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制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憩 王尧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医院制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原因,从而提升制剂生产的管理能力,提高制剂质量。方法:遵循PDCA循环,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改进制剂质量,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抽检和分析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中间...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医院制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原因,从而提升制剂生产的管理能力,提高制剂质量。方法:遵循PDCA循环,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改进制剂质量,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抽检和分析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中间体和清场情况,以及供应商考核和制剂投诉情况等原因,采用改进生产设备、细化岗位职责、加大培训力度和考核以及优化生产流程的措施,健全制剂质量管理体系,制剂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内容,有效提高医院制剂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推动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制剂 质量管理 品管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2
作者 吴憩 石建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2期45-45,共1页
目的:建立喜炎平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经100倍稀释后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喜炎平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试验 干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樟脑与薄荷脑的含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姚鑫 程宗琦 +4 位作者 姜玮 吴憩 王尧 刘媛 周翔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主要成分樟脑及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GC)法。方法采用GC法,色谱柱为JW123-7033(30m×0.32mm,0.50μ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0℃,维持8min,升温速度10...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主要成分樟脑及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GC)法。方法采用GC法,色谱柱为JW123-7033(30m×0.32mm,0.50μ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0℃,维持8min,升温速度10℃·min-1,最终温度180℃);萘为内标。结果樟脑和薄荷脑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4.04和0.50~4.02mg·mL-1(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值<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0.00%和98.51%~102.55%,RSD值分别为0.19%和1.3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樟脑及薄荷脑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 薄荷脑 复方薄荷脑滴鼻液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绞股蓝口服液的最佳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尧 程宗琦 吴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67-2769,共3页
目的优选绞股蓝口服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绞股蓝总皂苷为指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有量,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绞股蓝口服液 绞股蓝总皂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药剂科建立药学服务网站方法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虞勋 程宗琦 +1 位作者 吴憩 缪丽燕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373-377,共5页
目的:建立药学服务网站,实现药学信息服务全程化、网络化,扩大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范围。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整合各类药学信息并进行再处理,实现对内、对外药学信息服务的相关应用和及时维护。结果:网站运行稳定,维护... 目的:建立药学服务网站,实现药学信息服务全程化、网络化,扩大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范围。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整合各类药学信息并进行再处理,实现对内、对外药学信息服务的相关应用和及时维护。结果:网站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可提供多种药学服务。结论:药剂科药学服务网站的建立为患者、药师以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的交流平台,对实现全程化药学服务起到了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网站 药学信息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尧 刘筱雪 吴憩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目的:建立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ccur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羟苯乙酯在2.0~20μg/mL... 目的:建立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ccur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羟苯乙酯在2.0~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为0.31%(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蛋白酶合刑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合剂 羟苯乙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春歌 唐婕 +1 位作者 龚银华 吴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KAP)的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的实施效果,为药师开展SLE患者治疗管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纳入SLE患者350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患者KAP与风险感知、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相...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KAP)的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的实施效果,为药师开展SLE患者治疗管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纳入SLE患者350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患者KAP与风险感知、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相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9个月的基于KAP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不同时间后的KAP水平,评价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和脏器损伤指数。结果排除资料不全患者26例,324例SLE患者的KAP水平与风险感知正相关,与疾病活动、脏器损伤存在负相关。实施为期9个月的干预后,最终纳入分析302例,其中干预组148例(排除14例),对照组154例(排除8例)。在干预3,6,9个月后,干预组患者KAP各维度在预设时间点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9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急性发作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控制效果和脏器损伤情况显著改善(P<0.05)。结论基于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有助于其改变行为倾向并促进其进行疾病自我管理,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疾病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 药学服务 系统性红斑狼疮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化铵棕色口服溶液中甘草酸的含量
8
作者 徐雷 程宗琦 +2 位作者 王尧 吴憩 姚鑫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氯化铵甘草口服液的甘草酸含量。方法 x-bridge C 18 column(250mm×4.6mm,5μm),甲醇-冰醋酸-0.2mol·L-1醋酸铵溶液(67∶ 1∶ 3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1mL·min -1;柱温: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氯化铵甘草口服液的甘草酸含量。方法 x-bridge C 18 column(250mm×4.6mm,5μm),甲醇-冰醋酸-0.2mol·L-1醋酸铵溶液(67∶ 1∶ 3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1mL·min -1;柱温:30℃。结果甘草酸铵在0.02~0.80mg·mL -1 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回收率为97.44~101.72%,RSD为1.42~2.84%(n=6)。10批次氯化铵棕色口服溶液中甘草酸含量在2.01~2.26mg·mL -1 之间,平均含量为2.19mg·mL -1 ,建议氯化铵棕色口服溶液中甘草酸含量质控范围为:1.971~2.409mg·mL -1 。结论 本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氯化铵棕色口服溶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质量控制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中的实践
