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绵阳官司河流域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雪仙 慕长龙 +3 位作者 张发会 陈俊华 朱志芳 郑绍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28-33,共6页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同时水土保持效益也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2%;在5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松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5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 849.37 kg.hm-2,马尾松纯林最小为747.37 kg.hm-2,其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部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被类型 防护林 低山丘陵区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雪仙 陈林武 +2 位作者 向成华 张发会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2-17,共6页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 609.6 kg.hm-2.a-1到4 917.6 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 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凋落物量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防护成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雪仙 龚固堂 +4 位作者 张发会 陈俊华 朱志芳 黎燕琼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 a、18.2 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 a,77 a,53 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 a,15.4 a~77 a,18.2 a~53a;更新期分别为:49 a~97 a、34 a~77 a、23 a~53 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 a、77 a、53 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防护林 防护成熟期 更新期 更新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不同植被类型氮循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雪仙 龚固堂 +4 位作者 张发会 陈俊华 朱志芳 慕长龙 张启珍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1-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初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库总储量分别为:6 787.27 kg.hm-2、7 115.39 kg.hm-2、6 951.06 kg.hm-2。其中不同植被类型中活体生物量分别为:136.43 kg.hm-2、210.40 kg.hm-2、169.66 kg.h... 本文通过对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初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库总储量分别为:6 787.27 kg.hm-2、7 115.39 kg.hm-2、6 951.06 kg.hm-2。其中不同植被类型中活体生物量分别为:136.43 kg.hm-2、210.40 kg.hm-2、169.66 kg.hm-2,凋落物层分别为:31.06 kg.hm-2、38.96 kg.hm-2、40.05 kg.hm-2,土壤(0-40cm)中分别为:6 619.73 kg.hm-2、6 866.03 kg.hm-2、6 741.35 kg.hm-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的氮分别占总储量的97.53%、96.50%、96.98%,活体生物量分别占2.01%、2.96%、2.44%,而凋落物层分别仅占0.46%、0.55%、0.58%。结果表明,低山暴雨区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N主要分布在土壤中,而在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层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3种不同植被类型树干径流的氮含量分别为:0.44 kg.hm-2、0.553 kg.hm-2、0.851kg.hm-2,林分穿透雨氮含量分别为:12.649 kg.hm-2、12.551 kg.hm-2、13.291 kg.hm-2,地表径流氮的输出量分别为:0.55 kg.hm-2、0.55 kg.hm-2、1.27 kg.hm-2。不同植被类型氮的生物循环:湿地松林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循环系数分别为:37.561 kg.hm-2.a-1、6.497 kg.hm-2.a-1、31.064 kg.hm-2.a-1、82.703%,刺槐林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循环系数分别为:48.976 kg.hm-2.a-1、10.019 kg.hm-2.a-1、38.957 kg.hm-2.a-1、79.543%,混交林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循环系数分别为48.127 kg.hm-2.a-1、8.079 kg.hm-2.a-1、40.048kg.hm-2.a-1、83.213%。吸收量、存留量均是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归还量是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状态,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类型 氮循环 氮归还 氮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官司河流域3种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储量及持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雪仙 张发会 +1 位作者 龚固堂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对绵阳官司流域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分枯落物的储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8.09t.hm-2)>马尾松林(7.77 t.hm-2)>柏木纯林(3.07 t.hm-2),持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柏木纯(3 709 g.kg-1)>松柏混交林(3 ... 对绵阳官司流域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分枯落物的储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8.09t.hm-2)>马尾松林(7.77 t.hm-2)>柏木纯林(3.07 t.hm-2),持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柏木纯(3 709 g.kg-1)>松柏混交林(3 392 g.kg-1)>马尾松林(312 2 g.kg-1),虽然林分不同,但在持水过程中均表现出相似性,即1 h前吸水量最大,并在2 h^4 h间达到较稳定的状态。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雨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松柏混林>柏木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官司河 枯落物 储量 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元市碗厂沟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氮素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雪仙 陈林武 宫渊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1-35,14,共6页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异较大,但都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3种林型的氮素在不同深度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一年中全氮以3月含量最高,6最低;水解氮是6月含量最高,12月最低;铵态氮以12月最高,9月最低;硝态氮在一年中变化复杂,且各林型变化不一。3种林型相比较,全氮、水解性氮、按态氮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各林分硝态氮总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氮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林下养鸡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4 位作者 朱志芳 黎燕琼 吴雪仙 郑绍伟 慕长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鸡试验,1 a后对养殖前后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养殖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提高。4种养殖密度样地柏木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0%和33.73%;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养殖前分别增加5.95%、14.88%、10.75%和5.34%。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有一定影响。养殖后灌木盖度降低6.67~26.50百分点,种类减少2~6种;草本盖度降低9.20~27.17百分点,种类减少3~8种;枯落物盖度减少9.30~20.90百分点。4种养殖密度样地0~20 cm土壤容重比养殖前增加11.38%~17.99%,>20~40 cm土层增加8.40%~15.75%;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减少3.20百分点。养殖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的样地土壤径流深分别比对照提高33.59%、52.97%、109.06%和144.60%,产沙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59%、67.27%、123.65%和146.96%,但土壤流失量均明显低于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规定的容许土壤流失量(500 t.km-2.a-1)。以养殖密度为600只.hm-2来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2.76,净收益为6.88万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养殖密度以900只.hm-2为最适宜,既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控制水土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林 养殖密度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柏木混交林下主要灌木黄荆生物量及分配格局 被引量:26
