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区秋茄幼苗生长动态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宜辉 王文卿 +2 位作者 吴秋城 方柏州 林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48-1656,共9页
通过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8个样方24个小样方人工种植600个秋茄胚轴,在3a时间内对秋茄胚轴建立、幼苗生长以及环境因子进行定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缘空地的秋茄生长状况良好,白骨壤林内最不利于秋茄幼苗的生长。潮位、盐度... 通过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8个样方24个小样方人工种植600个秋茄胚轴,在3a时间内对秋茄胚轴建立、幼苗生长以及环境因子进行定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缘空地的秋茄生长状况良好,白骨壤林内最不利于秋茄幼苗的生长。潮位、盐度、底质土壤理化因子不是造成该样地各样方间秋茄幼苗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动物取食、光照状况以及种间竞争是限制秋茄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秋茄胚轴在长根前易于随潮水漂走,底质土壤中白骨壤致密的根系抑制了秋茄胚轴的定植,导致白骨壤林内秋茄幼苗漂走的数量最多。昆虫和螃蟹等动物的取食是导致林内已经固着生长的秋茄幼苗大量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林外被取食的幼苗个体极少。此后秋茄幼苗能否继续成长,主要取决于幼苗所接受到的光照条件。3a后,在荫蔽的树冠下,秋茄幼苗无法存活;而在林外,秋茄幼苗已经长成幼树。在林外滩涂上迅速生长的互花米草,也将影响秋茄幼苗的更新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生长 福建(漳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湿地人类活动状况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谭芳林 黄丽 +2 位作者 潘辉 乐通朝 吴秋城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运用走访调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对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上的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红树林下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夫妻船讨小海活动类型、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和滩涂养殖活动类型4种.其中第4种类型在1 a周期中又可以划分为除草、整地、施药消毒、再整地和养殖收获5个阶段.夫妻船讨小海人类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80 人/d,最少时为16 人/d,平均为50.4 人/d;密度最大为7.5 人/km^2,最小为1.5 人/km^2,平均为4.8 人/km^2.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62 人/d,一般情况下较少,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的4月初,该类活动基本停止,之后呈逐渐增加趋势.滩涂养殖的再整地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70 人/d,密度为10 人/km^2;2005年10月下旬以后的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苗养殖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60 人/d,平均密度约为10 人/km^2;整个11月份期间,与养殖有关的人类活动基本停止,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的滩涂上进行一些捡拾海产品的活动,但人数较少,最多时为55 人/d,一般为10 多人/d,密度为10~20 人/km^2;进入12月份后的收获季节,人类在滩涂上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急剧增加,为100 多人/d到500 多人/d不等,平均密度为44 人/km^2.在收获季节,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与有无商人收购蛏产品以及蛏的生长情况有关.总的来看,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2005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第2阶段始于12月初,止于2006年1月底;第3阶段为2006年2月初至4月底.第1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平均为128 人/d,平均密度为7.4 人/km^2;第2阶段分别为208 人/d和12.0 人/km^2;第3阶段分别为358 人/d和20.7 人/km^2.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建议采取如下对策:第一,适当限制夫妻船讨小海及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的船只数量,使其尽量保持在现有水平;第二,研究和探讨滩涂养殖过程中农药消毒的替代方法,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第三,保护区应特别加强滩涂养殖及收获阶段人类活动的管理,建议保护区尽可能地引导养殖户采取分片收获的方式来减少同一时段内滩涂上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类型 人数密度 福建漳江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3种红树植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丽 谭芳林 +4 位作者 吴秋城 林捷 黄石德 方柏州 赵凯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4,共7页
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首次对漳江口红树林天然群落中秋茄、白骨壤、桐花树在自然生境中夏季晴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生理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子... 