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减轻氧糖剥夺所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天恩 张萌 +1 位作者 杨正飞 蒋龙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31~32℃)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 目的:研究亚低温(31~32℃)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OGD组以及亚低温+OGD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率检测以及胞浆内caspase-3活性检测,研究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神经元OG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OGD组比较,亚低温+OGD组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学改善,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caspase-3活性亦下降(P<0.05);神经元OGD后caspase-3活性升高,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823,P<0.05),神经元经过亚低温和OGD后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亦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OGD可使caspase-3的活性升高及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氧糖剥夺 亚低温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发作时床边即时检测心肌钙蛋白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国军 周天恩 +3 位作者 刘宏锋 彭丽娜 姜骏 谢春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26-2332,共7页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出现胸痛症状的6024例患者。在入院时测量了POCT-cTnT和中心实验室cTnI水平。通过按时间窗口划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评估POCT-cTnT在诊断AMI时的准确性。结果总体而言,POCT-cTnT诊断AMI的AUC为0.826(95%CI:0.816~0.8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1%和86.26%。根据胸痛发作的时间进行区间分组(<3 h、3~6 h、6~12 h、12~24 h、24~72 h和≥72 h),6~12 h以后的分组AUC值分别为0.918、0.928、0.920和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要高于6 h时以内的组(P<0.001);根据胸痛发作时间点进行分组,≥8 h组的AUC为0.921,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98.1%和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0.11,其AUC高于≥3 h、≥2 h、≥1 h和overall组(P<0.05),而与≥4 h以后的各时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间对单次检测POCT-cTnT诊断AMI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结合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可能提高其诊断或排除AMI的可靠性。在胸痛发作4 h后,单次POCT-cTnT检测能可靠地诊断或排除AMI;当胸痛发作8 h后,其诊断或排除AMI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的观赏性及提高观赏性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天恩 邱栋梁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从株形、叶(形状、色彩)、花(形状、色彩、香味)、果(形状、色彩)、香味5个方面对植物的观赏性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提高植物观赏性的技术措施及其应用前景,以期在生产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 观赏性 植物 园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天恩 曾朝涛 +1 位作者 陆燕华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CBL-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87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44人,采用CBL-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共43人,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课后对两组学... 目的:研究CBL-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87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44人,采用CBL-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共43人,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评价教学的质量。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成绩(45.1±4.9)与对照组基础理论成绩(43.4±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44.7±4.2)、临床诊疗技能成绩(35.3±4.4)、急救技术操作成绩(54.3±4.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病例分析成绩(36.6±3.3)、临床诊疗技能成绩(29.6±3.9)、急救技术操作成绩(46.4±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教学模式满意度[(9.1±0.86)vs(7.8±0.63)]、激发学习兴趣[(8.8±0.76)vs(6.1±0.53)]、建立临床思维[(9.3±0.77)vs(7.3±0.67)]、强化急救技能[(8.9±0.83)vs(7.7±0.73)]、提高医患沟通能力[(9.2±0.85)vs(7.2±0.69)]、提高团队合作能力[(9.1±0.75)vs(7.2±0.69)]六个方面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诊医学临床见习教学中,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LBL 急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性视频指导的培训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及住院医师CPR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天恩 李祖勇 +1 位作者 曾朝涛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评估互动性视频指导的培训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及住院医师CPR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88名中山大学五年制本科见习医生以及86名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第一年的规培医生作为培训对象。分别将以上两种学员随机分成传... 目的:评估互动性视频指导的培训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及住院医师CPR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88名中山大学五年制本科见习医生以及86名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第一年的规培医生作为培训对象。分别将以上两种学员随机分成传统培训方法组(TRAD)和互动性视频指导方法组(IPWW)。培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员CPR各项技术指标的合格率。结果:两种培训对象TRAD组与IPWW组培训前各项技术指标比较均明显差异(P均>0.05),而培训后IPWW组在复苏流程、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面罩使用手法、通气效果、CPR与电除颤总成绩方面均优于TRAD组(P<0.05)。结论:互动性视频指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培训方法 互动性视频指导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糖剥夺再灌注对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天恩 谭笑杏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氧糖剥夺(OGD)2h、OGD4h、OGD6h。从普通培养箱中取出小胶质细胞,将原培养基更换为无...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氧糖剥夺(OGD)2h、OGD4h、OGD6h。从普通培养箱中取出小胶质细胞,将原培养基更换为无糖Earles平衡盐溶液(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EBSS)培养,并置于缺氧培养箱内,建立小胶质细胞OGD模型。OGD后换回原培养基,重新置于普通培养箱,复糖、复氧24h后观察及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随着OGD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损伤逐渐加重,以OGD6小时为甚。与对照组相比较,OGD各组IL-1β、IL-6的分泌明显增加(P<0.05),其中IL-1β表达在OGD 2h组达到高峰,IL-6表达在OGD 4h组达到高峰,OGD6h组炎症因子的表达出现回落。结论:氧糖剥夺2-4小时后再复糖复氧能较好地在体外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且细胞损伤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2小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炎症因子 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431型粗纱机的生产实践
7