8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5 位作者 龚固堂 陈俊华 唐波 朱自芳 吴雪仙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09-2818,共10页
灌木是森林生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柏木林下主要灌木种-黄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建立估测模型。研究表明:①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黄荆单丛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 灌木是森林生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柏木林下主要灌木种-黄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建立估测模型。研究表明:①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黄荆单丛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也随之增加,其中枝生物量相差值最大,差距达24.3倍,而生物量最小的叶片,其差距也达6.9倍。②黄荆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以粗根和中根生物量为主,其中根桩和粗根生物量所占比重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所占比重则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并最后趋于稳定。③建立生物量模型的简单指标以基径(D)作为自变量优于利用株高(H)和HD2模型的建立;最优预测模型多为二次或三次次曲线模型。其中干、枝和粗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丛生物量建立的预测模型较好,其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8107—0.9293,达到极显著水平;皮生物量和根桩生物量的次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9和0.7926;中根和小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相对最差,模型的最大相关系数仅在0.4410—0.4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混交林 黄荆 生物量 分配格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四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龚固堂 陈俊华 +4 位作者 黎燕琼 张健 朱志芳 郑绍伟 吴雪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16-2726,共11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群落样地调查和坡面径流场观测,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4种柏木林分类...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群落样地调查和坡面径流场观测,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4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4种林分类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林冠截留率随雨量级的增大而减小,对次降雨的最大截留量为栎柏混交林(9.5 mm)>桤柏混交林(9.2 mm)>松柏混交林(8.8 mm)>柏木纯林(8.5 mm)。(2)4种林分类型之间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枯落物总存储量变化范围为4.06—7.62 t/hm2,枯落物总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7.07 t/hm2)>桤柏混交林(13.26 t/hm2)>松柏混交林(8.89 t/hm2)>柏木纯林(7.57 t/hm2)。(3)4种林分0—4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21%—6.94%,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820.83±124.80)t/hm2>松柏混交林(1686.85±76.15)t/hm2>桤柏混交林(1644.45±119.84)t/hm2>柏木纯林(1574.14±119.89)t/hm2;4种林分类型雨季产沙量变化范围在534.2—1467.9 kg/hm2之间。综合分析表明,栎柏混交林是4种柏木林分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优的;因此,该区柏木纯林的结构调整应以促进栎柏混交林的演替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水文效应 林冠截留 枯落物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黎燕琼 龚固堂 +5 位作者 郑绍伟 陈俊华 慕长龙 朱志芳 吴雪仙 牛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4-943,共10页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 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柏木纯林 林分改造 水土保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结构及水文效应 被引量:29
11
作者 龚固堂 黎燕琼 +4 位作者 朱志芳 陈俊华 慕长龙 吴雪仙 郑绍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3-930,共8页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48个典型柏木纯林样地林分郁闭度与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盖度和生物量...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48个典型柏木纯林样地林分郁闭度与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盖度和生物量分析,提出了该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郁闭度为0.6—0.7。根据林分结构,将柏木纯林林分结构划分为5种类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林分枯落物存贮量,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它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差异,排序结果为适宜结构型(4.038±0.497)t/hm2>中低密度型(3.583±0.521)t/hm2>中高密度型(3.243±0.455)t/hm2>低密度型(2.841±0.656)t/hm2>过密型(2.272±0.580)t/hm2。(2)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180.59±14.83)mm>中低密度型(173.84±18.06)mm>中高密度型(169.27±13.20)mm>低密度型(162.57±8.79)mm>过密型(150.77±5.08)mm,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余4种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6次典型降雨产沙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360.07 kg/hm2)<中低密度型(577.08 kg/hm2)<中高密度型(625.98 kg/hm2)<低密度型(878.51 kg/hm2)<过密型(1026.74 kg/hm2),5种柏木林分类型产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防护林 适宜林分结构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对位配置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2 位作者 朱志芳 吴雪仙 慕长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7,共10页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坡度、土层厚、土A层厚、土壤含水率、坡位、土壤类型6个立地特征因子,建立该流域的297个小班物元模型,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本区针阔(桤柏/栎柏)混交林面积为124.39hm2,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松柏)的面积却占27.37%,针叶纯林(马尾松/柏木)的面积更是占42.48%。2)经优化后本区防护林体系分配按面积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31.12%)>灌木林(15.5%)>经济林(12.28%)>针针混交林(11.46%)>阔叶纯林(11.41%)>针叶纯林(9.51%)>草地(8.70%)。优化后,年径流总量将减少43171mm,减少62.15%;年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65.97t,减少79.66%。3)该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为:①少发展柏木、马尾松纯林,多发展桤柏、栎柏、松栎等针阔混交林。