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冷凝物的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琴美 兰勤娴 +4 位作者 吴嘉彤 郑赛晶 金永明 相丽珍 钱颖骏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3,共3页
采用中性红法检测了20个牌号的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冷凝物(TPM)对中国仓鼠肺上皮细胞(CHL)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①阳性对照化合物氯喹的IC50为15.0±0.23μg/mL,而20个牌号卷烟TPM的IC50为119.5±13.6~218.4±... 采用中性红法检测了20个牌号的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冷凝物(TPM)对中国仓鼠肺上皮细胞(CHL)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①阳性对照化合物氯喹的IC50为15.0±0.23μg/mL,而20个牌号卷烟TPM的IC50为119.5±13.6~218.4±15.9μg/mL;②盒标焦油15mg/支卷烟TPM对CHL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11mg/支卷烟,极显著高于10、9、8、5mg/支卷烟;③卷烟的TPM与其对CHL的IC50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红 细胞毒性试验 卷烟烟气冷凝物CORE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对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俭 倪奕昌 +1 位作者 吴嘉彤 王琴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研究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 (A +D)对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小鼠的疗效及其联合作用方式。 方法 按“四天抑制法”d0 感染 ,d0 ~d3 给药 ,每天 1次 ,d4涂薄血膜检查 ,并计算d4减虫率及各药丰数有效置 (ED50 ) ,用等效应图解法分析A... 目的 研究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 (A +D)对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小鼠的疗效及其联合作用方式。 方法 按“四天抑制法”d0 感染 ,d0 ~d3 给药 ,每天 1次 ,d4涂薄血膜检查 ,并计算d4减虫率及各药丰数有效置 (ED50 ) ,用等效应图解法分析A +D的合并作用。 结果 蒿甲醚 0 .4mg/(kg·d)× 4d的d4减虫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A0 .4mg/(kg·d) +D7.7mg/(kg·d) ]× 4d的抗疟效果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 +D各组的ED50 均低于单用药组 ;不同配伍比例的R值皆大于 0 .4,小于 2 .7( 0 .4<R <2 .7)。 结论 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治疗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能提高抗疟疗效 ,且两药合并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瑞香素伍 感染伯氏疟原虫 小鼠 药物疗法 药物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法律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嘉彤 温汉宗 +3 位作者 林志宏 赵燕燕 江莹莹 李菁怡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
近年来"互联网+法律"正以法律电商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虽其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业"仍存在信任缺失、运营成本高、权利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结合大数... 近年来"互联网+法律"正以法律电商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虽其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业"仍存在信任缺失、运营成本高、权利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结合大数据法律服务信息资源整合、案源筛选及分类、培养高质量专业化律师团队、完善并建立信息反馈——监管评分机制分析等于一体的创新模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致力于引导我国"互联网+法律服务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法律服务业 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曼氏血吸虫的作用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和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树华 郭俭 +3 位作者 Jacques Chollet 吴嘉彤 Marcel Tanner Jurg Utzinger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3,i002,共7页
目的 应用感染曼氏血吸虫 (利比里亚株 )的小鼠观察蒿甲醚单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虫体肝移及蒿甲醚所引起的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 感染 2 1d童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 12 .5mg/kg至 60 0mg/kg不同剂量 ,治后 2 8d剖检观... 目的 应用感染曼氏血吸虫 (利比里亚株 )的小鼠观察蒿甲醚单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虫体肝移及蒿甲醚所引起的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 感染 2 1d童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 12 .5mg/kg至 60 0mg/kg不同剂量 ,治后 2 8d剖检观察各组虫数。感染 46d或 70d成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 40 0mg/kg后 8~ 14d ,观察虫体肝移及其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蒿甲醚对 2 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 2 0 0mg/kg ,减虫率为 81%。用蒿甲醚治疗后 8h成虫开始肝移 ,3~ 7d全部肝移 ,14d有 3 1%的虫返回肠系膜静脉。成虫虫体萎缩 ,咽部扩大 ,肠管膨胀及其色素减少。雌虫局部体表受损 ,白细胞附着 ,卵巢及卵黄腺变性退化 ,以及雄虫睾丸萎缩等。在肝内的虫体被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包围和浸润。 结论 蒿甲醚对小鼠曼氏血吸虫 2 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 2 0 0mg/kg ,可引起曼氏血吸虫成虫萎缩、退化或死亡。在肝内受损的虫体主要是被嗜酸粒细胞包围和侵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曼氏血吸虫 剂量 形态学 组织病理学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Ⅺ.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接种猴和人后发生皮肢利什曼病 被引量:2