作者 周天恩 胡小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FA431型粗纱机 生产试验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周天恩 张萌 +1 位作者 杨正飞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评估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脓毒性休克后是否应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ES)进行液体复苏分为HES组和对照... 目的:评估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脓毒性休克后是否应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ES)进行液体复苏分为HES组和对照组,记录、检测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入组时的APACHEⅡ评分等一般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HES组容量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好转;然而HES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及6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羟乙基淀粉(HES)进行容量复苏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要优于单纯应用晶体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容量复苏 乳酸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敏感监测
9
作者 周天恩 何志捷 +1 位作者 杨正飞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B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B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7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7%,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均为66.7%,庆大霉素60.6%,哌拉西林57.6%,头孢他定42.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对大部分其它青霉素类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C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的机理与工艺测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敏 丁焱明 周天恩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9,共5页
介绍了USC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的机理和工艺性能,并对死区长度和放大倍数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试验,对棉纺织厂推广使用并条机自调匀整技术,提高成纱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自调均整装置 机理 工艺 并条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龙元 杨正飞 +3 位作者 周天恩 温立强 余涛 黄子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46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鲮果本组总病死率为33%(15/46例)。肌钙蛋白Ⅰ阳性组(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46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鲮果本组总病死率为33%(15/46例)。肌钙蛋白Ⅰ阳性组(11例)和阴性组(35例)的病死率分别为82%(9/11例)和17%(6/35例);心电图正常组(14例)和异常组(32例)的病死率分别为7%(1/14例)和44%(14/3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扩张(右心室/左心室舒张内径比率≥0.6)组(20例)和无扩张(右心室/左心室舒张内径比率〈0.6)组(26例)的病死率分别为55%(11/20例)和15%(4/26例);螺旋CT肺动脉造影测定的肺动脉栓塞指数〈0.60组(19例)和≥0.60组(11例)的病死率分别为5%(1/19例)和91%(10/11例);以上任何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肌钙蛋白I、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提示的右心室扩张、螺旋CT肺动脉造影测定的肺动脉栓塞指数可作为PTE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指标,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度分层 预后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辉 刘隽华 +1 位作者 周天恩 杨正飞 《新医学》 2016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利用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综合评价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0~350 g)36只,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SR组)... 目的利用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综合评价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0~350 g)36只,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SR组)和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经股动脉持续1 h放出全身血容量的50%血液,1 h后由股静脉30 min回输全部自体血,建立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RIPC组于放血前40 min采用止血带阻断双侧后肢血流5 min,松开5min,反复4次,行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于基础状态(BL)、放血结束即刻(S1)、回输自体血液前(S2)、回输结束即刻(R1)、回输后1 h(PR1h)以及2 h(PR2h),记录心电图以及平均动脉压(MAP),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输出量、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以及左心室心肌活动指数(Tei Index),利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动脉血在BL、S2、PR2h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I(c TnⅠ)浓度,观察大鼠复苏后72 h存活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SR组在S1至PR2h时,RIPC组在S1和S2时MAP、心输出量、LVEF降低,Tei Index升高(P〈0.01);和SR组比较,RIPC组在复苏开始后的MAP、心输出量、LVEF升高,Tei Index降低(P〈0.01);在S1至PR2h,SR组与RIPC组ST段偏移程度以及c Tn I浓度比C组增加(P〈0.01);然而,RIPC组的ST段偏移程度较SR组轻(P〈0.01),复苏存活率较高(P〈0.01)。结论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显著减轻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后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改善了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心功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双截点”策略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天勇 周天恩 +1 位作者 张萌 蒋龙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1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并依据年龄分层把我院以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139名患者分成9组,分析最后诊断结果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并依据年龄分层把我院以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139名患者分成9组,分析最后诊断结果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及最初诊断与最终诊断之间的差别情况。结果NT-proBNP水平处于“排除”截点以下和“诊断”截点以上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处于“灰区”的患者有合并心力衰竭的存在,尤其是年龄〉75岁的患者;对于“灰区”尤其是年轻患者更易误诊为心力衰竭。结论NT-proBNP“双截点”策略分析对急性心力衰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依据年龄分层后NT-proBNP处于“排除”截点以下和“诊断”截点以上的患者的诊断意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急性心力衰竭 NT-PROBNP “双截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吹打法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骏 符岳 +4 位作者 毛小英 罗银秋 周天恩 蒋龙元 黄子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简单、稳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 hr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24 hr后更换含2%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饲养,每... 目的:探讨建立简单、稳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 hr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24 hr后更换含2%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饲养,每3 d全量换液,观察神经元形态,培养第7d检测神经元纯度,MTT法测定神经细胞活性,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机械吹打法可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减少培养污染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培养出的神经元纯度高、活性好。结论:机械吹打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是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HSV-2感染所致生殖器疱疹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道清 周天恩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28-131,144,共5页
