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感知视角下街道环境对停留活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1
作者 吴莞姝 李欣迪 余欢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街道是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居民对街道的安全感知是促进居民停留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改善街道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厦门市两条商业性混合街道为例,基于安全感知、街道环境与停留活动三项指标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 街道是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居民对街道的安全感知是促进居民停留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改善街道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厦门市两条商业性混合街道为例,基于安全感知、街道环境与停留活动三项指标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探究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街道功能业态对安全感知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尺度界面与家具绿化对安全感知均为负向显著影响;安全感知在街道环境对停留活动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性别、年龄等个体属性差异会使影响机制的路径效应存在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街道环境优化策略,为城市更新与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环境 安全感知 停留活动 影响机制 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大数据的街道品质评估方法及应用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中山路街区为例
2
作者 徐蕾 黄梦欣 +1 位作者 姚水林 吴莞姝 《中外建筑》 2024年第7期39-46,共8页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人本层面的品质提升是街道设计的核心目标,需要一套从使用者多样化需求出发、精准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街道品质进行精准感知。研究以厦门市中山路街区为例,融合多源大数据构建以“功能多样”“景观丰富”“出行便利...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人本层面的品质提升是街道设计的核心目标,需要一套从使用者多样化需求出发、精准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街道品质进行精准感知。研究以厦门市中山路街区为例,融合多源大数据构建以“功能多样”“景观丰富”“出行便利”“居住舒适”4个街道主导功能维度的评价指标,采用回归模型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校核、赋权和评分,进而形成了一套街道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街道品质提升策略,并开发面向规划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和空间使用者的应用平台,便于城市规划的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其中,从而为规划编制、管理和实践提供科学支撑,落实该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综合评价 应用策略 多源大数据 中山路街区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企R&D投入、财政分权与技术进步——基于空间动态面板Durbin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凯 吴莞姝 王理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6,158,共11页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4年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在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R&D资本投入、政府R&D补贴投入与财政分权等因素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4年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在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R&D资本投入、政府R&D补贴投入与财政分权等因素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各省技术进步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企业的R&D资本投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还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政府R&D补贴仅能提高本地技术进步增长率,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前一期较高的技术进步率会对当期技术进步率起到负向影响,从而抑制当期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企业R&D投入对地理邻近地区的反馈效应要先于经济邻近地区,经济距离邻近的企业R&D溢出效应是逐步释放的;政府R&D补贴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仅存在地域性,还表现出"短期效果强于长期效果"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资本 财政分权 技术进步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莞姝 钮心毅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是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功能之间应该如何混合,不同的功能复合模式如何影响街道活力,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都缺少明确答案。选取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涵盖多种街道类型的南京西路街区为...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是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功能之间应该如何混合,不同的功能复合模式如何影响街道活力,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都缺少明确答案。选取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涵盖多种街道类型的南京西路街区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LBS定位数据和POI数据分别测度街道活力和功能多样性。从街道活动强度和稳定度两方面,分析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对南京西路重要路段提出优化策略。发现居住-就业功能的平衡可以显著提升街道活动强度,居住-商业功能的平衡有利于维持街道活动强度的稳定,此外,外部环境设计对街道活力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活力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功能多样性 LBS定位数据 POI数据 南京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区居民日常出行特征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基于无锡市小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莞姝 杨贵庆 《华中建筑》 2015年第6期115-120,共6页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程度不同的小区居民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产生相应的日常出行活动,而这些出行活动同时也会反过来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出相应要求。该文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以无锡市为案例,对居民日常出行特征进行调查,试图...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程度不同的小区居民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产生相应的日常出行活动,而这些出行活动同时也会反过来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出相应要求。