5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1 位作者 许永湘 吴嘉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3-266,I013,共5页
用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4个分离株接种一猴的皮下后,其中2个分离株使猴产生了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在猴的皮肤组织内可保持1年以上。另有一分离株接种至人的前臂皮下后128d,在接种部位产生了含虫的溃疡。从而证实当地大沙... 用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4个分离株接种一猴的皮下后,其中2个分离株使猴产生了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在猴的皮肤组织内可保持1年以上。另有一分离株接种至人的前臂皮下后128d,在接种部位产生了含虫的溃疡。从而证实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能使人致皮肤利什曼病,推测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是当地人体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利什曼原虫 皮肤利什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长期感染肺吸虫后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元清 常正山 吴嘉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6,共2页
本文观察了犬长期感染肺吸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肺组织除虫体移行及虫卵沉积引起的损害外,还见增厚胸膜内有大量血管出现;肝细胞示浊肿及空泡变性,并有灶性蜂窝状病变形成;肾小球呈萎缩、坏死及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有变性及脱... 本文观察了犬长期感染肺吸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肺组织除虫体移行及虫卵沉积引起的损害外,还见增厚胸膜内有大量血管出现;肝细胞示浊肿及空泡变性,并有灶性蜂窝状病变形成;肾小球呈萎缩、坏死及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有变性及脱落;脾包膜增厚,脾小体减少,并有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认为犬的上述病变,与长期营养不良及虫体代谢产物的持续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 肺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草原兔尾鼠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初探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2 位作者 吴嘉彤 王革 柴君杰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5年第2期82-84,共3页
给草原兔尾鼠经腹腔接种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5个月后剖杀动物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肾及输尿管内均有不同数量的利什曼原虫分布,有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病理损害。作者认为草原兔尾鼠是一种便于复制... 给草原兔尾鼠经腹腔接种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5个月后剖杀动物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肾及输尿管内均有不同数量的利什曼原虫分布,有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病理损害。作者认为草原兔尾鼠是一种便于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兔尾鼠 内脏利什曼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Ⅸ.白蛉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的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7 位作者 杨元清 瞿靖琦 包意芳 吴嘉彤 杨玥涛 左新平 王革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沙鼠洞、旷野及人房等不同场所内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情况、蛉体内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特征以及用利什曼原虫McAb的dot-ELISA法对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检测结果;并结合4年来对当地白蛉的...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沙鼠洞、旷野及人房等不同场所内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情况、蛉体内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特征以及用利什曼原虫McAb的dot-ELISA法对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检测结果;并结合4年来对当地白蛉的生态和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对白蛉的感染性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证实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为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鉴定 克拉玛依地区 利什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毛细线虫的组织学及其引起的肝脏病理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3 位作者 吴嘉彤 许隆祺 蒋则荐 余森海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3期20-24,86-87,共5页
