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对叶百部中总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港圆
覃海琴
胡东南
张淼
谢凤凤
王孝勋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
基金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桂科基字[2014]32号)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金资助项目(桂教科研[2013]20号)
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93120)。
-
文摘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中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对叶百部碱为对照品,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甲醇、三氯甲烷提取,4%盐酸溶解,在413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表明,对叶百部碱的标准曲线为Y=0.003 7X+0.089(R2=0.995 9),在32~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3%,平均加样回收率的RSD为2.63%。1年生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量为1.87~4.55 mg/g;2年生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量为4.52~9.63 mg/g。酸性染料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关键词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总生物碱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不同发育时期
-
Keywords
Stemona tuberosa Lour.
total alkaloid
acid dye colorimetric method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
-
题名百部种植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胡东南
吴港圆
王孝勋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大众科技》
2021年第8期96-98,26,共4页
-
基金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93120)。
-
文摘
百部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目前百部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药材供应不足,其人工种植栽培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就百部的生长习性、种植栽培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百部人工种植的产业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百部
栽培
繁殖
-
Keywords
Radix Stemonae
cultivation
reproduction
-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吴港圆
杨雅钧
何石燕
英菲雨
王孝勋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壮瑶药研究》
2022年第1期74-79,238-239,共8页
-
基金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桂教科研〔2013〕20号)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桂科基字〔2014〕32号)
+1 种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桂发改高技函〔2020〕2605号)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药学(GZXK-Z-20-64)
-
文摘
植物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通过快速繁育来进行培育以及保存优良种质刻不容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和原生质体等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人工培育,实现短周期大量繁殖,同时还很好的保存植物体原本遗传特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果蔬栽培、药用植物培育等方面皆有重要的应用,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产生生成重大效益。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也日渐成熟,其在农业、制药业、加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新的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快速繁育
人工培育
效益
-
Keywords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Rapid breeding
Artificial cultivation
Value
-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对叶百部的分根繁殖技术研究
- 4
-
-
作者
吴港圆
朱意麟
覃海琴
王孝勋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2期141-145,385-386,共7页
-
基金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93120)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药学(GZXK-Z-20-64)
-
文摘
目的:研究对叶百部的繁育方式。方法:对对叶百部进行分根处理,对多年生的对叶百部母体的根、茎以及根茎等进行切分形成小株,栽种后观察并记录保留块根数目、切口是否晾干及是否消毒、地上茎保留长度等处理方式的植株成活情况。结果:第一次分根繁殖发现只有块根全部不发芽,只有茎盘及地上部分或块根有损伤全部腐烂;第二次分根繁殖发现一个月后,保留两个块根并带有不膨大根的植株有三种处理方式以及保留多个块根并带有不膨大根的植株所有处理方式皆长出完全叶;第三次分根繁殖发现成活率最高的是保留2个块根并带地上茎的小株;保留1个或者2个块根时,带地上茎的成活率是不带地上茎的2倍以上。结论:对叶百部去除块根,难成活;切口伤口进行草木灰消毒防腐草木灰,并晾干的更易成活;保留2个块根及以上,更易存活;保留一些不膨大块根,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保留茎,便于发芽。
-
关键词
对叶百部
分根繁殖
成活率
-
Keywords
Stemona tuberosa Lour.
Root propagation
Survival rate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附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雅钧
韦卫宁
吴港圆
王孝勋
英菲雨
何石燕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19-22,308-309,共6页
-
基金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桂科基字[2014]32号)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桂教科研[2013]20号)
+2 种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桂发改高技函[2020]2605号)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药学(GZXK-Z-20-64)
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桂教科研[2018]12号)
-
文摘
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对多种重症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其中四川省江油市所产的川附子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发现附子中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有机碱、蛋白质、醇胺等多种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是其重要的有效成分,它既可以对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低血压、休克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也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胚胎、肝肾等产生较大毒副作用。附子作为临床常用有毒中药之一,规范使用尤为重要,药对配伍和炮制加工等是其减毒增效的主要手段。本文将通过检索本草文献、查阅梳理现代药效毒理等资料探讨附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扩大附子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
附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配伍
减毒增效
-
Keywords
Aconite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ompatibility
Attenuated synergies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