目的: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IL-33及IL-6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采用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前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ELISA检测IL-33、IL-... 目的: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IL-33及IL-6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采用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前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ELISA检测IL-33、IL-6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生殖器疱疹患者经伐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4例(4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无效0例,总显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t=29.83,P<0.01),IL-33、IL-6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170.88、25.03,P值均<0.01)。生殖器疱疹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17.10,P<0.01),IL-33、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63.36、15.61,P值均<0.01)。结论:肥大细胞发挥其天然免疫应答作用,可能通过调节IL-33、IL-6参与HSV-2感染所致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肥大细胞 IL-33 IL-6 HS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院前急救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朝涛 郑光辉 +4 位作者 周天恩 张凤连 欧阳志明 蒋龙元 余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15-417,434,共4页
目的:了解该院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现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可行方法。方法:将2016年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分析。结果:1914次出车时间以8:00-22:00最多,交通高峰期急救反应时间明显延长。院前急救患者平均年... 目的:了解该院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现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可行方法。方法:将2016年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分析。结果:1914次出车时间以8:00-22:00最多,交通高峰期急救反应时间明显延长。院前急救患者平均年龄为66.77岁,以神经系统及创伤病人为主。轻症患者占81.87%。院前患者有自救措施的极少,院外心源性猝死复苏成功率极低。院前出车时间与出车距离成正相关,出车空诊及拒绝治疗患者195例占10.9%。结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院前急救模式,避免因交通拥堵耽误患者病情。实施分类救护,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合理分配。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才能更有效的降低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加强急救知识宣传,正确拨打120电话,减少急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院前急救 急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朝涛 郑光辉 +2 位作者 周天恩 余涛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31-432,454,共3页
目的:统计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方法:将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73次出车中以8:00-12:00最多(256次,占26.32%),最少为2:00-4:... 目的:统计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方法:将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73次出车中以8:00-12:00最多(256次,占26.32%),最少为2:00-4:00(31次,占3.19%),到达现场时间最长为16:00-18:00之间,为(12.37±5.43)分钟,最短为00:00-02:00之间,为(7.280-02:)分钟。该院出车区域以越秀区最多为466次,其次为海珠区、荔湾区,到达现场用时最短为越秀区8.86为海珠区、分钟,最长为海珠区12.62为海珠区荔分钟。院前急救的973例患者,神经系统病人最多。除酒精中毒及妇产科以15-50岁年龄段最多外,其他系统疾病均以>70岁老年人为主。死亡62例,死因前3位的是其他(死因不详)24人(38.71%),循环系统急症16人(25.81%),神经系统急症8人(12.91%)。结论 :根据交通情况而不是单纯的直线距离调度车辆,能更好的缩短出车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普及推广AED使用对降低心源性猝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院前急救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天勇 蒋龙元 +3 位作者 张萌 杨正飞 周天恩 郭宇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肺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 目的:探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肺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标准成为CAP组114例和HAP组51例。结果:老年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有近期住院病史;HAP组糖尿病、肿瘤、可疑误吸、脉搏、呼吸明显高于CAP组。两组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构成比无差异,均呈现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较高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床旁快动脉血气速检测缩短检测周转时间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阳志明 戴惠华 +4 位作者 林小鸿 李祖勇 周天恩 蒋龙元 余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31-132,140,共3页
目的:评估床旁快速诊断仪在急诊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对检验周转时间的影响及其可靠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2017年12月24日至2018年7月26日需行血气分析患者30例,分别在取血后、检验室上机前以床旁检测设备检测急诊患者... 目的:评估床旁快速诊断仪在急诊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对检验周转时间的影响及其可靠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2017年12月24日至2018年7月26日需行血气分析患者30例,分别在取血后、检验室上机前以床旁检测设备检测急诊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并记录检测时间,与常规送检验室动脉血气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血样的检验结果一致性高,没有统计学差异。床旁检测组检测周转时间为4.87±1.41分钟,显著快于常规检验组的47.17±27.37分钟(P<0.01)。结论:急诊床旁检测血气分析能够显著缩短检测周转时间,与常规大检验结果相比,检验结果一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床边检测 血气分析 检测周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辉 周天恩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研究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单用吲达帕胺,治疗组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 目的:研究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单用吲达帕胺,治疗组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监测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血钾。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8周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肌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厄贝沙坦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效应互补,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的联合降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哒帕胺 厄贝沙坦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