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纳米氧化镁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清江 董志聪 +4 位作者 李红发 吴毅江 高松 聂文翔 罗应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L)绝缘性能,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改性后的MgO(MgO-NH_(2))为填料进行复配交联制备了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MgO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PE-XL/MgO)进行了... 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L)绝缘性能,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改性后的MgO(MgO-NH_(2))为填料进行复配交联制备了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MgO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PE-XL/MgO)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直流击穿强度、空间电荷和直流电导率来研究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与未老化PE-XL/MgO相比,未老化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提高了20%,异质空间电荷积累可以忽略不计。热老化后,PE-XL/MgO和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分别较热老化前降低了38%和20%。此外,将MgO表面改性后制备的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比PE-XL/MgO具有更低的直流电导率。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在未老化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且对热老化可能引起的劣化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氧化镁 聚乙烯 复合材料 电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架空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建平 吴毅江 《广东电力》 1999年第4期56-57,61,共3页
首先分析了钳式接地电阻表的测量原理, 并通过介绍1 条新建110 kV 线路和3 条220 kV 线路的实践情况, 说明了降低杆塔接地通道接触电阻是提高架空送电线路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耐雷水平 通道接触电阻 架空送电线路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特征寻优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干军 李锦舒 +3 位作者 吴毅江 彭小圣 李黎 刘泰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9-1335,共7页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新特征的构建与优化选择是提升识别精度、优化识别效率、增强监测参数可视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局放特征优选新方法。在实验室构建了5种类型的电缆人工缺陷,通过加压测试获取局放原始...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新特征的构建与优化选择是提升识别精度、优化识别效率、增强监测参数可视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局放特征优选新方法。在实验室构建了5种类型的电缆人工缺陷,通过加压测试获取局放原始数据,并提取了3500个局放脉冲和3500个典型干扰信号脉冲,构建了1235个局放特征。基于上述样本,开展了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寻优,分别获得了局放和干扰信号特征排序结果和不同类型局放信号的特征排序结果,并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优选排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局放和干扰识别的有效特征参数主要是表征信号快慢的特征和小波组合特征;不同类型局放识别的有效特征参数主要是小波组合特征。结果证明,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电缆局放特征优选方法,并有望推广到其他电力设备局放的特征寻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特征选择 随机森林 高压电缆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地区输电线路防雷策略选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毅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1Z期141-142,共2页
本文对中山输电线路防雷现状分析,并按照防雷整治的总体安排和方案,对近年来线路雷击跳闸故障进行了梳理,结合地区地貌特征和接地电阻的普查结果,研究分析了中山地区输电线路防雷策略。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防雷策略 中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决策森林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文浩 吴毅江 +4 位作者 李文泽 王洪雨 Ashfaque Ahmed Bhatti 彭小圣 何顺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0,177,共7页
不同类型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模式识别是该领域的难题。部分电缆局放类型之间相似度较大,识别困难。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决策森林(RF)的高压电缆局放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制作了5种高压电缆人工缺陷,结合IEC 6027... 不同类型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模式识别是该领域的难题。部分电缆局放类型之间相似度较大,识别困难。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决策森林(RF)的高压电缆局放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制作了5种高压电缆人工缺陷,结合IEC 60270—2015系统和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进行实验,获取局放数据,并进行局放特征提取。其次,介绍了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和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压电缆局放模式识别流程。最后,基于实验所得数据开展了局放模式识别方法有效性验证,确定了随机森林每个节点处特征子集中特征个数、节点分裂规则、树的棵数3个参数,并与传统的决策树、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上述3种方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对高相似度局放识别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随机森林 决策树 高压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噪音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样本扩充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浩 李文泽 +4 位作者 王洪雨 吴毅江 王干军 Ashfaque Ahmed Bhatti 彭小圣 《广东电力》 2020年第9期35-41,共7页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样本数量对模式识别精度有较大影响,样本数量不足,模型难以得到充分训练,从而影响识别精度,对局部放电样本进行扩充可以有效解决该难题,对此,提出基于可变噪音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样本扩充方法。首先,构建5种高压电缆典...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样本数量对模式识别精度有较大影响,样本数量不足,模型难以得到充分训练,从而影响识别精度,对局部放电样本进行扩充可以有效解决该难题,对此,提出基于可变噪音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样本扩充方法。首先,构建5种高压电缆典型缺陷并进行加压测试,获取局部放电原始数据;然后,介绍基于可变噪音的局部放电样本扩充原理;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3种方法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可变噪音的局部放电样本扩充方法可以提高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精度;在噪音水平为0.01时,对随机森林模型的识别精度提升了3.15%,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可变噪音 数据扩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区域GNSS基准站高程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岸 吴毅江 +3 位作者 林洪栋 王乐 苏晓葵 何顺姬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0年第6期86-91,共6页
基于陆态网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成果,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方法,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区域基准站高程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环境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GNSS基准站高程方向存在显著的周年和半年周期特征... 基于陆态网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成果,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方法,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区域基准站高程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环境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GNSS基准站高程方向存在显著的周年和半年周期特征,且周年特征要显著于半周年特征.位于不同地区的基准站的振幅和相位存在差异,华北平原南部地区的周年振幅要大于北部地区,整体上华北地区周年变化在秋季时节振幅达到最大.不同环境负载效应对华北GNSS高程位移的影响不一致,利用三种环境负载修正GNSS序列后,水文负载的修正效果最好,非潮汐大气负载次之,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结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基准站 时间序列 周期振幅 功率谱分析 环境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C的运维检修资源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芝春 谢幸生 +2 位作者 林韶文 吴毅江 林悦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6,139,共5页
