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化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任素贞 孙公权 +4 位作者 吴智谋 李辰楠 金巍 辛勤 杨学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为有效抑制磺化聚醚醚酮(SPEEK)的溶胀,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较高磺酸化程度的聚醚醚酮共混膜。该类质子交换膜水热稳定性较高,质子电导率是Nafion!115膜传导率的9%,电化学方法表明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阻醇性能,相同测试条件下,甲醇渗透量仅... 为有效抑制磺化聚醚醚酮(SPEEK)的溶胀,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较高磺酸化程度的聚醚醚酮共混膜。该类质子交换膜水热稳定性较高,质子电导率是Nafion!115膜传导率的9%,电化学方法表明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阻醇性能,相同测试条件下,甲醇渗透量仅是Nafion!115膜的渗透量的1/20。综合各项性能,认为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共混膜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醚酮 聚偏氟乙烯 甲醇渗透 质子电导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宁 冯春云 +3 位作者 陈婵 吴智谋 李珩 程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新戊二醇(NPG)、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了含扩链剂的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OH),并用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IPDI-HEA)对其改性制备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新戊二醇(NPG)、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了含扩链剂的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OH),并用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IPDI-HEA)对其改性制备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试表明HEA成功接入HPU-OH中,得到超支化结构的HPUA;热重分析显示HPU-OH和HPUA均有3个热分解温度段,分解历程相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HPU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HPU-OH。将HPUA添加到普通的环氧丙烯酸酯中光固化成膜,涂膜测试表明,添加10%的HPUA的光固化树脂,其固化膜铅笔硬度从B提高到2H,摆杆硬度从0.59提高到0.76,附着力从2级提高到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磷酸氢锆/Nafion115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侯宏英 孙公权 +2 位作者 吴智谋 金巍 辛勤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了磷酸氢锆/Nafion115复合膜。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了无机相磷酸氢锆的存在,且其平均粒径为5nm左右。与Nafion115相比,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降低20%,甲醇渗透系数则降低50%... 采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了磷酸氢锆/Nafion115复合膜。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了无机相磷酸氢锆的存在,且其平均粒径为5nm左右。与Nafion115相比,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降低20%,甲醇渗透系数则降低50%。75℃高浓度甲醇进料时,使用了复合膜的单池放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单池寿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了复合膜的电池在0.4V以上可以稳定运行10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磷酸氢锆/Nafion115 甲醇渗透系数 质子传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族多代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宁 李远 +4 位作者 徐朝华 姜少华 吴智谋 程建 朱章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3,共3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通过偶合单体反应法制备出了不同代数的脂肪族超支化水性聚氨酯(HW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示差...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通过偶合单体反应法制备出了不同代数的脂肪族超支化水性聚氨酯(HW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各代HWPU的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对比。TG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HWPU均在180~275℃和275~450℃范围内有较大热失重;DSC测试第2代至第5代的HWPU的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104.3℃,123.0℃,136.6℃,141.9℃,表明随着产物代数的增加Tg逐渐升高,但温度增加幅度逐渐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 代数 水性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类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志豪 李昌明 +2 位作者 吴智谋 钟华 谈灵操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和开放式三维框架结构,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大部分通过水溶液反应合成的PBAs,普遍存在[Fe(CN)_(6)]_(3)-/[Fe(CN)_(6)]^(4-)空位,水分子不可避免进入PBAs框架中形... 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和开放式三维框架结构,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大部分通过水溶液反应合成的PBAs,普遍存在[Fe(CN)_(6)]_(3)-/[Fe(CN)_(6)]^(4-)空位,水分子不可避免进入PBAs框架中形成配位水,占据了原本Na+的容纳点位,影响了Na+的正常传输,降低了PBAs材料的比容量。PBAs晶体框架受空位影响,其离子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在长时间循环下退化并变差,同时配位水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钠离子电池中PBAs基正极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整体能量密度,重点介绍了PBAs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并总结了各制备及改性方法的特点及效果。PBAs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共沉淀法和单一铁源自分解法。改性方法包括制备工艺优化和材料复合改性,其中制备工艺优化包括螯合剂、脱水、提高前驱液Na+浓度和结构纳米化,材料复合改性包括元素掺杂、表面涂层、异质结构和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在富含Na+的前驱液中,采用螯合剂辅助共沉淀法,通过合成过程的水浴加热及样品制备后的真空干燥,可获得空位少、水分少的高结晶度PBAs。将制备的PBAs样品与导电剂进行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其电子导电率及倍率性能,有望获得高容量、高循环特性及满足高倍率需求的正极材料。综上所述,PBAs作为钠离子正极材料,可通过对其合成方法和改性研究的不断创新,进一步优化其电化学性能,使其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普鲁士蓝类似物 正极材料 制备工艺 材料改性 电化学性能 螯合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个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用硫—磷混酸作脱水剂制备环已烯
6
作者 尹庚明 吴智谋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56-156,160,共2页
介绍了一个适合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开设的设计性实验:用硫-磷混酸作脱水剂制备环已烯。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 制备环己烯 脱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7
作者 赵娟 吴智谋 +2 位作者 陈晓 杨倩玲 尹翠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以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了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探索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 以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了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探索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了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并对两种合成方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合成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共溶剂的体积配比为1∶1,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用量0.005mol,马来酸酐用量0.006mol,快速加热到120℃下反应,制得的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可达60.3%。由于一步法可对反应溶剂甲苯进行回收,相比两步法生产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 两步法 一步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辰楠 孙公权 +3 位作者 任素贞 吴智谋 刘瑾 辛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049-2054,共6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全氟磺酸膜质子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广泛应用于低温燃料电池中.但其成本偏高,燃料渗透严重;并且当膜内含水量较低或由于电池操作温度高于10... 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全氟磺酸膜质子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广泛应用于低温燃料电池中.但其成本偏高,燃料渗透严重;并且当膜内含水量较低或由于电池操作温度高于100℃而又无水的补充时,电导率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鉴于以上不足,研究者对全氟磺酸膜进行了各种改性,以使之适应各种燃料电池的工作需求.低EW值、低成本、耐高温和结构稳定的离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全氟磺酸膜 改性膜 复合膜 应用 质子传导率 化学稳定性 离子交换膜 使用寿命 操作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