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徐静 张兴利 +5 位作者 刘倩 吴得红 邱宏春 孔荣 唐晓莹 郑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P10和MBL水平,分析两组血清IP10与MBL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结果AA组和MDS组血清I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B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A组血清IP-10水平高于MDS组,AA组血清MBL水平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IP-10与MBL均呈负相关性(r<0,P<0.05)。AA组外周血总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而CD4^(+)/CD8^(+)比值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P-10和MBL水平,以及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有助于为AA及MDS的发病机制、早期鉴别诊断等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孔荣 邱宏春 +3 位作者 吴鹏飞 王勇 吴得红 刘倩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及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了118例AML患者血清和脑脊液LDH、β2-MG及...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及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了118例AML患者血清和脑脊液LDH、β2-MG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ML患者的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复发组及CNSL组高于对照组(P<0.01);AML患者的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复发组高于CNSL组(P<0.01);CNSL组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高于缓解组,分别为(363±26.38)u/L vs(147±106.21)u/L,(4.75 1.26)mg/L vs(2.67±1.23)mg/L,(17.69±2.96)mg/L vs(6.12±1.13)mg/L(P<0.05)。AML患者的脑脊液LDH、β2-MG及CRP水平在CNSL组高于初发、复发、缓解组(P<0.01);初发、复发组脑脊液LDH、β2-MG及CRP水平高于缓解组,分别为(190±101.91)u/L vs(13291.12)u/L,(284±91.33)u/L vs(132±91.12)u/L(P<0.05);(1.19±1.47)mg/L vs(0.722.10)mg/L,(1.59±1.71)mg/L vs(0.72±2.10)mg/L(P<0.05);(5.52±2.12)mg/L vs(2.353.31)mg/L,(6.90±3.29)mg/L vs(2.35 3.31)mg/L(P<0.05)。结论:AML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LDH、β2-MG及CRP水平随病情活动而变化与瘤细胞计数、髓外组织侵润相关,可反映肿瘤负荷,对判断AML的病情、预后、复发有帮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CNSL的有效指标,血和脑脊液LDH、β2-MG及CRP联合检测对于疗效、预后、复发及并发CNSL意义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中let-7a-3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得红 姚冬明 +7 位作者 李云 林江 邓兆群 杨静 陈星星 钱震 马吉春 钱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020-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 52例CML患者未甲基化let-7...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 52例CM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let-7a-3 低甲基化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a-3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
4
作者 姚冬明 林江 +3 位作者 吴得红 杨静 杨磊 钱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17-221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let-7a-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83例初诊AML患者BMMNC中let-7a-3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血象、诊断分型和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let-7a-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83例初诊AML患者BMMNC中let-7a-3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血象、诊断分型和7个基因(FLT3-ITD,NPM1,C-KIT,IDH1/IDH2,DNMT3A,C/EBPA and N/K-RAS)突变的关系。结果:20例(24%)AML患者存在着let-7a-3转录本的过表达;let-7a-3基因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年龄、性别、血象、FAB亚型和突变基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et-7a-3基因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总体生存(OS)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let-7a-3基因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let-7a-3基因过表达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let-7a-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miR-378甲基化研究
5
作者 吴得红 杨静 +8 位作者 杨磊 闻向梅 郭竑 姚冬明 林江 张盈盈 张铭 邓兆群 钱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miR-378基因启动子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RQ-MSP)分别检测25例健康供... 目的:探讨miR-378基因启动子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RQ-MSP)分别检测25例健康供髓者及53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378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17/53例(32.1%)CML患者miR-378基因低甲基化,与对照组仅1/25例(4.0%)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miR-378未甲基化频率分别为14/40例(35.0%)、2/5例(40.0%)、1/8例(12.5%),但CML患者不同分期以及核型分组之间的miR-378基因未甲基化水平并无明显差异。未甲基化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BCR/AABL1融合基因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iR-378基因低甲基化是CML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并且主要见于CML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MIRNA miR-378 低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联合β2微球蛋白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探讨
6
作者 孔荣 邱宏春 +3 位作者 吴鹏飞 王勇 吴得红 刘倩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2期115-115,共1页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初发AM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初发AM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AML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在治疗前高于治疗后,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治疗后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血清中LDH、β2-MG水平与瘤细胞计数、髓外组织浸润相关。血LDH、β2-MG联合检测对于判断病情、疗效、预后、复发意义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邱宏春 孔荣 +4 位作者 吴鹏飞 王勇 张兴利 吴得红 刘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前者采用常规全程预激治疗,后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比较疗效和治疗期间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RR为72.73%,对照组RR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82±4.1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43±3.71个月)(P<0.05)。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率为40.91%,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P<0.05)。联合治疗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分别为9.09%、68.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和95.45%)(P<0.05)。2组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31.82%)(P<0.05)。