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西玲 傅海东 刘爱民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分析 临床表现 儿童患者 中毒病例 易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109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秀敏 吴西玲 +2 位作者 梁黎 董关萍 杜立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为卡方及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非酮症酸中毒(DKA)组病程明显较DKA组长,平均住院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DKA组。入院时有感染诱因者21例(19.3%);伴低钾血症48例(44%),非低钾血症61例(56%);DKA组低钾血症的比率为26/47(55.3%),明显高于非DKA组的22/62(35.5%)。低钾组出现心悸、胸闷及倦怠症状出现频率为39.6%、35.4%,而非低钾组上述症状的频率分别是11.5%、1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儿无1例死亡,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致。结论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的出现。低钾血症组的症状较重。可能是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导致了糖尿病不能及时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糖尿病 1型 酮症酸中毒 低钾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时表面活性蛋白A和肺甘露糖结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靖 杜立中 +2 位作者 蒋静静 唐兰芳 吴西玲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一氧化氮(iNO)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时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组织甘露糖结合力(MBA)的影响,探讨iNO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高氧组(>95%O2,6d);NO组(空气+10ppmNO,24h)...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一氧化氮(iNO)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时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组织甘露糖结合力(MBA)的影响,探讨iNO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高氧组(>95%O2,6d);NO组(空气+10ppmNO,24h);高氧+NO组(>95%O2,6d+10ppmNO,24h)。观察暴露后2d和6d肺组织病理变化,肺SP-AmRNA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和MBA的变化。结果高氧组病理损伤明显,暴露后2d时SP-A的mRNA含量(0.81±0.04vs1.53±0.25)和蛋白表达(59.45±18.37vs89.77±16.41)比对照组减少,6d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81±0.02vs0.63±0.03),(93.57±13.71vs47.73±21.69),(P<0.05)。高氧+NO组暴露后2d时病理损伤比高氧组明显减轻,SP-AmRNA(0.55±0.91)比对照组和高氧组降低,SP-A蛋白表达(55.12±17.53)比对照组降低(P<0.01);6d时SP-A蛋白表达(67.33±18.59)比高氧组降低(P<0.05)。甘露糖结合力在暴露后2d时NO组比对照组增加(0.821±0.133vs0.580±0.158)、高氧+NO组比高氧组增加(0.430±0.175vs0.738±0.141)(P<0.05)。结论小剂量NO吸入可降低高氧肺组织SP-A蛋白表达的升高,增加肺组织的MBA,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肺损伤 表面活性蛋白A 甘露糖结合力 吸入一氧化氮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对急性高浓度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蒋静静 吴西玲 +1 位作者 杜靖 杜立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急性高浓度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上皮水转运体系的影响。方法: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空气组(C):予空气48h;(2)高浓度氧组(O):予高浓度氧持续吸入48h,维持FiO2>0.95;(3)高浓度氧+NO组(ONO):予高浓度...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急性高浓度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上皮水转运体系的影响。方法: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空气组(C):予空气48h;(2)高浓度氧组(O):予高浓度氧持续吸入48h,维持FiO2>0.95;(3)高浓度氧+NO组(ONO):予高浓度氧持续吸入48h,维持FiO2>0.95,前24h同时予1×10-5NO吸入;(4)空气+NO组(CN):予空气48h,前24h同时予1×10-5NO吸入。各组分别测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QW/QD),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AQP1、AQP5、α1-NKA和α-ENaC mRNA含量。结果:高浓度氧组肺湿重/干重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81±1.01vs4.33±0.94,P<0.01);而肺组织AQP1 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38vs1.81±0.76,P<0.01),AQP5 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1×10-5NO+高浓度氧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明显高于高浓度氧组(4.89±0.68vs5.81±1.01,P<0.05);而肺组织AQP1 mRNA含量明显高于高浓度氧组(1.27±0.54vs0.68±0.38,P<0.05),AQP5 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10-5NO吸入24h能减轻急性高浓度氧肺损伤新生大鼠的肺水肿,提高肺内水通道蛋白1 mRNA含量,水通道蛋白5的mRNA含量无明显改变,提示1×10-5NO的吸入可能对急性高浓度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内水通道蛋白1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急性肺损伤 水孔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东北民族的社会风俗
5
作者 吴西玲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4期55-57,共3页
古代东北地区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在此处繁衍生息数千年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俗、丧葬和祭祀在古代东北先民的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能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其中祭祀文化具... 古代东北地区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在此处繁衍生息数千年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俗、丧葬和祭祀在古代东北先民的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能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其中祭祀文化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巩固政治统治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古民族 祭祀 性质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胆囊穿孔1例
6
作者 徐祝菲 吴西玲 +3 位作者 陈肯 金芳 高立超 王颖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8-1120,共3页