对现有的柏木、马尾松纯林,引进桤木、栎类等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②柏木纯林和桤柏混交林的郁闭度控制在0.60~0.75,栎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松栎柏混交林则应控制在0.60~0.80。③对现有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采用开窗补阔和密度调节2种方式进行改造。开窗补阔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带状砍伐,砍伐后补植栎类、桤木、香樟、天竺桂等阔叶树种。④在树种的搭配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的适宜性,选择不同的混交比。在中性或微酸性紫色土上,多发展以柏木为主的混交林;在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上,则可发展柏木、马尾松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在灰白砂土上配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比例不少于20%~30%,立地条件好的则可以达到40%左右,以充分发挥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分析 层次分析法 官司河小流域 防护林 空间对位配置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2 位作者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分“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牛牧 陈俊华 +5 位作者 龚固堂 黎燕琼 朱志芳 郑绍伟 吴雪仙 慕长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m×40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m×10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m×40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m×10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低效林 开窗补阔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5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4 位作者 龚固堂 陈俊华 朱志芳 吴雪仙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2-19,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保持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保持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温的不断出现,自然栖息地的侵占和人为隔离(片断化)等,导致生物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退化和丧失的威胁。本文基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总结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以及被引入用来测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单位熵等测度指标,总结了目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测度指数;介绍了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等当前国内外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为今后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和物元模型的防护林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俊华 朱志芳 +3 位作者 龚固堂 王石英 吴雪仙 何政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21,247,共6页
利用2006年度平通河流域ETM+卫星图片,结合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林相图、1∶5万和1∶10万地形图,卫星图片解译后,将矢量文件转换成格网,选取林分结构因子、生产力因子和功能因子,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每个格网进行了分级评价。... 利用2006年度平通河流域ETM+卫星图片,结合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林相图、1∶5万和1∶10万地形图,卫星图片解译后,将矢量文件转换成格网,选取林分结构因子、生产力因子和功能因子,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每个格网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1)平通河流域薪炭林面积占很大优势,面积为32 785.4 hm2,占总面积的42.45%;其次是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前者为18 441.86 hm2,占总面积的23.88%;后者为12 047.44 hm2,占总面积的15.60%。经济林面积较小,面积为4 217.3 hm2,仅占总面积的5.46%。(2)平通河流域防护林质量总体评价较差,以中等级所占比例最大(62.75%),其次是良好等级(21.21%);处于差等级的所占比例也占到13.96%;处于优等级的只占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 物元模型 防护林 评价指标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森林风景资源景观美学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蔡小虎 吴雪仙 +4 位作者 谢大军 陈翰林 彭明超 张杰 张富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1-16,共6页
以对影响岷江上游景观美景度的15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30个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了美景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比、郁闭度、草本盖度、平均胸径和灌木均高是研究区美景度的主要... 以对影响岷江上游景观美景度的15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30个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了美景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比、郁闭度、草本盖度、平均胸径和灌木均高是研究区美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复相关系数F=2.657(p〈0.05)。郁闭度0.5~0.69,针阔比0.3~0.49,较好的草本覆盖美景度最高,更好的透视性和较大的树木直径也有利于提高美景度,反映了当地风景林现状,也为今后的风景林研究和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美学 分类经营 SBE法 美景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类型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绍伟 牛牧 +6 位作者 张琴 黎燕琼 慕长龙 龚固堂 陈俊华 朱志芳 吴雪仙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20-28,共9页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灌层、乔-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种群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发会 陈林武 +1 位作者 吴雪仙 宫渊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森林植被的变化可以调节森林水文过程。本文以广元市碗厂沟的5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森林植被的不断恢复,(1)流域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数量(即径流系数)降低;(2)在... 森林植被的变化可以调节森林水文过程。本文以广元市碗厂沟的5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森林植被的不断恢复,(1)流域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数量(即径流系数)降低;(2)在相同的雨量级与相似的雨强情况洪峰得到削弱,洪峰时间延长;(3)在相似的降雨历时的条件下洪水过程线历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洪峰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林研究概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小虎 马吉才 +3 位作者 吴雪仙 谢大军 何建社 张利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7-31,共5页
风景林作为特种用途林的一个亚林种,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风景林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动态等的分析,探讨了风景林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提出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建设景色优美、健康稳定的风景林和生态旅游发展具... 风景林作为特种用途林的一个亚林种,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风景林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动态等的分析,探讨了风景林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提出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建设景色优美、健康稳定的风景林和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生态旅游 美景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