2组均无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耐受性好,是适合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半程预激方案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宏春 刘倩 +4 位作者 孔荣 吴鹏飞 张兴利 吴得红 王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ITP患者89例为ITP组,采用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ITP患者89例为ITP组,采用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程度分级。根据出血程度分为4个亚组:无出血症状组(19例),轻度出血组(32例),中度出血组(27例),大量及严重出血组(1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以二磷酸腺苷(ADP)为激活剂,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活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分析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相关性分析ADP激活前后ITP患者出血程度与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ADP激活后GPⅠ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ADP激活后GPⅠ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PⅡb/Ⅲ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前ITP各亚组GPⅠ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后ITP各亚组GPⅠb、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各亚组比较显示,ADP激活前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GPⅠb表达水平低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高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后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GPⅠb表达水平高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低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DP激活前GPⅠb、GPⅡb/Ⅲa表达水平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r=0.483,0.504);P-选择素与出血风险不相关(r=0.000);ADP激活后GPⅠb、GP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出血风险呈负相关(r=-0.627,-0.406,-0.108)。结论:ADP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水平对预防ITP患者出血风险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治疗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二磷酸腺苷 血小板活化指标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兴利 吴鹏飞 +3 位作者 孔荣 邱宏春 吴得红 徐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34例AML患者(观察组)、20例健康者(健...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34例AML患者(观察组)、2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MIP-1α和IP-10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诱导化疗前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化疗后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显著降低,与本组诱导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有21例达完全缓解(CR),13例未达CR。CR组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达CR组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 CR 组(P<0.05)。CR 组与未达 CR 组 MIP-1α水平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2.51±10.34)%和(10.57±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与未达CR组IP-10水平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5.94±13.68)%和(31.17±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初发未治疗AML患者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2,P<0.05)。结论 AML患者不同状态下血清MIP-1α和IP-10水平不同,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有望在AML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原文传递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荣 邱宏春 +3 位作者 吴鹏飞 王勇 吴得红 刘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1期1061-1062,10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组、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LDH,β2-MG及CRP水平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40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吴得红 吴鹏飞 +3 位作者 邱宏春 孔荣 陆浩翔 吴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8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0例B.CLP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分型、遗传学及分子学检测结果,以及治疗... 目的探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0例B.CLP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分型、遗传学及分子学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和疾病转归。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71.5岁(47.88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3例(57.5%),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4例(10.0%),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6例(15.0%),边缘区/脾边缘区淋巴瘤5例(12.5%),套细胞淋巴瘤2例(5.0%)。所有患者免疫表型均表达CDl9,37例患者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CLL患者均表达CD5、CD23,其他类型的患者不同程度表达CD20、CD22、CDIO、CD5、FCM.7等。26例患者接受包括嘌呤类似物、葸环类、烷化剂及激素等方案化疗,治疗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69.2%(18/2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5_4%(4/26),完全缓解仅见于接受含氟达拉滨方案化疗的CLL患者。2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42.8个月(0.5~82.0个月),中位生存期尚未达到。结论B.CLPD临床特征多样,诊断需综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等,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7种亚型的诊断分析
12
作者 陆浩翔 徐静 +2 位作者 邱宏春 孔荣 吴得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7种类型临床达Ⅳ期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慢性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7种类型临床达Ⅳ期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大部分患者外周血主要以淋巴细胞比值或绝对值增高为多见;细胞形态学上主要以小至中等体积的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少数骨髓涂片或外周血涂片可见特征性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表达CD5患者15例,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1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其余3例中有1例为脾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SDRPL)、2例被列为不能分类型(B-CLPD-u)。CD5阴性患者12例,分别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8例,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3例,以及滤泡性淋巴瘤(FL)1例。其中2例CD5-CD10阳性患者中,1例确诊为FL,1例为WM。1例SDRPL患者除了表达泛B细胞标志外,同时伴CD5、CD11c、CD103阳性,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及骨髓病理Annexin A1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该类淋巴增殖性疾病是包含多种不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淋巴瘤总称,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并合理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学及特殊化学及骨髓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方法,少数情况下确诊还需依靠非骨髓累及组织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边缘区 淋巴瘤 滤泡性 淋巴瘤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