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对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环节分解分析,根据设备运行的一般规律与运维检修的规程规定及实际工作,分别对差异化运维、预试定检、消缺、故障处理的活动需求建立相适应的预测方法,科学评估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检修活动... 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对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环节分解分析,根据设备运行的一般规律与运维检修的规程规定及实际工作,分别对差异化运维、预试定检、消缺、故障处理的活动需求建立相适应的预测方法,科学评估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检修活动需求,并结合运维检修劳动定额,构建运维检修资源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应用,科学评估了未来运维检修环节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机械、材料、金额等,实现运维检修资源配置的提前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维检修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管理 运维检修 资源预测 电力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横风作用下角钢输电塔的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荣鹏 王干军 吴毅江 《南方能源建设》 2015年第1期88-91,共3页
研究了侧向横风作用下角钢输电塔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大型角钢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基于空间梁单元建立了输电塔的动力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结构的风荷载时程,并对该输电塔在侧向横风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横... 研究了侧向横风作用下角钢输电塔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大型角钢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基于空间梁单元建立了输电塔的动力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结构的风荷载时程,并对该输电塔在侧向横风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横向侧风作用下输电塔将同时产生侧向和纵向的风致振动,其中侧向振动峰值要明显大于纵向振动峰值,部分主材杆件的峰值内力已经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在角钢输电塔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侧向横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输电系统 能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属性识别模型的塔基山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毅江 陈波 +2 位作者 阮航 王干军 聂文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3138-3146,共9页
山区输电杆塔多建于山坡上,具有勘察资料不全、无边坡支护措施等特点,塔基山坡稳定性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改进的属性识别模型,对塔基山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分级。首先,对某区域内山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山区输电杆塔多建于山坡上,具有勘察资料不全、无边坡支护措施等特点,塔基山坡稳定性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改进的属性识别模型,对塔基山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分级。首先,对某区域内山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选择山坡坡角、坡面形态、植被发育特征、岩土体特征、降雨入射角、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程度7个因素作为塔基山坡的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在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过程中,重新推导单指标等级划分中次高级别和最高级别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使其更加规范适用;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塔基山坡稳定性进行识别分级。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中山市输电杆塔塔基山坡稳定性评价分级中,评价结果与山坡的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为输电杆塔塔基山坡的稳定性评价分级提出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输电杆塔 山坡 属性识别 灰色关联度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NExT的转角输电塔自振频率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毅江 王干军 +2 位作者 陈波 郭栩文 王年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某220kV大跨度转角输电塔线体系的自振频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一塔两线的输电塔线体系分析模型,并考察了有无导线时输电杆塔的动力特性的差异。基于理论分析的输电杆塔振型特...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某220kV大跨度转角输电塔线体系的自振频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一塔两线的输电塔线体系分析模型,并考察了有无导线时输电杆塔的动力特性的差异。基于理论分析的输电杆塔振型特点,并结合实际杆塔的构造特点,制定了测试方案和传感器布置位置。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了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基于NExT技术得到了加速度的脉冲响应信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进行了各工况下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的识别。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较为吻合。由于导线的存在,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减小,输电杆塔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扭转振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转角塔 自振频率 自然激励技术 现场实测
原文传递
导线挡距对转角输电塔承载力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干军 吴毅江 +2 位作者 陈波 郭栩文 罗应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8,共5页
研究了导线挡距对转角输电塔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塔两线的输电塔线体系分析模型,采用NewtonRapshon迭代法进行了塔线体系的几何非线性承载力分析。以某220kV大跨度转角输电塔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导线挡距变化下结构的非线性承... 研究了导线挡距对转角输电塔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塔两线的输电塔线体系分析模型,采用NewtonRapshon迭代法进行了塔线体系的几何非线性承载力分析。以某220kV大跨度转角输电塔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导线挡距变化下结构的非线性承载力性能。进一步进行了导线挡距效应的参数研究,考察了相邻挡距导线的挡距变化对塔身主要受力构件的轴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转角输电塔主要受力杆件的轴向应力随着长导线挡距的变化而发生线性变化。即使对于同一输电塔而言,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的承载力状况存在很大差别。在设计分析评估中有必要针对其具体受力特性进行详细的非线性有限元参数研究以确定各个杆件的不利荷载工况和优化的导线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转角塔 轴向应力 非线性分析 参数研究
原文传递
EPR@PP聚丙烯基直流绝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清江 董志聪 +4 位作者 李红发 吴毅江 高松 聂文翔 罗应文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32,共6页
聚丙烯基绝缘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常被使用在高压直流电输送领域。通过两段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不同橡胶相(EPR)含量的EPR@PP共聚物绝缘材料,考察共聚物的形貌与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含有... 聚丙烯基绝缘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常被使用在高压直流电输送领域。通过两段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不同橡胶相(EPR)含量的EPR@PP共聚物绝缘材料,考察共聚物的形貌与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含有乙丙二元无规聚合物结构,归属于EPR橡胶相结构。EPR均匀镶嵌在PP基体中形成“海岛”结构,平均粒径为1.31μm。共聚物的结晶度比均聚PP低,但仍为α晶型。二甲苯可溶物结果显示,EPR的含量随着乙丙比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的热变形温度最高可达107.42℃,低于均聚PP。共聚物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较高,说明共聚物适用于高温环境。与均聚PP相比,随着EPR含量的增加,共聚物常温和低温悬臂梁冲击强度大幅度增加,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弯曲模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引入适当的EPR可以提高PP的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以及击穿强度,减小介电损耗,改善聚丙烯基材料的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直流绝缘材料 气相共聚 橡胶相 电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