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X9上调LINC01503表达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肿瘤干细胞干性
1
作者 王晶田 赵岩 +3 位作者 刘胜辉 兰利利 吴干勋 沈素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2-1100,共9页
目的:探究SOX9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的表达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LSCC细胞AMC-HN-8、TU177、TU212和TU686,用转染试剂将敲减序列及其对照核酸(si-SOX9-NC、si-... 目的:探究SOX9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的表达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LSCC细胞AMC-HN-8、TU177、TU212和TU686,用转染试剂将敲减序列及其对照核酸(si-SOX9-NC、si-SOX9#1、si-SOX9#2、si-LINC01503-NC、si-LINC01503#1、si-LINC01503#2)或过表达质粒及其对照核酸(pcDNA3.1-SOX-NC、pcDNA3.1-SOX-oe、pcDNA3.1-LIN01503-NC和pcDNA3.1-LIN01503-oe)分别转染至TU177细胞或TU686细胞,记为si-SOX9-NC组、si-SOX9#1组、si-SOX9#2组、si-LINC01503-NC组、si-LINC01503#1组、si-LINC01503#2组;pcDNA3.1-SOX9-NC组、pcDNA3.1-SOX9-oe组、pcDNA3.1-LINC01503-NC组、pcDNA3.1-LINC01503-oe组、si-SOX9-NC+pcDNA3.1-LINC01503-NC组和si-SOX9+pcDNA3.1-LINC01503-oe组。qPCR法检测SOX9 mRNA和LINC01503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SOX9与LINC0503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OX9与LINC01503启动子区是否直接结合,WB法检测SOX9的敲减效率及LINC01503对TU177和TU686细胞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SOX9在各种LSCC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SOX9与LINC01503表达呈正相关(R=0.12,P=0.0059);SOX9可与LINC01503启动子区直接结合并促进其转录表达(均P<0.05);敲减LINC01503可明显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均P<0.05),过表达LINC01503明显促进TU68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均P<0.05),提高TU686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干性标志物分子CD133、OCT4、SOX2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P<0.05),敲减LINC01503则均可抑制TU686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干性标志物的表达(均P<0.05);敲减SOX9均可明显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其干性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均P<0.05),同时过表达LINC01503则可部分逆转敲减SOX9对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干性标志物表达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SOX9和LINC01503在LSCC细胞中呈高表达,SOX9可能通过上调LINC01503表达提高LSCC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和肿瘤干细胞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SOX9 LINC01503 增殖 迁移 侵袭 肿瘤细胞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RA73B高表达对喉鳞癌干细胞样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王晶田 赵岩 +6 位作者 吴干勋 刘胜辉 兰利利 胡国斌 徐玉茹 郝凯凯 沈素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99-1804,共6页
目的:以小核仁RNA73B(small nucleolar RNA 73B,SNORA73B)在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中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切入点,探讨SNORA73B可能通过维持干细胞特征,从而促进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qPCR检测L... 目的:以小核仁RNA73B(small nucleolar RNA 73B,SNORA73B)在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中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切入点,探讨SNORA73B可能通过维持干细胞特征,从而促进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qPCR检测LSCC组织和细胞中SNORA73B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细胞,MTS、划痕愈合、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NORA73B敲低或过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肿瘤细胞球形成实验,检测SNORA73B对LSCC细胞干性样特征的影响。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SNORA73B在LSC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细胞对照组(均P<0.05),且与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P<0.05)。过表达SNORA73B的Tu177细胞增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而干扰SNORA73B后细胞增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在诱导LSCC干细胞样特性的喉癌球细胞形成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SNORA73B表达显著升高(P<0.05);干扰SNORA73B,细胞球形成数明显减少(P<0.05),OCT4和SOX2 mRNA(P<0.05)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NORA73B高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可能介导LSCC细胞的干性样特征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仁RNA SNORA73B 喉鳞状细胞癌 预后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干勋 陈伟 +4 位作者 左文娜 胡俊兰 赵瑞力 石健 王占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探讨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共计86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为颈侧区cN+组和颈... 目的探讨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共计86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为颈侧区cN+组和颈侧区cN0组,对此术式涉及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术中冰冻准确性、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颈侧区cN+组颈侧区转移率(90%)和中央区转移率(85%)均高于颈侧区cN0组颈侧区转移率(13%)(χ2=50.711,P<0.05)和中央区转移率(26%)(χ2=29.848,P<0.05)。颈侧区cN0组原发灶T1以上者较T1者颈侧区转移率高(P=0.005)。颈侧区cN+组颈侧淋巴结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38/40),颈侧区cN0组符合率为93.5%(43/46)。初次手术声嘶0例,二次手术声嘶3例(P=0.123)。初次手术出现4例低钙,低于二次手术的10例(P=0.008)。结论颈侧区cN0且原发灶为T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不行颈侧区探查。颈侧区cN+以及T1以上颈侧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根据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指导手术。二次手术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下咽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俊恒 吴干勋 +2 位作者 武晓龙 刘胜辉 王学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下咽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下咽癌37例,根据有无使用胎盘多肽注射液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均治疗3...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下咽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下咽癌37例,根据有无使用胎盘多肽注射液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均治疗3个周期。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检测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记录1、3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SCCAg、CEA、CA19-9、CYFRA21-1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下咽癌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化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胎盘提取物 肽类 化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NM3OS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晶田 赵岩 +3 位作者 刘胜辉 石健 吴干勋 沈素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0-1167,共8页
