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L-6、SOD、NSE水平探究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周佩莉 陈承 +3 位作者 吴文倩 周皖舒 张勇 程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1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1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IL-6、SOD、NSE)水平、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降低得更加明显,SOD水平升高得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9、4.694、4.9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7、4.60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2,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2%(1∕5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79%(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P<0.05)。结论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炎症、氧化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SOD、NSE水平,降低IL-6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银杏叶 血管性痴呆 白细胞介素-6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翻转课堂在实习生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佩莉 陈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127-013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 PBL 联合翻转课堂在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接纳的 100 例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 PBL 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 本研究旨在探讨 PBL 联合翻转课堂在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接纳的 100 例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 PBL 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两组知识掌握度、问题解决能力、课堂参与积极性及合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问题解决能力评分、课堂参与积极度评分及小组合作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BL 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翻转课堂 实习生 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佩莉 袁怀武 +5 位作者 计仁杰 阮婕 魏果 沈和平 周琼 罗本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认知障碍 症状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LF-1、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忠强 邵枝定 +2 位作者 周佩莉 李忠飞 任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1(ILF-1)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20例纳入本次回顾...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1(ILF-1)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20例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葛酮通络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ILF-1和内皮素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为(9.05±2.4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30±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3.02±3.08)、(42.87±3.89)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7±2.74)、(34.52±3.7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血清ILF-1、内皮素水平分别为(35.56±5.01)、(51.65±6.78)pg/mL,均显著低于较对照组[(76.45±5.67)、(99.02±7.2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VBIV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可明显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NIHSS评分,还可降低血清ILF-1、内皮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葛酮通络胶囊 前列地尔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清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急诊期的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中方 周佩莉 +1 位作者 俞忠 曹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鼠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急诊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观察组、NGF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常规观察组给予胞...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鼠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急诊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观察组、NGF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常规观察组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NGF组在常规观察组基础上肌内注射NGF,1次/d;醒脑静组在常规观察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1次/d;联合组用法用量同上述3组;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依据NIHS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记录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后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观察组,其中联合组评分最低,与常规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显效率均高于常规观察组(56%),其中联合组显效率最高达到88%,较常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Hcy水平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联合组下降值最低[NSE值为(18.51±3.28)μg/mL、Hcy值为(9.55±2.44)μmol/L],NGF组和醒脑静组的NSE、Hcy水平值相近。治疗后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常规观察组,4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治疗后与常规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醒脑静用于脑出血急诊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醒脑静 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不同发病时期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曹阳 刘厚军 +2 位作者 程鸣 周佩莉 张林杰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T2W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T2WI序列及DWI序列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成像方式对不同发病时期(超... 目的探讨磁共振(MR)T2W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T2WI序列及DWI序列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成像方式对不同发病时期(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观察患者梗死灶在T2WI序列及DWI的信号强度表现,比较T2WI序列及DWI上病变核心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信号强度比(rMR、rDWI),同时比较两种序列中不同发病期脑梗死的病灶大小。结果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序列,慢性期检出率低于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T2WI序列及DW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rDWI值均高于rM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期rDWI及rM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显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病灶面积大于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高信号率均高于T2WI序列、检查慢性期高信号显示率低于T2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DWI及T2WI序列高信号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序列及DWI对于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DWI诊断优于T2WI序列,两种成像方式对亚急性期诊断基本相同,慢性期T2WI序列诊断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常规序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不同发病时期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周佩莉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20-20,共1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把5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一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为高压氧组;另一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天均应用一次含有20ml复...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把5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一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为高压氧组;另一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天均应用一次含有20ml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液的液体,静脉滴注,并口服维生素E,其中,患有高血压者酌情进行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9.7%,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3.1%,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明显进步率以及基本痊愈率,高压氧组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后,高压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明显有所下降(P<0.05~0.01),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性不大。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作用迅速,可以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疗效及影响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佩莉 曹秀珍 郑直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充分稀释后给药,缓慢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均匀混合后给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颈总动脉内径(C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椎动脉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LDL-C/HDL-C值、hs-CRP、PCT、Cys-C、Hcy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两组双侧椎动脉Vs、Vd值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ADL评分、双侧CCAD、CIMT值、LDL-C/HDL-C值、hs-CRP、PCT、Cys-C、Hc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减轻组织损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脑苷肌肽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颈总动脉内径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降钙素原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方舟 叶胜 +5 位作者 李韦嘉 邢晶晶 王兵 潘惠卿 许利 周佩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90-139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2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入院时人口学数据、实验室指标和心血管... 目的本研究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2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入院时人口学数据、实验室指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使用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分评估出院3月后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depression,PSD)风险,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抑郁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衡量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2.80%)在出院3月后出现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2.952,95%CI:1.403~6.213,P=0.004)、胱抑素C(OR=2.964,95%CI:1.222~7.191,P=0.016)、载脂蛋白B(OR=4.836,95%CI:1.533~15.258,P=0.007)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后出现PSD的独立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of dailyliving,ADL)评分(OR=0.939,95%CI:0.915~0.964,P<0.001)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SD的保护性因素。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为0.779(95%CI:0.703~0.855,P<0.001),优于其他预测因素。Hosmer-LemeshowH检验显示模型校准良好(P=0.588),此外,决策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性别、实验室指标及日程生活能力评分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后PSD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适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预测模型 卒中后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载脂蛋白B 胱抑素C 预后 曲线下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