该文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以无锡市为案例,对居民日常出行特征进行调查,试图分析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相关性,寻求在不同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条件下居民日常生活出行行为的差异,探讨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出行的动因,并针对居民日常出行的便利性提出相应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日常出行 出行特征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非线性效应——基于XGBoost模型的多源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莞姝 马子迎 +1 位作者 郭金函 赵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87,共6页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街...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提升开发强度是促进街道活力的最有效措施;2)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街道活力才会有效提升;3)街道环境要素的综合设置应考虑其交互效应,一个要素的影响会随着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被放大或缩小;4)老城区、商务片区、工业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及景观性街道的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规律可为街道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人本尺度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精细化设计 街道活力 建成环境 非线性效应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环境和人群活动与主观感知的内在关联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莞姝 李欣迪 黄梦欣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07-718,共12页
以福建省厦门市8条代表性街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街道环境、人群活动与主观感知之间关联性的普适性规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兴趣点(POI)数据、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街道... 以福建省厦门市8条代表性街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街道环境、人群活动与主观感知之间关联性的普适性规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兴趣点(POI)数据、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街道环境、人群活动与主观感知3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群活动与街道宏观环境特征的相关性显著,而与街道微观环境特征的关联性较弱;街道环境与主观感知的相关性显著,各类人群的感知差异明显;人群活动强度与安静程度、遮荫度等感知评价因子显著相关,工作日、非工作日与人群活动显著相关的感知评价因子存在差异;街道类型也对人群活动及主观感知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环境 人群活动 主观感知 关联性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丘陵地区乡村城镇化问题和空间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为例
8
作者 吴莞姝 杨贵庆 赵凯 《小城镇建设》 2015年第2期54-60,共7页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为例,总结了目前我国东部丘陵地区乡村城镇化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丘陵地区乡村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丘陵 乡村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大数据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莞姝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2期350-353,共4页
精细化和理性化设计已成为城乡规划设计的趋势,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城市大数据主要包括环境大数据和行为大数据。按照研究尺度,城市大数据的应用分为区域、总规、控规和街道设计4个层面。... 精细化和理性化设计已成为城乡规划设计的趋势,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城市大数据主要包括环境大数据和行为大数据。按照研究尺度,城市大数据的应用分为区域、总规、控规和街道设计4个层面。依据各类城市大数据特征和应用场景,城市大数据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数据处理和综合实践训练3个模块,分别对应原理背景、软件技术、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理论教学模块主要介绍最新前沿理念以及大数据原理、模式、类型等;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校验技术、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能力;综合实践训练模块指选取不同的研究课题和应用场景,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数据 城乡规划 理论教学 数据处理 综合实践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10
作者 吴莞姝 胡龙超 赵凯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以上海为研究区域,利用数据爬虫手段搜集、整理上海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二手房交易价格的空间效应,并使用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对二手房交易价格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自相... 以上海为研究区域,利用数据爬虫手段搜集、整理上海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二手房交易价格的空间效应,并使用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对二手房交易价格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在上海市核心区域存在高-高集聚效应,在周边区域呈现低-低集聚效应,而在核心与周边交界地区存在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负向空间效应;特征变量对价格偏高区域的二手房交易价格解释力度较小;除中心区域外,基于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的特征变量对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预测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 建筑特征 区位特征 邻里特征 空间自相关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路网空间结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吴莞姝 胡龙超 +1 位作者 赵凯 陈泽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0-70,共11页
以链家房产交易平台和安居客房产交易平台的上海市二手住宅为研究样本,结合OpenStreetMap(OSM)提供的城市路网数据及高德地图提供的兴趣点(POI)等多源数据,利用空间句法测算路网空间结构的选择度和整合度.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地理加权... 以链家房产交易平台和安居客房产交易平台的上海市二手住宅为研究样本,结合OpenStreetMap(OSM)提供的城市路网数据及高德地图提供的兴趣点(POI)等多源数据,利用空间句法测算路网空间结构的选择度和整合度.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空间计量估计方法,研究城市路网空间结构影响住宅价格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路网空间结构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的区位因素,考虑空间相关性是必要的;与市中心住宅价格相比,郊区住宅价格对路网空间结构的依赖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网 空间结构 住宅价格 空间句法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文化对近郊村落公共空间构成与演变的影响——以厦门城内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党煜婷 吴莞姝 《中外建筑》 2023年第3期85-90,共6页
