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高龄MDS患者继发AML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仲昊 赵晓红 +2 位作者 陆时运 王晨 王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讨"3+7"与地西他滨+HAG预激方案治疗高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继发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高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继发AML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分别采... 目的:探讨"3+7"与地西他滨+HAG预激方案治疗高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继发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高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继发AML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分别采用"3+7"与地西他滨+HAG预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时间、毒副作用发生率、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天数及化疗后二者恢复的天数明显缩短(P<0.05);B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中其他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组患者(P<0.05)。结论:地西他滨+HAG预激方案较传统"3+7"方案治疗高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继发AML可有效延缓患者病情进展,缩短骨髓抑制时间,降低肺感染发生率,同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预激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仲昊 王智 赵晓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18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或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均使用6...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18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或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均使用6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总缓解率为83.6%。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显著,而且全身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药物疗法 淋巴瘤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仲昊 王智 赵晓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2期2763-2764,共2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基本治愈6例,缓解8例,明显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Cs... 目的观察环孢素(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基本治愈6例,缓解8例,明显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CsA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周仲昊 朱蕴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23-523,共1页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 预后 关系 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疗效分析
5
作者 周仲昊 陆时运 王智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4期193-194,共2页
目的:了解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方法,分析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总结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yperCVAD方案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目的:了解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方法,分析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总结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yperCVAD方案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Hypercvad方案治疗,12例患者完全缓解(CR),占75.0%,1例患者部分缓解(PR),占6.25%,3例患者没有获得缓解(NR),占18.75%,无治疗死亡病例,总缓解率为81.25%;治疗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出现。结论: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比较满意,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易于控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及采集,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VAD方案 淋巴细胞自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GM-CSF受体胞外结构域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仲昊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335-338,共4页
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GM-CSF receptor,GMR)介导维持细胞存活,刺激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成熟细胞功能。GMR为跨膜受体由α链和β链共同组成... 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GM-CSF receptor,GMR)介导维持细胞存活,刺激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成熟细胞功能。GMR为跨膜受体由α链和β链共同组成,结构上分为胞外域、跨膜部分和胞内域。α链和β链胞外域均含有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的共同结构模体(cytokine receptor modules,CRM)并依靠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二硫键维持胞外空间结构。GM-CSF和α链通过电荷识别结合并诱导β链加入,形成完整的配体受体复合物。在二硫键的作用下,GMR多聚化使两条以上β链胞内部分相互接近活化JAK2,完成GM-CSF对细胞的激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受体 胞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智 冯金萍 +6 位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宣旻 周仲昊 王晨 吴品 曹海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48例血液病患者并发IFI的临床特点及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IFI患者经... 目的观察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48例血液病患者并发IFI的临床特点及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IFI患者经治疗后好转38例(79.2%),疗效不佳7例(14.6%),死亡3例(6.2%)。中性粒细胞(N)<0.2×109/L者的疗效明显低于N≥0.2×109/L者(25.0%对88.9%,P<0.01)。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脏转氨酶升高(47.9%),以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为主(41.7%),其次为一过性的视觉障碍,均不需要终止伏立康唑的治疗;高龄患者出现严重幻视和严重心率缓慢各1例,并因此中断伏立康唑治疗。结论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血液病合并IF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T1表达及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凌浩 王智 +3 位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周仲昊 王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ilms基因(WT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ML患者56例、非肿瘤患者28例。采用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T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ilms基因(WT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ML患者56例、非肿瘤患者28例。采用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T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原幼细胞比例、LDH水平的关系。首次诱导化疗后,观察不同WT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疗效、无事件生存(E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WT1表达水平中位数为2 875拷贝/10 000 ABL拷贝,高表达阳性率为85.7%;非肿瘤患者WT1表达水平中位数为8拷贝/10 000 ABL拷贝,无高表达患者。WT1表达水平不同的AML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原幼细胞比例、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表达正常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中位EFS时间与WT1高表达AML患者比较,P均>0.05。WT1表达正常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29.5个月,WT1高表达AML患者为19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 AML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AML患者WT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疗效、预后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Wilms基因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海武 赵晓红 +3 位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柳萍 王智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637-3639,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利妥昔单抗采用标准剂量375 mg...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利妥昔单抗采用标准剂量375 mg/m2,第1、8、15、22天;6例患者因高龄或者较差的体能状态原因采用小剂量100~200 mg,每周1次,连用4次。每次于利妥昔单抗给药前1 d使用丙种球蛋白10~20 g。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CR 7例,PR 4例,NR 2例,CR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4.6%。中位反应时间为55 d(21~92 d),中位随访时间为15(3~31)个月,12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为90.9%。所有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作为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高龄或者较差的体能状态患者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海武 王智 +2 位作者 赵晓红 陆时运 周仲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3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MDS及AMI.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MDS及AMI.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10/1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J5),感染发生率93-3%(14/1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以有效治疗MDS及AML,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半剂量CAG方案治疗高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智 曹海武 +6 位作者 周仲昊 赵晓红 王晨 吴品 李凌浩 陆时运 柳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1956-1956,1959,共2页
