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估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表现的训练干预效果,为在训练实践中科学运用可变阻力训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利用Brughelli改进后的质量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目的:系统评估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表现的训练干预效果,为在训练实践中科学运用可变阻力训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利用Brughelli改进后的质量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合并、绘制森林图、异质分析以及Meta回归。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在最大力量(SMD=5.93,95%CI为[3.29,8.57])的提高上,可变阻力训练相比于传统抗阻训练能更显著地增强运动员的最大力量(P<0.0001);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的立定跳远能力(SMD=0.03,95%CI为[0.02,0.04])的影响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1);可变阻力训练对反向纵跳(SMD=3.58,95%CI为[1.89,5.27],P<0.0001)的提高差异同样非常显著,但对30 m冲刺跑成绩的提高(SMD=-0.02,95%CI为[-0.04,0.00])并无显著差异(P=0.08)。结论:相比于传统抗阻训练,6~12周的可变阻力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表现、立定跳远及反向纵跳成绩,且适宜的可变阻力负荷为20%~30%1RM。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估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表现的训练干预效果,为在训练实践中科学运用可变阻力训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利用Brughelli改进后的质量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合并、绘制森林图、异质分析以及Meta回归。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在最大力量(SMD=5.93,95%CI为[3.29,8.57])的提高上,可变阻力训练相比于传统抗阻训练能更显著地增强运动员的最大力量(P<0.0001);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的立定跳远能力(SMD=0.03,95%CI为[0.02,0.04])的影响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1);可变阻力训练对反向纵跳(SMD=3.58,95%CI为[1.89,5.27],P<0.0001)的提高差异同样非常显著,但对30 m冲刺跑成绩的提高(SMD=-0.02,95%CI为[-0.04,0.00])并无显著差异(P=0.08)。结论:相比于传统抗阻训练,6~12周的可变阻力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表现、立定跳远及反向纵跳成绩,且适宜的可变阻力负荷为20%~30%1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