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裸露型岩溶区人类活动输入对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
1
作者
王荷英
吴贻创
+3 位作者
杨应增
何守阳
吴攀
罗维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8,共13页
地下河是西南岩溶水的重要赋存形式,在区域人畜供水中发挥重要作用,裸露型岩溶区因其特殊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河易受到人类活动输入的影响。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水化学演化图(Hydrochemical Facies Evolution Diagram,HFE-D)、环境同...
地下河是西南岩溶水的重要赋存形式,在区域人畜供水中发挥重要作用,裸露型岩溶区因其特殊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河易受到人类活动输入的影响。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水化学演化图(Hydrochemical Facies Evolution Diagram,HFE-D)、环境同位素辨析等多手段研究人类活动输入对开阳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阳主要离子分别是HCO_(3)^(-)、SO_(4)^(2-)和Ca^(2+)、Mg^(2+),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控制,但地下河系统中SO_(4)^(2-)、NO_(3)^(-)及Cl^(-)受到南部县城、垃圾填埋场和渣场输入的影响。HFE-D发现地下河下游始终处于受影响状态,δ^(34) S-SO_(4)^(2-)同位素表明SO_(4)^(2-)主要来源生活污水输入(71%),其次是大气降雨(22%)。δ^(15) N-NO_(3)^(-)-δ^(18) O-NO_(3)^(-)同位素计算显示NO_(3)^(-)主要来源于污水排放(42%)、大气降雨(37%)和农业输入(21%),地下河系统的开放性不利于氮素的反硝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岩溶地下河
水化学
水化学相演化图
环境同位素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喀斯特山区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控制的单元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贻创
何守阳
+3 位作者
杨应增
吴攀
韩志伟
吴起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为:氨氮(NH-3-N)312.85t/a,总磷(TP)274.91t/a,氟化物(F^-)311.82t/a,主要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且具明显空间分布特征。控制单元Ⅰ的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未超载;控制单元Ⅱ和Ⅲ的TP、F^-和NH-3-N浓度均显著下降,前者水环境容量均超载,后者TP为过载状态;控制单元Ⅳ主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升降趋势,但TP和F-出现超载,TP严重超载为枯竭状态;控制单元Ⅴ的TP和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均为超载状态,亟待实施NH-3-N、TP和F^-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精准削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量-水质同步估量模型
多水文情势
喀斯特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3
作者
田翠翠
吴贻创
褚艳玲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根基和条件,也是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提出粤港...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根基和条件,也是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大路径:一是扩大海洋有效供给,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化解低效无效产能问题;三是激发海洋乘法效应,促进海洋生态经济几何式增长;四是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裸露型岩溶区人类活动输入对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
1
作者
王荷英
吴贻创
杨应增
何守阳
吴攀
罗维
机构
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大学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8,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705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3019、42267014)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Z字2006号,黔科合基础-ZK[2024]重点018)。
文摘
地下河是西南岩溶水的重要赋存形式,在区域人畜供水中发挥重要作用,裸露型岩溶区因其特殊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河易受到人类活动输入的影响。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水化学演化图(Hydrochemical Facies Evolution Diagram,HFE-D)、环境同位素辨析等多手段研究人类活动输入对开阳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阳主要离子分别是HCO_(3)^(-)、SO_(4)^(2-)和Ca^(2+)、Mg^(2+),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控制,但地下河系统中SO_(4)^(2-)、NO_(3)^(-)及Cl^(-)受到南部县城、垃圾填埋场和渣场输入的影响。HFE-D发现地下河下游始终处于受影响状态,δ^(34) S-SO_(4)^(2-)同位素表明SO_(4)^(2-)主要来源生活污水输入(71%),其次是大气降雨(22%)。δ^(15) N-NO_(3)^(-)-δ^(18) O-NO_(3)^(-)同位素计算显示NO_(3)^(-)主要来源于污水排放(42%)、大气降雨(37%)和农业输入(21%),地下河系统的开放性不利于氮素的反硝化降解。
关键词
裸露岩溶地下河
水化学
水化学相演化图
环境同位素
人类活动
Keywords
bare karst underground river
hydrochemistry
HFE-D
environmental isotope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喀斯特山区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控制的单元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贻创
何守阳
杨应增
吴攀
韩志伟
吴起鑫
机构
贵州大学自然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3019)
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12442)
贵州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黔科合JZ字﹝2014﹞2006号)
文摘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为:氨氮(NH-3-N)312.85t/a,总磷(TP)274.91t/a,氟化物(F^-)311.82t/a,主要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且具明显空间分布特征。控制单元Ⅰ的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未超载;控制单元Ⅱ和Ⅲ的TP、F^-和NH-3-N浓度均显著下降,前者水环境容量均超载,后者TP为过载状态;控制单元Ⅳ主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升降趋势,但TP和F-出现超载,TP严重超载为枯竭状态;控制单元Ⅴ的TP和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均为超载状态,亟待实施NH-3-N、TP和F^-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精准削减措施。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量-水质同步估量模型
多水文情势
喀斯特河流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synchronized estimation model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multi-hydrological situation
karstic river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3
作者
田翠翠
吴贻创
褚艳玲
机构
深圳市源清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出处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文摘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根基和条件,也是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大路径:一是扩大海洋有效供给,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化解低效无效产能问题;三是激发海洋乘法效应,促进海洋生态经济几何式增长;四是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裸露型岩溶区人类活动输入对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
王荷英
吴贻创
杨应增
何守阳
吴攀
罗维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喀斯特山区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控制的单元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例
吴贻创
何守阳
杨应增
吴攀
韩志伟
吴起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田翠翠
吴贻创
褚艳玲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