在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等政策背景下,位于城市近郊区的传统村落面临文化保护与更新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厦门城内村为例,通过分析近郊村落内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信仰活动和日常活动特征以及信仰文化对公共空间体系演变的... 在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等政策背景下,位于城市近郊区的传统村落面临文化保护与更新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厦门城内村为例,通过分析近郊村落内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信仰活动和日常活动特征以及信仰文化对公共空间体系演变的影响,发现公共空间是信仰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激发了近郊村落新、旧功能的融合与生长,在形态演变中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这为近郊村落的文化保护与改造更新提供了新的解析视角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文化 近郊村落 公共空间 构成与演变 城内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及与旅游区功能布局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莞姝 党煜婷 钮心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6,共17页
对步行旅游区游客步行轨迹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步行行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的关系,有助于步行旅游区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的优化。本研究基于记录海量个体时空轨迹的手机定位数据,以十一黄金周期间鼓浪屿为例,使用数据挖掘与空间分... 对步行旅游区游客步行轨迹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步行行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的关系,有助于步行旅游区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的优化。本研究基于记录海量个体时空轨迹的手机定位数据,以十一黄金周期间鼓浪屿为例,使用数据挖掘与空间分析方法从步行游客空间分布、步行轨迹网络结构、街区间步行路径与速度、街区内步行速度等方面分析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及其与功能布局的关系,并与规划文件比较,提出旅游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旅游区空间布局对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存在直接影响。功能布局导致各街区游客到访率以及步行轨迹网络中心度的差异。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人流量大的街道作为步行游览路线。商业街区虽然游客密集,但是街道上的游客流量并不大。在热门景点区域,游览路线单一造成的拥挤,导致游客停留意愿较低。大尺度开发与互动体验欠缺使得自然景观区和某些热门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对比游客步行时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提出了旅游区功能布局优化策略。本研究为旅游区用地和旅游线路的优化提供量化支持,对智慧旅游和城市高质量建设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旅游 步行轨迹 行为特征 功能布局 数据挖掘 手机定位数据 智慧旅游 鼓浪屿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的鼓浪屿旅游街区关联规则识别与特征分析
14
作者 吴莞姝 薛影 +2 位作者 赵凯 钮心毅 党煜婷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59,共20页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游客空间行为并挖掘旅游街区之间的关联特征,可以发现用地与功能之间显性和隐性的关联规则,精准识别旅游区用地空间结构,深入掌握旅游区发展现状,为智慧旅游与土地精细化转型提供支撑。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为例...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游客空间行为并挖掘旅游街区之间的关联特征,可以发现用地与功能之间显性和隐性的关联规则,精准识别旅游区用地空间结构,深入掌握旅游区发展现状,为智慧旅游与土地精细化转型提供支撑。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为例,基于LBS大数据,使用复杂网络构建游客空间行为网络,利用关联规则分析重要节点的关联特征,进而使用用户画像数据,分析基于不同性别、年龄和客源地游客空间行为的街区关联规则。研究发现,“复杂网络+关联规则”算法可以挖掘游客随机行为中的隐藏规律,有效剖析旅游街区之间显性和隐性的关联规则。在游客空间行为轨迹网络中,各街区兼具“中心”与“枢纽”作用。既服务于本地游客又服务于外地游客的热门旅游街区表现出强关联规则。对外地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热门景点表现出较高的支持度,具有特色的旅游设施用地表现出较高的提升度。具有同质性的旅游街区之间关联性较强,人口特征差异对旅游街区关联规则影响显著。本研究可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旅游区用地整合、结构优化和游览线路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对于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游客空间行为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LBS大数据 用户画像 鼓浪屿
原文传递
基于LBS定位数据的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87
15
作者 钮心毅 吴莞姝 李萌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7,共10页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模型,测度功能混合、小街段、老建筑、密度、交通和场地设计5组15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影响时空特征各不相同。其中,影响南京西路街道活力最显著的指标是地铁站出入口和沿街商业业态多样性。在这两个因素之外,规划设计理论关注的外部空间设计、街段长度、人行道宽度、商业界面连续性等也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街道两侧建筑功能混合、老建筑占比等会促进街道活力的观点,在当前南京西路环境中并不成立。本研究可为存量规划背景下南京西路以及类似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商业街道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设计 街道活力 建成环境 LBS定位数据 空间滞后模型 南京西路
原文传递
基于多维感知的城市活力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莞姝 党煜婷 赵凯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67-1882,共16页
基于多维感知对城市活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索其用地特征,是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实现精准规划和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岛为例,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夜间灯光影像数据、POI数据和LBS大数据,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4个维度... 基于多维感知对城市活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索其用地特征,是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实现精准规划和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岛为例,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夜间灯光影像数据、POI数据和LBS大数据,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4个维度感知城市活力,使用核密度、数据网格化和最优聚类法,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并探讨不同活力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开发强度等用地特征。研究发现:①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多维感知方法可精准、有效评估城市空间特征和发展动态;②厦门岛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维度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4类活力区域呈现出西部连绵成带、东部围绕商务区和大型设施集中的特征;③各类活力区域的用地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区域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和第二类区域的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最高,均接近20%。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活力,建设用地周边1000 m范围内的功能混合度更为重要。居住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活力水平随着开发强度的降低而降低,高值区容积率均在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多维感知 精准感知 有机更新 空间特征 用地特征 多源数据 厦门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