目的:检测lncRNA DNM3OS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L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对LSCC TU177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DNM3OS与EMT的关系。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 目的:检测lncRNA DNM3OS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L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对LSCC TU177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DNM3OS与EMT的关系。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L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DNM3OS在LSC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iRNA敲低TU177细胞中DNM3OS的表达,应用MTS、克隆形成及Transwell小室等方法分别检测敲低DNM3OS表达对TU17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qPCR和WB法检测转染si-DNM3OS后对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扭曲蛋白(twist)、锌指转录因子2(SNAI2)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LSCC组织中DNM3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联(P<0.05或P<0.01)。DNM3OS在LSCC细胞株(Hep-2、AMC-HN-8、TU177、TU212及TU686)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高表达(P<0.05或P<0.01),转染si-DNM3OS后TU177细胞中DNM3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DNM3OS表达敲低可抑制TU177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可上调TU177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而下调N-cadherin、vimentin、twist和SNAI2的表达(均P<0.01)。结论:DNM3OS高表达与LSCC的恶性进展有关,其可能为预测LSCC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DNM3OS可能通过影响EMT进程促进LS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DNM3OS 喉鳞状细胞癌 TU177细胞 预后 侵袭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上皮钙粘蛋白及Wnt-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岩 吴干勋 +3 位作者 胡俊兰 赵瑞力 葛俊恒 王占龙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检测喉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及Wnt-1的表达情况,在探讨此3种蛋白在喉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E-cadherin及Wnt-1在35例喉癌及27... 目的检测喉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及Wnt-1的表达情况,在探讨此3种蛋白在喉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E-cadherin及Wnt-1在35例喉癌及27例喉正常黏膜的异常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相互关系及与喉癌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结果喉癌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喉黏膜(P<0.01)。低分化喉癌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高分化喉癌(P<0.05)。喉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喉黏膜(P<0.01)。低分化喉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高分化喉癌(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E-cadherin异常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P<0.01)。Ⅲ、Ⅳ期喉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喉癌(P<0.05)。喉癌中Wnt-1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喉黏膜(P<0.01)。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1)。结论β-catenin、E-cadherin及Wnt-1在喉癌发生、分化程度、浸润及转移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β-catenin、E-cadherin的协同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浸润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Β-连环蛋白 上皮钙粘蛋白 WNT-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占龙 宋晓飞 +5 位作者 吴干勋 赵岩 石健 刘胜辉 李双成 赵瑞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32具(64侧),解剖观察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该神经与间隙内其他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3侧喉上神经存在袢状结构;发现所有标本中均存在环甲肌支,71.8%...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32具(64侧),解剖观察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该神经与间隙内其他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3侧喉上神经存在袢状结构;发现所有标本中均存在环甲肌支,71.8%(46侧)存在咽支;按Friedman分型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占28.1%(18侧)、Ⅱ型占54.7%(35侧)、Ⅲ型占17.2%(11侧)。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位置均位于胸骨甲状肌深面,斜线下方。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至斜线的垂直距离为(3.60±0.30)mm,距胸骨甲状肌内侧缘的垂直距离(8.27±1.72)mm,距环状软骨中点的距离是(27.09±1.46)mm。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从环甲间隙入路多数情况下可以显露保护喉上神经外支环甲肌支;大于17.2%的情况下不能显露,但也不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外支 环甲间隙 Friedman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K、MMP-14及MMP-2在喉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左文娜 王洪琴 +2 位作者 吴干勋 李国丽 李丹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077-3079,共3页