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首次对漳江口红树林天然群落中秋茄、白骨壤、桐花树在自然生境中夏季晴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生理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茄、桐花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两者Pn的峰值出现在8∶00和14∶00,而白骨壤Pn的峰值出现在8∶00和16∶00,日均Pn大小为白骨壤>秋茄>桐花树;3种红树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秋茄和桐花树Tr值最高均出现在8∶00,白骨壤Tr值最高出现在10∶00,日均Tr大小为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水分利用效率(WUE):秋茄和白骨壤16∶00时最高,而桐花树12∶00时最高,日均WUE大小为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植物的Pn和Tr不仅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内在生理因子的调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Pn和Tr影响最高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生理因子则为气孔导度(C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白骨壤 桐花树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害虫——螟蛾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寿德 方柏州 +3 位作者 黄金水 丁王必 柳其文 吴秋城 《武夷科学》 200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首次报道了危害红树林主要植物白骨壤的食叶害虫螟蛾 (Acrobasis sp.) ,该虫在该保护区一年发生6代 ,以幼虫在白骨壤的顶端腋芽里越冬。本文探讨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不同生物防治技术对其进行室内侵染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结果... 首次报道了危害红树林主要植物白骨壤的食叶害虫螟蛾 (Acrobasis sp.) ,该虫在该保护区一年发生6代 ,以幼虫在白骨壤的顶端腋芽里越冬。本文探讨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不同生物防治技术对其进行室内侵染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室内外适宜条件下应用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复配而成的蔬丹防治效果最理想 ,室内可达 10 0 %,林间达 98.1%。采用白僵菌效果较差 ,室内外均在 70 %左右。从环境保护和海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应选择苏云金杆菌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螟蛾的发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 螟蛾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产品产量产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秋城 方柏州 +2 位作者 林伟山 黄冠闽 王瑁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2006年全年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地竹塔村辖区内的海产品类型、产量和价格进行了逐日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竹塔村滩涂海产品总产量为529956kg(1589.9kg/hm2),远高于一般的红树林。其中缢蛏苗和缢蛏成品的... 2006年全年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地竹塔村辖区内的海产品类型、产量和价格进行了逐日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竹塔村滩涂海产品总产量为529956kg(1589.9kg/hm2),远高于一般的红树林。其中缢蛏苗和缢蛏成品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12468kg(937.4kg/hm2)和123376kg(370.1kg/hm2),占总产量的59.0%和23.3%。泥蚶、锯缘青蟹成品和泥螺分别占总产量的12.2%、2.3%和2.0%。缢蛏苗以冬季(1月和12月)的产量最高;锯缘青蟹苗年产量为2.59尾/m2,高峰期出现在6月至11月。2006年竹塔村红树林滩涂海产品总产值为1388.0万元(4.17万元/hm2)。研究结果可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和红树林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江口 红树林 海产品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冠闽 方柏州 +1 位作者 林伟山 吴秋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 红树林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综合比较与应用分析
7
作者 陈琳 吴秋城 雷忠伟 《吉林交通科技》 2022年第3期18-20,共3页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设施是遮挡眩光、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一般采用植物防眩和工程防眩两种形式。本文针对目前防眩设施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表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是高速公...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设施是遮挡眩光、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一般采用植物防眩和工程防眩两种形式。本文针对目前防眩设施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表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是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比较 防眩设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鹭科鸟类巢址选择 被引量:7
8
作者 谭飞 吴秋城 +3 位作者 林英华 方柏州 周冬良 张明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9,共8页
2011年4~5月、2012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鹭科鸟类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红树基径、盖度、距地面平均高度、植株密度及秋茄比5个参数在巢区样方... 2011年4~5月、2012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鹭科鸟类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红树基径、盖度、距地面平均高度、植株密度及秋茄比5个参数在巢区样方(n=23)与对照样方(n=37)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桐花比、距道路距离、距村庄距离与距池塘距离4个参数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结构和干扰条件是影响鹭科鸟类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植被结构不仅能够影响鹭科鸟类群落结构,还受到鹭科鸟类集群繁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科鸟类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