9
作者 张春歌 倪瑶 +3 位作者 柴煜莹 陆振强 韩强 吴憩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FMEA,根据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识... 目的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FMEA,根据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识别出中、高风险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评估实施控制措施前后的风险等级、清洁验证持续确认效果、比较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前后的设备故障发生率、首次清场合格率、质控达标率及偏差处理频率,评价改进效果。结果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各环节共识别出21项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4项,中风险11项,低风险6项。通过持续改进污染和交叉污染控制措施,持续开展共线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研究、持续进行设备清洁效果确认等措施,中、高风险失效模式均降级为低风险。各项清洁验证指标均控制在限度范围之内。并且,实施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后,设备故障发生率及偏差处理频率明显降低,首次清场合格率和质控达标率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的全过程,能显著降低混淆、污染与交叉污染发生的风险,确保外用溶液剂的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线生产 质量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混淆 交叉污染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不同厂家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萜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憩 姚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0-63,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厂家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萜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甲醇(70∶30),流速0.4m L·min...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厂家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萜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甲醇(70∶30),流速0.4m L·min-1,柱温30℃;Waters XevoTMTQ质谱仪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所测成分在5.0 min内分离良好,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2 3;加样回收率为98.13%~102.08%,RSD均〈3%。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总萜内酯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银叶提取物中萜内酯类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银叶提取物 萜内酯
原文传递
条码技术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沈国荣 金鸿宾 +3 位作者 吴憩 蒋小明 包健安 缪丽燕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3498-3499,共2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信息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条码技术,建立医院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与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处方审核、打印(100贴),排药(50贴),停药处理(10贴)分别较老系统节... 目的: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信息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条码技术,建立医院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与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处方审核、打印(100贴),排药(50贴),停药处理(10贴)分别较老系统节约时间4分59秒、1分03秒、12分12秒,实现了PIVAS与临床工作站的信息化传递,减少了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信息系统 条码技术
原文传递
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25
12
作者 包健安 吴憩 +1 位作者 沈国荣 缪丽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的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方法:通过对硬件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软件的升级,建立适合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用药医嘱的分组录入、药师审核、标签打印以及药品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在现有... 目的:建立高效的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方法:通过对硬件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软件的升级,建立适合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用药医嘱的分组录入、药师审核、标签打印以及药品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在现有规模下(床位、日配置量),做到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等。结论: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创新性,使用方便,运行稳定,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与规范,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信息管理系统 硬件 软件
原文传递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的思路 被引量:19
13
作者 金奕 程宗琦 +1 位作者 吴憩 王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明确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职能和发展前景。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制剂室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的角色定位及发展实践。结果:整合资源,建立高度信息化区域制剂中心。结论:医疗机构制剂的科学发展将成为新医改顺利实施的... 目的:明确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职能和发展前景。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制剂室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的角色定位及发展实践。结果:整合资源,建立高度信息化区域制剂中心。结论:医疗机构制剂的科学发展将成为新医改顺利实施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医疗机构制剂 区域制剂中心
原文传递
基于WAP的无线药学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虞勋 程宗琦 +1 位作者 吴憩 缪丽燕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建立无线药学服务平台,实现药学信息服务全程化、便捷化、无线化。方法:利用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以综合信息、用药常识、药物咨询、药物手册、血药浓度查询等为主要功能的无线药学服务平台。结果与结论:平... 目的:建立无线药学服务平台,实现药学信息服务全程化、便捷化、无线化。方法:利用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以综合信息、用药常识、药物咨询、药物手册、血药浓度查询等为主要功能的无线药学服务平台。结果与结论:平台运行稳定,与移动短信平台无缝整合,可为患者、医务人员提供真正的全天不间断药学服务,提高了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P技术 无线 药学服务 平台
原文传递
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春歌 吴憩 +3 位作者 魏巍 韩强 唐婕 陈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与研究的SLE患...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与研究的SLE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用药交代,干预组患者依据分级药学服务标准接受不同级别的药学服务。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分级评分及KA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干预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控制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KAP各维度在预设时间点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9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一级和二级服务比例分别下降8.98%和5.38%,急性发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下降了12.88%和11.89%,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活动度、器官损伤和临床检验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提供分级药学服务,有利于药师快速筛选出需要重点干预的患者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疾病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 分级药学服务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学实践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