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与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庆贤 沈宝贤 +2 位作者 种树彬 叶艳芬 周婉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67-267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与红、蓝光照射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2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红、蓝光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个周。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光动力与红、蓝光照射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2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红、蓝光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个周。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个数、GAG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目、GAGS评分显著的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愈显率84.78%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试验组有的总有效率97.83%与对照组的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10.87%与对照组的2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优于红、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红光 蓝光 面部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汪文隽 周婉云 +1 位作者 李瑾 黄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69,共7页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建立了七个区域性碳市场。研究中国碳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有助于发现在碳市场运行初期起价格引导作用的区域市场,为其它地区碳市场的发展和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提供建议。本文选择广东、湖北和深圳三个交易量...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建立了七个区域性碳市场。研究中国碳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有助于发现在碳市场运行初期起价格引导作用的区域市场,为其它地区碳市场的发展和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提供建议。本文选择广东、湖北和深圳三个交易量最大的区域碳市场为样本,利用多元GARCH(1,1)-BEKK模型,检验其波动溢出效应。为了消除履约期的影响,本文根据履约期将样本划分为阶段一(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和阶段二(2015年7月1日—2016年7月19日),分阶段进行了检验,并从市场有效性的视角解释了检验结果。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阶段一内,广东碳市场对湖北碳市场、湖北碳市场对深圳碳市场、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分别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在阶段二内,只存在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在整个样本期内,只存在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方差比的市场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阶段一、阶段二或整个样本期,三个碳市场均没有达到弱式有效。本文进一步在多重分形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多重分形谱宽度,比较了三个碳市场的非有效性程度,结果显示:在阶段一、阶段二和整个样本期,三个碳市场有效性大小关系分别为:湖北>广东>深圳、深圳>湖北>广东、广东>深圳>湖北。可见,三个碳市场早期的波动溢出效应不完全符合市场有效性大小关系,而较晚期的波动溢出效应符合市场有效性大小关系,这证明了中国碳市场在阶段二相比阶段一更为成熟。本文最后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波动溢出效应 有效性 分形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周婉云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患者给予氟米松,联合组患者则加用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EASI评分、总体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患者给予氟米松,联合组患者则加用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EASI评分、总体治疗效果、细胞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EASI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药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单药组;治疗后IL-2、IL-4、IL-10、Ig E与LTB4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药组,IFN-γ水平显著性高于单药组;治疗后EPQOLS总分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单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激光 氟米松 慢性湿疹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43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起效时间为(12.1±2.4)d,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为(15.4±2.6)d,研究组治疗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可提高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胸腺肽 斑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扁平疣HP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现代医院》 2015年第7期79-80,82,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了解扁平疣HPV基因型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相关技术对所有患者皮肤组织行HPV基因型检测,记录不同HPV基因型感染情况。... 目的 通过检测了解扁平疣HPV基因型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相关技术对所有患者皮肤组织行HPV基因型检测,记录不同HPV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检出HPV基因型92例(95.83%),HPV亚型共5种,检出率最高的是HPV11(63.54%),其次是HPV18(39.58%),最低的是HPV58(4.17%)。另外,HPV基因型单一感染率60.42%,二重感染(HPV11+HPV18、HPV11+HPV6、HPV11+HPV59)率32.29%,三重感染(HPV11+HPV6+HPV59)率3.13%。结论 我院扁平疣检测HPV基因型以HPV11为主,HPV18等高危型HPV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HPV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后...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6.0%vs.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2.0%vs.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0 vs.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 vs.8.0%);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仍低于对照组(2.0%vs.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局部热疗 维A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rhIFN)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rhIFN-α2b、维A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rhIFN)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rhIFN-α2b、维A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热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的HPV基因型检出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180例患者中共167例检出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92.78%,检出基因型为HPV-6、HPV-11、HPV-18、HPV-58、HPV-59。其中109例(60.56%)为单一感染,54例(30.00%)为二重感染,4例(2.22%)为三重感染。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 81.11%,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rhIFN-α2b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重组人干扰素 维A酸 局部热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8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伐昔洛韦联合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伐昔洛韦联合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0.3)d、(3.8±0.9)d、(9.0±1.2)d、(4.1±1.3)d,对照组分别为(2.0±0.3)d、(5.2±1.0)d、(12.5±0.9)d、(6.5±0.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98.3%vs 8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vs 6.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0%(3/60),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20/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5,P=0.000<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复方倍他米松 伐昔洛韦 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艳芬 李洁华 +1 位作者 种树彬 周婉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IL-1、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物质水平[(657.4±36.6)pg/ml比(799.9±60.2)pg/ml,t=19.188]、IL-1[(61.8±24.7)pg/比(92.1±23.5)pg/L,t=8.431]、IL-6[(38.7±10.3)pg/ml比(66.7±14.1)pg/ml,t=12.421]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82/90)、对照组为70.00%(63/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4,P〈0.01).结论 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可降低血清P物质、IL-1、IL-6,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色光疗法 牛黄上清胶囊 免疫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