目的探讨RECK和MMP-14及MMP-2在喉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喉癌组)、16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ECK和MMP-14及MMP-2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喉癌组REC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RECK和MMP-14及MMP-2在喉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喉癌组)、16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ECK和MMP-14及MMP-2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喉癌组REC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MP-14及MMP-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均<0.05);后2组RECK、MMP-14及MMP-2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以上三种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喉癌组织中RECK与MMP-14、MMP-2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可能与喉癌组RECK蛋白的低表达与MMP-14、MMP-2蛋白高的表达有关;三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RECK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s外科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技术治疗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蔡丽 吴干勋 +1 位作者 王永强 刘铁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01-1705,共5页
目的:分析Mohs外科技术与皮瓣修复技术联合用于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全部患者修复方式均采用皮... 目的:分析Mohs外科技术与皮瓣修复技术联合用于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全部患者修复方式均采用皮瓣修复技术,对照组外科切除采用传统切除方式,研究组患者则采用Mohs外科技术,手术结束后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包括病理复检切缘残留肿瘤率、随访结束时复发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最长径、创面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短期切口裂开、继发畸形、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设计外观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颌面部外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理检查切缘残留肿瘤率、随访结束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最长径小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裂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发畸形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82.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hs外科技术与皮瓣修复术联合治疗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较传统切除术患者术后创面小、切缘残留肿瘤情况少,复发率大大降低,继发畸形少,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 Mohs外科技术 皮瓣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喉鳞癌TU177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岩 刘胜辉 +4 位作者 王晶田 石艳凤 石健 吴干勋 兰利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5-902,共8页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FOXP4(Forkhead box P4)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LSCC细胞TU177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FOXP4(Forkhead box P4)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LSCC细胞TU177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间的关系。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LSCC手术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FOXP4在LSCC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4在人LSCC细胞系(AMC-HN-8、TU177、TU686及TU21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敲低TU177细胞中FOXP4的表达,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FOXP4敲低对TU17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应用qPCR法检测si-FOXP4转染TU177细胞后EMT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扭曲蛋白(Twist)、转录因子Snail及锌指E盒结合蛋白1(zine finger E 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mRNA的变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FOXP4敲低后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及Twist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在LSCC组织中FOX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FOXP4在LSCC细胞中的表达亦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转染si-FOXP4的TU177细胞中FOXP4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敲低FOXP4可抑制TU177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敲低FOXP4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减少S期的复制(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敲低FOXP4可降低TU177细胞中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Twist、Snail、ZEB1的mRNA水平(P<0.05或P<0.01)以及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Twist的蛋白水平。结论:FOXP4的高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FOXP4敲低可以抑制LSCC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使细胞G0/G1期阻滞及促进凋亡,且可能参与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FOXP4 喉鳞状细胞癌 TU177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文娜 吴干勋 +2 位作者 李霞 李国丽 李健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目的:探讨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黏膜组织(P〈0.05);而喉癌组织中MMP-14蛋白、c—fos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RECK蛋白、MMP-1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c—fos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喉癌组织中RECK与MMP-14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 P〈0.01),而RECK与c—fos及MMP-14与c—f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低表达以及MMP-14、c—fos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有关。RECK蛋白和MMP-14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RECK MMP-14 c—fos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占龙 刘胜辉 +4 位作者 赵瑞力 胡俊兰 葛俊恒 赵岩 吴干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9-472,共4页