目的探讨减半剂量的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岁以上老年AML初治28例,采用减半剂量CAG化疗方案诱导及巩固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6... 目的探讨减半剂量的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岁以上老年AML初治28例,采用减半剂量CAG化疗方案诱导及巩固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5例,完全缓解率60.7%,总有效率82.1%。治疗相关死亡3例。在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和预后中等组近期疗效与标准剂量CAG方案相似,且核型预后良好组疗效优于预后中等组。结论减半剂量CAG方案治疗高龄老年AML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髓白血病 CAG方案 减半剂量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智 赵晓红 +2 位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宣旻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三氧化二砷 沙利度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海武 赵晓红 +2 位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王智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例复发难治性NHL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1.2 g/m^2,静脉滴注,第1~4天;同时于异环磷酰胺...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例复发难治性NHL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1.2 g/m^2,静脉滴注,第1~4天;同时于异环磷酰胺后0 h、4 h和8 h应用美司那预防出血性膀胱炎,每次用量为当日异环磷酰胺的20%,静脉注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足叶乙甙5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亚砷酸10 mg,静脉滴注,第5~18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两个周期以上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为12例(80.0%)。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NHL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三氧化二砷 异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智 赵晓红 +2 位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宣旻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三氧化二砷10 mg/d,静脉滴注,每周用5 d,连用4周,间歇两周重复;维生素C 1000 mg/d,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结束后15 min应用维生素C;28 d为1个疗程;沙利度胺100~200 mg/d,连续口...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三氧化二砷10 mg/d,静脉滴注,每周用5 d,连用4周,间歇两周重复;维生素C 1000 mg/d,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结束后15 min应用维生素C;28 d为1个疗程;沙利度胺100~200 mg/d,连续口服。结果 9例部分缓解,11例进步,总有效率71.4%;其中10例疾病维持在稳定期达12个月以上。三氧化二砷、沙利度胺治疗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数患者可耐受。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较高,副作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三氧化二砷 沙利度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治疗长期输血所致铁过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1 位作者 王晨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依赖输血的血液病所致铁过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长期依赖输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去铁胺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肝、心脏功能改变及去铁胺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缓慢注射去...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依赖输血的血液病所致铁过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长期依赖输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去铁胺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肝、心脏功能改变及去铁胺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缓慢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个月及3个月对去铁胺治疗的总反应率分别为37.5%和62.5%,观察到不良反应少且可耐受。结论:静脉缓慢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血液病有效、安全,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患者值得坚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铁过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宣旻 王智 +5 位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周仲昊 王晨 吴品 曹海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MDS来源的MSC,按照不同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共同孵育,3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ELISA法检测其...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MDS来源的MSC,按照不同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共同孵育,3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ELISA法检测其表面抗原以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MDS来源的MSC能明显抑制共孵育体系中的CD8+T细胞亚群和IFN-γ的分泌,轻度抑制IL-4的分泌,与正常来源的MSC抑制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D8+T细胞(CTL)和Th1细胞,轻度抑制Th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间充质干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1 位作者 周仲昊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巨和粒)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以来确诊的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30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巨和粒)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以来确诊的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30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PLT)下降程度、PLT≤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治疗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恶性血液病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成功治疗楷莱所致手足综合征2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晓红 王智 +1 位作者 周仲昊 宣旻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23-123,共1页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vndrolne,HFS)是由哈佛医学院英格兰戴肯尼斯医院的JacobLokieh和CheryMoore在1984年进行了首次报道。
关键词 手足综合征 脂质体多柔吡星 右丙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治疗长期输血所致铁过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时运 周仲昊 +1 位作者 王晨 王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依赖输血的血液病所致铁过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长期依赖输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去铁胺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肝脏、心脏功能改变及去铁胺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缓慢注射去铁...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依赖输血的血液病所致铁过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长期依赖输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去铁胺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肝脏、心脏功能改变及去铁胺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缓慢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个月及3个月,对去铁治疗的总反应率分别为37.5%和62.5%,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少且可耐受。结论静脉缓慢注射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血液病有效、安全,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患者值得坚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铁过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1 位作者 周仲昊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观察特比澳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化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轻微,仅个别出现发热、寒战、肌肉酸痛或头晕。结论: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