本文对鼠体肝内肝毛细线虫雌、雄成虫的组织结构,虫卵形态特征以及虫体和虫卵引起的肝脏病理变化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了解该虫的习性及生活期,致病力及进行病理诊断均有所帮助。虫卵周围嗜酸性辐射状物质的出现,是一种抗原-抗体复合... 本文对鼠体肝内肝毛细线虫雌、雄成虫的组织结构,虫卵形态特征以及虫体和虫卵引起的肝脏病理变化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了解该虫的习性及生活期,致病力及进行病理诊断均有所帮助。虫卵周围嗜酸性辐射状物质的出现,是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标志,提示有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肝毛细线虫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毛细线虫 虫卵 组织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6 位作者 沈炳贵 柴君杰 任灏远 许永湘 左新平 吴嘉彤 邓琳淇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B/c小鼠皮下接种原虫后,既不发生皮肤损害,也不引起内脏感染。猴的皮下注射该原虫后,仅产生含虫的皮肤损害而不引起内脏感染。皮肤利什曼病人的皮损组织置NNN培养基内培养时,在培养基内难以查获前鞭毛体,用上述感染鼠的脾组织置该培养基内培养,可以使前鞭体生长繁殖。无鞭毛体的超微结构显示,膜下微管数为74±7,周长为8.86±1.25μm,原虫的大小指数为6.61±1.56。通过本文结果及文献复习,作者指出:中国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是由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和表型呈多态性的不同品系组成的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病原生物学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吴嘉彤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组织化学 吡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Ⅲ.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形态及其对实验动物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3 位作者 许永湘 吴嘉彤 柴君杰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54-62,138-142,共9页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形态比较,也有显著不同。 动物实验感染结果表明,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接种到BALB/c小鼠的足垫皮下后。可使小鼠产生皮肤溃疡和转移性皮肤损害,小鼠最后死于全身性感染。在远交系小鼠(昆明株)的足垫组织内,利什曼原虫可引起足垫局部短期肿胀,旋后消退,在外观正常的足垫皮下组织内,原虫可持续7个月以上。当原虫被注入黑线仓鼠的睾丸内后,产生睾丸局部感染,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鼠睾间质部位的巨噬细胞内,在曲细精管内的一些塞氏细胞中也有原虫寄生,偶而也发生转移性皮损。在长爪沙鼠耳组织内,原虫能持续14个月以上,并且可使鼠耳发生溃疡。 上述各项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大小、对4种实验动物所致的病变都与沙鼠利什曼原虫不同,对自然宿主大沙鼠的耳组织和远交系小鼠的致病力又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异。作者认为,该地大沙鼠耳组织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个新种(或新亚种),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分类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及宿主细胞反应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1 位作者 吴嘉彤 张超威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对BALB/c小鼠在接种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后一年内发生的组织病理变化作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该虫能引起接种部位皮肤的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脓肿或溃疡形成,继而是纤维母细胞、胶原及网状纤维增生并包围虫... 本文对BALB/c小鼠在接种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后一年内发生的组织病理变化作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该虫能引起接种部位皮肤的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脓肿或溃疡形成,继而是纤维母细胞、胶原及网状纤维增生并包围虫群。该虫还能在小鼠的尾、左后肢及两前肢足垫、耳、鼻、肝、脾及淋巴结内的病灶中发现。作者认为该虫不但能引起局部皮肤的严重病变,而且还能不断发生远处转移而产生全身性损害,病灶中的宿主细胞反应,胶原及网状纤维含量等的变化,对促成原虫引起病变的局限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婴儿利什曼原虫在猴体内寄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吴嘉彤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8-9,共2页
为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infantum)在猴体内的寄生特性,共用4只恒河猴(Macacamulatta)进行了研究,其中3只猴分别经颊部皮下接种从当地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皮损组织以及从硕大白蛉吴氏亚种(Phlebotomusmajorwu... 为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infantum)在猴体内的寄生特性,共用4只恒河猴(Macacamulatta)进行了研究,其中3只猴分别经颊部皮下接种从当地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皮损组织以及从硕大白蛉吴氏亚种(Phlebotomusmajorwui)胃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另一只猴作为对照。接种后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及对皮损组织作涂片检查或培养(NNN氏基),并于接种后1年~1年2个月解剖,作皮肤、肝、脾、淋巴结、骨及肾的组织学观察和涂片检查,肝、脾组织置NNN氏基内培养。结果发现,病人及蛉胃内的原虫对猴仅引起皮肤损害,而在皮损愈合后,原虫并未消失而是主要在接种部位的血管壁肌层内寄生繁殖。各内脏组织均未查见利什曼原虫。表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对灵长类动物具有亲皮肤的特性。