目的检测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uman mutl homolog 1)和hMSH2(human muts homolog 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1... 目的检测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uman mutl homolog 1)和hMSH2(human muts homolog 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19例癌旁组织和12例非癌喉黏膜组织(声带息肉、乳头状瘤患者喉黏膜)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定量检测40例喉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15例非癌喉黏膜组织中hMLH1和hMSH2的含量并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hMLH1和hMSH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定量及定性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非癌喉黏膜组织,两者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喉癌组织细胞凋亡率与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hMLH1和hMSH2蛋白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与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DNA错配修复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4、MMP-2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文娜 吴干勋 李国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A0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5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中MMP-2、MMP-14的表达。结果MMP-14、MMP-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5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中MMP-2、MMP-14的表达。结果MMP-14、MMP-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在喉癌组织中,MMP-14、MMP-2蛋白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喉癌组织中MMP-14、MMP-2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有关。联合监测喉癌中MMP-2和MMP-14的表达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4 MMP-2 喉癌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2和EphrinB2及EphrinA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赵岩 胡俊兰 +4 位作者 栾建兵 赵瑞力 葛俊恒 王占龙 吴干勋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EphB2、EphrinB2和EphrinA1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喉部正常黏膜组织的EphB2和EphrinA1、EphrinB2蛋白表达的含量。基因蛋白以荧光指数(FI)>1.0为阳性表达,F... 目的探讨EphB2、EphrinB2和EphrinA1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喉部正常黏膜组织的EphB2和EphrinA1、EphrinB2蛋白表达的含量。基因蛋白以荧光指数(FI)>1.0为阳性表达,FI≤1.0为阴性表达。结果EphB2蛋白、EphrinB2蛋白、EphrinA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或<0.01)。在喉癌组织中,EphB2蛋白、EphrinB2蛋白、EphrinA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临床Ⅲ、Ⅳ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Ⅰ、Ⅱ期组(P<0.05或<0.01)。喉癌组织中EphB2蛋白与EphrinA1蛋白、EphrinB2蛋白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且均为正相关(P<0.01)。结论EphB2蛋白和EphrinA1、EphrinB2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EPHB2 EPHRINB2 EPHRINA1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吴干勋 胡俊兰 +5 位作者 赵瑞力 葛俊恒 赵岩 石健 王占龙 蔡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2-916,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F及IL-17受体C(IL-17RC)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小窝蛋白1(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PMVEC分为时效实验组以及IL-17RC信号通路干预实验组;根据时效实验组结果:即IL-17F诱导大...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F及IL-17受体C(IL-17RC)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小窝蛋白1(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PMVEC分为时效实验组以及IL-17RC信号通路干预实验组;根据时效实验组结果:即IL-17F诱导大鼠PMVEC的Cav-1及其磷酸化表达峰值的时间,制定IL-17RC信号通路干预实验组IL-17F与大鼠PMVEC孵育时间:(1)时效实验组:100 ng/ml的IL-17F刺激0、0.5、1.5、3.0、6.0、12.0、24.0 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Cav-1表达以及0、10、30、60、90、120 min后检测Cav-1及其磷酸化(p-Cav-1)的表达;(2) IL-17RC信号通路干预实验组:siRNA病毒与大鼠PMVEC预孵育3d后分成2组,第1组给予100 ng/ml的IL-17F刺激60 min后检测p-Cav-1表达,第2组给予100 ng/ml的IL-17F刺激24.0 h后检测Cav-1表达,各组分别设对照组、无意义-siRNA组、IL-17RC-siRNA组、IL-17F组以及无意义-siRNA+IL-17F组作为参照.结果 IL-17F时间依赖性增强大鼠PMVEC表达Cav-1,0、0.5、1.5、3.0、6.0、12.0、24.0 h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9 ±0.134)、(1.276±0.166)、(1.604±0.080)、(2.115 ±0.231)、(2.763±0.226)、(3.309±0.493)、(3.963±0.169),1.5h时开始显著高于0h,24.0h时达峰值且显著高于0、0.5、1.5、3.0、6.0、12.0h(均P<0.05);IL-17F时间依赖性增强p-Cav-1表达,0、10、30、60、90、120 m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0±0.085)、(0.880±0.084)、(1.437±0.297)、(1.491 ±0.212)、(1.017 ±0.210)、(0.882±0.074),10 min时开始显著高于0 min,60 min时达峰值且显著高于0、10、30、90、120 min(均P<0.05),然后逐渐下降,120 min时仍高于0 min.IL-17RC-siRNA可显著抑制IL-17F诱导的Cav-1和p-Cav-1的表达(2.126±0.318比3.897±0.424和1.014±0.136比1.431±0.298,均P<0.05).结论 IL-17F时间依赖性增加大鼠PMVEC的Cav-1及p-Cav-1表达;沉默大鼠PMVEC的IL-17RC表达显著抑制IL-17F诱导的Cav-1及p-Cav-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旁腺素 低钙血症
原文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术后乳糜漏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干勋 蔡丽 +5 位作者 胡俊兰 王占龙 葛俊恒 赵岩 石健 赵瑞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49,共2页
乳糜漏是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绝大部分文献报道的乳糜漏发生在侧颈清扫术后,仅行中央区清扫未行侧颈清扫发生的乳糜漏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我院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清扫后出现4例乳糜漏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发生原因及... 乳糜漏是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绝大部分文献报道的乳糜漏发生在侧颈清扫术后,仅行中央区清扫未行侧颈清扫发生的乳糜漏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我院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清扫后出现4例乳糜漏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乳糜漏 中央区 病例分析 术后 颈清扫 临床资料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彩超结合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干勋 陈伟 +5 位作者 杨丽 胡俊兰 赵瑞力 葛俊恒 赵岩 王占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颈部彩超同时行颈部、纵隔薄层增强CT检查的115例(141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分为彩超组、CT组及彩超结合CT组分析比较三组在评估不同区域...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颈部彩超同时行颈部、纵隔薄层增强CT检查的115例(141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分为彩超组、CT组及彩超结合CT组分析比较三组在评估不同区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评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61.0%,48.9%,62.4%;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87.9%,78.7%,85.8%。彩超在颈中央区(P<0.05)及颈侧区(P<0.05)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彩超结合CT检查在颈中央区的准确率高于CT(P<0.05),而在颈侧区的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颈中央区(P>0.05)或在颈侧区(P>0.05),彩超与两者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T考虑6例纵隔转移及1例咽旁间隙转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淋巴结转移。纵隔增强CT扫描发现5例患者肺部转移。结论:彩超结合CT或单一彩超评估颈中央区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要高于CT。CT可以评估纵隔等彩超探及不到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同时对肺部转移进行评估。彩超结合增强CT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评估,较单一检查更加精确、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彩超 CT
