位作者 郭丁彰 盛勇 徐玉杰 左志涛 李辉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5-845,共11页
储能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属于物理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以及无自放电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本工作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 储能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属于物理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以及无自放电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本工作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铁轨重力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各个部件在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情况,研究了载重车辆质量、车辆速度、斜坡坡度、斜坡高度和滚动摩擦系数等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速度、斜坡坡度、斜坡高度和滚动摩擦系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降低速度和滚动摩擦系数以及适当增加坡度和高度,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在设计工况下,载重车辆160 t、车速20 km/h、斜坡高度200 m、斜坡坡度7°、滚动摩擦系数0.006,对应系统的输出功率为1.04 MW,系统效率达7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物理储能 重力储能 铁轨重力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