1例主诉为发热3 d,皮疹1 d男性患儿,诊断为川崎病,肝功能示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予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等抑制免疫反应,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及保肝、利胆等治疗。病程中腹部B超发现胆囊穿孔,予禁... 1例主诉为发热3 d,皮疹1 d男性患儿,诊断为川崎病,肝功能示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予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等抑制免疫反应,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及保肝、利胆等治疗。病程中腹部B超发现胆囊穿孔,予禁食、补液、全肠外营养12 d,先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厄他培南抗感染,生长抑素抑制胆汁分泌后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胆囊穿孔 川崎病 男性患儿 厄他培南 抗血小板 人免疫球蛋白 全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亚硝酸乙酯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西玲 杜立中 +3 位作者 唐兰芳 杜靖 蒋静静 叶怀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9-471,共3页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自上世纪90年代临床使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以来,发现其可选择性的舒张肺血管,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体外膜肺(ECMO)的使用率[1].但NO易与氧或超氧离子形...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自上世纪90年代临床使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以来,发现其可选择性的舒张肺血管,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体外膜肺(ECMO)的使用率[1].但NO易与氧或超氧离子形成毒性的氮氧化物,引起肺损伤、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副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2].传统的NO供体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缺乏较好的肺血管选择性,而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乙酯 一氧化氮 吸入治疗 大鼠 急性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at model inhaled nitric oxide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可选择性 新生儿 肺血管 硝酸甘油 体外膜肺 临床效果 临床使用 氮氧化物 超氧离子 硝普钠 危重症
原文传递
eNOS和NADPH氧化酶在慢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西玲 杜立中 徐雪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探讨eNOS和NADPH氧化酶在慢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将野生型及e NOS基因敲除的C57BL/6雄性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7 d组、低氧21 d组、治疗7 d组和治疗21 d组,每种每组小鼠各6只。低氧和治疗组小鼠在10%... 目的探讨eNOS和NADPH氧化酶在慢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将野生型及e NOS基因敲除的C57BL/6雄性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7 d组、低氧21 d组、治疗7 d组和治疗21 d组,每种每组小鼠各6只。低氧和治疗组小鼠在10%氧浓度条件下进行饲养,治疗组小鼠饮水中加入10 mmol/L 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小鼠肺小动脉重塑(MT%)及右心室肥厚指标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肺组织ROS浓度的变化;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NOX2、4及e 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野生型及基因敲除低氧组小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室肥厚指标较常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和常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低氧及治疗组小鼠肺组织ROS浓度均低于常氧组(P<0.05),而低氧组和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低氧组小鼠e NOS、NOX2和NOX4的m RNA表达较常氧组均显著上升(P<0.05),TEMPOL干预可逆转上述指标的过度表达。基因敲除常氧组小鼠NOX2和NOX4 m RNA表达高于同组野生型小鼠(P<0.05);慢性缺氧后NOX4 m RNA表达较常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X2 m RNA表达较常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NOX2m RNA表达较低氧组进一步下降,而NOX4 m RNA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e NOS是低氧条件下NOX2、4表达的重要调控因素,e NOS和NOX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塑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NADPH氧化酶2 NADPH氧化酶4 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 反应性氧化物 小鼠
原文传递
亚硝基硫醇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西玲 杜立中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亚硝基硫醇(RSNO)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是蛋白、多肽或硫醇的巯基亚硝基化的产物,参与了NO的储存和转运,它可通过转亚硝基反应参与蛋白活性的调节和信号传导。在一些病理状态下,RSNO的数量有上升或下降,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疾病发展的监测... 亚硝基硫醇(RSNO)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是蛋白、多肽或硫醇的巯基亚硝基化的产物,参与了NO的储存和转运,它可通过转亚硝基反应参与蛋白活性的调节和信号传导。在一些病理状态下,RSNO的数量有上升或下降,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疾病发展的监测指标。人工合成的RSNO作为一类新型的NO供体类药物,可通过静脉或吸入途径进入体内,参与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的临床治疗,此外,在抗微生物感染和自身防御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亚硝基硫醇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来势泌的肺炎支原体
10
作者 吴西玲 《幼儿教育》 2023年第32期24-25,共2页
门诊案例:近日,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小男孩急勿勿地走进儿科诊室,妈妈焦急地告诉医生:两个孩子都发热了,哥哥发热7天,弟弟发热2天,每天体温最高在39℃以上,服用退烧药后体温虽然有所下降,但只能维持2-3小时。两个孩子阵发性咳嗽剧烈,严重... 门诊案例:近日,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小男孩急勿勿地走进儿科诊室,妈妈焦急地告诉医生:两个孩子都发热了,哥哥发热7天,弟弟发热2天,每天体温最高在39℃以上,服用退烧药后体温虽然有所下降,但只能维持2-3小时。两个孩子阵发性咳嗽剧烈,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服用头孢和阿奇霉素的效果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咳嗽 阿奇霉素 小男孩 体温
原文传递
以咯血起病的儿童肺血管相关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贝 吴西玲 +3 位作者 黄美霞 唐兰芳 章毅英 陈志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患儿女,9岁,因"咳嗽伴咯血1周"于2020年3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入院后自行咳出支气管树状管型,经胸部增强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存在主-肺动脉侧支血管,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及行心导管造影经皮侧支血管封... 患儿女,9岁,因"咳嗽伴咯血1周"于2020年3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入院后自行咳出支气管树状管型,经胸部增强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存在主-肺动脉侧支血管,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及行心导管造影经皮侧支血管封堵术后咯血好转。该病在临床少见,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积极寻找咯血相关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附属儿童医院 支气管树 浙江大学医学院 侧支血管 塑型性支气管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呼吸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