原文传递
影像学评估结合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干勋 蔡丽 +4 位作者 胡俊兰 赵瑞力 葛俊恒 赵岩 王占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结合术中应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1例初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根据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评估及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行中央区清扫及择区性Ⅲ、Ⅳ...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结合术中应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1例初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根据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评估及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行中央区清扫及择区性Ⅲ、Ⅳ区清扫或侧颈区清扫。实验组在甲状腺注入纳米碳,分别计数3种清扫方式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数、黑染数及黑染转移数,对照组分别计数3种清扫方式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数;检查2组甲状腺及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无甲状旁腺。结果:实验组中央区及Ⅲ、Ⅳ区和侧颈区清扫标本淋巴结黑染率分别为80.0%、54.9%及39.1%。在中央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3.03±2.07)枚、(4.72±2.9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Ⅲ、Ⅳ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5.53±3.78)枚、(10.29±3.3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颈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13.40±9.67)枚、(14.56±6.2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清扫方式平均每侧检出的转移淋巴结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68侧甲状腺或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3侧检出甲状旁腺,对照组60侧甲状腺或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9侧检出甲状旁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在中央区清扫及侧颈区cN0者行择区性Ⅲ、Ⅳ区清扫时可以较好地标记淋巴结,提高了淋巴结检出率;侧颈区cN+者,纳米碳没有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纳米碳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时可以有效区别和保护甲状旁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 纳米碳
原文传递
甲状腺手术中两种喉上神经外支寻找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健 王占龙 +5 位作者 吴干勋 赵岩 赵瑞力 胡俊兰 葛俊恒 宋晓飞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40-1141,共2页
喉上神经损伤为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06%~9.38%。杨瑞民通过对43例甲状腺个切、次全切患者在于术中显露喉上神经以降低其损伤率达到满意效果。房居高等(2011)提出喉上神经内外支解剖的变异易引起手术时的损伤。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喉上二神经外支
原文传递
喉鳞状细胞癌进展中FOXP4和miR-4476协同调控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岩 刘胜辉 +4 位作者 王晶田 石艳凤 石健 吴干勋 兰利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2-613,共12页
目的:检测微RNA(microRNA,miRNA,miR)-4476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及人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喉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miR-4476与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4(fork head ... 目的:检测微RNA(microRNA,miRNA,miR)-4476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及人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喉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miR-4476与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4(fork head box protein 4,FOXP4)的相关性及可能的结合位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在线网站预测与FOXP4有调控作用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76在LSCC组织与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及4种人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与FOXP4表达的相关性。采用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FOXP4与miR-4476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将pcDNA3.1-FOXP4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miR-4476启动子区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信号活性分析FOXP4对miR-4476启动子区的影响。将miR-4476模拟物及抑制物分别转染人喉癌TU177和AMC-HN-8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效率,然后采用MTS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4476表达调控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在LSCC组织中FOXP4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及蛋白阳性表达率(P<0.01)均高于正常组织,且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值均<0.05)。LSCC组织中miR-447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LSCC组织中miR-4476与FOXP4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1),而且FOXP4与miR-4476的启动子区结合(P<0.01),可能具有促进miR-4476启动子活性的作用(P<0.01)。喉癌细胞中miR-4476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miR-4476模拟物后TU177细胞中miR-447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转染miR-4476抑制物后AMC-HN-8细胞中miR-447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476模拟物可增强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值均<0.01),转染miR-4476抑制物可减弱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值均<0.05)。结论:miR-4476可能是FOXP4的调控分子,其高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上调或下调miR-4476表达可以增强或抑制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微RNAS 叉头转录因子类 miR-4476 FOXP4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