此一发现,对当地皮肤利什曼原虫复发的研究以及动物宿主的调查,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利什曼原虫 皮肤利什曼病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内壁虫卵结节性质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元清 常正山 +2 位作者 吴嘉彤 张超威 蒋建强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4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大鼠心脏内壁虫卵结节性质的分析杨元清,常正山,吴嘉彤,张超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蒋建强(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分院)据作者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尚未见动物心腔内有虫卵结节形成的报道。最近,作者在... 大鼠心脏内壁虫卵结节性质的分析杨元清,常正山,吴嘉彤,张超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蒋建强(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分院)据作者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尚未见动物心腔内有虫卵结节形成的报道。最近,作者在送检的大鼠心脏病理切片中发现了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大鼠 心脏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家兔肝球虫病的组织病理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1 位作者 吴嘉彤 常正山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4年第3期53-54,共2页
实验家兔肝球虫病的组织病理学的初步观察杨元清,张超威,吴嘉彤,常正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球虫病为一种动物寄生虫病,其分布甚为广泛,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基于其繁殖迅速,因而对宿主细胞的破坏极为严重,... 实验家兔肝球虫病的组织病理学的初步观察杨元清,张超威,吴嘉彤,常正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球虫病为一种动物寄生虫病,其分布甚为广泛,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基于其繁殖迅速,因而对宿主细胞的破坏极为严重,大量感染时,常可使动物发育不良或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肝脏 球虫病 组织病理学 球虫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Ⅵ.小拐地区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大沙鼠耳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吴嘉彤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3期17-19,127-128,共3页
本文对在克拉玛依小拐荒漠捕获的5只大沙鼠耳组织内的利什曼原虫的分布及其引起的宿主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描述。原虫主要寄生于鼠耳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内,虫数较少,但宿主组织反应却较烈,真皮层的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亦明显,有的则发生组... 本文对在克拉玛依小拐荒漠捕获的5只大沙鼠耳组织内的利什曼原虫的分布及其引起的宿主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描述。原虫主要寄生于鼠耳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内,虫数较少,但宿主组织反应却较烈,真皮层的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亦明显,有的则发生组织坏死,在个别皮肤毛囊的上皮细胞内可查见有利什曼原虫的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内胶原与网状纤维成分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元清 吴嘉彤 张超威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3期25-27,共3页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观察了日本血吸虫成虫及各发育期虫卵内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并对其分布及含量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同时,对上述物质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血吸虫 虫卵 胶原纤维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亚砜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19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3 位作者 吴嘉彤 焦佩英 肖树华 柴君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治疗28天时,生发层的变性及坏死和原头节的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7.9%及58.6%和16.7%及40.0%;而角质层则有破坏及大量多核巨噬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亚砜 细粒棘球蚴 NIH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毛细线虫在上海地区沟鼠肝内的再次发现
20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吴嘉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146-146,共1页
肝毛细线虫在国内的鼠类中分布较广。最近,我们在上海市区捕杀的部分沟鼠中,亦发现有这种寄生虫的感染,鉴于肝毛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特报道如下。一、材料来源、方法和结果:由寄研所动物房提供捕杀的沟鼠11只,其中4只(36%)的... 肝毛细线虫在国内的鼠类中分布较广。最近,我们在上海市区捕杀的部分沟鼠中,亦发现有这种寄生虫的感染,鉴于肝毛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特报道如下。一、材料来源、方法和结果:由寄研所动物房提供捕杀的沟鼠11只,其中4只(36%)的肝脏色泽暗红、质地中等,表面分布着散在或密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灰黄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取结节压片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毛细线虫 压片镜检 结节周围 表面分布 上海市区 动物房 灰黄色 组织病理学观察 肝小叶 泡沫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